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2-27 22:44:34| 人氣1,3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諾貝爾獎得主「快閃店」實驗 幫 4 億人打敗貧窮 商周

推薦 1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諾貝爾獎得主「快閃店」實驗 幫 4 億人打敗貧窮
商業周刊2019/10  馬自明




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更像和平獎!得獎的 3 位經濟學家,都是掃蕩全球貧窮問題的英雄,他們是 3 位美籍印度裔的巴納吉(Abhijit Banerjee)、出生法國的杜芙若(Esther Duflo),以及克雷默(Michael Kremer)。
「有超過 7 億的人口,僅仰賴極低所得過活,而每年約有 500 萬名,未滿 5 歲的兒童死於疾病,這些疾病只需要便宜的療程,即可治療和預防,」瑞典皇家科學院認為,這 3 位經濟學家卻提供了可靠的答案,以最好的方式,緩解全球的貧窮問題。
9 成家庭寧願喝髒水?
走進窮人生活才能問對問題
經濟學家通常窩在學校的研究室寫論文;但這 3 位經濟學家,卻邁出舒適的校園,走入全球最貧窮、最落後的國家,運用他們的實驗和分析的本事,讓上億名窮人,得到最有效的幫助。
巴納吉和杜芙若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夫妻檔,而克雷默則是哈佛大學學者。
他們 3 人的背景各異,但解決貧困的觀點卻一致:唯有走進窮人的生活,你才找得出最佳解方。
「明明花不到新台幣 6 元,就能買一大包淨水消毒劑,最窮的人都買得起,可是為何 90 % 的非洲尚比亞家庭,情願喝髒水?」
「口服補充液幾乎免費,可治療痢疾,醫療所也拿得到,但為什麼每年仍有約 150 萬位兒童死於痢疾?」
「他們(窮人)被看成一群絕望的人,你給他們什麼,他們就會接受什麼,」巴納吉接受《華頓知識在線》訪談時指出,他們不接受援助機構的善意,是因為提供協助的人,其實不夠了解窮人的生活。
舉例來說,外界多以為落後國家的窮人偏愛看巫醫,是愚昧迷信,但巴納吉和杜芙若指出,在落後國家裡,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脫班情況嚴重,當民眾長途跋涉到醫護站,卻可能發現醫院根本沒開門;若改去私立醫院,又充斥沒有執照的「醫師」。
當公立、私立醫院都不可靠時,看巫醫,反而成為最合理的選擇。
快閃診所提高疫苗接種
透過小小實驗,找最適解方
「藉由窮人的生活與選擇,告訴我們如何對抗全球的貧窮問題。」合著《窮人經濟學》(Poor Economics)的巴納吉和杜芙若的研究,其實是達成 2 項目的:第一,檢視、評估國際援助計畫是否有效;第二,找出貧窮的癥結點,以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
巴納吉和杜芙若運用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為窮人面臨的困境對症下藥。該實驗方法是將研究對象,隨機分成「實驗組」還有「對照組」,對不同組別實施不同的方法,比較效果的差異。
最經典的案例,是他們在印度拉加斯坦省(Rajasthan)的實驗。拉加斯坦省的預防接種率極低,接受完整預防接種(幼兒 1 歲前應施打的 5 種疫苗)的,不到 2%。
為改善該狀況,首先,他們找出窮人不願接種疫苗的各種理由。第一,帶小孩來接種的家長,要在大太陽下,走好幾公里才能到醫護站,又累又花時間;第二,政府醫護人員缺勤狀況嚴重,民眾到了接種中心,卻經常撲空。
接著,他們設計類似「快閃店」的實驗。他們雇用護士,以摩托車代步,巡迴 60 個隨機選定的村鎮,開辦每月 1 次的診所,施打政府提供的疫苗,改採主動出擊,民眾不必再大老遠跋涉。
此外,他們又再設計一個組別:選擇其中一半的診所,在接種後,贈送父母 1 公斤的扁豆,以略施小惠的方式,試圖吸引心存拖延,懶得接種的人前來。
「快閃店」的實驗,果然獲得成功:完整預防接種率從2%,提升至17%,如果再加上贈送扁豆,比率更拉高至38%。可見,他們用略施小惠,促進需求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治貧窮別想一勞永逸
拆成上百個小問題才能擊破
「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是讓印度一整個省,甚至更大的地區,都能把我們的方案,採納為政府政策,」杜芙若表示,最終目標推行到全印度。
克雷默也有類似的做法:他在非洲肯亞西部實驗時發現,平均給予每一位學生免費課本、提供校內餐點與金錢等獎勵,不如針對特定的貧窮學生予以協助,這樣的成效反而更來得顯著,錢更能用在刀口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Angus Deaton)曾批評他們的方法,只能用在很特定的情況下,不保證可以適用到其他地方。
但對巴納吉等人,解決貧窮問題,本來就無法一步到位,必須將「貧窮」這個大問題,細分成各種小問題,再以無數個小小的行動,各個擊破,而改變需要有耐心。
「我認為,想要一勞永逸的解決貧困,只是一種幻想,」巴納吉表示,「解決貧困問題不能僅靠一次行動,我們可能需要走一百多步,每一步只要都走得正確,都可以達到某種效果。」
用科學讓脫貧更快速
240 種實驗,幫助 40 國窮人
「有些人把它(貧窮)稱為一個龐大的問題,然後就下結論,說需要一個宏大的解決方法,如果這樣想,人們就會被這個問題的龐大程度,壓得信心全無,」杜芙若亦表示,貧窮不是「龐大的問題」,而是「一系列的問題」,必須用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
巴納吉和杜芙若在 2003 年成立貧困行動實驗室(Abdul Latif Jameel Poverty Action Lab),擁有 400 多位員工,非洲、南美等地共 7 間辦公室,在全球 40 個國家,進行超過 240 種實驗。
根據他們的官網所述,藉由他們的相關研究,受到有效經濟援助的受益者,已超過 4 億人。這個數字,超過全球極端貧窮總人口數的一半。
「他們調查出的科學證據,可以使我們的扶貧能力更加有效。」慈善捐款超過 350 億美元、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指出。蓋茲成立的基金會,也是該實驗室的幕後贊助者。
在巨大的貧窮問題面前,即使身為諾貝爾經濟學家,能做的同樣有限,不過他們花了十數年以上的時間,以每個微小實驗、行動,精準打擊每位窮人的問題,最終已凝聚成為一股洪流。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