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6年從歐洲乞丐變歐洲矽谷 誰怕明星產業崩潰!
2015-12-14 1465期 商周
歐債危機期間,愛爾蘭主要產業幾乎全面垮台,之後卻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復甦,歐豬變珍珠,它做對了什麼?
每個產業聚落都有隕落的時候,一國政府該如何看待產業興衰,成功養出下一波競爭力?愛爾蘭,這個曾窮到被《經濟學人》稱為「歐洲乞丐」的故事,值得借鑑。
二〇〇八年,愛爾蘭陷入債務危機。2000年至2007年,金融與營建業占愛爾蘭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15%。但一場金融風暴,讓該國主要產業幾乎全部崩潰,被譏為「歐豬五國」。2009年愛爾藺經濟成長率負4.6%,以台灣標準來說,愛爾蘭應該早玩完了。
但今年上半年,愛爾蘭的經濟成長率已回復到6.5%,預計今、明兩年,它都是歐元區成長最快的經濟體,關鍵在於它有了新的成長動力——今年第一季愛爾蘭的 經濟成長,營造業以外的工業部門就貢獻近四成,其中以生技及科技業為主。如今,愛爾蘭不但被稱為「歐洲矽谷」,也被《富比世》譽為「全球最適合經商的國 家」,更是愛爾蘭美國商會口中,「美國企業在海外最賺錢的投資地」,超過一千二百家公司把歐洲總部設在愛爾蘭。
愛爾蘭只做了一件簡單的事,就是該國投資發展局(IDA Ireland)執行長沙納漠(Martin Shanaban)所說:「將你的國家打造成一個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一致性:長期低稅率
30年來政權更迭,稅率政策仍延續
產業變化太快,政府沒有能力判斷並決定讓國家長出什麼新產業。唯一可以著力的是,努力讓土地變得「肥沃」,機會就隨時可能萌芽。
要做好,愛爾蘭只用了一個很基本的原則:一致性。
先看政策。基德蘭(Finn E.Kydland)與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政策一致是影響一國發展的關鍵。他們用來驗證其理論的兩個實例,就是愛爾蘭與阿根廷。
阿根廷在二戰前還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1980年代開始,該國面臨惡性通膨、貨幣貶值、存款凍結,但更重要原因是基德蘭所說:「(阿根廷)政府的承 諾無法兌現,投資者不再信任政府,紛紛選擇撤離。」此後資本流入持續下降,阿根廷勞動生產力大幅下滑,經濟一落千丈,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相形之下,1990年以前,愛爾蘭是歐洲最窮國之一,但後來卻大幅成長,這要歸因於愛爾蘭政府長期一致的低稅率政策:1987年起,愛爾蘭建立外商、金融 租稅特區,優惠稅率10%,公司稅率也從1990年的四成,一路降至目前的12.5%,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最低。
近三十年來,愛爾蘭政局雖有更迭,但企業低稅率大方向始終不變。
愛爾蘭政府對企業減稅,又撙節支出,公務員減薪與福利縮水,曾激起部分民意反彈,該國的「反撙節聯盟」(Anti- Austerity Alliance),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出現。然而和希臘等國不同,反撙節勢力在愛爾蘭,始終未贏得極大影響力。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c)推崇愛爾蘭「堅定落實改革政策」。沙納漢說:「因為,這是愛爾蘭政府的承諾。」該國把所有的資源花在刀口上,以維持其政策的一致性,其在 金融危機後,嚴格控制公共支出,資源沒有如台灣般,用來鼓勵民眾買家電、辦旅遊,而是用來鼓勵企業創新:愛爾蘭的《財政法》規定,企業研發支出,可抵免20%稅負,最高可沖銷研發支出近三分之一,以鋪陳未來。
基德蘭認為,投資者一旦對政府失去信心,要重建就非常困難。但只要政策一致,窮國的成長「絕不只是1%、2%;而是一千倍、兩千倍的成長。」要養成一個容易做生意的國度,除了一致性的稅率政策外,優質勞力的提供,也必須穩定。
為了維持人力水準,愛爾蘭對外來人才很友善。
包容性:對移民最寬容的國家
留學生畢業後,工作四年可獲綠卡
留學愛爾蘭費用約為英國的六成,學生在愛爾蘭畢業後,若找到年薪三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六萬元)的工作,可獲兩年工作簽證,連續工作四年可獲綠卡,和愛爾蘭公民享同樣待遇。
根據2015年的「全球繁榮指數」(Legatum Prosprrity Index),愛爾蘭是榜單上對移民最寬容的五個國家之一。
結果反映在愛爾蘭的勞動市場,據OECD統計,以美國為基準一百,愛爾蘭勞工每小時創造的GDP是美國的一一一%,這比歐元區乎均只有美國的82%高很 多。正因有高質量勞力,才能吸引Google、PayPal、臉書等跨國公司把海外總部設在愛爾蘭,僅低稅率,是無法對這些跨國公司有如此吸引力的。
台灣擔心開放外來人口會搶走工作機會,對外來人口,愛爾蘭境內也有反對聲音。2015年七月,一個名為「認同愛爾蘭」(Identity Ireland)的組織成立,鼓吹反外來移民。不過,愛爾蘭就業市場並不算糟,對比「歐豬五國」的西班牙失業率超過20%,愛爾蘭目前失業率不到10%, 民眾沒有「移民搶走工作」的危機慼。再來,愛爾蘭人民教育程度較高,知道開放更有利國家競爭力。
三來,當地有不少人受雇於跨國公司,反外來人口等於是在砸自己飯碗,因此「認同愛爾蘭」至今得到的支持有限。
當然,每個路線選擇都必須付出代價。
以低稅率政策來說,該國允許跨國公司將主要市場的利潤,經由愛爾蘭轉到稅率很低的其他國家。這種「雙重愛爾蘭」(Double Irish)的手法,近年來因為被蘋果等跨國公司用來避稅,引起歐、美等國的批評。2015年十月的《經濟學人》也指出,有不少資金是先過境愛爾蘭再流 出,目的就是避稅。
另據中國騰訊科技旗下企鵝智酷分析師徐安娜研究,Google、臉書等國際企業雖選擇愛爾蘭落腳,但國際級私募基金及風險投資機構,卻幾乎都未前進愛爾 蘭。即使愛爾蘭新創企業與人才不乏創意,但能完成A輪或B輪融資,甚至最後走到公開發行上市的企業仍少之又少,反映其新創企業融資環境仍待改善。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愛爾蘭在危機後數年就迅速復甦,但要在國家中養出真正如美國矽谷般的聚落,仍有段路要走。但至少它走出了低谷,養出了新契機。
經濟成長沒有捷徑,對台灣來說,與其擔心竹科被賣,經濟成長後繼無力,不如想想我們對穩定的制度環境,願意付出多少承諾。愛爾蘭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成長 沒有捷徑,當台灣成為「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時,市場自會挑選出下一個明星產業。唯有先想好不變的點是什麼,變化,才可能真正發生。
愛爾蘭6年從歐洲乞丐變歐洲矽谷 誰怕明星產業崩潰!
2015-12-14 1465期 商周
歐債危機期間,愛爾蘭主要產業幾乎全面垮台,之後卻在短短幾年內迅速復甦,歐豬變珍珠,它做對了什麼?
每個產業聚落都有隕落的時候,一國政府該如何看待產業興衰,成功養出下一波競爭力?愛爾蘭,這個曾窮到被《經濟學人》稱為「歐洲乞丐」的故事,值得借鑑。
二〇〇八年,愛爾蘭陷入債務危機。2000年至2007年,金融與營建業占愛爾蘭國內生產毛額
(GDP)的15%。但一場金融風暴,讓該國主要產業幾乎全部崩潰,被譏為「歐豬五國」。2009年愛爾藺經濟成長率負4.6%,以台灣標準來說,愛爾蘭應該早玩完了。
但今年上半年,愛爾蘭的經濟成長率已回復到6.5%,預計今、明兩年,它都是歐元區成長最快的經濟體,關鍵在於它有了新的成長動力——今年第一季愛爾蘭的 經濟成長,營造業以外的工業部門就貢獻近四成,其中以生技及科技業為主。如今,愛爾蘭不但被稱為「歐洲矽谷」,也被《富比世》譽為「全球最適合經商的國 家」,更是愛爾蘭美國商會口中,「美國企業在海外最賺錢的投資地」,超過一千二百家公司把歐洲總部設在愛爾蘭。
愛爾蘭只做了一件簡單的事,就是該國投資發展局(IDA Ireland)執行長沙納漠(Martin Shanaban)所說:「將你的國家打造成一個容易做生意的地方。」
一致性:長期低稅率
30年來政權更迭,稅率政策仍延續
產業變化太快,政府沒有能力判斷並決定讓國家長出什麼新產業。唯一可以著力的是,努力讓土地變得「肥沃」,機會就隨時可能萌芽。
要做好,愛爾蘭只用了一個很基本的原則:一致性。
先看政策。基德蘭(Finn E.Kydland)與普雷斯科特(Edward C.Prescott)是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們的研究成果是:政策一致是影響一國發展的關鍵。他們用來驗證其理論的兩個實例,就是愛爾蘭與阿根廷。
阿根廷在二戰前還是全球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但1980年代開始,該國面臨惡性通膨、貨幣貶值、存款凍結,但更重要原因是基德蘭所說:「(阿根廷)政府的承 諾無法兌現,投資者不再信任政府,紛紛選擇撤離。」此後資本流入持續下降,阿根廷勞動生產力大幅下滑,經濟一落千丈,被稱為「失落的十年」。
相形之下,1990年以前,愛爾蘭是歐洲最窮國之一,但後來卻大幅成長,這要歸因於愛爾蘭政府長期一致的低稅率政策:1987年起,愛爾蘭建立外商、金融 租稅特區,優惠稅率10%,公司稅率也從1990年的四成,一路降至目前的12.5%,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最低。
近三十年來,愛爾蘭政局雖有更迭,但企業低稅率大方向始終不變。
愛爾蘭政府對企業減稅,又撙節支出,公務員減薪與福利縮水,曾激起部分民意反彈,該國的「反撙節聯盟」(Anti- Austerity Alliance),就是在這種氛圍下出現。然而和希臘等國不同,反撙節勢力在愛爾蘭,始終未贏得極大影響力。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c)推崇愛爾蘭「堅定落實改革政策」。沙納漢說:「因為,這是愛爾蘭政府的承諾。」該國把所有的資源花在刀口上,以維持其政策的一致性,其在 金融危機後,嚴格控制公共支出,資源沒有如台灣般,用來鼓勵民眾買家電、辦旅遊,而是用來鼓勵企業創新:愛爾蘭的《財政法》規定,企業研發支出,可抵免20%稅負,最高可沖銷研發支出近三分之一,以鋪陳未來。
基德蘭認為,投資者一旦對政府失去信心,要重建就非常困難。但只要政策一致,窮國的成長「絕不只是1%、2%;而是一千倍、兩千倍的成長。」要養成一個容易做生意的國度,除了一致性的稅率政策外,優質勞力的提供,也必須穩定。
為了維持人力水準,愛爾蘭對外來人才很友善。
包容性:對移民最寬容的國家
留學生畢業後,工作四年可獲綠卡
留學愛爾蘭費用約為英國的六成,學生在愛爾蘭畢業後,若找到年薪三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零六萬元)的工作,可獲兩年工作簽證,連續工作四年可獲綠卡,和愛爾蘭公民享同樣待遇。
根據2015年的「全球繁榮指數」(Legatum Prosprrity Index),愛爾蘭是榜單上對移民最寬容的五個國家之一。
結果反映在愛爾蘭的勞動市場,據OECD統計,以美國為基準一百,愛爾蘭勞工每小時創造的GDP是美國的一一一%,這比歐元區乎均只有美國的82%高很 多。正因有高質量勞力,才能吸引Google、PayPal、臉書等跨國公司把海外總部設在愛爾蘭,僅低稅率,是無法對這些跨國公司有如此吸引力的。
台灣擔心開放外來人口會搶走工作機會,對外來人口,愛爾蘭境內也有反對聲音。2015年七月,一個名為「認同愛爾蘭」(Identity Ireland)的組織成立,鼓吹反外來移民。不過,愛爾蘭就業市場並不算糟,對比「歐豬五國」的西班牙失業率超過20%,愛爾蘭目前失業率不到10%, 民眾沒有「移民搶走工作」的危機慼。再來,愛爾蘭人民教育程度較高,知道開放更有利國家競爭力。
三來,當地有不少人受雇於跨國公司,反外來人口等於是在砸自己飯碗,因此「認同愛爾蘭」至今得到的支持有限。
當然,每個路線選擇都必須付出代價。
以低稅率政策來說,該國允許跨國公司將主要市場的利潤,經由愛爾蘭轉到稅率很低的其他國家。這種「雙重愛爾蘭」(Double Irish)的手法,近年來因為被蘋果等跨國公司用來避稅,引起歐、美等國的批評。2015年十月的《經濟學人》也指出,有不少資金是先過境愛爾蘭再流 出,目的就是避稅。
另據中國騰訊科技旗下企鵝智酷分析師徐安娜研究,Google、臉書等國際企業雖選擇愛爾蘭落腳,但國際級私募基金及風險投資機構,卻幾乎都未前進愛爾 蘭。即使愛爾蘭新創企業與人才不乏創意,但能完成A輪或B輪融資,甚至最後走到公開發行上市的企業仍少之又少,反映其新創企業融資環境仍待改善。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選擇。愛爾蘭在危機後數年就迅速復甦,但要在國家中養出真正如美國矽谷般的聚落,仍有段路要走。但至少它走出了低谷,養出了新契機。
經濟成長沒有捷徑,對台灣來說,與其擔心竹科被賣,經濟成長後繼無力,不如想想我們對穩定的制度環境,願意付出多少承諾。愛爾蘭的經驗告訴我們,經濟成長 沒有捷徑,當台灣成為「容易做生意的地方」時,市場自會挑選出下一個明星產業。唯有先想好不變的點是什麼,變化,才可能真正發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