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22 13:40:10| 人氣1,74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閱讀力》-林基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99.4.18)「俯拾皆是學問」閱讀對我而言,是生活的一部分,書本裡的知識是我的老師,常是為我解惑,常有茅塞頓開的驚喜;也是壓力來臨時舒解的出口。
閱讀時的「情境」,也是全家人喜歡的氛圍。
對孩子而言,除了知識的累積外,無形提升了國語文的能力,語文能力沒有捷徑,只有一點一滴的累積,轉換成自己的能量,這也是我為孩子未來所堅持的基本功。
就是喜歡徜徉其中~ 挖寶著~

 閱讀力──收集、解讀、思考、判斷能力的源頭

(圖片出處博客來網路書局)
以下是重點整理,書中摘錄:

*企業家張忠謀讚賞美國名作家海明威用「用帶走的饗宴」形容在巴黎的日子,於是自認在哈佛念書為一場「用帶走的饗宴」,從此無論到何處和做何事,都隨身帶著這個響宴,也隨時享受它給予的興趣:「我現在還常常看莎士比亞,其中的句子和對白,仍然讓我會心感動,甚至可以自我解嘲。」他認為「倘佯於文學的天地裡,似乎得到無窮的舒展和慰藉…..閱讀純然是一種自得的樂趣。或許是這種精神層次的共鳴與契合,給了我更寬廣遼闊的馳騁空間,更海闊天空的視界,使我比較能超脱於金錢、權的追逐與鑽營。」

*醫學家黃崑巖在《醫師不是天使》提到賽珍珠(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主張「人無法一輩子上學,不念書則知識何來」,讀她的書還奠定了黃崑巖念外文的入門方法。他推論:「讀完這本書我知道學外語要靠閱讀,台灣的學校教育太偏重文法而不注重讀文章,是致命的錯誤。」

*空中大學莊淇銘寫書《學習創造了奇蹟》,談他學習的方法是「努力開發自己、激發潛能、善用零碎時間、有效率的學習」
ps.查該書,之前曾聽過他的講座,是個做事有方法,行動力十足的人,存入J個人書單

*現代人往往忙得像無頭蒼蠅,沒時間思索。暢銷書《心靈雞湯》中提到,作者把自己的安靜時間列每天的行事曆上,此段留白讓他產生平衡的效應。異曲同工的比喻是「歸零」,企業家宣明智先生說:「人生需要歸零,尤其是碰到問題時,要讓所有參數歸零。」

*心態是人生之本,許多人在閱讀中尋求智慧之言,諸如《讀者文摘》和《講義》,均有很多勵力格言和故事。即如像《天下》的商業雜誌,也是如此。文藝美感總是調劑生活,潤滑社會的大齒輪順暢運行。《菜根譚》和《心靈雞湯》就是好書的例子。

*「人像電子一樣,被鎖在一定的能階〈社會〉軌道上運行,只有注入了更高的精神或物質能量,才會躍遷到能階的軌道上。
ps.查洪蘭文章“讀一流書,做一流人”,是天下出版的”一流書,一流人,一流社會”中的一文,有機會借閱一下~

*閱讀的力量真大,可將人從困境中救出,最具詩意的大概是「人生彎處皆是美景」這句話。是的,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西洋古諺:「如果不想做事,你可以找到一個藉口;但如果想要做事,你可以找到一個方法。」
經營事業遇到障礙時,最常求助的對象就是書本。
問題來了,自然會想去找書來看,書可以提供我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失敗者的現身說法,也可以為當時失意的我打氣,或者避免他所犯的錯誤。
台灣微軟公司的邱麗孟認為閱讀是最好的療傷方式,每當碰到難過或感到挫敗,而找不到人可以傾訴,她會看書。她說:「我有一系列的心靈雞湯可抒發情緒。」她看過《與成功有約》的心得是,成功的特質包括「積極主動」和「以始為終」(自己最後要的是什麼?凡事要想到最終的結果)。

*西洋文化課程,教授選取西洋古典名著,作為不同時代的象徵,以書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各時代的背景,進而掌握西洋文化的演進。該教授授課作風如天馬行空,俯拾皆是學問,帶領學生進入西洋古典文學的殿堂,也讓張忠謀體驗到「活的學問」。張說:「這體驗至今受用,我正是用這種態度看待經營管理,也就是透過觀察、閱讀、學習、思考、嘗試,這五部曲,不斷在現實中尋找線索、發掘問題、思索對策,進而完成任務。」

*「賽跑不是跑得最快的人會贏,打仗也不是最有力氣、最勇敢的人贏,食物也不是給最有智慧的人吃的,『時間』和『機會』是當中很關鍵的因素。」-王安《教訓》。張忠謀由此學到:別人比你有錢、比你成功,未必是能力比你高或比你有智慧,很可能是時間和機會佔了很重要的因素,而這兩項你卻不能掌握。所以還是不要比來比去,心胸要廣闊一點。

*具備某種專業能力比較容易進入職場,接下來就是心態等因素更要緊了。美國哲學家史溫道爾表示,正面處事的態度比背景、教育、金錢、環境、外表、天賦、技能等更重要。

*讓他在光榮的失敗裡發揮不屈不撓的精神,而在成功時懂得謙虛和寬容。不要讓他走上安逸舒適的道路,而讓他接受困難及挑戰的磨練和剌激。讓他學習如何在風暴中站起來,也讓他從中學習同情失敗者。永遠記得真正偉大的單純、真正智慧的虛懷若谷、真正力量的温和。-麥帥《為子祈禱文》

*張忠謀,買書的習慣都是先看了書評之後才決定…..許多時候,看書評比實際閱讀該書還有收穫。

*台大教授呂宗昕在《K書高手》中教人如何念書,提供調適心境、管理時間、學習策略、強化記憶等招術,也教人如何考試。
如果知識就是力量,那麼正確的讀書方法,就是打開知識力量之門的金鑰匙;求學與職場做事兩者有共通之處,那便是心態上的專注、認真和積極,手段上則須講究策略、管理與技巧。
Ps.查《K書高手》,存入J個人書單

*洪蘭說,城鄉差距再大,如果你可以打開書,就會打開一個世界。

*郝明義歸納出獲取知識的方法包括:詢問別人、上圖書館、使用網路、旅行、到書店、廣泛閱讀、多學外文等。

*人們傾向於閱讀和自己的職業、興趣、生活環境等相關的刊物,因此看看他的書物就知他的職業和性向。就像有人說,要多了解一個人,就看他教什麼朋友。在好的觀點,這是「深化」能力,就像今天專業競爭力所需。但從另一角度看,光只閱讀原屬於自己領域的書刊,可能「窄化」自己的視界,有時需要走出去品嘗「不一樣」,增加生活經驗或剌激靈感。

*有人說:「上天是公平的,不論誰的一天都是二十四小時。需要多一點時間作某事,就要犠牲〈挪用〉一點其他事的時間。我年輕時喜歡看傳記,有一則故事提到,艾森豪總統念西點校時,無論怎麼勤勞念書就只是考第二名,有一天晚上,他熄燈要睡覺了,忽見第一名同學的室燈還亮著,原來人家更用功呢!於是艾森開燈繼續讀書,終於榮登榜首。善用零碎時間也是「成功的秘密」,我有一位同事在召開行政院科技顧問會議時,負責陪同科技顧問夫人,她告訴我這些老外在車上時經常看書!

*和取捨相關的節制,演講專家黑幼龍在他大作《聰明擁有說服力》中,提到「七乘七」原則,意指演講的投影片內容應該簡潔,一張投影片最多七行,而一行最多七個字,這樣子聽眾才不疲於奔命地讀字,這反應西諺「簡潔是智慧的表徵」。

*暨南國際大學李家同教授曾文〈救語文能力,大量閱讀是妙方〉中提到語文能力不好,就會影響學習的能力,閱讀力不足的人,也很可能詞不達意,例如無法摘要地描述一本書的大意。

*交大校長張俊彥從傳記中借鏡,同時也「閱讀人」,亦即細心觀察他人風範。他認為閱讀風範和思維比起閱讀其著作,更能活化創造的意識,因為學問可以自己來,但是風範需要近身觀察才學得,面對面的自由交談以高地閱讀其「大腦」。

*醫學家黃崑巖教授重視教養(人的風格和氣質),還特別寫了《談教養》一書鼓吹呢。他認為閱讀是智慧之源、閱讀與教養都從家庭開始、把閱讀變成生活的樂趣之一、研讀出知識與做人的道理、閱讀國際化才能深化教養。

*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探討健康心理方是正道。正面思考者比較容易理會危機就是轉機。正向心理學家認為,正面的話讓佊此互相覺融洽,身心更健康而生產力也上升。但是人常愛批評,要講好話就有些「知易行難」

*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神經精神病學教授法蘭可,在二次大戢時全家被德國納粹關入彷如人間煉獄的集中營,但法蘭可倖得存活,竟如火浴的鳳凰,更創成就。法蘭可認為在人找到意義時,受苦就不再成受苦。但是受苦不是尋求意義所必須的,而是即使受苦(不可避免的)也可找出意義。法蘭可以三種可能性找出生命的意義:首先是做一件事,亦即成就一種創造。其次是一種經驗亦即人的互動與相愛,第三是面對無法改變的命運,例如罹患無救的癌症。即使如此,我們仍能賦予生命意義,實踐人類將苦難轉化為成就的能力。
Ps想到幾米的演講,他正是罹患癌症後,浴火重生,源生出繪本故事的創造力~(待述)

*近代科技帶來相當富裕和享受,但也讓許多人陷入忙碌和物慾後的空虛感。同時地,天賦或教育不足的弱勢者、邊緣人,在現代激烈競爭和名利取向下,可能憤而走上絶境或為非作歹。此時,意義治療可派上用場。就像法蘭可在集中營的觀察:「失眠者被關入集中營操勞,均睡得香甜。」難怪俄國名作家杜斯妥也夫斯基說:「人是能適應任何事物的生物」
但詮釋意義時勿「走火入魔」,就像英哲羅素和德國詩人歌德為探索人生意義而差點自盡。何不想想惠能說的:「普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