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省思:勇於承擔
曾經有個十一歲的美國男孩在院子踢足球時,一不小心打破了鄰居的玻璃。鄰居向小男孩索賠十二塊半美金的修理費。在當時,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足足可以買一百二十五隻能生蛋的母雞。
這個男孩和父親認錯,父親則要他自己承擔責任。 男孩為難地說:「我哪有這麼多錢可以賠給別人?」父親從皮夾中拿出錢,說:「我可以先借錢給你,但你一年後必須還給我。」男孩開始辛苦地打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終於掙足錢,全數還給了父親。
這個男孩,就是曾擔任過二屆美國總統的雷根。
他在日後回憶這件事時,十分感謝父親的教導,讓他學會承擔過失,並懂得責任的意義。人們常輕易地犯下過錯,卻忽略了應該承擔的責任,結果不但沒有學到應學的功課,反而養成了推諉塞責的壞習慣,因此喪失了成長的機會。勇於認錯、勇於承擔,雖是古老的教誨,卻是難能可貴的美德。
劉備臨終前曾告誡其子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確是至理名言,因為小加小等於大,少加少等於多。小善累積成大善,小惡則累積成大惡。聖經箴言裏有一句話是很好的提醒:「遮掩自己罪過的,必不亨通;承認離棄罪過的,必蒙憐恤。」
人生省思:樂觀是一種習慣
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
「命好不如習慣好!」「喜悅、樂觀、正面思考」也是一種習慣,它使我們避免自艾自怨、悲觀自嘆!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埋怨自己「沒有鞋穿」時,別人「連腳都沒有」。
有一位忠厚老實的丈夫,每個月領薪水,總是原封不動地交給太太;而他太太,每個月只有給他幾百元零用錢。一天下班回家時,丈夫興奮大叫地告訴太太:「老婆!我中了五萬元獎耶!」這時,太太冷冷地問道:「中獎?你說,你買獎券的錢,是從哪裡來的?」
也有一個大官,官架子極大,天天高高在上,經常要屬下伺候,準備最好的東西給他吃!而部屬為了保住飯碗,也都是敢怒不敢言。有一天,女僕精心用鹿肉燉煮成一道美味的佳餚,也煮了最上等的魚翅羹湯,送給這大官吃。大官吃得津津有味,邊吃邊點頭:「嗯!真是天下美味!」當時,每個人都以為這大官會大大地誇讚這忠心的女僕,沒想到,這大官把女僕叫到面前來,大聲罵:「妳這個混蛋,這麼好吃的東西,妳居然到現在才送來給我吃,妳是不是不想幹了!?」
有些人,凡事都習慣性地做「負面思考」,從負面角度來衡量和評價,以致所說出口的,都是一些「難聽」或「刺傷他人」話。也正因為這些人不懂得「稱讚別人」、「欣賞他人優點」,只是專挑別人毛病、語出批評,所以也使自己心中沒有「喜悅之情」。假如我們能多學習「正面思考」,用比較「樂觀」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心情一定愉悅、更快樂。
古代,有一位讀書人,為了赴京城考試,天天閉門苦讀。
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高大的城牆上種了一棵「大白菜」,又夢見「小姨子」睡在他身邊。夢醒後,這讀書人百思不解,實在不知這個夢是「好夢」?還是「惡兆」?於是,這讀書人就前往岳母家中,希望岳母能指點迷津;但是,當時岳母不在,小姨子就問姊夫的來意,老實的讀書人就吞吞吐吐地把自己的夢境,向小姨子講。才一講完,小姨子就臉色大變,說:「你這個白痴,高牆怎能種白菜?真是『白種』(中)了!而我還睡在你旁邊?哼!你臭美喲!你甭想了,門兒都沒有!」這讀書人一聽,完了,沒指望了,赴京考試「門兒都沒有」,一定會落榜,就垂頭喪氣地走回家。
不料,在半路上,讀書人碰到岳母。岳母問,為何如此無精打采、悶悶不樂?讀書人只好把夢境、和小姨子的說詞告訴岳母。岳母聽完後,很高興地大叫說:「哇!太好了!恭喜你了!高大城牆種白菜,表示你會『高中』上榜;而小姨子睡在你身邊,表示『該是你翻身的時候』!」
同樣一件事,若能從正面、樂觀的方向來思考,就會使自己充滿「喜悅和盼望」,所以樂觀的人,是從挫折中發現希望;悲觀的人,是在成功中尋找挫折!
一八一四年,法國大將軍陶梅尼在前線打仗時,被敵軍的炮彈轟斷一條腿。他出院返回部隊後,每天幫他擦皮鞋的勤務兵,看到將軍斷了一條腿,嚇得哭了起來,「你哭什麼?」陶梅尼將軍笑著說:「以後你只要擦一隻皮鞋就夠了!這不是很好嗎?」
記得有一次搭飛機時,機上的螢光幕出現一則新聞畫面:有一個青年在一次觸電意外,失去了雙手雙腳,他幾乎痛不欲生;然而,在親朋好友的鼓勵下,他還是堅強地活下來!畫面中,這青年沒有雙手、雙腳,不過,他已學會用「嘴巴」轉開水龍頭!當他想看書時,「沒有手」可以翻書頁,他家人則幫他訂做一個頭箍,戴在額頭上;頭箍上有細長的鐵條,當他輕輕「轉頭」時,細鐵條就可以幫他「翻書」。後來,這年輕人覺得,他沒雙手、雙腳,一直待在家裡很沒有意義,於是他加入了醫療義工行列;其他義工推著輪椅,送他進入每個病房,和身患重病的病人聊天、講話!每個住院的病患,看到這位「沒有雙手、雙腳」的年輕人,居然「滿心歡喜」、「臉帶笑容」地來探望他們,並鼓勵他們要「勇敢地活下去」,都大感驚訝和感動,因為比起「沒有雙手、雙腳的人」,他們自己已經「幸福多了」!
的確,當我們埋怨自己「沒有鞋子穿」的時候,別人「連腳都沒有」!只有在看見別人「沒有雙手、雙腳、雙眼」時,才知道自己是「那麼幸福」,我們如何能再自怨自艾、悲觀自嘆?有人說:「命好不如習慣好!」
人生省思:懂得感謝,幸福久久
「該怎麼做才能得到幸福?」
每當有朋友問這個問題,自己總是告訴他們:「幸福不應外求,而是在當下、在周遭就能夠發現。」
如果一直在追求幸福,總是認為「我想過得幸福」,就代表我們承認自己「現在並不幸福」,無法對於現在的狀態心懷感謝。要是抱持著這樣的心境生活,根本就不可能遇見真正的幸福。
有人相信「有錢就會幸福」,也有人認為「與心愛的人結婚就會幸福」。但是,決定幸福與否的核心原因,其實在於我們內心的狀態,而不是外在因素。
現實社會中,有人「坐擁巨富卻不幸福」,也有人「與心愛的人結婚卻過得不幸福」。只要無法對於當下擁有的幸福心懷感謝,無論滿足了怎樣的外在條件,都會出現新的不滿,因此無法體會到真正的幸福。
此時需要的是「感謝力」。那是能體察現今擁有的幸福,並且加以感謝的能力。遇上開心或幸運的事,每個人都會心懷感謝;然而,具有高度感謝力的人,即使是在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仍可以發現幸福,並不斷地感謝。不僅如此,就算遇到痛苦或困難,也會發現自己能從中獲得成長,因此感到喜悅。
朋友告訴自己,有一次帶著五歲的兒子在公園玩,並使用公園的廁所。上完廁所後,他看到兒子對著小便斗合起雙掌,微微地鞠躬。朋友問兒子在做什麼?兒子回答:「我在拜掌管尿尿的神啊。」兒子的純真,讓朋友深受感動。
這名友人喜歡閱讀《古事記》等日本神話,也常說這些故事給兒子聽。《古事記》裏記載著各式各樣的神靈,例如太陽神、海神、風神、山神……等,書中一貫的主軸,就是發現存在於森羅萬象之中的神靈,並且對此懷抱一顆崇敬感謝的心。人生如果運用這種感性,就會感覺自己生活在許多神靈的看護之中──因此看見太陽、感受風吹,甚至對於水、火、食物都會心生感謝。
這裏有一個提高感謝力的提示:如果把過去認為「理所當然」的事,都視為「難得的奇蹟」,自然會逐漸浮現出感謝的心情。
請仔細想想,每天固定升起的太陽、生命賴以維生的空氣,乃至我們身邊的家人、朋友,都是理所當然的嗎? 從幾十億年前的遠古時期開始,太陽與地球就一直保持著有規律的運行方式,這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此外,空氣中的氧氣濃度隨時維持在讓我們能夠生存的數值,這也只能視為一項奇蹟。
家人、朋友的存在也是如此。
人類的歷史是如此悠久,我們能夠出生在同一個時代,並且在超過六十億的人海中相遇,這難道不是奇蹟嗎? 我們生活在諸多難能可貴的奇蹟之中,能夠察覺此事的能力,就是「感謝力」,藉由這樣的能力,我們才能發現真正的幸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