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5-21 13:04:01| 人氣9,771| 回應1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人間風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人間風景﹕憶江南,最憶是杭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霧重慶,雨桂林,夜上海 。
春昆明,夏盧山,
秋北京, 冬天要去哈爾濱。
看霧淞到吉林;看雲海到黃山;
看遺跡到西安;看險景到華山;
看日出到泰山。
 
「杭州市
古時名為「錢唐」,直至隋朝開皇九年時廢錢唐,才改名為「杭州」,此刻「杭州」這個名字才首次在歷史上出現。位於浙江省,是浙江省的省會,以休閒、觀光而聞名。距離上海僅200公里之遠,總面積共1.6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有621.6萬人。杭州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自秦朝設立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早在4700多年前,就開始有人類在此生活,因而產生了良渚文化。從西元610年開通大運河後即成為交通要地,而經濟與文化也跟著繁榮發展。
 
元代,西湖依然是歌舞昇平的「銷金鍋」。據《元史》卷23記,在至大二年(1309年),「江浙杭州驛,半歲之間,使人過者千二百餘, 有桑兀、寶合丁等進獅、豹、鴉、鶻,留二十有七日,人畜食肉千三百余斤。」。西域和西歐各國的商人、旅行家,來杭州遊覽的增多。最為聞名的有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他在遊記中稱讚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元代後期,繼南宋「西湖十景」,又有「錢塘十景」,遊覽範圍比宋代有所擴大。元世祖至元期間,曾一度疏浚西湖,作放生池,部分湖面又逐漸葑積成桑田。但到了元朝後期,西湖疏於治理,富豪貴族沿湖圍田,使西湖日漸荒蕪,湖面大部分被淤為茭田荷盪。

1127年,南宋定都臨安後,杭州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激增,經濟繁榮,杭州進入了發展的鼎盛時期。南宋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臨安風俗,四時奢侈,賞玩殆無虛日。西有湖光可愛,東有江潮堪觀,皆絕景也。」杭州的旅遊者,每年除香客外,又增加了各國的使臣、商賈、僧侶,赴京趕考的學子,國內來杭貿易的商人。西湖的風景名勝開始廣為人知。當時,西湖泛舟遊覽極為興盛,據古籍記載,「湖中大小船隻不下數百舫」,「皆精巧創造,雕欄畫拱,行如平地。」南宋詩人林升在詩《題臨安邸》對當時的盛況做了生動的描繪。另外,詩人楊萬里也曾作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盛贊西湖美景。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廣為人知的文字,即是古往今來的人們對這座美麗城市的由衷讚美,以休閒、觀光而聞名。杭州有許多聞名於天下的特產,例如廣為人知的絲綢,是旅客至杭州遊玩時,一定會到當地特色街去購買的商品,杭州有「絲綢之府」別稱;名列天下十大好茶之首的「西湖龍井茶」,更是大家來到杭州必喝的茗品。「西湖龍井茶」以一芯兩葉的標準採摘,將採下來的茶葉炒製而成的。其嘗起來甘醇順口,色綠形美,氣味芳香。「憶江南,最憶是杭州!」杭州更有廣為人知的美景,提到杭州,大家第一個都會想到西湖,西湖位於杭州西面的湖岸,三面環山,是為大自然賜予的美景,杭州以其美麗的西湖山水著稱於世。
 
故從西湖的景致更使得詩人們撰寫出許多好詩,例如: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這四首詩則分別是在描述西湖於四季的美。西湖於每年都會固定舉辦一些活動,邀請大家來一同欣賞西湖的美,當然也吸引了不少的人潮一同來對西湖的美景朝聖。中國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數十個之多,一般如單稱「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寫道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好是杭州」。
 
杭州「西湖
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區西面,是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世界著名城市景觀湖泊之一。
西湖東靠杭州市區,其餘三面環山,面積約6.5平方分里,南北長約3.2公里,東西寬約2.8公里,繞湖一周近15公里。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體容量約為1429萬立方米。「西湖」不僅擅山水之勝,還與歷史上的歷代文豪、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等眾多人物緊密相連,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此外,西湖周邊的古代建築、石窟造像、碑刻等都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後湖」)、北里湖(又稱「里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岳湖等五個水湖,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
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堤、三島、五湖」的基本格局。
 
 「一山」孤山
於北側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里,為棲霞嶺的支脈,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二十三:「一嶼聳立,旁無聯附,為湖山勝絕處。」今山上林木蔥蔚,多歷代人文古跡留存。孤山東西分別以白堤和西泠橋與湖岸相連,且島上名勝古跡甚多,因此杭州人將「孤山不孤」,與「斷橋不斷」、「長橋不長」並稱西湖三怪。孤山上主要的景觀包括中山公園、浙江省博物館、文瀾閣、西泠印社、放鶴亭、秋瑾墓、俞樓、慕才亭(蘇小小墓)等。
 
中山公園原為清代行宮御花園,1927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公園命名「中山公園」。公園進門迎面石級上書有「孤山」兩大字,其中孤字沒有一點,人們猜測其意為「孤山不孤」。放鶴亭在孤山東北角,為紀念宋代以「梅妻鶴子」聞名的林逋而建。浙江省博物館在孤山南麓,現有各類文物藏品10余萬件,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對公眾免費開放。文瀾閣在浙江省博物館內西北角,清乾隆年間,為存放《四庫全書》,仿北京故宮文淵閣格式改建。「西泠印社」於1904年創辦於孤山西南麓,因地近西泠橋而命名,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金石書畫藝術團體。島內還有杭城老字號飯店「樓外樓」,以在西湖活養的草魚烹制「西湖醋魚」聞名。

「二堤」白堤、蘇堤 
白堤」東起斷橋,經錦帶橋向西,在「平湖秋月」與孤山相接,長約1公里。
在唐即稱白沙堤、沙堤,其後在宋、明又稱孤山路、十錦塘。古時白堤以白沙鋪地,後改為柏油路面,兩側廣種碧桃翠柳,是欣賞西湖全景和周邊諸山的最佳觀賞點。
 
斷橋位於白堤東首,民間故事《白蛇傳》中,斷橋為白素貞與許仙邂逅之處,因而在西湖諸橋中最享盛名。錦帶橋位於斷橋西,又稱涵碧橋。清雍正《西湖志》卷八:「錦帶橋舊架木為梁,聖祖仁皇帝(指康熙帝)臨幸孤山,御舟由此轉入里湖。」民國三年(1914年)重修。1921年,與斷橋同時改築加設水泥混凝土拱券。現橋長8.1米,寬8 .6米,單孔淨跨5.9米石拱橋。
 
「蘇堤」舊稱蘇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廟東,橫貫湖中,堤長2797米,寬30-40米。蘇堤上共有六座石拱橋,從南往北分別為: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據考證,疑為「束浦」之訛)、跨虹。南宋咸淳《臨安志》卷三十三:「元祐中,東坡既奏開浚湖水,因以所積葑草築為長堤,起南訖北,橫跨湖面,綿亙數里,夾道雜植花柳,中為六橋,行者便之……後十年郡守呂惠卿奏毀之。咸淳五年,朝廷給錢命守臣說友增築。……高二丈,袤七百五十丈,廣皆六十尺,堤舊有亭九,亦治新之,仍補植花木數百本。」清《湖山便覽》卷三:「國朝雍正二年與白沙堤同時修築,五年同植花木。」《西湖新志》卷四:「今乃滿植桑株所謂蘇堤楊柳,斫伐都盡。」1950年加高加寬堤身,修築沿湖游步道,設置座椅。

「三島」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 
「三潭印月」
 小瀛洲(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區在外西湖西南部水域,包括小瀛洲及其南側三座葫蘆狀石塔,以賞月和水上園林著稱。現在全島面積約7公頃,水面占60%。小瀛洲前身為水心保寧寺,也稱湖心寺,北宋時為湖上賞月佳處,其園林建築和景物佈局,在18世紀初已基本形成。清《湖山便覽》卷三:「萬曆三十五年,錢塘令聶心湯請於水利道王道顯,繞灘築埂,成湖中之湖,以為放生之所。三十九年,令楊萬里繼築外埂,至四十八年而規制盡善。」從空中俯瞰,全島如一個特大的田字,構成了「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奇景。小瀛洲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上園林特色,主要景點包括浙江先賢祠、九曲橋、九獅石、開網亭、亭亭亭、竹徑通幽和我心相印亭。
 
湖面三塔始建於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蘇軾浚湖期間,當時所在位置與現在不同。據清初文獻記載,今三塔系清代康熙年間所建。三石塔頂為葫蘆狀,塔身呈球狀,高出水面2米,中空,環塔身均勻分佈5個小圓孔,塔基為扁圓石座。三塔呈等邊三角形分佈,每邊長62米。

「湖心亭」
湖心亭在外西湖中心。清雍正《西湖志》卷九:「亭在全湖中心,舊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時,寺與塔俱毀。聶心湯《縣誌》稱: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並廢,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復於舊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據此,則舊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
」《湖山便覽》卷三:明「萬曆四年按察僉事徐廷裸重建,額曰『太虛一點』,司禮監孫隆疊石四周,廣其址,建喜清閣,但統稱曰『湖心亭』。國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闌,上為層樓……。」清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御書「光澈中邊」額。抗日戰爭後,喜清閣舊址先後改建為財神殿和觀音大士殿。1980年在島上刻置「蟲(異體字,為繁體字「風」的中間部分)二」太湖石碑一塊,意指「風月無邊」。
 
「阮公墩」
阮公墩在外西湖中,位於湖心亭西。
清嘉慶五年(1800年),浙江巡撫阮元疏浚西湖時以所挖葑泥堆疊成島,俗稱「阮灘」。島南北長34米,東西寬33米,面積0.57公頃,長期以來島上無建築,雜樹荒草叢生,成為候鳥棲息地。1952—1958年間疏浚西湖時,島四周加添亂石護岸,面積稍有拓寬。1977年,島四周駁墈,再次擴大面積並加填客土。1981年,又在島上添土1000余噸,建「環碧小築」。島上有憶芸亭(阮元號「芸台」)、雲水居等建築。1982年,島上開闢西湖第一處垂釣區,遊人可登島品茗、垂釣。1984年起,島上舉辦「環碧庄」仿古旅遊,在西湖夜游活動中頗受歡迎。
 
 
  
「西湖最早稱武林水。
《漢書•地理志》:「錢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後又有錢水、錢唐湖、明聖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瀲灧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美人湖、賢者湖、明月湖諸般名稱,但是只有兩個名稱為歷代普遍公認,並見諸於文獻記載:一是因杭州古名「錢塘,湖稱錢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
最早出現的「西湖」名稱,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和《杭州回舫》這兩首詩中。北宋以後,名家詩文大都以西湖為名,錢塘湖之名逐漸鮮為人知。而蘇軾的《乞開杭州西湖狀》,則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這個名稱。
 
2000多年前,西湖還是錢塘江的一部分,由於泥沙的淤積,在西湖南北兩山——吳山和寶石山山麓逐漸形成沙嘴,此後兩沙嘴逐漸靠攏,最終毗連在一起成為沙洲,在沙洲西側形成了一個內湖,即為西湖,此時大約為我國的秦漢時期。張岱《西湖夢尋》記載:「大石佛寺,考舊史,秦始皇東游入海,纜舟於此石上。」此處所言大石佛寺,即位於西湖北側的寶石山下,目前尚有「秦始皇纜舟石」之景。
 
自從隋朝大業六年(610年)開鑿江南運河,與北運河相接,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構成杭州的便捷交通,促進經濟發展,杭州的旅遊活動也開始興起。唐代,西湖面積約有10.8平方公里,比現在湖面面積大近一倍,湖的西部、南部都深至西山腳下,東北面延伸到武林門一帶。香客可泛舟至山腳下再步行上山拜佛。由於當時未修水利,遇到大雨天氣,湖水就四處泛濫,如果久旱不雨,西湖又乾涸見底。
 
建中二年九月(781年),李泌調任杭州刺史。為了解決飲用淡水的問題,他創造性地採用引水入城的方法。即在人口稠密的錢塘門、涌金門一帶開鑿六井,採用"開陰竇"(即埋設瓦管、竹筒)的方法,將西湖水引入城內。六井現已大都湮沒,僅相國井遺址在解放路井亭橋西。其餘五井是:西井(原在相國井之西),方井(俗稱四眼井),金牛井(原在西井西北),白龜井(原在龍翔橋西),小方井(俗稱六眼井,原在錢塘門內,即今小車橋一帶)。
 
慶二年十月(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在任期間,白氏興修水利,拓建石涵,疏浚西湖,修築堤壩水閘,增加湖水容量,解決了錢塘(杭州)至鹽官(海寧)間農田的灌溉問題。
人們往往誤認為西湖上的白堤為唐代白居易所修,其實白居易主持修築的堤壩,在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稱為白公堤,並非現在的白堤。他在錢塘門外修堤,建石涵閘,把湖水貯蓄起來,還書寫《錢塘湖閘記》刻於石碑,寫明堤壩的功用,以及蓄放水和保護堤壩的方法。如今白公堤遺址早已漫漶無存,但是杭州人卻將西湖上的白堤(當時稱「白沙堤」)作為憑吊白居易的古跡。白居易不僅留下了惠及後世的水利工程,還創作了大量有關西湖的詩詞。最為著名的作品有《錢塘湖春行》、《春題湖上》和《憶江南》。
 
歷史上對西湖影響最大的,是杭州發展史上極其顯赫的吳越國和南宋時期。西湖的全面開發和基本定型正是在此兩朝。 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85年)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此外,1979年中國發行的外匯兌換券壹圓券以及2004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壹圓紙幣背面均使用了三潭印月的圖案,更說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
 
西湖三面環山,一面瀕城,結構極為難得。因為西湖天然地具備了山水組合的開合品質,三面雲山是合,一面平地是開。山水組合中有開有合,才顯得既緊湊又靈動,既聚氣又透氣。同時,西湖的山峰不太高也不算低,且透迤層疊,線條圓潤;水面不太大也不算小,頗多曲線,空間適度,山水比例協調,外加山青水碧,自然秀麗無比。
 
西湖的時間美來自於杭州優越的區位及其亞熱帶氣候。這裡四季分明,每季自然景觀各異,春花秋月,夏雨冬雪,各具特色,同時,朝暮晝夜的變化,賦於西湖各種光線色彩與雲霞煙靄的變化,使之更為迷人。
   

人間風景﹕西湖十景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在白堤西端的終點。唐代曾在此建望湖亭,明萬曆十四年(一五八六年)拆亭改建為龍王祠,清康熙三十八(一六九九年) 又拆祠改建御書樓,並在樓前造臨水平台,樓側之碑亭,稱為「平湖秋月」。中共為吸引觀光客,又多方擴建,建有八角亭、四面廳、湖天一碧樓,亭台樓閣間假山疊石,四季花木錯雜其中,構成一處新穎別緻的園林勝景。平湖秋月三面臨水,為眺望西湖景色提供了一個晴雨咸宜的最佳視角。尤其當皓月臨空的秋月,湖光月色,交相輝映,更覺心曠神怡,詩意盎然。 
 
蘇堤春曉
 蘇堤,貫穿西湖南北,北接曲院風荷,全長二.八里,宋元祐四年(一0八九年)蘇軾任杭州知州時,組織民工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湖泥和葑草築成此堤,人稱「蘇公堤」,簡稱「蘇堤」。
蘇堤由南而北建有「映波」、「鎖欄」、「望山」、「壓堤」、「東浦」、「跨虹」等六座石橋。沿堤遍植桃柳,春來桃花映水,煙柳籠堤,風光最為旖旎。
 
斷橋殘雪
 斷橋位於外湖和裡湖的分水點上。斷橋之名,始自唐代,詩人張祐<孤山詩>中就有「斷橋荒蘚澀,空院落花深」的名句。宋代寶祐橋,元代稱段家橋,又稱短橋。斷橋之「斷」或為「段」、「短」的諧音。一說,從孤山而來的白堤,至此而斷,故名斷橋。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的白娘子與許仙就在這裡相會。斷橋是觀賞西湖雪景的好所在。每當瑞雪初霽,站在橋上縱目四望,湖山銀裝素裡,風光分外迷人。斷橋東側,建有「雲水光中」水榭和「斷橋殘雪」碑亭。
 
雷峰夕照
雷峰塔位於淨慈寺前夕照山的雷峰上,西元九七五年,吳越王錢俶因黃妃得子,特建此塔以示慶賀,名黃妃塔,又因建於當時西關門外,也稱西關磚塔。
初建成時,重檐飛角,窗戶洞達,可以登臨遠眺。明嘉靖時,被入侵倭寇焚毀,僅存塔心。從此頹然蒼老,頓改舊觀。明人聞起祥把它與對岸的保俶塔相比,說:「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每當夕陽西下,古老的塔影橫斜於蒼煙落照之間,別有一種淒艷之美。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被法海和尚禁錮於此塔之下,塔於一九二四年九月廿五日倒坍。當時曾由塔磚孔中取出吳越藏經,完好如新,可為至寶。
今日雷峰夕照之美已不可得,只有從明朝人王瀛的詩中遐想,王瀛詩中云:
瞑色霏微入遠林,亂山圍繞半湖陰。
浮圖會得遊人意,挂住斜陽一抹金。
 
南屏晚鐘
南屏晚鐘,指南屏山慧日峰下淨慈寺的鐘聲。
淨慈寺原名慧日永明院,西元九五四年吳越國王錢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明清以後,屢毀屢建。寺宇雄偉壯麗,可與靈隱寺相媲美。傳說濟公曾居此寺,寺內有濟祖殿和「運木古井」(濟公運木於此)。淨慈寺舊有大鐘,每到傍晚,鐘聲在蒼煙暮靄間回盪,山谷皆應,經久不息,「南屏晚鐘」即由此而來。
 
曲院荷風
原名「麷院風荷」,在靈隱路洪春橋邊。南宋時那裡有一家釀造官酒的麷院,附近又多荷花,荷塘麷院,相映成趣,清風過處,荷香四溢,故稱「麷院荷風」。
後麷院湮沒,清康熙時在岳湖引種荷花,並建碑亭於蘇堤跨虹穚西北角,題為「曲院荷風」。現在此一風景點已經擴建,以跨虹橋的碑亭為起點,沿岳湖、金沙港直達臥龍橋的郭庄,迤邐數里,連成一片,成為一座以賞荷為主景的大型公園。
 
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前接蘇堤,背倚西山,位於西湖小南湖和西裡湖之間的半島上。宋時這裡有小溪自花家山注入西湖,因名花港。山下原有盧園,為宋內侍盧允升的別墅。園內栽花養魚,風景優美。南宋馬遠等晝「西湖十景」,把盧園列為十景之一,題名「花港觀魚」。
花港觀魚最初只有三畝,目前已擴建至三百畝的大型公園。主體由魚樂園、牡丹園和松林灣後的花港三部分組成,使花、港、魚三者達到有機的統一。並相宜配置亭台樓閣,水榭花廊,把四周的湖光山色巧妙地入園景之中,在園林的結構布局上很具特色。松林灣山坡上有一座牡丹,亭外一株梅樹,有用黑白兩色卵石鋪成的梅花圖案,周圍盛開著色澤鮮艷的牡丹花,有四百多名貴品種,芳香沁人肺腑。
 
柳浪聞鶯
 柳浪聞鶯,位於涌金門外的西湖南岸。南宋時,這裡是皇家花園,名聚景園。沿湖植柳,每當煙花三月,翠浪翻空,鶯聲婉轉,故有「柳浪聞鶯」之稱。
現在的柳浪聞鶯公園占地三百餘畝,花木扶疏,柳蔭夾道,亭廊相接,景色明淨。園中有聞鶯館、友誼館、「日中不再戰」紀念碑和根據舊錢王祠改建的聚景園建築。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又名「小瀛洲」,湖中三島之一,面積一百零五畝,明萬曆三十五年(一六0七年)用疏浚西湖的湖泥堆積而成。萬曆三十九年(一六一一年)築堤以環四周。清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又建曲橋,把島中水面畫為「田」字形,構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布局。
島南(「我心相印亭」附近)鼎立湖中的三個石塔,始建於宋元祐四年(一0八九年),為蘇軾疏浚西湖所立的標。元代被毀,明天啟元年(一六二一年)重新仿置。每逢皓月當空,塔內點上燈燭,洞口蒙以薄紙,燈光透過小圓洞映入湖中,宛如無數月影浮動,故稱「三潭印月」。島上建有先賢祠、九曲橋、亭亭亭、我心相印亭、迎翠軒、木香榭、花鳥廳等建築,移步換景,令人玩賞不盡。
 
雙峰插雲
雙峰插雲,地處靈隱路上的洪春橋畔,建有碑亭。雙峰,指南高峰和北高峰,遙遙相對,高聳入雲,每當晨霧夕霏,或宿雨初收之際,峰巒隱現,時濃時淡,卷舒變化,如在畫中。

 

人間風景﹕袁宏道《西湖雜記》

《初至西湖記》
從武林門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刻入昭慶,茶畢,即棹小入舟入湖。山色如蛾,花光如頰,溫風如酒,波紋如綾;纔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大約如東阿王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遊西湖始此,時萬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淨寺,覓阿賓舊住僧房。取道由六橋岳墳石徑塘而歸。草草領略,未及偏賞。次早得陶石簣帖子,至十九日,石簣兄弟同學佛人王靜虛至,湖山好友,一時湊集矣。
 
《晚遊六橋待月記》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杳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
 
《斷橋》
湖上之盛,在六橋及斷橋兩堤。斷橋舊有堤甚狹,為今侍中所增飾,工緻遂在六橋之上。夾道種緋桃、垂楊、玉蘭、山茶之屬二十餘種。白石砌其邊如玉,布地皆軟沙。旁附小堤,益以雜花。每步其上,即樂而忘歸,不十餘往還不止。聞往年堤上花開,不數日,多被人折去。今春禁嚴,花開最久。浪遊遭遇之奇,此其一矣。
 
《雨後遊六橋記》
寒食後雨,余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午霽,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餘,遊人少,翻以為快。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各啜一杯,蕩舟浩歌而返。
 
《飛來峰》
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高不餘數十丈,而蒼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為其怒也;呼鬼立,不足為其怪也;秋水暮煙,不足為其色也;顛書吳畫,不足為其變幻詰曲也。石上多異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後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鏤。壁間佛像,皆楊禿所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醜可厭。余前後登飛來者五:初次與黃道元方子公同登,單衫短後,直窮蓮花峰頂,每遇一石,無不發狂大叫。次與王聞溪同登,次為陶石簣周海寧,次為王靜虛、石簣兄弟,次為魯休寧。每遊一次,輒思作一詩,卒不可得。
 
《靈隱》
靈隱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勝,門景尤好。由飛來峰至冷泉亭一帶,澗水溜玉,畫壁流青,是山之極勝處。亭在山門外,嘗讀樂天記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四南隅。高不倍尋,廣不累丈,撮奇搜勝,物無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導和納粹;夏之日,風冷泉渟,可以蠲煩析酲。山樹為蓋,巖石為屏,雲從棟生,水與階平。坐而翫之,可濯足於床下;臥而狎之,可垂釣於枕上。潺湲潔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囂,心舌之垢,不待盥滌,見輒除去。」觀此記,亭當在水中。今依澗而立,澗闊不丈餘,無可置亭者,然則冷泉之景,比舊蓋減十分之七矣。韜光在山之腰,出靈隱後一二里,路徑甚可愛。古木婆娑,草香泉漬,淙淙之聲,四分五路,達於山廚。菴內望錢塘江,浪紋可數。余始入靈隱,疑未之問詩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詞客,捃拾幫湊。及登韜光,始知「滄海浙江,捫蘿刳木」數語,字字入畫,古人真不可及矣。宿韜光之次日,余與石簣子公,同登北高峰絕頂而下。
 
  
 

台長: 讀.冊.人
人氣(9,771) | 回應(12)| 推薦 (12)|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人生:天涯海角 |
此分類下一篇:人間風景:發現白下,古都風華
此分類上一篇:人間風景﹕拜訪江南

讀.冊.人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屬水仙王。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其二
水光灩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蘇軾於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曾寫下大量有關西湖景物的詩。西湖,在杭州市西,周長十五公里,三面環山,東側是沖積平原。湖中有蘇堤、白堤,分水為裏湖、外湖、後湖,以十景馳名中外。十景中的「蘇堤春曉」即因蘇軾而來。他在杭州任官其間,疏導了西湖,灌溉了民田千頃,並築堤防洪,當地人即稱之為「蘇堤」。這一首作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是他題詠西湖的詩歌中最有名的一首。《飲湖上初晴後雨》共兩首,這裏選的是第二首。
2011-05-21 13:44:49
讀.冊.人
白居易《杭州回舫》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惟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白居易《春題湖上》
湖上春來如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出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白居易,唐穆宗長慶二年,白居易因諫激怒皇上,心灰意冷之際便自請外調為杭州刺史。到任之後,白居易除了疏濬西湖之外,並在錢塘門至武林門一帶築長堤攔蓄湖水,以解乾旱之水荒。除了於公盡心之外,雅好山水的白居易對西湖更有一分愛不能捨的感情,因此留下了許多吟詠西湖的佳作。
2011-05-21 13:46:39
讀.冊.人
西湖龍井茶
因產於杭州西湖山區的龍井而得名,遠在唐代《茶經》中就有杭州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到了宋代已被列為貢品。清代,龍井茶尤為乾隆皇帝所讚譽。向有「黃金芽」「無雙品」之稱。

龍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龍井,原名龍泓,傳說三國時就已發現此泉;明代掘井抗旱時從井底挖出一龍形大石,於是更名為「龍井」。龍井茶因有獅峰、龍井、五雲山和虎跑山4個不同產地而有「獅、龍、雲、虎」的品種區別。其中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西湖龍井產於杭州西湖附近的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虎跑和靈隱一帶。其中以獅峰山的品質好。

龍井茶
「色翠、香郁、味醇、形美」,這四個特點被稱為「四絕」。其葉扁,形如雀舌,光滑、色翠、整齊。特別是清明前採摘的「明前茶」、谷雨前採摘的「雨前茶」,葉芽更為細嫩,沖泡以後,嫩勻成朵,葉似彩旗,芽形若槍,交相輝映,所以這種茶又叫「旗槍」。其湯色明亮,滋味甘美。鮮嫩的茶芽,在攝氏80度的溫度下加工,要保持茶葉的顏色、香味和美觀,使每片茶葉都能達到「直、平、扁、光」,堪稱特種「工藝茶」。蘇東坡品茗詩中「白雲山下雨旗新」形容的就是這種茶的形如彩旗的特點。

龍井茶特點
是香郁味醇,非濃烈之感,喝茶時應該要細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領略其香味特點。 清代茶人陸次之曾贊曰:“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 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於人不淺,故能療疾, 其貴如珍,不可多得。

相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遊西湖時,來到龍井村附近獅峰山下的胡公廟歇腳,和尚端上了當地的新茶,乾隆本精於茶道,一見此茶,也不由叫絕,品嚐過後大為震驚,便問和尚此茶產於何處,和尚回答是自產的龍井茶,乾隆見到廟外十八棵茶樹碧綠如染,一時興起,封此十八棵樹為「御茶」,自此龍井茶聲名遠播。
2011-05-21 14:04:35
讀.冊.人
靈隱寺
亦稱雲林寺,是天竺僧惠理於東晉成帝咸和元年(西元三二六年)建造的禪院。唐代時,其繁盛情形達到巔峰,共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三殿,僧侶達三千餘人。

大雄寶殿前的兩座經塔,是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九六○年)建造的,塔高九層,呈八角形,塔外雕刻著法界尊像。殿內的金黃色佛像高二十公尺,是近世模倣唐代釋迦佛鑄造的。

靈隱寺、飛來峰自古以來,即是文人墨客爭相稱頌之地,如唐之白居易、陸羽、宋之蘇東坡、元之趙子昂、明之王世貞、沈周等,都曾遊此,並且留下諸多讚賞靈隱警緻的詩文。

飛來峰
據說飛來峰乃中天竺的靈鷲山飛至此地,因此又名靈鷺峰,是鄰接西湖西岸靈隱寺的佛教勝地。

峰高二○○公尺,可藉著曲徑抵達峰頂,更有七十二座天然洞穴。此地也刻有從五代(十世紀)以迄元朝(十三世紀)的三○○餘尊石龕佛。這些佛像,每尊的姿態都不一樣。除了彌勒佛、佛頂尊勝菩薩、金剛菩薩外,青林洞外壁尚有十一尊廬舍那佛像,這些佛像都是在宋真宗乾興元年(西元一○二二年)所造的。

虎跑寺
位於浙江杭州西湖,寺中有虎跑泉,向有「天下第三泉」之稱。

昔康熙南巡,能飲泉井一夕而名益彰。
寺中有東坡題詩刻石,其詞曰:「柴李黃瓜坉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松陰轉,歌枕風軒客夢長。因病得閑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道人不惜階前水,借與匏尊自在嘗。」寺建於唐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因面對玉皇山,在蓊鬱的古樹掩映中,矗立著雄偉的氣氛。

韜光寺
韜光庵在靈隱寺西北,原名廣巖,為吳越王所創建,唐易今名。白居易常在此吟詠,寺上有小樓,正面錢塘江。韜光為主持和尚名,亦詩之能手,白詩中有:「師命來伴食,齊罷一甌茶。」即指韜光。有和白詩一首云:「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巖阿枕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種金蓮。白雲乍可乘青障,明月誰教下碧天;城市不堪飛錫去,恐防鶯囀翠樓前。」

駱賓王題寺門聯:「樓望滄海日,門對浙江潮。」說明其視線廣曠,氣魂甚大。

龍井寺
杭州古寺之一,創於唐上元二年(西元六七五年),元豐間駐有名僧辯才,高僧名士,日相唱和,如東坡、秦觀、趙朴等均常臨此清境。

寺僧售獅峰,龍井諸茶,以獅峰為貢茶,品質最佳。寺院專築有品茗用的三間大客廳,昔劉英有謝英有謝龍井僧寄茶一詩中有句云:「竹裡細烹清睡思,風前對啜悟諸禪」,極有妙趣。

山茶新而且香,以春茶最上,所謂「春茗初收穀雨前」,雨前毛尖,馳名全國。
2011-05-21 14:14:16
讀.冊.人
眾芳搖落獨喧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有人說「疏影橫斜水清淺」二句,為梅寫真之句,而「雪後園林纔半樹」二句,為梅傳神之句。蘇東坡便十分欣賞這兩首詩,曾有詩云:「西湖處士骨應槁,只有此詩君壓倒,東坡先生心已灰,為愛君詩被花惱。」由此可知東坡對林和靖的詠梅詩讚賞倍至,他對梅的欣賞之情竟然由其詩而被喚起,難怪他要說「只有此詩君壓倒」。其實我們可以說詠梅詩自林和靖始,才開啟了一個新眼界,才有了對梅的新品味,而後才有范石湖對梅的欣賞定見,這種影響不可說不深遠。

林和靖
即林逋,字君復,卒諡「和靖」,北宋杭州錢塘人。
自幼即為孤兒,但是努力向學,讀書不為章句,而專務明大義來養心積德。生性恬淡好古,常視富貴如浮雲,即使家境赤貧,衣食不足溫飽難求,也無憂慮怨尤而怡然自得。名氣很高,宋真宗聞名也加以禮敬之。

年輕時遊歷於江、淮之間,後來返回杭州,於西湖孤山隱居,在草屋四周種了三百多株的「梅花」,養一隻「白鶴」與一頭「梅花鹿」,有客人來訪,白鶴便鳴於空中以為通告,若想飲酒就遣梅花鹿去買酒。常與梅花為伴,每向梅吟詩、畫畫,終身不仕,也不婚娶,過著隱逸的生活,日日如此,竟至二十年不入市塵,因此後人稱他為「梅妻、鶴子、鹿家人」。
2011-05-21 14:19:09
弄墨
國文系的學生,或研究生,一定很喜歡你的部落格,
省卻了資料搜尋!
因為你都已經廣泛,並有條不紊的,整理好了!
2011-05-30 22:18:08
版主回應
前輩您好:

如果可以有此功用,那是自己所樂見的。
對於現在所謂80後的新新世代朋友,前人的文言文與詩詞文化,與經有文化上的代溝存在。白話文學與升學主義功利前提下,他們早已無法欣賞或是無法感受文字下的境界之美。
2011-05-31 00:23:36
讀.冊.人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杭州西湖的文化景觀,通過將「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大陸第41處「世界遺產」、第29處文化遺產,數量全球排名第3,這也是大陸連續第9年申遺成功。

「杭州西湖風景區」
從1999年即開始進行申遺作業。
這次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申遺,總面積達4235.76公頃,以西湖自然山水、成湖空間特徵、景觀格局、西湖十景、服務景觀、西湖文化、西湖特色植物等為最大特色。申遺代表團並以「西湖十景」說明西湖坐擁十多處歷史遺跡,足以體現中國傳統園藝、繪畫、詩詞等文化元素,並反映出農耕文明獨特的景觀審美傳統,並對13世紀至20世紀的東亞地區園藝景觀有顯著影響。

西湖擁有的湖光山色,從古代,就深受文人騷客的喜愛,從不少詩詞、繪畫中,都能見到藝術家對西湖的詠嘆,進而影響到近代、甚至是東亞的庭園風格。
2011-06-26 21:46:09
讀.冊.人
北宋蘇東坡於湖中築三塔,其形如瓶,浮漾水中,塔之四周不許侵為菱蕩。明成祖時塔毀。萬曆間濬取葑泥,繞潭作埂,為放生池;池外湖心,仍置三塔,以復其舊。月光映潭,潭分為三,故稱三潭印月,池上樓亭,清仁宗御書「三潭印月」四字。

「三潭印月」對聯
空潭成對影;明月悟前身。-錢文選 題

四面山光照;三潭水影清。十三齡童子程立森書
山光靜對煙波際;塔影清涵水月間。十三齡童子程立森書

明月自來去;空潭無古今。王成瑞 題
客中客入畫中畫;樓外樓看山外山。-謝光行 題

檻外群松迎萬壑; 簾前一月印千潭。長白 德馨 題
半塔斜陽頹老衲;一池殘荷戰秋聲。- 金安清 書

笑隔荷花共人語;坐看孤月到天心。--唐樹森 題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濟南大明湖對聯

亭與湖心相掩映;月從波面鑒空明。許盛 題
波上平臨三塔影;湖中倒浸一輪秋。佚名
碧水乍開新鏡面;青山都是好屏風。-延俊 題
四面湖山數間屋;一樓風月半龕詩。西湖十二橋叟書

水得閒情,山多畫意;
門無俗客,樓有賜書。
-退省老人 彭玉麟書

兩岸涼生菰葉雨;
一亭香透藕花風。
退省老人彭玉麟書

楓葉蘆花秋瑟瑟;
閒雲潭水日悠悠。
退省老人彭玉麟書

盡此一寸心,與點綴湖光山色;
收拾數間屋,儘勾留墨客詩人。
退省老人彭玉麟書

大地少閒人,誰能作風月佳賓、湖山賢主?
六橋多勝蹟,我愛此荷花世界、鷗鳥家鄉。
-退省老人 彭玉麟 題

退食有餘閒,當載酒人來,
莫辜負萬頃波光、四圍山色;
臨流無俗慮,看採蓮船去,
只聽得一聲漁唱、幾杵疏鐘。
-退省老人 彭玉麟 題

四壁荷花,香風入座;
三間水榭,明月滿湖。- 高鵬年 題

孤嶼春回,許與梅花為伍;
寒潭秋盡,邀來月影成三。-徐琪 題

樓外水色山光,無非性理;
眼前鳶飛魚躍,盡是天機。-秋水蘋花館主人 題

天地一網罟,欲度眾生誰解脫?
飛潛皆性命,但存此念即菩提。
(放生池)--明 張岱題
2011-07-09 22:39:21
讀.冊.人
宋高宗一句話「西溪且留下」。
昔人遊西溪詩說:「我來值 ​初春,言訪梅花窟,十里五里間,千堆萬堆雪。」秋雪庵、 ​泊庵、西溪草堂、深譚口……尤其深譚口百年老樟樹下的古 ​戲台,據說還是越劇北派的首演地。整個夏日,林樾蔽空, ​藤蔓長垂,搖櫓船划過水波而來,水深處波平如鏡,水淺處 ​芰荷紅碧。「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西溪的美麗終 ​於又從文人詩詞中活現。

陸放翁詩云:「春暖山中雪作堆, ​放翁艇子去尋梅,不需問訊道旁叟,但覓梅花多處來。」西 ​溪人文,源遠流長,如此一處世外桃源,怎不讓多情的文人 ​千古為之傾倒?
2011-07-10 20:48:26
讀.冊.人
離卻了峨眉到江南,
人世間竟有這般美麗的湖山,
這一旁保俶塔倒映在波光裡面;
那一旁好樓台緊傍著三潭。
蘇堤上楊柳絲把船兒輕挽,
顫風中 桃李花似怯春寒,
天上人間怎一般。
2011-07-10 20:50:07
讀.冊.人
飲一碗琥珀色的茶水,是生活的滋味;
參謁一方潔皎的觀音道場,則是心靈的福慧因緣。
很喜歡觀​看菩薩的臉龐,全心充滿敬畏謹慎;更多時候,以觀看藝術 ​的心情去瞻仰,感受那種水月清華。因緣俱足,有緣相逢,​普陀山原名梅岑山。普陀洛伽之略的普陀,是梵語是梵語「 ​補怛洛迦」,意譯為「小白花」,是觀世音菩薩應化聖地。
2011-07-10 20:52:09
(悄悄話)
2015-04-17 22:20:5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