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7-06 00:28:45| 人氣6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玉海拾譯】幸德秋水《渡美日記》(中)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圖為明治三十九年(1906)舊金山金門公園(Golden Gate Park)的景色。金門公園位於舊金山市西北端,明治四年(1871)年建成,是美國最大的公園。明治三十八年(1905)十二月八日,幸德秋水(1871-1911)曾隨友人來此遊賞。幸德滯美期間,忙於開會、演講以及拜會各地社會黨人士和無政府主義者,甚少出遊。即使參觀近處的公園,也僅兩次。據《渡美日記》所記,一次是西雅圖的華盛頓瑞奇公園,另一次則是舊金山的金門公園。對於在異鄉仍不得閒的幸德而言,這兩次的遊園經驗無異是十分珍貴)



《渡美日記》(中)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年)

一月一日

◎朝伴隨來傅立玆家之無政府黨員Widen(懷登)君(瑞典人),拜訪自沙加緬度(註二十七)來此滯留之Dr. Pyburn(派朋博士)翁。翁今年七十五、六,同為無政府主義者。
◎至約翰生君家。有Sanford(桑福德)君夫妻,傅立玆夫人母子來。與Sanford(桑福德)君一同拍照。
◎午後至平民社,與山內君夫妻、岡君夫妻、加藤君拍照。
◎夜送山內君前往墨西哥。
◎數日前山內君夫人八重子女士與吾儕寄寓于同一家庭。
◎此日余投稿當地兩報。

二日

◎大西、町田二君來。

三日

◎河瀨如洞君來。伴高木、中澤二君吃中餐。
◎山內八重子去寓東西社。

四日

◎米田切水君來,為《日美》報向余索稿。

六日

◎臨奧克蘭演說會。

七日(星期日)

◎夜平民社小集會。

十三日

◎夜應福音會文學會之請演講。

十四日

◎夜于福音會召開社會主義研究會。

二十一日

◎于奧克蘭之俄國赤色星期日紀念會上演說。

二十九日

◎臨拉金街(St.)蘇格蘭會館湯姆斯‧潘恩(註二十八)紀念會。

二月五日

◎朝加藤時也君赴沙林納斯(註二十九)。

十一日

◎于福音會召開研究會。

十五日

◎此日罹患感冒,臥床四日。十九日初起。

十九日

◎午後至社會勞動黨本部。

二十二日

◎至約翰生老人處。竹內、丸岡諸君自奧克蘭來。

二十三日

◎于約翰生老人家吃早餐。
◎日本社會主義者中,西川君等為日本平民社之結社,堺君(註三十)等為日本社會黨之申報。何以提出兩種?著實不解。

三月三日

◎幸衛由西雅圖來。余于白人YMCA(基督教青年會)內舉辦之救濟饑饉會上演說。

五日

◎此日始常隨會話教師學習。

七日

◎送書予上司(註三十一)、大杉等。

九日

◎佛教青年會內舉辦社會主義演說會。余因病未能出席。

十六日

◎夜與約翰生老人訪費爾巴特街之Maievsky(梅爾夫斯基)氏。

二十二日

◎伴約翰生老至圖書館查卡片。翌日得卡片而借出書籍。為調查宗教上之Symbols(象徵)。前日于Liberal Review(《自由評論》)之Prof. Carkin(卡金教授)論文中,見十字架為生殖器崇拜象徵之遺跡說,引發余之興趣,而起研究之念。

四月一日(星期日)

◎與小川龜次郎、加藤時也二君遊柏克萊(註三十二),訪延岡常太郎君(註三十三)及姪幸衛。此日舊金山平民社初次舉辦婦人演講。

七日(星期六)

◎夜于奧克蘭召開社會主義研究會。盛會也。

十四日

◎于阿拉米達(註三十四)演說。

十八日

◎朝五時過,地震。
◎下町數處冒出大火,市集亦著火。火勢延及平民社附近。平民社同仁避難于附近之空地。傅立玆一家亦避難于其他空地。余與加藤君留臥傅立玆家。再三受擾,不得安眠。

十九日

◎火猶不止,由下町向南北蔓延。與威爾柏、拜亞二君及傅立玆夫人見市場災後之痕跡。
◎失家逃竄者絡繹不絕。慘狀不可言。爆炸之恐怖,官員禁各戶點燈、燃火。傅立玆小姐等赴沙加緬度。

二十日

◎火猶不止。

二十五日

◎伴竹內鐵五郎君赴奧克蘭留宿一晚。此地為舊金山遇難者之避難所,故擁擠之至。

二十六日

◎逍遙湖畔,得半日清閒。伴丸岡、竹內諸君歸舊金山。

二十七日

◎午後訪卡斯楚之鷲津君。

五月二日

◎遷離舊金山而至奧克蘭。同居于竹內君之寢室。同志諸君借南美江教會閣樓之三樓充作本部。長谷川、倉持諸君皆來居留。

十五日

◎午後一時半依約翰生老人之介紹,訪阿拉米達之Ladd(雷德)翁。翁原為法官,亦為無神論之學者。年七十五、六,身體明顯衰弱。但見吾儕仍善談。二時過即辭去。
◎送約翰生老而來車站,賦小詩以示。此日天氣晴朗,心神尤爽也。

十九日

◎佛教青年會內舉行社會主義研究會。

三十一日

◎午後約翰生翁來訪南美江教會。余此時留于該教會三樓之同志俱樂部也。余書漢詩(註三十五)以贈。晚餐與之共進。夜為準備明日組黨典禮而忙。

六月一日

◎夜臨提里格拉夫街白人社會黨本部之組黨典禮。

二日(星期六)

◎午後再遷至舊金山平民社。為歸國作準備。小川金治為送余而從威尼斯來。
◎約翰生送余送別之長詩。

三日(星期日)

◎午後至奧克蘭白人社會黨買書。夜,于往昔閣樓之俱樂部內舉辦小型送別會。

四日

◎河瀨如洞君為送余而從聖馬刁來。夜,《日美》記者諸君為送別而設晚餐會。

五日

◎搭香港號由舊金山出發。

十一日

◎午後三時抵檀香山(註三十六)。滿月赴日人海水浴之威基基(註三十七)納涼。椰影間星光稀疏之景色,自異溫帶。

十二日

◎拂曉乘車繞行市中。此日上午十時由檀香山出發。

二十三日

◎朝抵橫濱。枯川君夫婦(註三十八)、加藤夫人、橫濱同志等迎接。午後四時抵新橋(註三十九)。西川君(註四十)等諸同志迎接。因兇徒嘯聚事件而入獄之同志獲釋,尤可喜也。與枯川于高砂晚餐。寓小泉三申(註四十一)家。

二十五日

◎片山潛君宅有同志茶會。

二十七日

◎都會會堂有歡迎會。

二十八日

◎于錦輝館舉辦演說會。二十八日起遷入加藤醫院。


註一:(譯注)加藤時也(18?-19?),即加藤時次郎(1858-1930)的長男。
註二:(譯注)幸衛,即幸德幸衛(1890-1933),明治至昭和前期的西畫家。高知縣人。幸德秋水(1871-1911)之姪。明治三十八年(1905),和叔父幸德秋水一同赴美。而後長居美國,在當地學習西畫、結婚生子。昭和三年(1928)歸國。
註三:(譯注)西澤八重子(18?-19?),即岡繁樹(1878-1959)夫人敏子(18?-19?)的朋友。
註四:(譯注)羽織,為和服外所著的短外衣。
註五:(譯注)堺夫人,即堺為子(1872-1959),明治、大正時期的社會主義運動家。大阪府人。堺利彥(1870-1933)之妻。原姓延岡。閱讀週刊《平民新聞》後,對社會運動產生興趣,而前往東京,在平民社負責炊事的工作且住在社內。明治三十八年(1905)和堺利彥(1870-1933)再婚,之後便和丈夫一起參與社會運動。在堺因赤旗事件入獄時,從事理髮、書籍經銷等工作支撐家計。丈夫出獄後,在產婆學校學習,立志成為職業婦女。昭和八年(1933)丈夫去世,其接生事業遂無法實現。著有《廚房三十年》、《妻子眼中的堺利彥》等書。
註六:(譯注)木下君,即木下尚江(1869-1937),明治、大正時期的基督教社會主義者、小說家。長野縣人。東京專門學校畢業後,和中村太八郎(1868-1935)等人從事普選運動。後上京成為每日新聞社的記者,活躍於足尾礦毒事件。明治三十四年(1901),參加社會民主黨的創立。日俄戰爭前夕,展開日俄非戰論,發表具反戰意味的社會主義小說《火之柱》。明治三十八年(1905),創辦基督教社會主義的雜誌《新紀元》。隔年加入日本社會黨,不久卻退黨且退出社會主義運動。另著社會主義小說《良人之自白》和評論《飢渴》等。
註七:(譯注)平民社,為明治後期的社會主義團體。日俄戰前在世間對俄強硬的聲浪中,退出万朝報社的堺利彥(1870-1933)和幸德秋水(1871-1911)主張非戰論,而於明治三十六年(1903)十月二十三日組成平民社,十一月並創刊機關報的週刊《平民新聞》。社會主義者以平民社為根據地,標榜社會主義、平民主義和和平主義,出版平民文庫以及進行演講會、地方遊說等社會主義的啟蒙活動。日俄戰爭後,該社受到當局嚴厲打壓,於明治三十八年(1905)十月解散。日本社會黨成立後的明治四十年(1907)一月,又由幸德等人再建,但四月即解散。
註八:(譯注)加藤君,即加藤時次郎(1858-1930),明治至昭和前期的醫生。福岡縣人。留德時接觸社會主義思想,歸國後提供資金援助堺利彥(1870-1933)等人的社會主義運動。明治四十年(1907),出席在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舉行的第二國際代表大會。明治四十四年(1911),設立實費診療所(後來的平民醫院),藉醫療活動以改良社會。
註九:(譯注)幸德駒太郎(18?-19?),高知縣人。原姓長尾。幼時在幸德家做事,「勤勉篤實長於商才」,維新後便以代理者的身分成為幸德家的支柱。在幸德秋水(1871-1911)之父幸德篤明(1833-1872)亡故後,遂為幸德家的養子。不過,家督最後給幸德秋水接任,故又回復原姓長尾。而後,再做幸德篤明之兄幸德篤道(18?-?)家的預備養子。其一生,為再建兩幸德家、協助幸德秋水之母多治子(1840-1910)以及持續提供幸德秋水援助而盡力。
註十:(譯注)大石誠之助(1867-1911),明治後期的社會主義者、醫生。和歌山縣人。號祿亭。明治二十三年(1890)赴美習醫,歸國後在家鄉開業。明治三十六年(1903)起參加社會主義運動。因大逆事件連坐而被政府處死。
註十一:(譯注)觀音崎,為神奈川縣三浦半島東端之岬,與千葉縣富津岬構成東京灣的入口。
註十二:(譯注)西雅圖(Seattle),為美國華盛頓州西北部的港灣都市。面臨與太平洋相通的皮吉特海峽(Puget Sound),海陸空交通發達,航空工業和木材業亦盛。
註十三:(譯注)克魯泡特金(Pyotr Alekseevich Kropotkin, 1842-1921),俄國的無政府主義理論家、地理學者。主張廢除國家,改採小組織聯合的社會。著有《麵包之奪取》、《田野、工廠與工作坊》和《互助論》等。
註十四:(譯注)馬克思(Karl Marx, 1818-1883),德國的經濟學者、哲學家、革命家。理論方面,批判黑格爾(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1770-1831)的觀念辯證法和費爾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 1804-1872)的人本唯物論,形成辯證的唯物論。並以此為基礎,批判地攝取古典經濟學,提出闡明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之間歷史發展法則的馬克思主義。行動方面,一生以革命家之姿,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奉獻心力。著有《資本論》等。
註十五:(譯注)巴枯寧(Mikhail Aleksandrovich Bakunin, 1814-1876),俄國的革命家、無政府主義理論家。曾參加歐洲一八四八年的革命運動,不久被俄國政府流放到西伯利亞(Siberia)。之後逃離該地,在各國流亡。一八六四年到英國,加入第一國際,卻與馬克思派對立而被除名。其徹底的無神論和無政府主義之主張,帶給歐洲革命運動強烈的影響。著有《國家制度與無政府狀態》等。

(待續)

台長: 寂寞道人殊一
人氣(69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