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8-30 10:16:40| 人氣1,5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電子商務的回憶(九之三)/詹宏志

推薦 24 收藏 2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貼)電子商務的回憶(之三)詹宏志


 (本文原載於2012《壹周刊》專欄)


 

那是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六年的情況,當時在ebay網站上賣東西的多半是個人,還不是有組織、有工作架構的企業商家。我所面對的「賣家」多半沒有辦法接受信用卡,大都要求我寄個人支票給他們;但我卻沒有美元的個人戶頭或支票,每次只好跑去銀行買小額匯票,或者轉請在美國的親人代開支票,我再想辦法還錢給他們。等到我用這樣的方式買書愈來愈多,有時候一星期要成交五筆、六筆,頻頻跑銀行讓我有點苦不堪言;後來我設法在銀行裡開了一個當時還不普遍的美元戶頭,卻發現台灣的個人美元戶頭不能開立支票(只有企業戶頭才可以)。這下子我真的有點被台灣落伍的金融體系給激怒了,不久後我借著一次前往西雅圖旅行之便,在美國一家地方銀行開了個人戶頭,並且抱回來印有自己的名字在上頭的美元支票簿,從此才解決網路上交易的支付問題(ebay後來也提供了paypal做為個人網路支付的解決方案,但那已經是一九九八年以後的事)。 
 

 網路上買書成癮以後,我經常瀏覽賣書網站,我不只愛逛亞馬遜網站,我愛試其他「沒有那麼網路性格」的網路書店,譬如邦諾書店(Barnes & Noble)的網站,我發現它促銷的書種與亞馬遜不同,提供的運費組合也不同,有時候某些書在邦諾書店能比亞馬遜更便宜;又譬如同樣在亞馬遜書店,它的美國本站與英國分站(amazon.co.uk)書的來源不同,版本不同,促銷活動也不同,有時候買英國版比美國版更便宜,或者封面更漂亮,你可以有諸多比較和選擇。而各種類型圖書的專門書店(譬如推理小說專門店)則常常藏有冷門書與二手書,或者書介更為內行地道,讀起來收穫更多,二手書的供應也使得絕版書偶而破土而出,這都是網路覓書購書的樂趣。 
 

 讀書時本來就很容易「一本書引向很多書」,從一本書的引述或註釋,常常令你注意另外好幾本書的存在,興起一睹究竟的念頭;而網路買書時更是如此,亞馬遜網路書店利用超連結,瀏覽一本書時它在一旁說:「買這本書的人常常也對這些書感興趣…。」或者告訴你這本書的幾種屬性,這些屬性則每一項都帶出其他相關書種,或者乾脆在一旁提供書單,有「達人」或「素人」現身說法,說他們認為此類圖書何者最佳。三連四連之後,不知為什麼「購物車」裡常常多出好幾本書,而這些書送達之時,我有時候竟想不起來當初為什麼購買這本書了。 
 

 衝動敗家,買了太多意外之物的確是網路購物的危險之一。但我後來又發現另外一項更大的危險,那就是網路行為通過「資料採礦」(data mining)方法所帶來的「自體因禁」。 
 

 正當我為新鮮的網路購物方式感到目眩神迷,我覺得全世界新舊書種「盡在我指尖」(at my fingertip);我不用出門,能知天下出版大勢;特別是我每週都在亞馬遜下單,理所當然,我相信我是熟悉各種出版趨向與現象的。但幾年之後(大概是二○○○年),我再度出遠門進行我荒廢多時的「購書之旅」,第一站就來到魂牽夢繫的紐約市;在第一家再平凡不過的大眾書店裡,我就感覺到自己被狠狠打了一記悶棍,我發現架上的陳列與我想像完全不同;從書架上的內容分布,顯然有許多新的「閱讀趨勢」被我忽略了,譬如說,財經管理類的圖書明顯退燒了,但「生活型態類」的圖書則占據搶眼的平台位置…。
 

 回到旅館的我慌張回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我為什麼會錯過如此明顯搶眼的閱讀傾向轉變?使用網路書店到底有什麼地方會讓我們在實體書店看到的完全不同? 
 

 我慢慢理出了一點頭緒,事實上每次我進入亞馬遜書店時,它是「認得」我的,首頁上方會出現:「welcome back, hung tze.」的字樣,這當然是因為它在我的電腦裡偷偷裝上了「小餅乾」(cookie)的緣故。裝上「小餅乾」,它就記錄了我的一舉一動,它知道我瀏覽了那些頁面,購買過那些圖書;而它經過運算之後,分析出我的興趣範圍,它不但在我進入網站時提供「推薦書單」給我,事實上它也「餵」給了我獨一無二的「客製化首頁」。表面上這是對你顯示出一種帶著理解的體貼,但從此之後,我只在自己的「興趣監獄」裡打轉,完全對其他人一無所知,亞馬遜書店知道我在讀什麼,我卻再也不知「別人」在讀什麼…。
 

 這並不是我想要追求的讀書生活。讀書,對我來說,一部分的意義就在於了解我無從經驗的「別人」,認識別人讀的書和我自己讀的書對我一樣重要,那都是我了解別人的憑藉,如果讀書的結果帶來竟然是一種隔絕,這樣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但也只有網路上買書這件事讓我心生警惕,意識到「溝通」的技術有時候會帶來「隔絕」的結果,技術意圖有時候會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這可能是電子商務意外為我上的另一堂課。但在購買其他商品時,我大部分時候得到的是純粹「感官的」戰慄與歡愉,很少注意到這麼深奧的道理。 
 

 在網路上東找西尋,找到許多昔日得來不易的圖書,我感覺做為一個買書人,我比「前網路時期」強大許多。很快的,我的興趣就從「購書」逐漸轉移到「購買」本身。
 

 同樣是那個「夜半購物狂」,但我的購買對象轉向更多的類別,譬如說,我開始在網路上買衣服。我第一個嘗試,是向美國的戶外活動服飾名店Land's End(土地的盡頭)購買衣物;還記得我下的第一張訂單是買了一件「擋風夾克」(Squall Jacket),外層是紫色尼龍布,內層是灰色的抓毛襯裡(fleece lining),售價好像是六十五美元。從我讀來的故事裡,土地的盡頭的創辦人原來是水手,本來他的店是專業販賣帆船用具,帆布行李袋,水手用雨衣與擋風衣,擋風夾克就是店裡的經典款式,開幕以來一直是最受歡迎的商品。後來土地的盡頭逐步轉型為戶外活動服飾的時尚品牌,店舖也變成多通路的販賣型態,其中又以郵購通路最為重要;電子商務興起之後,土地的盡頭也轉進網路零售,目前已經成為全世界最成功的網路服飾零售業。但不管土地的盡頭營運重心如何改變,不變的是永遠有一款水手愛穿的擋風夾克在販賣…。 
 

 我對這件傳奇夾克仰慕已久,此刻有機會在網路相遇,它又聲稱「我們運送至一百五十個國家」,台灣也在其中,忍不住就要買一件來試試看。 
 

 下訂之後,不到十日,耀眼的紫色夾克已經送到。它的用料紮實,外層尼龍觸感極好,內襯則極保暖,加上剪裁得宜,腰間收口,緊束身體,式樣有流線型的時髦感,我印象很好,一穿十六年,如今還在身上…。

----

 

 

台長: 一個讀者
人氣(1,507) | 回應(0)| 推薦 (24)| 收藏 (2)| 轉寄
全站分類: 數位資訊(科技、網路、通訊、家電) | 個人分類: 詹宏志談網路 |
此分類下一篇:電子商務的回憶(九之四)/詹宏志
此分類上一篇:電子商務的回憶(九之二)/詹宏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