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23 16:51:42| 人氣2,58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孤帆獨航繞地球》導讀/詹宏志

推薦 39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貼)《孤帆獨航繞地球》導讀/詹宏志  

 (本文摘自《孤帆獨航繞地球》, 馬可孛羅出版)

 

Joshua Slocum

 

 

航海人史洛坎

 

  第一位實踐航行地球一周的人是誰?那是充滿想像力的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Ferdinand Magellan, 1480-1521);但他其實沒有完成願望,半途就死在菲律賓,是他的船員繼續前進,完成了繞行地球一周的航行。

 

  另一位周遊地球三大洋五大洲的大探險家則是有名的英國航海家詹姆士.庫克船長(Capitan James Cook, 1728-1779),他幾乎是一個人完成了我們今日所了解的地球上陸地與海洋分佈的知識,也難怪你在世界各個奇怪的角落都要看到他的蹤跡,和許多以他為名的各種地理名詞(譬如說阿拉斯加的庫克內灣、紐西蘭的庫克海峽、南太平洋的庫克群島等等)。

 

  但是,前兩位歷史名人都是艦艇成隊、水手成群的航海指揮官,你知道第一位「一個人」獨自完成環遊地球一周的人是誰嗎?我說的真的是「一個人」,隻手空拳,別無其他同伴或助手;我說的也只是「一艘船」,除了風帆別無其他憑藉或動力(沒有風或者闖入無風帶,它就要陷入停擺的窘境)。這艘手工木造船的全長不過三十七呎,也別無其他接駁或補給,在大洋之中不啻是所謂的滄海一粟,渺不可聞。這樣個人隻船的環球孤航,是何等的勇氣魄力,又是何等的技術成就?完成這項壯舉的是一位美國船人約書亞.史洛坎(Joshua Slocum,1844-1909),他所使用的船隻命名「浪花號」(Spray),是一艘史洛坎自己設計、自己建造的單桅帆船。

 

  史洛坎生在今天加拿大新斯科細亞(Nova Scotia)的威爾莫特(Wilmot),父母親雙方的祖先都是海上討生活的人;但他的父親後來卻在陸地上開了修鞋店,十歲以後的約書亞.史洛坎就被要求輟學在家修鞋。似乎海洋仍是小史洛坎體內一種自然的召喚,十二歲時他就逃家上了近海捕魚的漁船。十六歲時他的母親過世,他更加心無牽掛,改走遠洋商船,流浪於歐、亞兩陸之間,足跡遍及巴塔維亞(即今印尼雅加達)、摩鹿加群島、馬尼拉、西貢、香港、新加坡等地。在船上,他學盡了各種行船的技能,十八歲就成了領有執照的船上大副。

 

  一八六七年美國政府從俄羅斯手中買下阿拉斯加(後來──遲至一九五九年──才成為美國的四十九州),並鼓勵美國年輕人以西部拓荒精神前往開闢各種可能的經濟活動,史洛坎受了感召,也第一次得到船長職位,主持一場前往阿拉斯加捕鮭魚的探險之旅。史洛坎任船長的「華盛頓號」(Washington)因而成了第一艘航進庫克內灣的美籍船,他試驗性質的鮭魚網捕大獲成功,但船隻卻因為下錨失誤而損失了;史洛坎幹練地保住了漁獲,並為「華盛頓號」船主獲得鉅利。船主不怪他損失了船,反而讓他擔任另一艘船「憲法號」(Constitution)的船長。此後,他以船長身分,穿梭舊金山、澳洲、墨西哥、南海等地,累積了無數航海經驗,並賺得第一艘屬於自己的九十噸多桅帆船。

 

  史洛坎後來的船人生涯讓我們看到兩件事,一、他顯然是一位出色的生意人,他不斷找到市場的新需求(捕魚、運木材),送到價錢最好的地方(足跡遍及馬尼拉、檀香山、長崎、上海、海參崴等埠),而且他一賺到錢就賣掉原來的船,買進更大更好的船;二、他似乎對寫作生涯發生了興趣,在航海旅程中他兼為舊金山蜂報(Bee)擔任特派員,一心想要成為一位作家(這件事當然與我們今天會讀到這本書有關)。  

 

單桅船浪花號  

 

  也許我不能在此盡述史洛坎漫長、波折、多彩的海上人生,總之,他有了船,又失去了(一次船難就失去了全部),然後又有了船,然後又失去了。一八九二年,他已是歷經滄桑的老船人(四十八歲),人生又擱淺在陸地上一段時間,他正在盤桓思索是要重新替他人領船、還是在岸上船塢找個工作?一個因緣際會使他得到一艘必須大部分重修的小船,他因而發雄心親手重建打造,不料竟造就了一艘將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的單桅小船來。

 

  後來的故事,想來你已經知道,這艘船就是伴隨他完成週遊地球壯舉的「浪花號」;史洛坎在波士頓鄰近港口費哈芬(Fairhaven)的岸邊,花了十三個月,從龍骨到油漆,一木一釘不假他人,親手打造了這艘長三十六呎九吋,寬十四呎二吋,船艙深四呎二吋的單桅帆船,淨重九噸,載重十二點七一噸,材料一共只花了他五百多塊。順便一提,費哈芬和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小說《白鯨記》(Moby Dick)的舞台捕鯨港口新貝德福(New Bedford)只隔一條河,我曾經去過新貝德福,昔日港口的磚造倉庫,如今藏有一座非常好看的捕鯨博物館,水手以實瑪利去講道的教室也還在,而信步過了一座橋,就是昔日史洛坎手造浪花號的費哈芬。

 

  史洛坎用這艘船捕魚載貨,過了一段日子。一八九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那天風和日麗,按照作者的說法,他早就想要駕船環繞世界,看那天早上風好,遂起意揚帆出發,一副是要到附近公園散步的口吻。但這一天駛離波士頓港,再回來將是一千一百六十個日子以後(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七日,他航返羅德島的新港),史洛坎此程一共航行了四萬六千哩(七萬四千公里),歷時逾三年,並創下單人揚帆環繞世界的紀錄來。

 

  航行當然不是風平浪靜,也不是全無周折。事實上,他剛剛橫跨大西洋來到直布羅陀海峽,就遇上了意欲打劫的海盜,在千鈞一髮的追獵脫逃之間,他把心一橫,決定掉轉船頭,返回美洲,改從南美洲最南端通過,取道南太平洋,越過澳洲和印度洋,再經南非好望角,穿越大西洋向北折回美國。這種毫無計畫,全憑靈感與勇氣的行徑,讓人不得不驚訝而佩服。

 

  憑著超越凡俗的航海技術與膽識,史洛坎在海上歷經海盜、颶風、大雨等困難,百劫歸來,成為大英雄。他把自己的經歷,自撰成書,先分兩年連載完畢,一九○○年正式出版,也就是本書《孤帆獨航繞地球》(Sailing Alone Around the World);書出之後大受歡迎,一時洛陽紙貴,也完成了他成為大作家的夢想。他的故事,帶有勵志意味,因而載入美國孩童的教科書中,至今誦讀不歇,史洛坎也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名字。

 

  史洛坎寫的書,出奇地淺白易讀,節奏明快,敘事幽默,讀來全不費力氣,令人驚訝於他根本沒受過多少正式教育,這可能是此書經過百年還能繼續再版、讀者不間斷的原因。

 

  成名後的史洛坎,靠版稅買了他在陸地上第一個住家,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且慢,真實世界很少有這樣的結局。我們故事中的主人翁在演講、寫作之餘,仍然不能忘情於大洋,陸續還有幾次冒險犯難的單人航行(照他的說法,那是「冬天的度假」)。史洛坎一生航行有多次遇難,但都能逢凶化吉,安全歸來。一九○九年,他像往常一樣,看那日風好,獨自駕著「浪花號」出航,就像西方人所說的「好運有用完之時」,史洛坎和「浪花號」這一次一去不返,沒有人再看到他,沒有人知道這一次他去了那裡。

----

本文來源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244052

 

台長: 一個讀者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