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4-10 17:20:08| 人氣2,99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專業探險的起點:讀李察.柏德的《獨自一人》/詹宏志

推薦 3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貼)專業探險的起點:讀李察.柏德的《獨自一人》/詹宏志

(本文摘自《獨自一人》, 馬可孛羅出版)




Richard E. Byrd

 

失去的淨土

 

如果你是對南極探險歷史略帶興趣的人,極可能對南極探險英雄之一:英國人羅伯.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 1868-1912)悲劇的傳奇故事早有所悉;他在角逐率先到達南極的競賽中,意外地輸給了挪威探險家洛爾德.艾蒙森(Roald Amundsen, 1872-1928),成了歷史上令人浩歎的「第二名」,他的隊伍卻又在回程中遇上大雪暴,因而悲劇性地葬身於南極大地,讓當時全世界同聲惋惜。如今,前往南極旅行不再是那麼英勇悲壯,你知道嗎?到南極去旅行現在也有導遊手冊(Travel Guide)相伴,以出版自助旅遊書籍著名的澳洲出版社「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就出版了厚達三百七十頁的自助旅行導遊書《南極》(Antarctica, 1996)一種,詳述前往南極觀光的種種資料與要訣,甚至包括如何「搭便船」(Hitching a ride)、殘障人士如何上南極、以及買些什麼南極紀念品之類的各類導引。南極,曾經是探險英雄成名或葬身之地,現在,來自世界各地有錢的觀光客也都能染指這最後的白色淨土了。

 

你要怎麼樣才能去南極旅行呢?最常見的是搭乘破冰船(Icebreaker)式的遊輪前往。我手邊正有澳洲一家旅行社寄來的彩色精美旅遊型錄,詳述公元二千年的各種南極套裝行程,譬如在一個十天的南極行程裡,你乘俄籍破冰船「赫勒布尼可夫船長號」(Kapitan Khebnikov)自澳洲塔斯曼尼亞的荷巴特(Hobart)港出發,經南海通過南極圈轉入羅斯海(Ross Sea),再乘摩托橡皮艇(所謂的Zodiac)登上南極的羅斯冰棚(Ross Ice Shelf);這幾乎就是當年史考特駛抵南極大陸的航程,只是他接下來的足蹤就不是凡夫俗子所能承擔的了。你可能要問我,為什麼南極觀光幾乎都是俄籍破冰船?原來是前蘇聯瓦解之後,俄羅斯海軍大量的破冰船不得不改裝為旅遊船,出來賺取外匯;一個共產國家的崩盤,竟造就了興盛的南極觀光事業,這真是人世間奇妙的事。

 

南極觀光的基地並不限於澳洲,也有船隻自南非開普敦(Cape Town)出發;但更多的船隻自智利最南端的烏蘇艾亞(Ushuaia)開出,因為它地處最南,駛往南極大陸相對最近,這是唯一能提供南極七日遊的地方,對假日比金錢更困難的現代觀光客來說,這個行程長度或許是更好的選擇。最近為南極之旅寫書(《南方以南、沙中之沙》)的詩人作家羅智成,他的「前進基地」也正是這個南美洲陸地盡頭的港口。

 

南極觀光也不限於搭船,飛機旅行的機會也是有的。澳洲航空公司(Qantas)就提供了一種十二小時的不落地飛行航程,讓你可以從空中一覽白色大陸的美景;飛機用的是波音747-400的機型,飛越南極的冰河、冰山時,駕駛員放慢速度,飛行高度也有時低至三千公尺,為得是讓乘客覺得值回票價。另一家航空公司「Adventure Network International」(ANI,俗稱「南極航空公司」)則真正提供落地的南極內陸之旅,從一九八五年營運以來,ANI已經運送了超過兩百位探險旅行者登上南極最高峰文生.馬錫夫山(Vinson Massif,4897公尺)。這些登山者為什麼要登這座山?在登山界有所謂的「七高峰俱樂部」(Seven Summits Club),指的是那些把七個大陸的最高峰都爬過的人,文生山並不是最難(喜瑪拉雅山的聖母峰可能最難),但地處最偏遠的大陸,反而不容易完成。

 

飛行的年代

 

但改裝成遊輪的破冰船或者裝著滑行雪橇的新型飛機,某種意義底下也破壞了真實的人與大自然公平對抗;南極大陸被輕易擊敗了,甚至被帶著可樂罐的喧嘩觀光客玷污了。這不禁讓人懷念起南極的探險時代,那時候,人類還沒有足夠的工具和器械,可以輕易對付南極;尋找適當的工具,還是南極探險的重要智慧,譬如艾蒙森用狗,史考特用馬,世人事後評論,史考特顯然輸在工具的選擇。而曾被困在南極長達兩年的沙克爾頓(Ernest H. Shackleton, 1874-1922)則是嘗試各種機械,他是第一位相信動力車輛在南極可行的人。沙克爾頓是另一位南極探險的悲劇英雄,他終身努力想抵達極心,也是南極探險一位最具開創性的人物,但時運不濟,沒有一次能夠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壁壘分明,他和他的「堅忍號」(Endurance)船員卻正被困在南極雪地,被救出之後,「乃不知有漢,遑論魏晉」,還頻頻詢問別人戰事勝負如何。

 

沙克爾頓之後,南極探險沉寂了一陣,然後出現了極地探險新工具,也就是在一次大戰初露頭角的飛機,而這當中又有一位開創性的英雄人物,就是他,展開了使用機械交通工具作為「專家式探險」的新頁。這位人物就是美國著名的極地探險英雄:李察.柏德(Richard E. Byrd, 1888-1957)。

 

李察.柏德駕駛飛機抵達北極極點的時候是一九二六年的五月九日,這是史上第一位「飛」抵北極的人;而李察.柏德第一次駕機抵達南極極心是在一九二九年的十一月二十八日,這也是史上第一位「飛」抵南極的人。兩個經驗加起來,他當然也是歷史上第一位同時到達北極與南極的幸運兒。不過兩次他都不是真正的「獨自一人」,到達北極時的行程他有一位飛行同伴,而到達南極的時候柏德則另有三位夥伴。

 

我們今天習慣巨型飛機、壓力艙、和冷暖空調等飛行經驗的人,可能已經忘記二O年代的飛機還很「陽春」,它的結構比今天的摩托車強壯不到那裡去;如果你騎著「摩托車」要上北極和南極,你可以想見其艱辛和危險。事實上,真正利用機械動力從路面到達極心,一直還要等到三十年後的一九五八年,由維維安.傅克思(Vivian Fuchs, 1908- 1999)和第一位登上喜瑪拉雅山的紐西蘭人艾德蒙.希拉瑞(Edmund Hillary, 1919-2008 )等大批人馬才算是完成,從此南極就是人類與工具的控制之地了。我手邊有一本寫於一九二七年《兩極區域誌》中譯本(商務一九六七台一版,作者為R. N. Rudmose Brown),書中就認為在南極使用機械將危及探險者,主要是機械的故障無可避免,它說:「一用機械,即含有若干危險性,為預料所難周。如斯以往,則失敗之機會必增,成功之機會必減,宜乎往南極大陸探險者之踟躇不前也。」這反應了在柏德成功以前,世人對飛機或其他器械極地探險的存疑態度。

 

O年代,飛機剛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證明它不是異想天開的玩具,而是一個掌握天空的未來;想在天空中創造新記錄與新經驗的新英雄正風起雲湧,其中當時最具偶像風采的人物,莫過於美國的飛行探險英雄人物林白(Charles A. Lindbergh, 1902-1974)。世所周知,他是歷史上第一位駕機飛越大西洋的人,這項冒險也為未來的全球化飛行時代揭開了序幕;但世人未必注意到歷史上的「第二名」,事實上第二位飛越大西洋的人物就是柏德,他只比林白晚了幾天。但他的世俗聲名幾乎全建立在他的極地探險之上,也是經由他,才證明了這種年輕的飛行機械用於極地是可能的。

 

柏德另一個偉大的成就,是他對南極「科學化」探險的追求。柏德不以浪漫的個人探險為滿足,他更孜孜不倦對南極組織科學研究計畫,事實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南極測量與地圖繪製是經過柏德而完成的。當年(1934)賽克斯爵士(Sir Percy Sykes)寫《探險史》時,寫到南極探險結束就說:「如果說,冒險探險家的時代已經接近過去,那麼,專家探險者(specialist explorer)的黎明應該才剛剛開始。」的確,柏德就是這種意義底下的探險家,也正是經由他,專家探險者的新時代任務才正式展開。

 

柏德寫《獨自一人》(Alone, 1938)時,他的兩次首先抵達北極、南極的壯舉已經完成,他已經邁入「專家探險」的階段。在一九三四年的南極冬天(三月到八月),柏德在南極的「波林前進基地」(Bolling Advance Base)獨自一人待了五個月,這是突破性的創舉。他面臨的日常溫度約在攝氏零下五十度到六十度之間,更兩度面對疾病與一氧化碳中毒,但他不改其志,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獨自在南極過冬的奇特經歷。

 

《獨自一人》寫的就是一九三四年冬天的故事,寫他自己的心境、經驗與歷程,在探險史上,這可能都是最孤獨的一個景觀。在柏德的筆下,一個無止境的雪景和一個寂靜無聲的世界,讓我們看見探險世界一種遺世獨立的境界,這也只有閱讀探險者的故事才能獲得的另一種洗禮吧。

----

台長: 一個讀者
人氣(2,996) | 回應(0)| 推薦 (3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探險與旅行經典文庫導讀 |
此分類下一篇:《孤帆獨航繞地球》導讀/詹宏志
此分類上一篇:《夜航西飛》導讀/詹宏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