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1-05 03:24:48| 人氣41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戲侃馬克思主義及其謬誤(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八節:分餅的政治學

第六,七節提到公平原則,而怎麽說都有人覺得吃了虧。於是還得侃侃。

一個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包含著極其深刻的政治學:

兩個貪心餓鬼要分一個餅吃,而這倆都不是省油的燈,誰要懷疑他少分了一丁點都跟你沒完。你說他們應該怎樣切才公平?

很多人會想,這還不簡單:從正中二一添做五,平均主義,因爲這世界不患寡而患不均。行不行?可你忘了,這兩人拿到自己那一半時,眼睛還會盯著另一半。心想他那半拉子裏夾的是花旗參,我這半裏一定是蘿蔔幹。我非幹他不可!

我們中國人號稱文明悠久,聰明過人。可我們到今天還沒有想清楚這麽個簡單問題,五千年過去了,我們的思路還停留在盼包公轉世,或哀求當政者“民爲本,社稷次之,君爲輕。”眼巴巴地期望分餅人刀下留情,讓我等還有活路。

還有一批文人甚至搖唇鼓舌,說只要經濟發展而把餅做大點,怎麽腐敗分法都行。聽得我都要吐:多大的餅能養得起成克傑?

江核心的答案是讓分餅乾部們去三講,據說講完後分得楞是勻。

馬克思的分法是先“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後“各盡所能,各取所需”。可惜他治學缺乏嚴謹,搞不清楚到底怎麽按勞分配,誰來分配。其門徒也不鬧明白,胡來一氣,留下一個永遠理不清的爛攤子。

老馬及後來的小馬們,似乎也覺得不對。因此又有更荒謬的解決辦法:把這兩個小氣鬼改造成共産主義新人,於是怎麽分都無所謂啦。也不想想做不做得到。

這個簡單而深刻的問題有著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答案:分權制衡!

兩人只要說清楚,一個動刀子切,另一個動手先挑,切者不能挑而挑者不能切。自然天下太平(即公平)。

別搞錯了。切餅者完全可以是個傻帽,自做聰明把餅分得一半大一半小。當他發現剩下給他的是小的那一塊,他只能煽自個兒的耳刮子。

挑餅的仍然可以發現,他挑的那半夾著蘿蔔幹而另一塊裏有花旗參。他跺腳咬牙恨的也是自己怎麽不挑那一頭。

這就是公平!公平是唯心而不是唯物。

於是當分餅制度一旦建立,這餅必越分越合理。相反,只要切餅人有權先挑,而且這傢夥有終身制,即使他當初的確是聖賢,這餅也只會越分越不均。

我們現在是不是可以明白,爲什麽美國200多年來越來越廉潔,就因爲美國的國父們立下了三權分立的分餅制度。這個制度不在於消滅人的惡習惡念,卻迫使人爲私利求公平,迫使魔鬼僞裝聖人,拿到小的那塊時心裏恨得直咬牙嘴上還自吹是我讓你一馬。

而爲什麽我們中國才50就越來越腐敗。就因爲我們中國人傻到把切餅分餅權一鼓腦兒都交給了一個天子!我們中國人2000年來,總是埋怨分餅人不地道,受不了就把他宰了換一個,過若干年又宰又換,永遠逃不出這個怪圈。

哥兒們,不是分餅人不地道,是分餅制度sucks! 絕對權力絕對腐敗,百試百靈。

嚴格說,老馬克思是主張民主的。但他的“分配”論的內涵,是把人分成分配者和被分配者,這就是爲什麽小馬們個個專制。

你還等人“分配”嗎?

---接著侃之前先給網友們出一題:三兄弟都愛這三項遺産,一輛愛車,一棟吉屋,10萬大洋。車,房絕對不能賣。三人又不想住一起。這怎麽分才公平?

答案以後自會侃到。---


---節間閒話之五

大約是1979年,《中國青年》雜誌拼湊了一封“潘曉來信”,題爲《人生的路啊,爲什麽越走越窄》。中國人呢又容易上當,全國的大孩子們都傻乎乎地捲入那個大玩笑,也就是著名的關於人生意義之潘曉大討論。

樊弓的老友,武漢大學哲學系七七級學生趙林在這個討論的半道上一鳴驚人,喊出了一個時代的孤獨絕響:

「人的本質是自私的。」

那個遊戲“大討論”竟從此急轉直下,成了趙林批判會。聽說他老兄還不得不在系裏的小討論會上反復申辯:這個自私的“人”是抽象的人,不是我趙林!你們別跟我過不去好不好?

我現在楞是覺得,不是胡喬木就是鄧力群中間插了一杠子,這個討論最後無疾而終。什麽沒吵明白不說,鬧了數月才發現那信還是個半真半假。真是浪費情緒。

你要是以爲玩笑到此結束,那就錯了。82年趙林考研究生,打開政治考卷一看,問題:你認爲人的本質是自私的嗎?

趙林居然考上了。但他放棄哲學轉攻歷史。我猜這跟潘曉那冤家多少有點關係。

樊某以後每逮著機會,必戲耍趙林:哥兒們,你那題是怎麽打發的?趙兄則從來是笑而不答,我當然知道他是怎麽答的。

到了86還是87年,《人民日報》上再次炸響驚雷。一位中國大陸學者著文指出:大公無私是奴隸主對奴隸的要求。這在中國當時是何等進步!

(樊弓求教:這位先驅者的名字忘了。知者請告,此君應名垂中國思想史。)

還不等鄧力群發話,那位剛拿了諾貝爾賞銀不久的李遠哲先生,隔著太平洋大放空炮:好哇!中國大陸知識份子竟然墮落到連大公無私都不要了。真是個世態炎涼,人心不古!我跟你們沒完!

我從此一聽見李遠哲吭聲就來氣。你又不知道這“大公無私”在共産中國是什麽意思,站著說話不嫌腰疼,你把你那賞錢拿出來公一公試試看?

中國人再一次錯過了弄明白什麽是“自私自利”,什麽是“大公無私”機會。

今天的中國儘管人欲橫流,貪官遍地,可在概念上,大公無私仍是堂皇有如貞節牌坊,而自私自利還是狗肉上不得正席但背後吃著爽。你說怪也不怪?進步一點的文人,一般也只限於說自私無害,大公還是高尚。

我們是不是應該到了爲“自私自利”平反昭雪的時候了?---


第九節:分遺産的經濟學

上節結束時給網友們出了一題:三兄弟都愛這三項遺産,一輛愛車,一棟吉屋,10萬大洋。車,房絕對不能賣。三人又不想住一起。這怎麽分才公平?

樊弓是教書匠,出題當然是有奧妙。就象第八節的分餅問題一樣,用這個遺産問題可以侃出深刻的經濟學原理。這些原理你要是到別處去學,交了學費未見得學得進去,下面你只要跟著樊教授輕輕鬆松走一趟,包你明白,還免費。

前面說過,馬克思主義是唯物的。認爲每件事物都有一個內在的、恒定的、用勞動時間來度量的“價值”。按照這種機械的唯物主義觀點,這三件遺産怎麽也分不出四件來。

唯物主義的另一局限在於,它不承認三兄弟各自的七情六欲會影響到這三寶的效用。因爲那有唯心主義之嫌。

多數人對這個問題回答是找公平調停人估價,再按估價分。因爲我們一般不會注意到,同一件東西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

(注:黃葉先生和金夏利先生高出衆人一頭,得到正確答案.)

我們不妨假定,老大最愛那房子,那童年美好的回憶是無價的。對他來說,這房值25萬。他心想:車子嘛雖然是上好的賓士,最多值5萬。

老三年輕,最愛的是車。那車他是垂涎已久,而且是市面上絕版的古董。對他來說花10萬也幹。房子無所謂,15萬他還不一定願買。

老二介於二者之間。對他來說,房子值20萬,車值8萬。

這三人可能是家教良好,你推我讓。哥哥自覺長兄如父,弟弟要學孔融讓梨。爭執不下。最後大哥面子大說了算,最“值錢”的房子給老三,10萬大洋給老二,自己把最不值錢的車留下。誰也不許再爭。就這麽定了!

這種“大公無私”的分法,結果是相當於老大得了5萬,老二得了10萬,老三得了15萬。不公平不說,遺産效用總和只值30萬。

相反,如果親兄弟明算帳。說好誰也別讓誰。你想要哪樣你就得死爭哪樣。只有一個規矩:咱不興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你要真想要你就出個價投個標。中標者出錢“買”貨,然後兄弟們分錢。

於是,老大用25萬“買”走房子,老三用10萬“買”下車。跟那原來的10萬堆一塊,45萬。各再拿15萬。也是皆大歡喜。

所不同的是,這種“自私自利”的分法,遺産效用總和是45萬! 超過前一分法15萬!這下馬克思可要傻眼了,你樊弓把同三件事體多變出50%來?

同樣是三件遺産,兩種分法效果大不相同。前一分法顯然既不公平,又沒有物盡其用,也就是說沒有將效用極大化。第二種分法使得 1.各得所愛;2.公平合理;3.將遺産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這個既公平,又使全“社會”達到最大效用的分法的前提,是每人爲自己著想。你千萬要自私自利,不要去爲他人瞎操心。別人自己會爲自己打算,不用你勞神。用英文說:Your treasure is someone’s trash (你的寶貝是別人的累贅)。

比效用極大更重要的,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總是可望不可及的公平原則。跟上節分餅問題一樣,公平來源於人類趨利避害之心。而所謂“大公無私”竟是不平等的根基,不相信嗎?頭一回聽說是不是?

道理很簡單。“大公無私”要求人們吃虧不吭氣,甚至做了冤大頭還要陪笑臉,而你越不吭氣就越吃虧,社會就越發不平等。“天堂”就是這樣變成地獄的。

每個人在一定規則內爲自己打小算盤的結果,就是使全社會資源分配達到效用極大,就是使社會達到盡可能的公平。利己是利人的前提!

這就是亞當斯密著名的“看不見的手”,也是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核心:

(An individual who) intends only his own gain (is) led by an invisible hand to promote an end which was no part of his intention. Nor is it always the worse for the society that it was no part of it. By pursuing his own interest he frequently promotes that of the society more effectually than when he really intends to promote it. I have never known much good done by those who affected to trade for the public good. --- Adam Smith, Wealth of Nations, 1776

樊弓試了幾回,總是翻不好。本大師也有無可奈何的時候。懇請網友幫忙。

又注:“利己是利人的前提”最終歸結到數學上的非線性無約束多元函數極值的必要條件爲對每個變數的偏導數(邊際效用)爲零。說來話長,也就不嚼醋了。

且聽下回分解。



樊弓 March 14, 2001dr_fan_gong@yahoo.com

----還是那句話,若是喜歡樊某文章,千萬發個伊妹兒叫個好,樊某寫文章就圖一聲喝彩。另外,請一定向你的朋友推薦本文。拜謝。

版權聲明:樊弓對本文擁有版權。網友們可以在各網上聊天室,網上論壇轉貼。如未經樊弓授權,任何電子定期刊物,任何印刷媒體不得刊用本文及樊弓的其他文章。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人氣(41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經濟議題 |
此分類下一篇:﹝推薦好書﹞中國的陷阱
此分類上一篇:﹝轉貼﹞戲侃馬克思主義及其謬誤(三)

tslai
『趕走了魔鬼,但沒給我們一個救世主。』
『愚昧得人啊!我替你們趕走了魔鬼,竟貪心的還要救世主。』
以上兩種聲音都對!

老美這套!早已有了,也不見得高明。
但人間還是沒答案。

胡適說的,少談主義,多談問題。
2006-10-08 10:28:12
foi
這篇痛快
2007-11-15 22:17:2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