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良著作集>菩提品>學佛心語論述
◎出入世間
⊕潘文良 撰
˙苦海茫茫,若莫歸依?
紅塵漫漫,還要再去?
˙苦海無涯,就此歸依!
紅塵萬丈,依然要去!
此二偈,原作‥
・苦海茫茫若莫歸?紅塵漫漫還要去?
・苦海總無涯,何不歸?紅塵雖萬丈,還要去!
民國七十三年的某一天,阿文再度走上「三清宮。凌霄寶殿」。
阿文也不知為何,看了阿彌陀佛的畫相,就糊里糊塗地,敲起了木魚、青罄。當時,也不知道要唸什麼「南無阿彌陀佛」,或是什麼「南無觀世音菩薩」,只是跪在拜凳上,學著師父們‥「叩叩叩叩叩……鏮……叩叩叩叩叩……鏮……叩叩叩叩叩……鏮……」地,很有節奏的敲了一陣,還真是「紅魚淨欲、青罄清心」呢!
一時之間,彷彿融化在「叩叩叩叩……鏮……」的聲響之中,忘了什麼叫煩惱、什麼叫苦痛……(三清宮的「凌霄寶殿」,早晚有人去燒香,而平時則少人至,阿文沒事亂敲木魚、青罄,實在是挺「不禮貌」的。)
阿文一敲,居然還敲了好半天,突然被一聲「喀嗽聲」給……吵醒,心裡想‥〔我又沒喀嗽,哪來的喀嗽聲啊?〕回頭一看——有人來燒香拜拜,也就不好意思再敲下去,跟他們笑了笑,趕緊起身拜了拜,走出廟去,到涼亭去看……風景。
望著山下茫茫人海、芸芸眾生,一時間,百感交集、萬念俱起,又想哭、又想笑,忽然‥「呵…………」的嘆了一聲,說道‥
「苦海茫茫,若莫歸?紅塵漫漫,還要去?」 意念之間,彷彿——
有師父(老和尚),在問阿文‥「苦海茫茫,莫若歸?紅塵漫漫,還要去?」
阿文一時間,覺得鼻酸淚滿,開口又道‥
「苦海總無涯,何不歸?紅塵雖萬丈,還要去!」 意念之間,彷佛是自己,正在回答那個師父;又好像是在自言自語、自問自答一般。
那些拜拜的人,又出來了——又把阿文給「驚醒」。
阿文搔了搔頭,心想‥「耶……我剛剛,作了兩首詩偈……」於是‥便拿出紙筆,把它給寫了下來。(結果‥把「莫若歸」,給寫成了「若莫歸」,回家才發現‥寫反了,也就給它「將錯就錯」, 本欲作「不如歸」,結果成了「何不歸」。)
可惜‥當時的阿文,自己竟也還不能體會‥這兩首詩偈的意義呢!
否則‥阿文會早了好幾年,走上佛光大道的!
當時的阿文,雖已感到‥「人間是苦海」,可是‥自己依然在苦海中,茫然無措,不知何處是歸岸,而只會終日嘆息、叫苦。
當時,還不知道‥什麼是「歸依」、歸依是什麼——
莫若歸!不如歸!若莫歸!何不歸?
歸,歸到哪裡去呢? 歸回家裡? 歸去來兮? 還是‥歸向佛門?
也曾羨慕詩人的飄逸與豁達、也曾羨慕隱者的自在與瀟灑……
阿文曾有這麼些個願望‥
〔我要去隱居,然後‥學李白‥「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
(但喝的是茶,而不是酒。李白當「酒仙」,阿文準備當「茶仙」也!)
也學張志和的‥「青若笠、綠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也學鄭板橋的‥「倒不如‥篷門僻巷,教幾個‥小小蒙童!」
也學陶淵明的‥「種豆南山下。」……〕
阿文也要去隱居、要當一個詩人,從早到晚,都要作詩,連睡夢中,也要作詩!
「隱者之心、詩人之境」,曾是阿文欲離「苦海」的目標。
然而‥塵世的牽纏,又如何擺脫呢?
一張「身分證」,就把人給套得死死的——比如說‥當兵,能不去當嗎?
阿文的腦袋裡,居然還計劃著‥要「失蹤」在中央山脈……
今日,幸得佛教,救了阿文!否則‥還不曉得哪一天,那個「厭世」的阿文,可能真的「遁入山林」——躲到(死在)哪裡去,也沒人知道。
題後的兩首詩偈,不知大家,是否看得懂呢?
是否能夠體會得到‥其中的含意呢?
以前,連寫出這兩首詩偈的阿文,自己都看不懂、想不通呢!
不過‥現在的阿文,已經了解,就此,說出來,給大家作個參考!
首先,要告訴大家的是‥佛所所說‥「人間是苦海、世間為無常。」
這並不是因為「厭世」,而說出來的「感嘆語」。
你說‥和尚出家離世也好,他們並無一絲「厭世」的念頭。
阿文說‥「佛教要是『厭世』的話,那麼‥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就不會到我們這個世間,來教化、救渡眾生了。」
今天,如果有哪一位佛門弟子,有一絲厭世的念頭,他就不配稱為佛弟子。
因為‥佛陀在一切經法中,無不是告訴我們,要‥「自覺~覺人;自利~利人;自渡~渡人」啊!
有謂「阿羅漢(修聲聞)、辟支佛(修緣覺)」,因「厭世」而以「獨善其身」為宗旨,只知自我陶醉,以為自己‥已超三界、不受輪迴,滿足於自己所證之果位,而不求上進——不管佛陀的目標,是在於‥教化菩薩,成為佛陀;他們 只求「自覺、自利、自渡」,不想進一步的去行菩薩道‥「覺人、利人、渡人」,因而被叱責為「焦芽敗種」。 (其實‥要「獨善其身」、要「兼善天下」,本是「人各有志」,無須勉強。「焦芽敗種」之說,實為某些「大乘學者」,假佛之說——
其實,「原始佛教」中,佛陀是時常讚嘆「阿羅漢」的!
世人連個「阿羅漢」,也很難成就哩!有何資格,能去批評阿羅漢呢?)
在《法華經.方便品》中,佛陀說‥
「若我弟子,自謂阿羅漢、辟支佛者,不聞不知‥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事,
此非佛弟子、非阿羅漢、非辟支佛……」
些些大乘學者認為‥唯有行菩薩道者,才是成佛之究道法門。
要行菩薩道,就必須‥「自覺~覺人;自利~利人;自渡~渡人」,
豈可懷有一絲「厭世」的念頭呢?
其實‥阿羅漢、辟支佛的厭世,乃「厭離世欲」之意——要去面對,世間的憂悲惱苦,而加以解決,精進行道,早求解脫——可不像世人,因失戀、失婚、失敗等,種種不如意,而起的「厭世」, 那種只知「逃避現實」‥自暴自棄、自甘墮落,或以酒色毒品,來麻痹自己,乃至‥跑去「自殺」——這點,實在是有「天淵之別」的啊!
還有,就是‥為佛弟子,有的是發願‥「先成佛,後渡眾生」;有的是發願‥「先渡眾生,後成佛」。
比方說‥「念佛法門」(淨土宗),就是希望「先成佛,後渡眾生」。因為‥住在這個五濁惡世,想要修成佛果,著實不易;自身定力不夠,就想渡眾生,恐怕還會被眾生給渡了呢! 唯有仗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往生極樂世界去修行,才能永保「不退轉」,終至成佛。 待得成佛,發願再來(或到其它國土去)渡脫眾生。 這也就是‥古德為什麼會說‥「只言家堪悟道,誰知成佛更多情。」
要知道‥佛陀之「情」,不是人間的「情愛」,而是從智慧中,所流露出來的「慈悲」心懷,看到眾生,受著無邊苦難,自己還能閑著嗎? 倘若是成佛,而不渡眾生,那就不為「世尊」了!
或許,大家聽了,會問‥「成佛就是為了渡眾生,那麼‥如果眾生都成佛了,那成佛之後,要做什麼?」
阿文會這麼問道‥「如果當了警察,不抓罪犯,那他算什麼警容?如果‥天下再也沒有人犯罪、沒有罪犯了,那警察,要做什麼呢?」(還是讓大家‥自己想想吧!)
還有‥如〈地藏王菩薩〉,發下大願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眾生渡盡,方証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這就是‥「先渡眾生後成佛」。
像〈觀世音菩薩〉,早於無量劫前,就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只因悲願宏深、渡生心切,乃從不動真體中,垂跡應化,隨類現身,於十方國土中,聞聲救苦救難,此等胸懷,何有能比者?
如此可知‥不管是要「先成佛,後渡眾生」,或者是‥「先渡眾生,後成佛」也好,絕無一絲「厭棄世間」的念頭。
一說,又離題十萬八千里了,還是快回主題吧!
記得當時,意念之間,彷彿——
有個師父,問道‥「苦海茫茫,莫若歸!紅塵漫漫,還要去?」
阿文竟然回答道‥「苦海總無涯,何不歸?紅塵雖萬丈,還要去!」
用「白話」來解釋,就是‥
師父問道‥「你看——這人間苦海,是如此的渺渺茫茫,已經體會到‥人間是苦海的你,不如(莫若)快一點,歸依佛門吧!你看——這滾滾的漫漫紅塵,一切無常、萬苦無斷,你……難道還要繼續受苦下去嗎?」
阿文道‥「我知道‥這苦海,總是無邊無際的,可是‥我怎麼還不歸依佛門呢?這紅塵,雖有萬丈深遠,我恐怕還得繼續『呆』(待)下去吧!」
當時的阿文,雖能「看得透」苦海紅塵,可是‥卻還「放不下」,世間種種的「情牽愛絆、物繞事纏」……以至於‥終日叫苦,而不得離苦、離不得苦、離苦不得、苦不得離…… 呵呵!真是‥好笨啊!
阿文自從一腳踏入佛門大廳之後,對於世間一切事物,漸習「明鏡應景‥景來則現、景去則捨」,常以《菜根譚》中之一偈作念‥
「竹影掃階塵不動、月輪穿沼水無痕。
水流任急境常靜、落花雖頻意自閑。」
阿文道此為《淨心偈》。要知道‥我們真如實性之本體,是不動不靜的,一切事物,乃至心法,盡是妄現,好比‥竹影、月輪、水流、落花,常作是念,則能達到‥「身在凡塵不染塵」的境界,好比‥「蓮花出污泥而不染」,脫離世間苦惱,入於「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涅槃之中。
凡人之所以‥苦惱無盡,就是因為‥一顆心,常隨著外境,妄起妄生,從早到晚、從小到大、從生到死;醒的時刻、睡的時刻,乃至於‥分分秒秒,無不妄念紛飛,不能安住於本體,反而追隨外境之虛妄,又執著不放,無怪乎‥要終日憂悲惱苦、愁煩啼哭。
˙苦海茫茫,若莫歸依? 紅塵漫漫,還要再去?
˙苦海無涯,就此歸依! 紅塵萬丈,依然要去!
更進一步說,這二首詩偈,要是在另一種「場合」,那麼‥它的解釋,又不同了!
師父問道‥「你現在,已經是佛門弟子了,只要你依照佛陀的指示,精進行道,有朝一日,你當成佛;而眾生,還在這茫茫的苦海中沉淪,到時候,你不如再回來這個世界,渡脫眾生吧! 我問你‥當你成佛之後,安住於涅槃之中,對於那個滾滾的漫漫紅塵,你還會想到‥要再去渡脫眾生嗎?」
阿文會這麼回答道‥「無明的眾生,總是沉淪在這‥無邊無際的苦海之中,設我成佛,我如何能不再回來,渡脫眾生呢? 我若成佛,雖然‥自己住於畢竟大樂的涅槃之中,那滾滾漫漫的紅塵,雖然是萬丈深遠,我還是會要去渡脫眾生,而不會只求自身的安樂……」
阿文說這話,是說得太早了,但說出來,是為了鞭策自已——
每一個佛弟子,亦當作如是念啊!
每一個佛弟子,在歸依時,不都是要發下「四弘願」嗎?
「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還要迴向‥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眾生無邊誓願渡……世世常行菩薩道……」這可不是說著玩的啊!
如果大家不努力去做的話,那歸依一百次、一千次,也無所是處啊!
大家「看」阿文說了半天,是否還會說‥「佛教是消極的、悲觀的厭世主義」呢? 是否能感受到‥諸佛菩薩的偉大呢?
大家是否能察覺‥這個世間是苦海呢?是否在苦海中迷惘,而不知所措呢?
現在,且問大家‥「苦海茫茫,若莫歸依? 紅塵漫漫,還要再去?」
在這茫茫的苦海,如何能不趕緊歸依呢?
在這漫漫的紅塵,難道‥還要繼續再「呆」(待)下去嗎?
■註解
【若莫】阿文既然將「莫若」,寫成了「若莫」,也就給它「將錯就錯」‥
若莫,就讓它若莫吧!阿文發現‥「若莫」,也是蠻有意思的!
將其解釋為‥「如何能不」,也未嘗不可啊!
後來,阿文還把「若莫」,用為筆名,這就是其由來。
【涅槃】ㄋㄧㄝˋ ㄆㄢˊ niè pán
⊕涅槃‥舊譯「泥亙、泥洹」。意譯「滅、滅度、寂滅、圓寂」等。
圓寂者,圓是圓滿一切智慧、寂是寂滅一切惑業。
滅度者,滅是滅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三種惑;
度是度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又為不生不滅之意。
涅槃為佛教全部修習,所要達到的最高理想,為熄滅生死輪回後的境界。
「涅槃」才是「無上」的境界,絕非世間,當董事長、當總統、當皇帝,成賢成聖、作神作仙,可以比擬的;「涅槃」才是最究竟、最澈底、最圓滿的歸處。
要詳加了解「涅槃」之意,還是請大家‥到佛教經典中,去探索吧!
============================================================
※舊文整修首舖「新聞台。潘文良著作集」。2022.12.22.四 00:01:03
◎潘文良《學佛心語論述。出入世間》。
https://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81307046
※FB佈:佈告於臉書。
■標籤:#苦海 #歸依 #紅塵 #木魚 #青罄 #師父 #和尚 #隱居 #詩人 #失蹤 #了解 #厭世 #發願 #菩薩 #淨心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