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08 09:58:46| 人氣40,3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應作如是觀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應作如是觀

                   ○潘文良 撰

  阿文國小五、六年級時——
  班導洪美代老師,有次說‥
「一個硬幣,有正反兩面;
 正面看,是圓的;背面看,也是圓的——但一面為圖像、一面為文字。
 若從側面看,硬幣就會呈現一直線呢!
 這意思是說‥由不同的面去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她又在黑板上,畫了兩條線段,接著,在兩線段的兩端,各加上不同方向的箭頭,然後問道‥「你們看看,這兩條線段,等不等長?」
 
    
 
  看起來,雖然不等長,但拿尺一量,卻是等長的。
  洪老師接著,就說了一堆,關於「視覺、錯覺」的話題,最後說‥
「看事情,可以用很多面向、不同的角度去看……
 而有時候,人會被眼睛所見到的,給欺騙了……」

 
  阿文一直,記得這事,長大以後,還有自己的見解‥
「若從硬幣側面看,將硬幣稍為偏斜,然後,閉一只眼、睜一只眼,
 那麼‥硬幣看起來,就會像個橢圓形呢!
 就硬幣而言,正面看、背面看是圓形(但有圖案、文字之別);
 側面看,是一直線;斜面看,像橢圓形;
 但終究不可能,看成三角形、正方形;
 若會看成三角形、正方形,那表示‥他不僅有錯覺,還有幻覺呢!
 譬如‥空中無花,但眼翳者,卻因眼疾,而見空花,此即錯覺、幻覺。」

 
  宋朝學士蘇東坡,有首詩曰‥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前二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比喻‥
從不同立場、角度,來看一件事物,往往就會,有不同的結果。
  後二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比喻‥
人往往因為,身陷事物當中,而未能看清楚,事物的真相,猶如諺語所謂‥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喜歡下棋的人,最能體會‥「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句話——
兩方廝殺,渾然忘我,每每都會,顧此失彼,一步走錯,全盤皆輸。
  一旁看的,往往比下棋的,還要緊張,關鍵時刻,忍不住地,就出言告之‥
「小心他的車……你該這麼走……」
  所以‥棋盤上面,往往寫了首對聯,用以告誡那些,「多言」旁觀者‥
「觀棋不語真君子、起手無回大丈夫。」
 
  阿文道‥
「諺曰‥『當局者清、旁觀者迷。』
 但也有一些情況是‥『當局者清、旁觀者迷』的。
˙譬如‥變魔術,往往就是‥『當局者清、旁觀者迷』。
 魔術師,無中生有、變化萬千,其中機關、技巧,了然於胸。
 但觀眾,卻看得不明所以、莫名其妙,也只能拍手叫好。
˙又如‥詐騙集團,巧設騙局,把人財產,騙得一空;
 等到騙子,揚長而去,方才驚覺,受騙上當。
˙這表示‥人在對待任何事物之際——
 有時必須‥置身事外,加以觀察,才能清楚全貌;
 有時必須‥深入內裡,加以體驗,才能了解真相。」

 
  世間諸事業行,也有善惡、正邪、好壞、是非之分,如「十善業、十惡業」‥
身三善業‥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口四善業‥不妄言、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
意三善業‥不貪欲、不瞋恚、不愚痴。
合稱之為十善業,反之,則為十惡業。
  善行則利人利己、惡行則害人害己。
  譬如嗜好,至少也有好壞之分‥
好的嗜好,如‥閱讀、種花、登山、運動等,能怡情悅性、養生強身。
壞的嗜好,如‥抽煙、酗酒、嚼檳榔、吸毒、賭博等,則有害身心健康。
  然而,也有許多事物,是不好以「善惡、是非、正邪」等等,來作論斷的,
譬如‥食衣住行等等,則僅視個人需要、能力、喜好而論。
 
  《長阿含經.第四分.世記經.龍鳥品第五》中,有個「瞎子摸象」的故事‥
  世尊告諸比丘言‥
「乃往過去,有王名鏡面;時,集生盲人,聚在一處,而告之曰‥
『汝等生盲,寧識象不?』
 對曰‥『大王!我不識、不知。』
 王復告言‥『汝等欲知‥象形類不?』
 對曰‥『欲知。』
 時,王即敕侍者,使將象來,令眾盲子,手自捫摸。
 中有摸象,得鼻者。
 王言‥『此是象。』
 或有摸象,得其牙者;或有摸象,得其耳者;或有摸象,得其頭者;
 或有摸象,得其背者;或有摸象,得其腹者;或有摸象,得其髀者;
 或有摸象,得其膊者;或有摸象,得其跡者;或有摸象,得其尾者。
 王皆語言‥『此是象也。』
˙時,鏡面王,即卻彼象,問盲子言‥『象何等類?』
 其諸盲子——
 得象鼻者,言象如曲轅;得象牙者,言象如杵;得象耳者,言象如箕;
 得象頭者,言象如鼎;得象背者,言象如丘阜;得象腹者,言象如壁;
 得象髀者,言象如樹;得象膊者,言象如柱;得象跡者,言象如臼;
 得象尾者,言象如緪。
 各各共諍,互相是非,此言如是,彼言不爾,云云不已,遂至鬥諍。
.時,王見此,歡喜大笑。爾時,鏡面王,即說頌曰‥
『諸盲人群集,於此競諍訟;象身本一體,異相生是非。』」

 
  阿文且為偈曰‥
「一體有多面,十方各異見;每人持己見,以偏欲概全。
 群盲摸大象,未能知實相;各以其所覺,誇誇而論辯。」

  幾個盲人,摸大象的身軀;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摸到的部分,就是大象的整個形體,而彼此爭論不休。 這比喻‥對事物的觀察、判斷,不宜太過主觀,否則,往往會如‥瞎子摸象,自以為是,而以偏概全。
  (瞎子摸象,典出佛經,如‥《大般涅槃經.第三十二》、《義足經.卷下》、《六度集經.鏡面王經》、《長阿含經.第四分.世記經.龍鳥品第五》等。)
 
  人人都知道‥一體有多面,立場若不同,所見即不同。
然而,人們時常是‥一旦與自己的知見(認知、觀念)不同;或與自己的價值、利益,發生衝突,甚至只因個人的喜惡,往往就會「選邊站」,什麼「公正、客觀」,全拋到九霄雲外去,而開始誇誇其詞,「褒己貶彼、是我非人」,世間多少辯論、爭議,甚至是吵架(吵到後來,就變打架,乃至引爆,族與族、國與國之間的戰爭),便是因此而起。
  來看看,幾張有趣的「視覺圖片」‥
 
  
  ▲目光焦點於黑色部分,則如二人相對之側臉剪影;
   目光焦點於在白色部分,則如一沙漏。

 
  
  ▲目光焦點於右側,看起來像兔子。
   目光焦點於左側,看起來像鴨子。

 
  
  ▲目光焦點於上方(額頭),看來像少女。
   目光焦點於下方(脖子),看來像老太婆。

 
  這些有趣的視覺圖片,告訴我們‥因立場不同,故所見不同——
  且問‥「誰是對的?誰又錯了呢?」
  俗話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阿文道‥「到底誰有理?老天也難理!」
  蓋‥有些事物,模稜兩可,乃為無關善惡、是非、對錯的。
 
      *      *      *      *
 
  今於修校經典時,見一佳句,《增壹阿含經.善惡品第四七.九》‥
「眾生之類,所見不同,其念各異。
 此諸見者,皆是無常,其有懷抱此見,則是無常、變易之法。」

  佛陀有所謂「循業發現」‥因業行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發現,不同的發現,當然就會有不同見解;若各持己見,自以為是,而欲「討論」,不免就會變成「辯論」,繼而「爭論」。
  有器度、有涵養、有智慧的人,會先放下自己的「成見」,聽聽大家的「異見」,再加以分析、思慮、驗證,看看誰說的,才是「正見」、才是「真理」。
  阿文故而有言道‥「真理是『辨』來的,而不是『辯』來的。」
  世人每多爭論,但能冷眼觀之、平心看待,才能不受影響,免得隨其飛舞,而跟著‥喜怒哀樂、憂悲惱苦。
  阿文有感,且為偈曰‥
「浮雲多變幻,虛空自湛然;諸法悉無常,應作如是觀!
 世事猶如水上波,翻騰洶湧空造作;浪海浮生隨緣過,遊戲人間自得樂。」

  浮雲隨風,離合聚散,無固定之形狀,可謂變幻無常;然而‥虛空自是清淨,任它浮雲多變,也不會有所染著;
世間一切有為法,不免成、住、壞、空;生、滅、變、異,悉皆無常;無常者‥
若有貪著,則有惱苦;若無貪著,則無惱苦;
若起貪著,即起惱苦;若滅貪著,即滅惱苦。
  海上浪濤,翻騰洶湧,終歸平息,只是空造作——
以此持心,任它世事,紛紛擾擾,當體即空,我心不動,不為所惑,
一切喜怒哀樂、憂悲惱苦,自然消息也!
 
                  2011.11.07.一 14:50:11 初稿
 
~~~~~~~~~~~~~~~~~~~~~~~~~~~~~~
■【相關連結】
長阿含經.第四分.世記經.龍鳥品第五
 
◇錯覺:一、按此前往觀看。 二、按此前往觀看。
眼見為真嗎?由錯覺輪廊到認佑心理學
視覺感受‥錯覺
最經典的錯覺
眼睛欺騙大腦
 

台長: 阿文
人氣(40,350)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法海遊蹤 |
此分類下一篇:◎佈施論
此分類上一篇:◎別光只是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