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17 07:33:35| 人氣4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平安情事之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潘文良著作集>勵益品>世間情>平安-02 △平安-01 ◎世界一樣美好
 

  ◎平安情事之二

               ⊕阿文與平安之對談

  ※〈平安〉者,阿文給某個女子,所取之代稱也。
【民國九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 星期一】 2004.06.21.一
  晚上十點,電話響了起來——
  阿文正在打字,直覺應該是‥〈平安〉打來的,於是‥接起了電話——
  平安叫道‥「喂……阿文哥!你好啊!」
  阿文笑道‥「好啊!」
  平安叫道‥「我又來打擾你了……」
  阿文笑道‥「不會啦……平安啊!妳今天……過得如何呢?」
  平安笑道‥「哼哼哼哼……還不錯啦!」
  阿文笑問道‥「昨晚,睡得如何呢?睡得安穩嗎?有沒有做惡夢?」
  平安笑道‥「哼哼哼哼……一覺到天亮……沒有做惡夢……」
  阿文又問道‥「心情如何呢?雲開日現、雨過天青、看見彩虹了嗎?」
  平安答道‥「嗯……心情……平靜……安樂……你幹嘛問我這些啊?」
  阿文笑道‥
「哼哼!總要來一段『開場白』,問候一下嘛!
 順便‥也驗收一下‥阿文昨晚的長篇大論,到底有沒有‥發揮一點功效呀?」
  平安叫道‥「當然是有啊!看來……我是找對人了!」
  阿文笑問道‥「什麼‥找對人了?」
  平安叫道‥
「以前‥我也打過『生命線、張老師』……
 還花錢看過心理醫師,但還是……沒什麼功效……
 但聽了你說的,就覺得……很受用。」
  阿文笑道‥
「各有因緣啦!想是‥妳我過去、宿世,結了善緣——
 我的話,妳能夠聽得進去、聽得下去,而對妳有所助益。」
  平安叫道‥「阿文哥,真是我的‥貴人!」
  阿文笑道‥「喜樂……也是妳是貴人呀!」
  平安叫道‥「嗯!對吼!真是要感謝她……你真的不知道‥她是誰嗎?」
  阿文笑道‥
「哼哼!我不知道她是誰、也不知道她住在哪裡、也不知道她的電話、
 也不知道她做什麼工作……但我叫她〈喜樂〉……」
  平安問道‥「她……有再跟你聯絡嗎?」
  阿文笑道‥「沒有!」
  平安問道‥「那她……還會跟你聯絡嗎?」
  阿文笑道‥
「這就不知道啦……
 或許哪一天,她又有問題,想不開……
 她又會打電話來,也說不定……
 一個人,生了病,才會去看醫生的嘛!沒病的話,就不用去看醫生啦!
 不過‥阿文希望‥她可以身心健康,不用上醫院;
 遇到問題,可以自己面對、自己處理、自己解決……
 而可以用不著阿文啦!」
  平安問道‥「嗯……什麼意思?」
  阿文笑道‥
「妳想想‥救生員,如果救起跳水自殺的人之後,
 發現‥所救之人,以前就曾經救過一次,乃至幾次了……
 要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救起同一個人,那樣的感覺,會是如何呢?」
  平安道‥「嗯……不太好!」
  阿文笑道‥
「救生員,想是會生氣地叫道‥
 『你就不要再有下次……再讓我救到的話……』
 又不能說‥『下次我就不救你啦!讓你死了算啦!』
 國父革命,經過十次失敗,才成功呢!也只好‥一救再救啦!阿文道‥
 『一個人,要當自救,才能被救也!』
 倘若不自救,那別人,會救得很累哪!」
  平安道‥「嗯……要當自救,才能被救……」
  阿文道‥「今天呢!阿文有個禮物,要送給妳哦!」
  平安叫道‥「真的啊!? 謝謝你……阿文哥!你要送我什麼禮物?」
  阿文笑道‥
「不客氣啦!
 世界上,有一種禮物,要花錢去買,送給人之後,自己就沒有了。
 譬如‥花、糖果、金錢、玩具、衣服,乃至於‥車子、房子。
 但是‥世界上,還有一種禮物,不必花錢去買,
 送給人之後,自己卻還能夠擁有,一點也沒有減少、沒有損失呢!
 妳說‥這會是什麼禮物呢?」
  平安叫道‥「嗯……什麼禮物?啊!是不是‥愛?」
  阿文問道‥「為什麼呢?」
  平安答道‥
「慈濟,有這麼一首歌……叫『送愛』吧!
『我有好禮物呀!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著,是世上最珍寶!
 我有好禮物呀!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著,是世上最珍寶!
 好禮物,送給你,還要送給他;不花錢、不費力,送也送不完!
 大家見了我呀!紛紛回送我;送愛給別人,我心中愛更多!』

  阿文笑道‥
「哼哼哼哼!若說是『大愛』,那也可以啦!
 但要是‥『男女之愛』……那可就有問題啦!」
  平安道‥「嗯……那你的答案,是什麼呢?」
  阿文笑道‥
「哼哼!就是‥『一句好話、一篇好文章』,
 還有‥『溫暖』和『快樂』嘛!
 儘管送給別人、送給再多的人,自己卻‥一點兒損失也沒有。」
  平安叫道‥「嗯!好……那阿文哥,要送我什麼禮物呢?」
  阿文笑道‥「一個故事!今天呢!阿文因為妳,而編了一個故事,當作‥送妳的禮物!」
  平安問道‥「什麼故事呢?」
  阿文笑道‥「就請妳‥『洗耳恭聽』吧!」
  平安笑道‥「好……我『洗耳恭聽』!」
  阿文於是‥開啟了電腦檔案,將今天所編寫的故事《世界一樣美好》,說給平安聽。(見附錄《世界一樣美好》。)
  平安聽了,叫道‥「嗯……好感動咧……好想哭哦……」
  阿文笑問道‥「喜歡這個禮物吧?」
  平安叫道‥「喜歡……喜歡!長大了……好久都沒聽人家說故事了……謝謝你啦……阿文哥!」
  阿文笑道‥「還有一首偈哦!」
  平安問道‥「什麼偈?」
  阿文道‥「憂惱壞心情、哭泣迷眼睛。耽溺人世苦,不見諸美景。」
  平安叫道‥「嗯……阿文哥!你可以‥把它寄給我嗎?」
  阿文笑道‥「當然可以啊!這個故事,就是為妳而編撰的呀!」
  平安叫道‥「我覺得……好榮幸哦……竟然得到一份‥這麼特別的禮物。」
  阿文問道‥「妳有『電子信箱』嗎?我可以把它電郵給妳,這樣比較快。」
  平安叫道‥「好啊!我的『E-mail』是……」
  阿文拿紙筆,給抄了下來,接著說道‥
「這下子,妳可賺到了!
 阿文還有好些好文章、好詩、好話,可以跟妳分享呢!」
  平安叫道‥「真的啊……那你快寄給我……現在就寄……我開電腦……」
  阿文笑道‥「歹勢咧!我的電腦,沒能上網……」
  平安叫道‥「啊……為什麼?」
  阿文笑道‥
「我家在山上,電話線路,品質不好……雨天就會通訊不良……
 所以‥很難上網……我要到朋友那裡去寄……
 明天……端午節……後天‥星期三,我就去寄給妳。」
  平安嘆道‥「嗯……真可惜……還得等……兩天……」
  阿文笑道‥「美好的事物,是值得等待的。」
  平安說道‥
「我的毛病……就是‥沒耐心……
 我男朋友,要是膽敢遲到十分鐘,我就會發火……」
  阿文笑道‥
「妳很有耐心啊!
 至少‥妳還那麼有耐心的,聽得下‥阿文在那裡‥長篇大論。」
  平安叫道‥
「我是說‥要『等』的話,我就會很沒耐心去等……
 像是呢!等電梯,要是等五分鐘,電梯還不來,那我就寧可爬樓梯……」
  阿文笑問道‥「那等公車……公車不來,怎麼辦?」
  平安叫道‥
「我就坐計程車啊……要不然,就打手機,找朋友聊天,打發時間,
 要不然……真的會等不下去。」
  阿文笑道‥「那也還好啦!只要轉移注意,也就沒事啦!」
  平安沉默了會兒,問道‥
「阿文哥!為什麼……你這麼有智慧啊?
 可以想出那些詩啊……文章、故事的?」
  阿文笑道‥
「哼哼!阿文也不是多麼有智慧啦!
 只是‥多看了幾本經書、多思考了一下……
 因而多了解了一些……如此而已……
 其實‥智慧,是靠『啟發』的啦!智慧,不從『創造』而得。
 嗯……來作首偈好了!
『一切眾生,本具智慧;只因貪瞋、痴心所昧;
 譬如陰天,烏雲遮日;人不見日,日依舊在;
 去貪瞋痴,智慧則現;如彼陰天,雲開日現。』

 陰雨天,看不到太陽,
 但只是‥太陽被烏雲所遮,而看不到,並非沒有太陽。
 眾生本具智慧,只因被‥貪欲心、瞋恚心、痴迷心,給蒙蔽啦!
 能夠觀照、能夠修習、能夠去除‥一分貪瞋痴,自可顯現‥一分智慧;
 若貪瞋痴,永盡無餘,則智慧圓滿,自是解脫‥世間諸苦。」
  平安問道‥「嗯……說起來……很容易明白,可是……要如何做呢?」
  阿文笑道‥
「哼哼!具體的作法呢……『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吧!
 自己要『多讀書』,尤其是‥佛經中的《阿含經》,更要多研習。
 阿文有話說‥
『讀書,當能夠令我們‥
 增知識、廣見聞;修人品、養心性;
 別善惡、辨是非;明道理、啟智慧。』
『學習是人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觀照是修行‥受益無窮的法門。』
『學識是累積的、智慧是啟發的‥能夠善用學識,方可謂為智慧。』
 
學問、知識,可以透過閱讀、遊歷、聽講、問詢、實驗等等方式,去累積增長。
 世人所謂‥『知識就是力量。』
 這要當‥懂得如何去運用知識,知識才能成為力量。
 知識,也只是工具。
 譬如‥賣工具的人,載了一車的工具,要到市場去賣,結果‥半路車子拋錨。
 賣工具的,擁有很多工具,可是‥他不會修車,那麼‥工具再多,也是沒用。
 學問、知識,之於人者,也是如此。」
  平安問道‥「所謂‥『觀照是修行……』這『觀照』,怎麼說?」
  阿文問道‥「妳說……妳看過《心經》嘛!」
  平安答道‥「嗯!《般若婆羅蜜多心經》……」
  阿文道‥
「《心經》的第一句,就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婆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這『觀照』呢!是『動詞』啦!
 觀是『觀察』,
 不但是用眼睛看、看耳朵聽、用鼻子嗅、用舌頭嘗(用嘴巴問)、
 用身體碰觸,還要用心思考,才叫作『觀察』。
 照是『照明』,為『闇昧』的相對詞,
 若人於黑暗中,則只見一片烏黑,不見它物,走起路來,就危險重重;
 若人於痴昧中,則不明事理、糊塗作業,必多行錯事、多造惡業,
 故多受惡報、多嘗苦果。
 萬年之黑暗,一燈照則明;如處日光之下,一切看得清清楚楚,無所不見。
 行者透過觀照,了知人生世間,一切真理、真相,不為痴迷所惑,
 故得解脫纏縛,渡一切苦厄。
 『觀照』,或可簡單的說,
 就是‥看得清楚、想得明白‥宇宙人生,無所罣礙。
 故謂‥觀照是修行‥受益無窮的法門。」
  平安說道‥「觀照是修行……受益無窮的法門……嗯……」
  阿文道‥
「是啊……如果我們,不知道、不懂得去『觀照』‥
 一切人事物,看不清楚、想不明白,
 那麼‥就會被一切人事物,給迷昧、給欺瞞,而受騙上當,害己害人,
 因而憂悲惱苦、愁煩啼哭……
 能夠觀照;能夠——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觀照要當依『般若波羅蜜多』,
 方能『照見五蘊皆空』,而可『渡一切苦厄』。」
  平安問道‥「嗯……那又要如何……『依般若波羅蜜多』呢?」
  阿文想了一下,答道‥
「就是‥『學習』嘛!繼而‥『修行』嘛!
 譬如‥我們擁有一堆工具,若不會使用,那麼‥工具也只是累贅。
 要當學會‥『如何使用工具』,那麼‥工具就可以使我們受益……
 『修行』呢!可謂‥『實驗其所學』,去驗證所學,到底行不行得通?
 要是行不通,那就‥『修正己行』嘛!
 由驗證的過程中,便能夠累積我們的經驗,
 以便未來,能夠去面對、處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當然啦!經驗的獲得,也不一定要『親身經歷』啦!
 『好事』可以親自去體驗,要是『壞事』,最好還是別‥『以身試法』啦!
 否則‥教自己撞得滿頭包……讓自己傷得千瘡百孔、體無完膚……
 乃至,如俗話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
 那是不智之舉。
 我們當可‥以古為鑑、以人為鑑、以前車為鑑…… 俗話說‥
『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要知天下事,多讀古人書。』
 歷史可以為鑑、前車可以為鑑、他人可以為鑑、世事可以為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聰明的人,當以一切人事物為鑑——『回光反照檢自身』是也!」
  平安突然‥「哼哼哼哼……哈哈哈……」的笑了起來。
  阿文等她笑停了,叫道‥
「有什麼好笑的,也說給我聽聽!
 不要只會‥自己在那裡,笑得那麼開心……」
  平安叫道‥
「沒有啦……我覺得……你還真像是……老師呢!那種……怎麼說?
 那種……『苦口婆心、循循善誘』的樣子……」
  阿文笑問道‥「這樣子,不好嗎?」
  平安叫道‥
「不是啦……我只是想到‥自己的那些朋友……也沒人,會跟我說這些……
 每次都是‥『喝咖啡,聊是非;喝花茶,聊八卦。』
 這好像……於人生,沒什麼幫助……」
  阿文笑道‥「那只是在‥消磨時間……浪費時間。」
  平安叫道‥「就是嘛!」
  阿文笑道‥
「只是呢!人們通常也得藉由『聊是非、聊八卦』……
 聊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才能打破……僵局,慢慢地,進入主題的嘛!」
阿文沉默了會兒,說道‥「嗯……再來呢……要說些什麼好呢?」
  平安叫問道‥「阿文哥!你是個‥佛教徒嗎?」
  阿文笑問道‥「何以見得?」
  平安道‥「感覺就是呀!」
  阿文笑道‥
「嗯!我有歸依‥『佛法僧‥三寶』,所以‥乃為佛弟子也!」
  平安問道‥「佛教跟基督教,有何同異之處?」
  阿文笑問道‥「妳要聽真話,還是假話?」
  平安問道‥「什麼真話、假話?」
  阿文道‥
「假話中聽,卻是不受用;真話受用,也許不中聽。
 假話就是‥說出來,不會得罪人的;
 真話就是‥說出來,也許會讓人不高興的……」
  平安問道‥「嗯……真話如何?假話如何?」
  阿文笑道‥
「假話嘛……世間宗教,都是一樣的!至少都是‥勸人為善……
 釋迦牟尼佛,等同孔子、等同老子、等同耶蘇基督、等同穆罕默德……
 所以‥只要不是信邪教,要信什麼宗教都好。」
  平安問道‥「那……真話如何?」
  阿文笑道‥
「佛法叫作‥『不共世間法』,什麼叫作‥『不共世間法』呢?
 佛教可不只是『勸人為善』而已!
 勸人為善,是『世間法』、是『天人福報』;
 世間法,不必佛教,世人有良心者,也會自己求進步、自己做好;
 佛法是『出世間法』,何謂『出世間法』?
 即‥能夠究竟出離、解脫世間苦患之法也!
 簡而言之‥佛法殊勝於一切世間法,是了生脫死之道。
 一切世間法,頂多是使人‥長生、再生、永生,
 但卻不能使人,了生脫死;不能了生脫死,則不能離苦得樂……
 縱使能生百千萬億劫,依然是苦邊眾生也! 阿文有話說‥
『佛法不是在教人,求‥再生之道、長生之道、永生之道;
 佛法是在教人,求‥了生之道。只有了生,才能脫死——解脫生死苦患。』

 一般人,或是各教教徒,乃至於佛教徒,
 為了表示‥自己『肚大能包容、圓融而無礙』;
 或是為了‥犯不著說真話,得罪別人、使別人不高興,
 於是‥總喜歡把各宗教,都放在一起比較。
 最常聽到的就是‥『世間一切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
 這是所有宗教,最大的『共同點』。
 或道‥儒家講仁愛、佛家講慈悲、耶教講博愛,都是一樣的……」
阿文找了本書名叫《晨鐘》的,翻了翻,找到資料,繼續說道‥
「還有人,高唱著‥『三教合一、五教合一』,說什麼‥
『天道非時不洩、非天命不傳、非有德者不載;
 儒修成聖、道修成仙、釋修成佛;
 儒門禮義、道家功夫、佛老規戒。
 儒家講‥執中貫一、存心養性、忠恕。
 道教講‥抱元守一、修心煉性、感感。
 釋教講‥萬法歸一、明心見性、慈悲。
 耶教講‥默禱親一、洗心移性、博愛。
 回教講‥清真返一、堅心定性、慈愛。
 孔子雖然陳蔡絕糧、削跡伐檀,還是周遊教化。
 老子雖然被羞柱下、受阻函谷關,還是西渡。
 釋迦雖被焚吉祥道場、絕食,菩提樹下,還是講經說法。
 耶穌雖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其教乃興。
 此五教合一之理也!』

 簡單的說‥就是努力把世界上的五大宗教,給畫上等號。
 乃至佛教徒,也執此似是而非的知見,大力宣揚,以突顯自己『博大圓融』。
 殊不知‥佛法是『不共世間法』……
 印度有九十六大類的宗教,可說是‥集人類思想之大成。
 若佛法如同世間法,那麼‥
 釋迦牟尼佛,大可不必,再多一舉,誕生於此世間,來宣揚佛法啦!」
  平安問道‥「嗯……那佛教,到底跟其他宗教,有什不同呢?」
  阿文道‥
「只有佛法,才能讓人‥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究竟解脫……
 當然啦!這是『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穿衣各人暖』啦!
 個人若是‥知而不行,對自己,也是一無助益。
 但若要比較‥世間宗教的優劣,
 不是阿文,為佛弟子,就在‥『老王賣瓜‥自賣自誇。』
 世間宗教,有其『大小、圓偏、正邪、真偽』之分,
 唯佛法‥『是大、是圓、是正、是真』,
 其它宗教,悉皆‥『是小、是偏』,乃至‥『是邪、是偽』。
 佛法若如飯,世法則如芝麻,吃飯,只要一碗、兩碗,就能飽腹;
 吃芝麻,吃很多很多,當然也能飽腹,
 而且‥也有人,就是喜歡吃芝麻吃到飽,而不喜歡吃飯,也不能說他不對呀!
 嗯……這個比喻,有點不恰當……再想一個好了……
 佛法譬如藥‥人食之,即可因此而自立自行;
 世法譬如枴杖,
 有的人,卻不知、不喜、不肯吃藥,便不能因之而自立自行,
 是故需要‥枴杖助立助行;
 沒了枴杖,就很難站得住、很難走得了,也不能說他不對呀!
 若人要想自立自行,就當食佛法之藥;
 若是得到枴杖,助立助行,就感到滿足了,那也『莫法渡』啊!
 枴杖對他而言,也確實是目前所需要的,還很重要呢!
 如何能要他丟掉枴杖,而叫他一定要吃藥呢?
 也只能勸其‥一面用枴杖、一面吃藥,等到好了,
 那麼‥枴杖就可以‥置之一旁啦!
 有些人,偏要將芝麻與飯、枴杖與藥‥等量齊觀,
 乃至認為‥只要芝麻、枴杖,也就夠啦!
 因而昩卻‥佛法之殊勝於世法也!」
  平安問道‥「那……佛法,到底有何殊勝之處呢?」
  阿文道‥
「嗯……佛說‥『苦集滅道‥四聖諦』,即是殊勝、究竟、解脫之道!
 一般佛教徒,總是『人云亦云』地‥
 貶之為『小乘佛教』,是教化小根器者,
 而自喻、自以為是‥『大根器、大乘學者』,
 以為‥所謂的小乘佛教,不能教人頓悟,譬如竹蟲,節節而出,實在太慢了;
 大乘佛教,譬如竹蟲,從旁而出,頓超苦邊。
 因此而不屑去了解、不屑去學習、不屑去修證……」
  平安問道‥「什麼是『小乘』、什麼是『大乘』?」
  阿文道‥
「小乘就是‥『小車、小船』,
 比轎車還要小的車,或是獨木舟,只能自己坐,不載他人;
 只求自渡,而不渡人,就被貶作‥自私自利。
 大乘就是‥『大車子、大船』,
 譬如‥公車、火車、大輪船,自渡渡人,為人所讚頌。
 殊不知‥釋迦牟尼佛,因四聖諦思惟修習,而證悟成佛;
 鹿野苑裡,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
 也因釋迦牟尼佛,三轉四聖諦,而證阿羅漢道;
 以後的諸比丘、菩薩、摩訶薩,
 也因四聖諦,聞思修,而證入阿羅漢道,解脫苦邊……
・大乘的學者,做些什麼事呢?
 所謂‥誦經能獲無量功德、持咒可滅恆河沙罪、吃素以長養慈悲心、
 唸佛能往生極樂世界。
 還要發大宏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
 這叫作『發大乘心‥普濟一切。』
 這原是好的,卻又叫道‥『眾生不盡,誓不成佛。』
 想要‥『先渡眾生後成佛』,這就錯啦!
 阿文道‥這往往就成了‥自己不能成佛的藉口啦!
 自己不能成佛,就說‥『因為‥眾生還未渡盡嘛!』
 殊不知‥自己不想成佛、不能成佛,使得別人『莫法渡』,
 別人也道‥『眾生不盡,誓不成佛。』
 豈不就因我不能成佛,而就『無法成佛』了呢?
 結果呢!別人不能成佛,那麼‥自己也就別想成佛——
 如此一來,大家都不能成佛啦!
 釋迦牟尼佛,可是‥『先成佛,而後渡眾生』的。
 倘若釋迦牟尼,也來個‥『眾生不盡,誓不成佛。』
 那他到現在,必也還不成佛啊!
 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也沒渡盡眾生啊!
 而一個人,膽敢說‥『眾生不盡,誓不成佛。』
 豈非說大話、徒發大願乎?
 自己成不成佛,不在於‥渡不渡盡眾生,
 不能因為‥眾生渡不盡,自己就不成佛啊!」
阿文想了想,又道‥
「我倒是來做個比喻‥
 『大乘』當是‥『教大家都有車乘』,使大家都能坐車到目的地去;
 而不是‥開一輛大車,要大家一起上車……
 譬如‥學校發給每一位學生,各一輛腳踏車,使他們能夠,騎腳踏車上學,
 如是‥住得離學校遠的,可以早一點出發;
 住得離學校近的,可以晚一點出發;
 要早一點到學校,或晚一點到學校——悉聽尊便、各憑所好。
 要是開著一輛校車,沿途載學生,
 有的學生,勢必為了要趕搭校車,而早早就得起床;
 要是錯過校車,沒搭上的,上學就要遲到啦!
 『大乘』,只不過‥可以載多一些人而已!
 只是呢!譬如‥公車、火車,即使沒乘客,卻也得按時出發呀!
 『大乘載無人、大乘無人搭』,那再『大乘』,又有什麼用呢?
 若得等到‥載滿乘客,才要出發,那豈不是‥很浪費時間嗎?」
阿文想了想,又說道‥
「我突然想到一個‥很好的比喻‥
 古時候,還沒有發明鞋子,人人都打赤腳,
 走路時常被刺到、扎到,或是踩到狗屎。
 於是呢!有個富翁就想‥
 〔我要是把全天下的道路,都舖上地毯,那麼‥
  不只我可以受益,全天下的人,也都可以受益啊!〕
 這個理想,當然是達不到啦!
 不過後來,他剪下一塊地毯,包在自己的腳上,
 如此一來,走路時,腳就不會痛啦!
 後來,他發明了鞋子,做了很多鞋子,送給人家穿。
 可是呢!做再多,也不夠送。
 於是‥他就把製鞋的方法公布,教大家做鞋子,來穿在腳上,
 人人因此而受益。
・古時候,還沒有雨傘,富翁出門時,要是遇到西北雨,就會被淋成落湯雞。
 他就想‥
 〔我要是把全天下的道路,都搭上布棚,那麼‥大家就不必淋到雨啦!
  這樣子,不只我可以受益,全天下的人,也都可以受益啊!〕
 這個理想,當然也是達不到嘛!
 後來,他動了動了腦筋,剪了塊布,做成了雨傘,
 下雨時,撐著傘,就不用淋雨啦!
 於是‥他就做了很多雨傘,送給人用。
 可是呢!做再多,也不夠送。
 於是呢!他就把製傘的方法公布,就教大家做雨傘,
 好在下雨時候用,人人因此而受益。
 所謂‥『眾生無邊誓願渡——眾生不盡不成佛。
 就像是‥想把全世界的道路,都舖上地毯、搭上雨棚一樣,
 雖是無比的大願,卻一點也不實際,要做,也做不到。
 所謂的『發大乘心』,就當如彼富翁一般‥
 大公無私地,公布製鞋、製傘的方法,
 使大家都能夠製鞋、製傘,而受其益——
 若是只想靠它賺錢,就會『秘而不宣』。
 倘若佛陀,不具慈悲心的話,自己成佛之後,就會『秘而不宣』;
 只因慈悲心故,成佛之後,孜孜不倦地,到處說法,
 以使人人,都能夠借由他的經驗、他的證悟,
 而能夠了生脫死、離苦得樂。
・佛陀在世時,也沒渡盡眾生啊!
 也只是‥『應渡者已渡;未渡者,但作得渡因緣。』
 什麼叫作『得渡因緣』呢?
 佛陀一生,講經說法,留下的佛法,充滿世間,
 盡是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的妙方;
 一切眾生,皆各憑因緣,而接觸佛法、見聞佛法,
 就看個人,會不會進而思考、進而修習,而獲其利益。
 因為‥『一切眾生‥自性自渡。』
 要不要『被渡』,還是在於自己呀!
 譬如‥縱使得到了鞋子、雨傘,很好的工具,
 但是‥他卻不知、不喜、不肯用,而寧可打赤腳、寧可淋雨,
 別人也莫可奈何呀!」
 阿文說得實在是頗累的,只得停下來,喝了口開水,好會兒,也沒聽到回應,看看時間‥「零時三十分」,於是叫道‥「哈囉!平安!妳睡著了嗎?」
  平安笑道‥「哼哼哼……沒有啦!我在聽呀!」
  阿文笑道‥「歹勢咧!阿文逮到機會,就大放厥詞,說個不停……」
  平安道‥
「人家說‥『與君一席話‥勝讀萬卷書。』
 你願意……把你的心得,跟我分享,我還要說謝謝呢!」
  阿文笑道‥
「那……嗯!還是來說點‥有用的好了!
『苦集滅道‥四聖諦』,妳知道……了解嗎?」
  平安答道‥「《心經》裡面,有一句‥『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什麼的……但我不是很了解……」
  阿文道‥
「這『無苦集滅道』,是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之後,貪瞋痴,永盡無餘,慧解脫、心解脫時,也就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當知‥『佛陀所說法,譬如渡河筏。未渡須依筏、已渡則捨筏。』
 已渡才能捨筏,若未渡,則當依筏而渡。
 譬如‥有其病,才有其藥;若無其病,則不須其藥;
 有其病,食其藥,病既癒,藥可去。
 人生世間,即有老病死患、憂悲惱苦,
 故當依此『苦集滅道‥四聖諦』‥
 聞思修成,至令貪瞋痴,永盡無餘,慧解脫、心解脫,
 屆時,四聖諦,亦即可捨。」
  平安問道‥
「什麼叫作‥『慧解脫、心解脫』……貪瞋痴,永盡無餘?」
  阿文道‥
「這『慧解脫、心解脫』,阿文簡單的說,就是‥
『想得透、看得破,叫作‥慧解脫;
 能放下、能捨得,叫作‥心解脫。』

 世間生老病死、憂悲惱苦,皆因我們不能明了,痴心貪愛;
 若不順心,則生瞋恚,如是執著,故因此苦不堪言……
 誰若真能『想透、看破、放下、捨得』,也就‥無繫無縛、自由自在啦!」
阿文喝了下水,繼續說道‥
「還是回頭說四聖諦吧!四聖諦,所謂‥苦、集、滅、道‥
 【苦】是指‥人生世間,種種的苦,身苦、心苦,無量諸苦,苦苦迫人。
 【集】是指‥造成諸苦的種種『因緣』,可歸納為『貪瞋痴‥三毒』。
 【滅】是指‥渡一切苦厄之後的境界,名之為『涅槃』或『泥洹、寂滅』。
 【道】是指‥除滅貪瞋痴、出離諸苦邊的方法、途徑。

 集是苦的因緣、苦是集的果報;道是滅的因緣、滅是道是果報。。
 佛陀說『四聖諦』時,必是四諦齊說,而不獨說一諦;;
 不會只說‥人生世間,如何如何的苦,而不告訴你‥苦的來由;
 不會只說‥離苦之後,是如何如何的樂,而不告訴你‥離苦得樂的方法。
 說苦集,也是為了說滅道;說滅道,則必也闡述苦集。
 我們世間凡夫,貪享世樂,卻身陷於苦,為苦逼迫。
 譬如‥享受游水之樂,卻得溺水之苦。
 我們苦不堪言,卻不追究‥為什麼會受苦?苦的原因,是什麼?
 我們無不希望‥離苦得樂,也幻想著‥種種樂境,
 譬如‥天堂、極樂世界,無有諸苦,唯有諸樂;
 卻不知‥如何才是真正的快樂?有什麼方法,才能真正的‥離苦得樂?
 人們往往能夠深刻的,感受到苦的逼迫,但人們卻不明了‥苦的因緣;
 於是‥用種種錯誤、荒謬的方法,想要離苦得樂——
 縱得離苦,也只是一時的逃避。
 譬如‥飲酒來麻醉自己、吸毒以進入虛幻……
 縱慾而耽溺性愛……乃至‥自殺以結束苦患……
 聰明一點的,就尋求宗教的慰藉,企圖靠著‥種種宗教儀式,
 譬如‥祭祀、禱告、誦經、持咒、拜懺、朝山等等,
 來消災解厄、趨吉避凶、祈福去禍、離苦得樂……
 錯謬的方法,當然無法真正,而究竟的‥離苦得樂,欲得其利,更受其害。
 譬如‥心情不好,就去喝酒;失戀要喝酒、失業要喝酒。
 結果‥患了酒癮,天天酗酒,喝得爛醉‥但願長醉不願醒;
 喝酒,會使人失志(失智)、怠惰。
 就算沒有‥喝酒開車肇事,也會弄壞身子……
・我有個朋友,他的朋友,
 是個大學教授,四十好幾,戀愛老是失敗,染上了酒癮。
 最近一次失戀,使他平均每三天,就要到酒家去,喝一瓶XO,每瓶八千元。
 我朋友,遇見他時——
 他說‥他已經喝了二十好幾瓶XO……
 堂堂大學教授,竟是如此落魄,喝得兩眼泛黃,顯然已患了肝病……
 阿文於是呢!想了一招,希望能夠『救渡』他,只是呢!也沒能遇見他……」
  平安問道‥「什麼招?」
  阿文笑道‥「賣他一個字,要價一千塊。」
  平安問道‥「什麼字……一個字,要價一千塊?」
  阿文笑道‥
「哼哼!有句成語,叫作‥『一字千金』嘛!
 果真賣得成的話,若還真能救他的話,那可就成為‥千古美談啦!」
  平安問道‥「到底什麼字啊?」
  阿文笑問道‥「哼哼哼!一個字,要一千塊咧!如果是妳,妳會不會買?」
  平安叫道‥「如果值得的話……當然會買!」
  阿文笑問道‥「真的?」
  平安叫道‥「真的!」
  阿文笑道‥
「值得,當然是一定值得啦!
 只是呢!究竟有沒有效,還是在於他個人啦!
 阿文給他煮了一道‥好料的大餐。
 他要付費,但卻不吃,肚子還是餓的,那也拿他沒辦法。」
  平安叫道‥「嗯……阿文哥!你就快說嘛!不要一直賣關子……」
  阿文心裡笑道‥〔果然是‥有夠……沒耐性的!〕於是笑道‥
「好吧!免費送給妳好了!
 這個字呢!是阿文在當兵時,所造的字,一直以為是自己『首造』的一個字,
 後來才發現‥《康熙字典》裡,古人老早就有造啦!
 但一般字典,是找不到的,現在,也沒人會用這個字……
 只是呢!他的讀音與字義,跟阿文的不同,
 阿文的讀音與字義,才有意思……
 這個字呢!就是『疒』字頭‥
 生病的『病』,減去『丙』的那個『疒』字頭,加上一個『愛』字,
 讀作〔ㄔㄞˋ〕,痴~愛‥蠆。」
  平安叫叫道‥「嗯……好特別的一個字……什麼意思?」
  阿文道‥
「望字生義——
 『𤻅』也者,『痴愛』也!其義為‥男女情愛為痴病。
 愛得生病、愛得發痴是也!
 世間之情愛,有很多種,多因痴心所作,而生貪著欲念,進而求取,
 而有種種造作;故生種種罪惡、種種苦惱,
 纏綿愛欲之網,自入牢獄,難有出期,
 故謂‥情愛為痴病。
 阿文還作了首偈曰‥
『世間情與愛,皆從迷痴來‥執著多苦惱、清淨方自在。』
  平安叫道‥「再唸一次……」
  阿文道‥「世間情與愛,皆從迷痴來‥執著多苦惱、清淨方自在。」
  平安叫道‥「連前面的解釋……請唸慢一點……我要抄下來!」
  阿文便又唸道‥
「『𤻅』也者,『痴愛』也!其義為‥男女情愛為痴病。
 愛得發痴、愛得生病是也!
 世間之情愛,有很多種,多因痴心所作,而生貪著欲念,進而求取,
 而有種種造作;故生種種罪惡、種種苦惱,纏綿愛欲之網,
 自入牢獄,難有出期,故謂‥情愛為痴病。 偈曰‥
『世間情與愛,皆從迷痴來‥執著多苦惱、清淨方自在。』」
  平安沉默了許久,嘆道‥
「嗯……唉……這真是……一帖良藥……
 如果我能早點得到的話……就可以……少受很多苦了……」
  阿文笑道‥「哼哼!『只要還沒死,也就不嫌遲』啦!」
  平安笑道‥「哼哼哼……『只要還沒死,也就不嫌遲』……」繼而嘆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阿文問道‥「接下去呢?」
  平安應道‥「忘了!」
  阿文抓了本書‥《歷代詩詞名句》,很快的,便翻到了資料,詠道‥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平安叫道‥「哇……你好厲害哦……都還會背……」
  阿文笑道‥「沒有啦……我看著書唸的……我會背,但也不是記得很熟。」
  一時間,兩個人,都沉默了下來。
  阿文不覺地,打了個大哈欠,伸了下腰骨,可真是累了。
  平安叫道‥「阿文哥!累了吧!也該讓你休息了……你要記得‥把故事寄給我哦!」
  阿文道‥「好……我一定……儘快寄給妳!」
  平安道‥「那……再見嘍!」
  阿文道‥「再見!」阿文掛了電話、熄了燈,想想這〈平安、喜樂〉的遭遇,心裡不禁嘆道‥〔世間,還真多「傻丫頭」啊……〕
 
~~~~~~~~~~~~~~~~~~~~~~~~~~~~~~~~~~~~~~~~~~~~~~~~~~~~~~~~~~~~
■【註解】
【小乘】 又作聲聞乘。二乘之一,乃大乘、菩薩乘之對稱。意譯為‥狹小之車乘,指運載狹劣之根機,以達小果之教法;即於所修之教、理、行、果,與能修之根機,均為小劣之法門。小乘之名,原係大乘佛教徒,對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之貶稱,其後學術界沿用之,並無褒貶意。其教義主要以‥自求解脫為目標,故為‥自調自度(即‥滅除煩惱,證果開悟)之聲聞、緣覺之道,而異於大乘‥自利利他二者兼顧,之菩薩道。大乘諸經論中,比較大小二乘之別者頗多。
 (一)據大智度論卷四、卷十八等所載,聲聞乘狹小,佛乘廣大;聲聞乘自利自為,佛乘利益一切;聲聞乘多說眾生空,佛乘則兼說眾生空與法空;煖、頂、忍、法等四善根位為小乘之初門,菩薩法忍為大乘之初門;聲聞說法中無大慈悲心,大乘法中則在在強調大慈悲心;聲聞法中皆為自身,大乘法中廣為眾生;聲聞法中無欲廣知諸法之心,僅有欲求疾離老病死之心,大乘法中欲了知一切法;聲聞法之功德有所限量,大乘法中欲盡諸功德,無有遺餘。
 (二)據入大乘論卷上載,聲聞之學,僅斷結障,觀無常行,從他聞法;菩薩則志在斷盡一切微細諸習,乃至觀一切法空,不從他聞,得自然智、無師智。聲聞之解脫,稱為愛盡解脫,而非一切解脫,乃為鈍根少智眾生而權假設說者;大乘之解脫,斷煩惱習,一切都盡,乃為利根菩薩而廣分別說者。
 (三)大乘莊嚴經論卷一成宗品則舉出聲聞乘與大乘有五種差異:
(1)發心異,(2)教授異,(3)方便異,(4)住持異,(5)時節異。
  上記皆為大乘經論所說小乘聲聞乘之狹劣。蓋小乘係指四阿含等諸經,四分律、五分律等諸律,發智論、婆沙論等諸論所宣說之法門,故大智論稱之為「三藏教」。其中雖衍生出上座、大眾二十部等之別,主要仍在宣說「我空法有」,觀四諦之理,證阿羅漢果,以期歸於無餘涅槃。
 在我國,教判之說極為盛行,諸家亦多判此教為佛教之初門。以下列舉歷來諸家所判小乘之說法:
 (一)姚秦鳩摩羅什於大乘大義章卷下舉出大小二乘之說,謂小乘僅說眾生空。
 (二)劉宋慧觀及岌法師等之主張,謂阿含乃佛陀成道後十二年中所說,主要宣說「見有得道」之法,故將之攝入漸教五教中之第一「有相教」。
 (三)梁代寶亮之大般涅槃經集解卷三十五載,小乘三藏又稱別相說法輪,而以之配屬涅槃五味中之乳味。
 (四)法雲之法華義記卷二載,佛陀成道後,十二年中,所說之阿含經,為「有相教」。
 (五)後魏菩提流支等判立「半、滿」二教之說,以小乘所說不究竟之故,而稱之為「半字教」。
 (六)陳代真諦提出「轉、照、持」三輪之說,其中以佛陀成道後七年中轉四諦之法輪,故稱「轉法輪」。
 (七)後魏慧光立四宗之教判,以毘曇之六因四緣判為第一「因緣宗」,以成實之三假判為第二「假名宗」。
 (八)隋代慧遠根據慧光之說,並進而以阿毘曇主張「諸法各有體性」而判之為小乘中之淺教,以成實主張「諸法虛假無性」而判之為小乘中之深教。此外,又於其大乘義章卷一,廣就部教三藏、法性實際、四緣、六因、八識有無、三聚淨戒、四陀羅尼、四無量、禪定、十地、三十七道品、六通、十力等之教義而論述大小乘之別。
 (九)智顗立「五時八教」之說,於五時之中,以小乘為第二「鹿苑時」;於化法四教中,以小乘為「三藏教」。
 (十)吉藏於三論玄義總分佛之教法為大小二乘,其中小乘復分毘曇有門、成實空門兩種。吉藏又於中觀論疏卷一等,提出「三種法輪」之說,而以小乘為「枝末法輪」中之一者。
 (十一)唐代波頗三藏創立五教之判,以阿含等經為「四諦教」。
 (十二)道宣於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卷中揭出「三教」之說,以小乘旨在闡明「性空無我」之理,故判之為「性空教」。
 (十三)新羅元曉創立「四教」之說,以小乘四諦、緣起等經判之為「三乘別教」。
 (十四)窺基判立「三教八宗」,於三教之中,以阿含等為「有教」;於八宗之中,前六宗賅攝小乘諸部,即犢子部等配於第一「我法俱有宗」,薩婆多部等配於第二「有法無我宗」,大眾部等配於第三「法無去來宗」,說假部等配於第四「現通假實宗」,說出世部等配於第五「俗妄真實宗」,一說部等配於第六「諸法但名宗」。此外,復判立「四宗」之說,以雜心論等主張五聚之法皆有法性,故稱之為「立性宗」;以成實論破除體性之說,故稱之為「破性宗」。
 (十五)法藏判立「五教十宗」之說,於五教之中,謂小乘之四諦十二因緣僅說「人空」,不說「法空」,故僅能證得小果,遂判之為「小乘教」;於十宗之中,將小乘諸部攝屬前六宗,其說與窺基之說類同。
 (十六)法藏之門人慧苑亦判立四教,謂小乘於真如、隨緣二分義之中,僅說「生空所顯」之理,故判之為「真一分半教」。此外,日本方面,空海於十住心論中,以聲聞唯觀「五蘊無我」,故判之為第四「唯蘊無我心」,以緣覺乃拔除煩惱業因及無明之種子,故判之為第五「拔業因種心」。
  凡上種種,雖以小乘乃為聲聞,而設權門方便之教,而視之為佛教之初門,然隨近世佛教研究法之改變,則稱所謂之「小乘教」為「原始佛教」或「根本佛教」,其中多含釋尊直接口授之教說,其後之大乘佛教則為其教義之敷衍。今日東亞諸國中,以錫蘭、緬甸、泰國等專傳小乘佛教;尼泊爾、西藏、蒙古、我國及日本等則主要遵奉大乘佛教,而兼學小乘。
                       ——《佛光辭典》。
 
【大乘】 梵語maha-yana。音譯摩訶衍那、摩訶衍。又作上衍、上乘、勝乘、第一乘。為小乘(梵 hinayana)之相反詞。乘(梵 yana),即交通工具之意,係指能將眾生從煩惱之此岸載至覺悟之彼岸之教法而言。有如次各說:
 (一)在阿含經,尊稱佛陀之教說為「大乘」。
 (二)大乘、小乘之語,係釋尊入滅後一段時期,大乘佛教興起後,由於大、小乘對立而起之名詞。一般而言,係大乘佛教徒對原始佛教與部派佛教之貶稱,若由部派佛教之立場來看,大乘並非佛教。然由思想史之發展而言,小乘乃是大乘思想之基礎。
 (三)小乘視釋迦為教主,大乘則提倡三世十方有無數佛。小乘僅否定人我之實在性,大乘且否定法我之實在性。小乘以自己之解脫為主要目標,故為自調自度(調指滅除煩惱;度指證果開悟)的聲聞、緣覺之道。大乘認為涅槃有積極之意義,乃自利、利他,兩面兼顧之菩薩道。
 (四)小乘中,有阿含經、四分律、五分律等,以及婆沙論、六足論、發智論、俱舍論、成實論等論。至於大乘,則有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經,以及中論、攝大乘論等論。大乘教徒雖承認小乘三藏之價值,然以為不如大乘經之殊勝;而小乘教徒則不以大乘經論為佛說。
 (五)大乘所以殊勝之理由,菩薩善戒經卷七與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十一皆曾列舉七項,世親之攝大乘論釋卷六亦曾舉出十一種理由。菩薩善戒經所說之「大乘」,要義如下:根據十二部經中之最上者毘佛略(梵 vaipulya,方等)之教法(法大),發菩提心(心大),領解其教法(解大),以清淨心(淨大),具足菩薩之福德與慧德(莊嚴大),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之修行(時大),具足相好而得無上菩提(具足大),此即大乘法門之核心要義。
 (六)印度之大乘,有中觀、瑜伽二系統以及後期之密教。(1)初期大乘,約一世紀至五世紀,集中闡發「假有性空」之理論,逐步形成由龍樹、提婆創始之中觀學派。(2)中期大乘,約五世紀至六世紀,出現以說如來藏緣起與阿賴耶識緣起為特點,集中闡發「萬法唯識」之各類佛經,從中形成由無著、世親為始祖之瑜伽學派。(3)後期大乘,七世紀以後,佛教義學逐漸衰微,密教起而代之,至十三世紀初在印度絕跡。而由印度本土傳出之大乘佛教,屬北傳佛教。
 (七)在我國,根據大乘諸經論所創之多數教派,如三論、涅槃、地論、淨土、禪、攝論、天台、華嚴、法相、真言等為表示自宗之優越,而對大乘經典作種種分類與判斷。例如,真言宗分顯教、密教;華嚴宗及天台宗分權大乘(大乘中之方便教,立「五性各別說」之教)、實大乘(大乘中之真實教,主張一切均可成佛之教)。復有分有相大乘、無相大乘二種;或法相、破相、法性三大乘之說法。
 (八)我國及日本現行之佛教,均屬大乘。
 (九)緬甸、泰國之佛教屬古來之上座部系統;而西藏、蒙古所行之教,則屬大乘系統。
 (十)天台宗將小乘經律論三藏稱為三藏教(藏教)(華嚴宗則稱之為小乘教)。又認為小乘中有「有門」(發智論、六足論等)、「空門」(成實論)、「亦有亦空門」(蜫勒論,此論未傳我國)以及「非有非空門」(迦旃延經,此亦未傳至我國)等四門,稱為小乘四門、或小乘四分。
 (十一)智顗之金光明玄義,立有理乘(一切存在之本質為真如理性)、隨乘(隨應對象而作用之智慧)、得乘(得證自悟、悟他之果位)等三大乘之說,依次相當於真性、觀照、資成等三軌。
                       ——《佛光辭典》。
 
【大乘十喻】 諸大乘經典,每以『幻、炎、水中月、虛空、響、犍闥婆城、夢、影、鏡中像、化』等十種譬喻,襯托出「空」之道理,以助學人成就空觀。
 (一)如幻,譬如幻師,幻作種種諸物及男女等相,體雖無實,然有幻色可見;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明幻作,悉心不了,妄執為實,修空觀者,於諸幻法,心無所著,皆悉空寂,故說如幻。
 (二)如炎,無智之人初見陽焰,妄以為水;諸煩惱法亦復如是,無智不了,於結使中妄計我相,智者了知虛誑不實,皆是妄想,故說如炎。
 (三)如水中月,月在虛空,影現於水,諸愚小兒見水中月,歡喜欲取,智人見之則笑;比喻無智之人於五陰中妄起我、我所見,執為實有,於苦法中而生歡喜,得道智人愍之而笑,故說如水中月。
 (四)如虛空,虛空但有其名,而無實體,愚人不了,執之為實;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空無所有,無智之人於虛妄中計為實有,起彼我執,修空觀者,了一切法皆無所有,故說如虛空。
 (五)如響,深山幽谷及空舍中,若語聲、擊物聲,隨聲相應而有響生,愚人不了,以為實有;一切音聲語言亦復如是,有智之人了知語音無實,心不生著,故說如響。
 (六)如犍闥婆城,犍闥婆(乾闥婆),意為香陰。日初出時,見城門樓櫓宮殿,行人出入,日高漸滅,但可眼見,而無實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智者能了知諸法悉皆虛假,不生執著,故說如犍闥婆城。
 (七)如夢,夢中本無實事,妄執為實,覺還自笑;一切諸法亦復如是,一切結使煩惱皆是虛妄,愚人不了,執之為實,若得道覺悟,乃知虛妄,亦復自笑,故說如夢。
 (八)如影,影但可見而不可捉;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如眼耳等諸根,雖有見聞覺知,求其實體,了不可得,故說如影。
 (九)如鏡中像,鏡中之像,非鏡作、非面作、非鏡面和合而作,亦非無因緣作,雖非實有,然亦可見,愚者不了,執之為實,而生分別;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從因緣生,無有實體,但有名字,而起分別,誑惑凡夫生諸煩惱,智者雖復見聞,了知無實,故說如鏡中像。
 (十)如化,諸天仙得神通者,變化諸物,雖有男女等相,而無生老病死苦樂之實;一切諸法,亦復如是,無有生滅,如化而成,亦無有實,如人之生,但從先世之因,而有今世之身,悉皆虛假,故說如化。
                       ——《佛光辭典》
~~~~~~~~~~~~~~~~~~~~~~~~~~~~~~~~~~~~~~~~~~~~~~~~~~~~~~~~~~~~
 
   ◎修校偶感
                    ⊕潘文良 撰
  人性好逸惡勞、喜貪便宜,想要不勞而獲。
  好好的活著、活得好好的,那就好啦!
˙唯有一種遊戲,可以兩個人同時玩,又同時輸掉。那就是‥愛情遊戲。
˙妳墮胎,拋棄了胎兒,就像男朋友拋棄了妳,這叫‥一報還一報——冤冤相報。(這話太毒了,還是別說的好!)
 
  有這麼個笑話‥
  有個教友,問神父說‥「為什麼會有心臟病呢?」
  神父答道‥「因為‥他時常用心不良,是故‥會患得心臟病!」
  教友又問‥「那為什麼,會有痛風呢?」
  神父答道‥「因為‥他的手腳,不幹好事,常幹壞事的結果啊!」
  教友不禁疑惑地,說道‥「可是……我們偉大的教宗,就是得了……心臟病與痛風的呀!」

 
  潘文良所撰之詩偈‥
˙世間豈無是與非?人事當有錯和對;善惡分明兩條路,當知正邪及真偽。
˙
有得或喜、能捨最樂;遇逆毋懼、處順應惕。     2004.04.15
  
              *網頁首傳:2005.06.23.四 16:25:20
                 次傳:2007.01.18.四 23:00:00
                 三傳:2007.10.22.一 23:30:12
                 四傳:2009.11.12.四 11:23:23
 
■附錄
◎潘文良《世界一樣美好》。2004.06.21.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79250202
 
※本文重舖於「新聞台」。2019.07.17.三 07:33:35
◎潘文良《平安情事之一》。2004.06.21.一
 http://mypaper.pchome.com.tw/avun01/post/1379237711
※本文分享於阿文臉書。2019.07.17.三 07:39:00
◎潘文良《平安情事之一》。2004.06.21.一
 https://www.facebook.com/avun.pan/posts/2093273540784224
■標籤:平安、喜樂、情事、禮物、故事、觀照、心經、慧解脫、心解脫
 

台長: 阿文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平安 |
此分類下一篇:◎世界一樣美好
此分類上一篇:◎平安情事之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