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6-02 14:43:49| 人氣4,4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滿閱讀: 王振鵬《龍池競渡圖》



小滿閱讀: 王振鵬《龍池競渡圖》

依卷尾所題,本卷正是描繪北宋崇寧間三月三日,在金明池龍舟競渡爭標,萬民同樂之景。卷首繪御座大龍舟在四艘龍頭、虎頭船的前後搖旗護送下,昂首向前。池中央水殿樓閣、平臺拱橋相連;水鞦韆、水傀儡等水戲活動在行進間開演;卷尾高大的寶津樓矗立,而十二艘龍虎船,正敲鼓迅檝,朝標竿急馳。觀覽畫中旗飛槳揚,似聞鑼鼓震天,龍舟競渡的壯景可謂形容得淋漓盡致。

「龍舟」一詞,早在戰國時期《穆天子傳》已出現,但「競渡」一詞,則要晚至晉代周處《風土記》和其後《荊楚歲時記》才可見及。直到唐代駱賓王、劉禹錫等詩人作品中,始有「龍舟」與「競渡」的結合,成為我們今日印象中以競速為目的之划龍船比賽。

「農曆五月五,家家慶端午」節令習俗在中國已經流傳將近兩千年,而龍舟競渡更是歡慶端午佳節的重頭戲,不過在北宋時期,龍舟競渡的皇家活動是在 三月舉行。據載,淳化三年(992)三月,宋太宗駕幸金明池觀水嬉,命為競渡之戲,於是每歲三月的龍舟競渡,遂成為故實。到了北宋中期,三月競渡的慶典又 增加了許多水戲的活動,如水鞦韆、水傀儡等,場面更為熱鬧。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孟元老追憶昔日東都汴京(今河南開封)繁盛而寫的《東京夢華錄》, 對金明池三月競渡的情況記載甚詳。

畫家:王振鵬
約西元1280—1329年,浙江永嘉人,字朋梅,元仁宗賜號孤雲處士。任秘書監典簿,累遷至漕運千戶。《龍池競渡圖》畫中樓閣亭宇,人物配置,景物安排,無一處鬆懈。王氏運用水墨白描法,以纖細繁密墨線作畫,精彩的界畫技藝令人嘆為觀止。


賽龍舟由來
龍舟一詞,最早見於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瀨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也認為「飛龍」即龍舟。《湘君》即描寫湘人馭駕龍舟,將玉佩沉入江中悼念某位歷史人物之詩。這即與「魂舟」暗合,與楚國《人物禦龍帛畫》之像暗合,可互為印證。 《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 是日,競渡,競採雜藥。」此後,歷代詩賦、筆記、志書 等記載競渡就數不勝數。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橈手人數不一。
龍船一般是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扎、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如廣東順德龍舟上飾以龍牌、龍頭龍尾旗、帥旗,上繡對聯、花草等,還有繡滿龍風、八仙等圖案的羅傘。一般龍舟沒有這麼多的裝飾,多飾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龍舟也很華麗,如畫龍舟競渡的《龍池競渡圖卷》(元人王振鵬所繪),圖中龍舟的龍頭高昂,碩大有神,雕鏤精美,龍尾高卷,龍身還有數層重檐樓閣。如果是寫實的,則可證古代龍船之精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不同的寓意。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閩、臺則往媽祖廟祭拜。有的直接在河邊祭龍頭,殺雞滴血于龍頭之上,如四川、貴州等個別地區。

而湖南汨羅縣,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布于龍頭上,再安龍頭于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儀式。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兩湖地區,祭屈原與賽龍舟是緊密相關的。可能屈原逝去後,當地人民也曾用魂舟送其靈魂歸葬,故有此俗。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
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舉行競渡。

台長: 讀.冊.人
人氣(4,434) | 回應(0)| 推薦 (18)|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芒種閱讀:《進擊的鼓手》Whiplash
此分類上一篇:立夏閱讀:顏真卿《祭姪文稿》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