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映像:《忠烈楊家將》 片 名:《忠烈楊家將》 上映日期:2013-04-03 導 演:《霍元甲》于仁泰 演 員:鄭少秋、鄭伊健、周渝民、吳尊、徐帆、林峯、李晨、于波、付辛博 劇情介紹: 北宋初年,外患日深,遼國對中原土地虎視眈眈。幸得楊家將滿門忠烈,因戰績顯赫而受太宗重用,卻招來國丈潘仁美嫉妒之心。貪戀權力的潘仁美得悉柴郡主比武招親,欲助兒子潘豹當上駙馬。楊令公早知愛子楊六郎與柴郡主相戀,但為免兩家相爭令外族有機可乘,只得禁止六郎參加比武招親。生性衝動的楊七郎不忿楊六郎斷送美好姻緣,又見潘豹違規以暗器取勝,一怒之下上台挑戰潘豹,七郎旨在存心教訓,但豈料豹居然在比試中意外身亡,以致七郎蒙上不白之冤。 潘仁美對此判決深深不忿,因而種下復仇禍根。適時,遼國攻打大宋邊境,潘仁美自薦出任抗遼元帥,並要求楊家六郎、七郎擔任先鋒。楊令公心知潘仁美不懷好意,因兩幼子並無打仗經驗,遂請纓代子出戰。宋太宗沒理由推搪猛將「楊無敵」作先鋒,而潘仁美只想楊家受苦,對此亦無異議。 宋遼兩軍於金沙灘對壘,宋軍看似形勢大好,但在後方支援的潘仁美突然鳴金收兵。勢孤力弱的楊令公只好揮舞大關刀,帶著寥寥可數的楊家兵激戰遼國大將軍耶律原,武藝高強的楊令公雖能殺出重圍,勉強保命,但亦身負重傷,被遼兵圍困於兩狼山山城。 消息傳至天波府,楊家七子得知老父於金沙灘遇險,立即決定出兵營救,佘太君心中矛盾,掙扎於救夫或保子兩難之間。楊大郎明白母親苦衷,但父親有難刻不容緩,故向母親許下諾言,必會帶領老父和眾弟平安回家。佘太君縱使不願亦無法阻止一眾孝子救父的決心,故立即親自參見太宗,取得太宗出兵聖旨。 楊家七子齊領楊家士兵火速抵達兩狼山山下。二郎率領騎兵走在最前,為楊家軍打頭陣;三郎的箭兵則緊接在後,遠距離突襲但箭箭穿心,令遼軍兵慌馬亂;楊大郎強於戰術,即場分析形勢指揮眾將;六郎和七郎因初次上戰場,全程只守在大郎身邊,迎擊被二郎衝散的遼軍;四郎與五郎帶領劍隊和盾兵直取敵軍核心,一攻一守,殺得敵人束手無策。七子同心合力,初嚐勝仗本應大感興奮,奈何驚見兩狼山山城內的老父遍體鱗傷,七子從未見令公如此慘況,嚇得全都跪了下來,痛心疾首。
楊令公的傷勢比預期嚴重,五郎必須立即為楊令公療傷,大郎別無他法只好率領楊家軍死守山城,並期待潘仁美收到聖旨後會派兵前來營救。豈料眾人中了遼軍圈套,大將耶律原採取急攻,以投石車向山城狂轟猛炸,並同時派兵硬闖山城,遼軍將士眾多,楊家將的情況岌岌可危。 原來耶律原的父親十多年前在戰場上被楊令公砍殺,殺父之仇只成為耶律原勤習武略的動力,痛恨楊家卻是因為母親的淒涼,眼見母親十年來未嚐一笑,終日以淚洗臉,耶律原就立下誓言,要將母親的痛苦向楊家將十倍償還!楊家眾人在勢孤力薄的情況下,為營救老父與耶律原鬥智鬥謀。 楊家將為大宋江山拋頭顱,灑熱血,忠心報國、彰顯孝義的事跡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楊家眾將亦成為廣為人知的真英雄,流芳百世,為後人所敬重。 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故事由《霍元甲》國際大導演于仁泰與《葉問》編劇黃子桓重新聯手打造,並由中港台兩岸三地最堅強的演員陣容:鄭少秋、鄭伊健、周渝民、吳尊、林峯、李晨、于波、付辛博詮釋歷史上最英勇的家族,壯烈程度精彩可期。
春分閱讀:《你不知道的楊家將》 書名: 你不知道的楊家將:史上最剽悍的英雄家族傳奇 作者:梅毅 天津人,中國作家協會以及作家,長居深圳,從事金融工作十餘載,致力於西方資本市場研究工作。二○○四年起,梅毅以「赫連勃勃大王」為筆名開始「中國歷史大散文」的寫作,相繼出版有長篇歷史散文集《隱蔽的歷史》、《歷史的人性》、《華麗血時代》、《帝國的正午》、《刀鋒上的文明》、《帝國如風》、《大明朝的另類史》。著名作家李國文、雷達、高洪波、蔣子龍、梁曉聲、肖復興、舒婷、葉延濱、林希等人,著名歷史學家張鳴、沈渭濱、雷頤、王學泰、楊念群等人,都對其作品大加推崇。二○一○年,梅毅受「百家講壇」邀請,主講《梅毅話英雄》系列節目。 內容介紹: 重塑楊家將英雄家族榮光,再現忠烈勇者真實樣貌。 威震朔方大無畏的楊業,創造足以撼動軍事史的奇蹟。智略有謀的楊延昭,承襲父親楊業忠勇之心。第三代楊文廣集楊家之大成,青年時代即得到范仲淹的賞識。而在戲劇、小說中大家所熟知的佘太君、穆桂英是否又真有其人? 一個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事實、一群令人敬佩的曠世英雄。 「楊家將」的故事自古以來膾炙人口,卻少有一部專門從歷史角度解讀楊家將的著作。翻開史書,還原歷史,復活英雄,楊家將的歷史,有哪些的細節比文藝作品和戲劇表演還要撲朔迷離、撼動心靈?作者以旁徵博引翔實的歷史資料和多幅歷史圖片,撥開文藝作品的層層迷霧,以民間傳說、演義故事、戲曲評書、為切入點,層層發掘、還原真實的楊家將。 透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抗遼的忠勇事蹟,鞭撻破壞抗戰事業的賣國投敵行為,為我們再現一個愛國家族的興衰史。 .楊家將祖孫三代,履歷戰功,為何各朝史料鮮有記述? .老英雄楊業究竟因何而死,潘仁美是否真的是幕後黑手? .威名赫赫的楊六郎楊延昭兄弟排名竟然不是第六? .楊門女將、巾幗英雄是否真的掛帥出征、保疆戍土? .歷史上有哪些細節更撲朔迷離、撼人心魄? .楊家將的榮光下,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血淚人生? 楊家將是一部英雄傳奇的故事,以小說、戲劇、評書等形式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除了講述史書上記載的有關楊家將外,更多從作家的角度看人性、看文化上的楊家將。用深入人心的英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忠」、「義」、「愛國為民」、「英雄精神」。作者對楊家將的英雄慷慨就義、從容赴死的忠義精神給予了高度讚譽,同時也是對中國人傳承幾千年的愛國主義情感的竭力謳歌。 閱讀映像:《忠烈楊家將》目錄: 引子 亂世盡顯英雄膽 第一章 威震朔方「楊無敵」 第二章 英雄夢斷陳家穀 第三章 千古奇冤說潘美 第四章 威震「三關」楊六郎 第五章 將門出將皆英雄 第六章 「楊門女將」真亦幻 附錄 書摘: 雍熙北伐初期,潘美、楊業的西路軍勢如破竹,短短四十多天內,接連攻克遼國重鎮雲州(今山西大同)、朔州(今山西朔州)、寰州(今朔州馬邑)、應州(今山西應縣)等四州土地。代北居民踴躍響應宋軍,或派子弟做嚮導,或持兵仗跟隨宋軍征戰,或夜襲遼軍斬首來獻,突厥、吐谷渾 等部落也紛紛來投,嚇得遼國各地官員心膽皆碎,投降的不少。
當時遼國蕭太后得知消息後,不敢怠慢,馬上派出遼國冀州刺史大鵬翼率三萬遼國騎兵向軍都山進發。大鵬翼,是被遼國滅亡的渤海國的皇族。狀貌雄偉,作戰勇健,在遼軍中聲名甚高。
楊業得知這三萬遼國勁旅到來,決定先消滅掉這支有野戰能力的遼國生力軍。於是,他帶著兒子楊延昭、楊延玉,馬不停蹄前往飛狐口。當時,勇力絕倫的大鵬翼正和田重進激戰,殺得宋軍節節敗退。危急之時,楊業率一哨宋軍及時趕到。楊氏父子加入戰陣後,老英雄名頭太大,宋軍士氣大振,而本來打得不錯正占上風的遼軍,一看到「楊」字旗幟,頓時喪膽,個個心生畏懼。很快,遼兵抵擋不住,登時大敗,大鵬翼那個氣啊——手下兵將剛才還打得好好的,怎麼一看到宋朝「楊」字大旗,那麼多人就調頭反走呢?生氣之餘,大鵬翼開始掄刀,親自斬殺後退的遼兵數名,阻止軍隊潰退。兵敗如山倒,大鵬翼哪裡止得住。
馳騁之間,楊業看得仔細,他遠遠看到一名身材偉岸的遼國大將正在馬上拿刀阻嚇、砍殺遼國退兵,於是,搭箭在弦,嗖的一聲,一箭插肩,大鵬翼應聲落馬。名聞塞北的大鵬翼,就這樣被宋軍活捉生擒!
遼國這位勇武絕倫的大鵬翼,被楊業活捉後,投降了宋朝,還為宋軍說降兩座城池。此後,大鵬翼被送到了汴梁。趙光義見到大鵬翼以後,先仔細詢問了他被楊業活捉的過程,再問了他說降兩城的詳情,高興之餘,大大褒獎了大鵬翼一番,然後讓這位遼國降將留在開封給自己當禁衛軍軍將。
至此,遼軍奪氣,如喪膽魄。宋軍乘勝,占領飛狐關、蔚州等地。所有這些,歸根結柢,功勞其實都應該算在楊業頭上。我們知道,宋朝的雍熙北伐中,三路主力中,中、西路軍戰功赫赫,但史書中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寥寥。無他,因為「楊家將」一直不是宋朝皇帝面前的紅人,又受到長官的嫉妒和同僚的排擠,所以《宋史•楊業傳》中只記載了半句話:「諸軍連拔雲、應、寰、朔四州。」根本沒有任何提及楊業父子的特別之處。但仔細閱讀,從史書中那些隻言片語的記載,我們應該能找出一些線索——《宋史•楊業傳附楊延昭傳》中記載:「業攻應、朔,延昭為其軍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貫臂,鬥益急。」可見,至少應、朔州的光復,是楊業父子的戰功,而且楊延昭(楊六郎)輕傷不下火線,為攻陷朔州立下大功。但也因為這次受傷,打下朔州後,楊延昭不得不暫時離開前線。也正是因此,他沒能和父親楊業一同前往陳家谷參加戰鬥。如果當時楊業身邊有兒子楊六郎這個幫手,很可能會突圍成功。 飛狐口楊家將俘獲大鵬翼之戰,《宋史》中記載很詳細,此戰進行得十分激烈,宋朝猛將荊嗣一日中衝入敵陣六、七次,血染征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軍在俘獲大鵬翼後,契丹軍隊才開始潰敗。飛狐口大戰功勞簿上,宋朝名將田重進、袁繼忠、譚延美和荊嗣等人都赫然在目,但似乎沒有楊業父子的名字,這又是怎麼回事兒呢?有的史書中,也記載俘獲大鵬翼的將領不是楊業父子,但確實是楊業父子手下的將領,其實也應該屬於「楊家將」系列——《宋史•高化傳》中記載:「高化字仲熙,真定人,少沉勇有力,不事耕稼,學擊劍善射。契丹犯河北,應募轉餉飛狐口,楊業留戲下,使捕賊酋大鵬翼,獲之。」從中可以看出,高化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老將軍慧眼識英雄,把高化帶到了飛狐口,留在帳下聽用。而這位高化也沒有辜負楊業的期望,一舉擒獲大鵬翼,給了遼軍致命的一擊。所以,即使真實歷史中不是楊業親擒大鵬翼,也是楊業手下直轄部將擒獲大鵬翼,從而奠定了宋軍田重進部打下蔚州的基礎。仔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宋軍中西路軍的勝利,楊家將功勞赫赫!但楊業這個人一向忍辱負重、息事寧人,往往自己和兒子輩衝鋒在前,顯赫的功勞卻讓與他人,所以,也造成史書上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含混模糊。
聽到大鵬翼三萬遼軍被消滅,數個城池隘口被奪,蕭太后柳眉倒豎、杏目圓睜。本來自己派出驍勇無雙的大將大鵬翼去進攻,誰料到又遇到了遼國那位老冤家楊業,真是心焦著急。情急之下,她命令皇族大將耶律斜軫率領大軍,進到蔚州與宋軍相拒。耶律斜軫臨出發之時,蕭太后叫住了他,特意提到楊業:「宋將楊業這個人啊……」說了半句,蕭太后欲言又止、若有所思。
耶律斜軫眼巴巴望著蕭太后,自以為是,認定太后鼓勵自己要殺楊業,馬上表態表決心:「為臣此次出戰,一定拿回楊業的人頭獻上太后!」 「不!一定要活捉楊業,為我大遼所用!」出乎耶律斜軫意料,蕭太后指示他要生擒楊業。 為什麼今日我們一提起蕭太后都說她是個「巾幗英雄」呢?不僅僅在於她文武全才,還在於她超乎常人的識見!英雄惜英雄,她看準了楊業的忠義勇武,覺得殺掉楊業太可惜,攬天下英雄為自己大遼所用,這才是雄才大略。於是,她決定要千方百計活捉楊業為遼國效力,這樣的話,可以從意志上消耗宋軍的戰鬥力。
耶律斜軫是個軍事天才,在他指揮下,遼軍在蔚州發力,屢屢得勝。宋軍連連敗退,田重進中路軍五個指揮官,戰死了四個。
危急時刻,又是楊業率兵趕來助戰,幫著田重進打退了耶律斜軫所部遼軍,克復了蔚州。此後,楊業父子像救火隊一樣,開始轉戰山西地區。
至此,遼軍奪氣,如喪膽魄。宋軍乘勝占領飛狐關。 正當宋朝河東地區的大將楊業、潘美這邊捷報頻傳之時,河北一帶的宋軍曹彬東路軍急於求功,孤軍冒進,最終導致慘敗。曹彬東路毀敗,連鎖效應產生,宋軍西路軍就成了孤軍,這次北伐的失敗已成為定局。
雍熙北伐不過百日,敗局已定。於是,宋太宗不得不命令全線退兵。 淚眼望穿陳家谷 情勢如此危急,宋軍五萬對遼軍二十萬,潘、楊兩人的西路軍若全軍而還,還不算太難。但是,皇帝如今命令要安全掩護四州二十多萬居民回撤,責任可就太重大了!如此艱巨的任務,幾乎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那麼,面對皇上的詔旨和四州二十萬人民,潘美、楊業該怎麼辦呢? 潘美大帳之中,諸將緊急商討軍事策略。眾說紛紜之際,對遼征戰富於經驗的楊業建議說:「今遼兵益盛,不可與戰。朝廷止令取數州之民,但領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雲、朔州守將,俟大軍離代州日,令雲州之眾先出。我師次應州,契丹必來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穀。遣強弩千人列於谷口,以騎士援於中路,則三州之眾,保萬全矣。」(《宋史•楊業傳》)
當時,遼軍勢盛,宋軍西路軍剛剛在蔚州等戰役中新敗,又拖家帶口準備撤退,楊業這個建議,非常合理。因為,宋軍假裝從大石路(今山西應縣西南)虛張聲勢,可以暫時把遼軍主力遮斷在應州之西,同時吸引其餘遼軍往應州方向集結,由此能夠使得幾州百姓避免臨敵匆忙撤退的危險,從容退卻;而陷於敵後的宋軍也可以全師而退。如此「聲東走西」計策,非常巧妙。
楊業經驗老到,深思熟慮,有理有據。依理,主帥潘美應該同意。 大帳之中,潘美沒有馬上表態,卻冒出一個人來,冷冷打斷了楊業。這個人,乃監軍王侁。 王侁,貴公子出身,乃後周名相王樸之子。王樸在五代史中大名鼎鼎,曾經為後周世宗柴榮規畫過統一大業。待到趙匡胤當了皇帝,還曾說過「安得王樸給我做相」此類的話語,可見王樸在當時帝王心目中的分量。宋朝建立後,由於有個「名爹」,王侁被任命為東頭供奉官,在宋朝也帶過兵、打過仗,才能出眾。一次,他曾經率人巡查到靈州(今寧夏靈武),派人向宋太宗稟告說:「主帥所留牙兵(親兵),多與邊地各族居民來往,性情狡猾,日久恐怕出事,應當派人代替他們。」於是,宋太宗就委派王侁調內地士兵替換他們。那些狡猾的邊兵多不願意回來,王侁立威馬上殺了一批人,其他人害怕,不得不被他帶走。由此,他深得宋太宗賞識。如今,自恃在宋朝立過戰功,又是軍中監軍身分,所以王侁非常驕狂。他立刻否定楊業計策,並話中有話地說:「我們統領數萬精兵,怎能如此怯懦!應該直趨雁門北川,大張旗鼓主動進擊遼軍!」
王侁這種建議,實則是軍事上的蠻幹,如此爭強鬥勝,以大部隊直接掩護百姓撤退,作戰風險非常巨大。 不僅王侁反對楊業,軍中當時另一個監軍劉文裕也反對楊業。王侁和劉文裕私交甚好,都是監軍身分,而且先前還曾經聯手以「逗留不戰」的罪名,使得宋朝軍中大將田仁朗被皇帝下詔免職。而且,這位劉文裕還是皇親國戚。據《宋史•外戚傳》:「劉文裕字以寧,保州保塞人……簡穆皇后即文裕祖姑也。」也就說,他的祖姑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奶奶。雖然親戚關係疏遠些,但畢竟是皇帝的親戚。當年,這位劉文裕曾追隨宋太祖征討江南,當時他身中弩箭受傷,卻神色自若,也屬於有勇有謀的一類人,所以宋太宗即位後也很信任他,讓他擔任軍中監軍,充當皇帝在軍隊中的耳目。
所以說,反對楊業計畫的王侁和劉文裕,當時都是皇帝宋太宗眼中的紅人。雍熙北伐中,他倆同為西路軍監軍。此時,王侁雖然職位比楊業低三級(王侁是刺史,劉文裕是團練使,楊繼業是觀察使),但由於他和劉文裕都是皇帝的親信,就像手中都握有尚方寶劍,所以敢當面頂撞做為上級的楊業,逼迫他出擊寰州。
看到王侁、劉文裕等人反對楊業,官場歷練多年、身為主帥的潘美依舊沒有表態,在一旁保持沉默。 楊業一聽王侁提出如此浮躁的戰略,馬上就急了。「萬萬不可,此必敗之勢也!」 王侁一臉陰沉,敵視加上輕蔑,陰陽怪氣對楊業說:「君侯素號『無敵』,今見敵逗撓不戰,得非有他志乎?」(君侯你一向以「無敵」大將著稱,如今遼軍就在眼前,你卻逗留遲疑不戰,不是要投敵叛國吧?)
做為北漢降將出身,楊業最怕的,就是別人說他不忠。 一激之下,楊業百口難辯。熱血上湧,切齒半晌,他憤然對王侁,其實也是對在場包括潘美等所有宋軍將帥,辯解道:「我楊業不是怕死啊!冒險出擊,白白犧牲士兵性命,肯定不能成功。今日責怪我楊業貪生怕死,那我就先死給諸公看看!」 主帥潘美不吱聲,王侁、劉文裕等人陰陽怪氣,如此被激出戰,楊業已抱必死之心,他就是要以犧牲來證明自己。
楊業出發前,潘美和諸將送行。潘美一臉憂色,王侁一臉不屑。做為職業軍人,楊業早把生死置之度外。開拔之前,楊業指著陳家谷口,對潘美、王侁、劉文裕等人說:「請諸君率領士兵在這裡埋伏下步兵強弩,左右為援,待我楊業轉戰到這裡時,請馬上指揮步兵夾擊遼軍。否則的話,我手下軍士一個都活不了。」
由此,懷著滿腔悲涼和無奈,苦戰多日的楊業,率領大概五千左右的士兵,從石碣路奔赴前線。由此,揭開了陳家谷戰役的序幕。
楊業剛剛出發,遼軍就已偵知宋軍動態,絡繹不絕發兵,埋伏十萬大軍於路途。特別是蕭太后,指名道姓要遼軍生擒楊業。遼軍主帥耶律斜軫也對楊業憋了一口惡氣——大鵬翼被活捉,蔚州大敗,楊業確實成為眼中釘、肉中刺。為此,耶律斜軫故意派出大將耶律奚達率領一部人馬,半路迎前,和楊業宋軍打遭遇戰。這部遼軍交戰不久即撤,佯裝示弱敗走。 楊業即刻麾軍追趕。結果,宋軍行至朔州附近,遼軍統帥耶律斜軫、大將耶律奚達、大將蕭撻凜,這些大名鼎鼎的遼軍將帥,一時突起,統領著十萬大軍,瞬間把楊業五千宋軍裹入重圍!
當時, 二十比一的懸殊軍力,加上五千宋軍大多是步兵,宋軍居於絕對劣勢。 對此,可能有人會問:楊業老將,曾在雁門關大捷中出伏兵,使用奇襲戰大敗遼軍,此次出發前,他又讓潘美等人在陳家谷設伏。為什麼這次他本人和遼軍接戰小勝,竟會如此輕易中了耶律斜軫的圈套,陷入遼軍的埋伏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