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7-20 00:33:54| 人氣6,735|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小暑閱讀: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小暑閱讀: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文/楊明
我對金華的聯想於是從沾染著飽足食物香氣的潤澤,轉化成烽火餘生的印跡,推湧著倖存者的愁思……
父親聽說我要去金華,向我說:「李清照的〈武陵春〉就是客居金華時所作,詞有名,但那段時間,對李清照而言,可不是段好歲月啊。」
 
我登上李清照避難金華時也曾登過的八詠樓,登樓時她寫下:「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但是在她的詞作中,更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則是她遊雙溪時寫的,也就是父親提起的〈武陵春〉。雙溪和八詠樓都在金華城內,南宋之初,李清照遭遇家與國的雙重不幸,先是與她感情極好的丈夫趙明誠去世,後又發生靖康之變,宋朝不得不遷都臨安,就是今日的杭州,當時金華成為南宋士人匯聚的地方之一,李清照便逃難來到金華。
 
李清照的詞寄情於景,然而實則使她惆悵的不是金華,是個人的命運,和時代的動盪。當年李清照意欲泛舟的雙溪指的是義烏江和武義江,兩江合流後成了婺江,江水會合處堆積出一片三角洲叫燕尾洲。北面的武義江岸如今成了一座公園,公園內立有齊梁時期的文壇領袖沈約的雕像。以發現漢語四聲而聞名的沈約,曾在金華做過太守,後來李清照歌詠的八詠樓便是得名於沈約的八首詩。
 
義烏江、武義江和婺江合流的三江口另有一座公園,園內設置了黃賓虹藝術館,公園三面環水,藝術館以木雕、磚雕、石雕、瓦雕和壁畫作裝飾,融合徽、浙兩地傳統民居建築特色,因為黃賓虹祖籍是安徽歙縣,他的名字賓虹就是從家鄉潭渡村的濱虹亭演變來的。父親在金華經商,所以黃賓虹出生在金華,他的母親是地道的金華人,娘家就在八詠樓附近的酒坊巷。據說他從小對書畫感興趣,父親就讓他握著筆塗抹,這一握筆就握了九十年。在西湖邊也曾參觀過黃賓虹故居,印象最深是他寫的:「何物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誘人的美景與迫人的焦慮都因時間而起,這就是人生,時間的流逝,不論販夫走卒還是達官貴人,都沒法留住。而同樣的風景看在不同人的眼中,也完全是兩樣情致,雙溪於李清照是離鄉喪夫的愁,於黃賓虹卻是溫馨歡快的童年,體現在李清照的字裡行間是化不開的哀傷,渲染在黃賓虹的畫紙上顯得疏淡清逸。
 
遊過八詠樓、婺江,在步行街逛了一遍,趣味不大,因為鄰近義烏,如今的金華有許多琳琅繽紛的小商品販售店。我們沿八一路,轉入五一路附近的小街,先嘗了一道蘭溪小吃雞子粿,麵皮中包進蔥和肉入油鍋煎,煎至半熟時把朝上的麵皮挑破一小口,將一個雞蛋先在碗裡加入料酒和生抽打碎,再把雞蛋液倒入小口,繼續煎至雞子粿兩面金黃出鍋,雖然只是一道尋常點心,吃來確實味美。較之稍早在浙師大附近吃的永康方餅,各具特色。永康方餅有兩種餡,鹹菜加肉和乾菜加肉,餅皮筋道,剛出鍋時口感微顯焦脆,涼了就有些韌,內餡鮮香富江浙特色。大多數的餅是圓形,永康方餅卻折成方形,有人說是借方岩之名,因為方岩有胡公大帝,胡公是北宋良官,因奏請減免衢州婺州歲賦,百姓念其恩德,所以建胡公殿,連餅也做成了方的。此說是否屬實,還有待考證,不過人民期待良官良政的心,可見一斑。
 
胡公是北宋官員,同一個朝代,無奈國勢日弱,生於北宋的李清照,南宋時一路逃難的心情自是倉皇。遭逢喪夫之痛,變幻莫測的局勢中,她不得不帶著與先夫共同收藏的器物書畫南下,每一件都有著他們共同的記憶,她努力想要留住這些收藏,卻因為種種原因,一路失去,所剩無幾。當趙明誠生前整理的《金石錄》後來得以出版時,李清照附錄的後序中,寫著她倉皇失措無力守護的心情。經歷與張汝舟痛苦的第二次婚姻,李清照對人生更感絕望,為了離婚,她險些入獄,還好有趙明誠的表哥綦祟禮營救,才倖免於牢獄之災。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聲聲慢〉是我最早讀過的李清照作品,秋天蕭瑟,也高爽啊,李清照的蒼涼心境,卻是江南的悽楚,年少初讀時,只覺得美,作者心中的悲愴竟渾然不察。
 
年少時的我不僅不知道李清照曾經客居金華,也不知道她那幾闋膾炙人口的詞是經歷了人生沉重哀傷後的凝練。當我還是個孩子時,金華火腿是我最初知曉與金華有關的東西,可見名氣之大,用來燉雞湯,的確可以提鮮。在金華城邊走邊逛,除了處處可見販售金華酥餅的小店,還尋到了一條專賣金華火腿的小街。金華火腿選用的是當地出產名為兩頭烏的豬,這種豬後腿肥大、肉嫩,製成的火腿香味濃郁。煙花繁華的江南,最初的委婉清麗,如今染上了世間囂塵,在不息的江流淘洗下,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故事,悠長豐富的史頁記載著身世興衰,但看你如何去讀。我對金華的聯想於是從沾染著飽足食物香氣的潤澤,轉化成烽火餘生的印跡,推湧著倖存者的愁思。
 
黃昏時分,江面起了一層薄暈。江南於我曾經是一個夢,是李白的煙花三月,是杜牧的落拓江湖,是鄭愁予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即便薄悻也參著浪漫,就是嫌貧愛富,勢利中也混入些許委婉,做派文雅不粗野。客居江南後,逐漸發現江南菜甜了點,江南酒酸了點,江南茶淡了點,江南的吳儂軟語,比起志玲姊姊的娃娃音,論起溫柔甜美,其實略遜一籌。這樣的江南,和少年時遙遠的夢稍有出入,但是南宋的一場政治悲劇,卻促成了人文薈萃的過往,處處可見的文化歷史,處處發人思古幽情。而這一場人文薈萃,實則肇始於王朝滅亡後不得已的偏安,於是原本的精緻講究中隱隱透出沒法忘懷的屈辱,歷史的唐突與荒謬總在時間的洪流裡反覆出現。江南的夢與想像有出入,江南的美在富庶繁華中,也不免偶見淒淒慘慘戚戚的哀傷。
 
延伸閱讀:「八詠樓」
「八詠樓」位於中國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八詠路,座落於高聳的石砌台基上,坐北朝南,面臨婺江,1981年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八詠樓」原名玄暢樓,坐落在金華市城東南的百詠門,婺江二源(義烏江、武義江)匯流其下,始建於南齊隆昌元年(494年),為當時東陽郡太守沈約建造。沈約賦《登玄暢樓》詩有危峰帶北阜,高頂山南嶺。中有淩風榭,回望川之陰。,一時廣爲傳誦,沈約共為玄暢樓寫了八首詩,合稱為「八詠」。從唐代起改元暢樓為「八詠樓」。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知州李彥穎擴建此樓,並將沈約的八詠詩刻於碑,元皇慶年間(1312—1313),樓毀於火,碑亦不存。南宋詞人李清照避居金華時,曾寫下《題八詠樓》詩「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現存「八詠樓」嘉慶年間重建,1984年曾大修,「八詠樓」四進建築,其中第一進是主體建築,重簷樓閣,歇山屋頂,翼角起翹,石砌台期,高高聳起,巍峨壯觀。登樓放目,遠處山巒連屏擁翠;俯視婺江,碧波茫茫,風景極佳。近幾年又經過數次修葺。歷代崔融、崔顥、嚴維等,都曾登樓攬勝,賦留名篇。艾青曾親筆題寫「八詠樓」三字。
 
 
延伸閱讀:李清照「易安居士」
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宋代人氏,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
 
生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漁家傲》「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樽沉綠蟻,莫辭醉,此話不予群花比」。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金石錄後序》:「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艫渡淮,又渡江,至建康。」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續資治通鑒》卷一百零三。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1129年丈夫於農歷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謝伋:《四六談麈》卷一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凄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晚景淒涼朱彧《萍洲可談》說她:「不終晚節,流落以死,天獨厚其才而嗇其遇,惜哉。」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亦載:「然無檢操,晚節流落江湖間以卒。」《碧雞漫志》中說:「趙死,再嫁某氏,訟而離之,晚節流蕩無歸。」,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遊《夫人孫氏墓志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卒,卒年五十三,她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於1151年之後。
 
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元)脫脫《宋史·藝文志》,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
 
文學貢獻
李清照對詩詞的分界看的很嚴格,她在《詞論》中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主張詞必須尚文雅,協音律,鋪敘,典重,故實。李清照詞擅長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淺顯而音節和諧、詞意婉轉,經常在尋常詞語中創出新意,在文學詞壇中獨樹一幟,在詞的內容上,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藝術感受,使兩宋以來的婉約雅詞的題材、意境更加深化、細膩,將婉約詞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時通過描寫個人的苦難遭遇,反映出兩宋之交整個國家、民族的歷史悲劇,創造了「易安體」風格特點:以尋常語入詞;格調凄婉悲愴;倜儻有丈夫氣。
 
同為宋代人的朱熹說:「本朝婦人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而後世對李清照的成就評價則進一步,例如楊愼就明確提出:「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沈曾植將李詞的藝術魅力描述為:「墮情者醉其芳馨,飛想者賞其神駿」。鄭振鐸亦極力稱讚李清照,但將其稱為「詩人」:「李清照是宋代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詩人,……像她那樣的詞,在意境一方面,在風格一方面,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名句
聲聲慢》開首七聯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後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守定(編者註:此非筆誤,確是「定」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張瑞義《貴耳集》卷上)
 
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於閨閣也。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其詞雲……山谷所謂以故為新、以俗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楊慎《詞品》卷二)
 
予少時和唐宋詞三百闕,獨不敢次「尋尋覓覓」一篇,恐為婦人所笑。(沈謙《東江集鈔》)
元伊士珍《琅嬛記有如下一段故事:「易安以重陽《醉花陰》詞函致趙明誠。明誠嘆賞,自愧弗逮,務欲勝之。一切謝客,忌食忘寢者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友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絕佳』。明誠詰之。答曰:『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正易安作也。」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末三句:「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這是一厥悼亡丈夫趙明誠之詞,梅花本是貫穿從戀愛到婚姻的意象,此三句道出了丈夫離世後的茫然與無助。 《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台長: 讀.冊.人
人氣(6,735) | 回應(3)| 推薦 (8)| 收藏 (1)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間書房 |
此分類下一篇:大暑閱讀:蔣勳《此時眾生》
此分類上一篇:我相信的事:領悟一句話,人生開始不同

讀.冊.人
李清照《題八詠樓》
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
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李清照的詞寄情於景,然而實則使她惆悵的不是金華,是個人的命運,和時代的動盪。靖康之變,宋朝不得不遷都臨安,就是今日的杭州,當時金華成為南宋士人匯聚的地方之一,李清照便逃難來到金華。在她的詞作中,更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只恐雙溪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則是她遊雙溪時寫的,雙溪和八詠樓都在金華城內。

李清照不僅善於運詞,難得的是憑她卓越的天才,自造新詞,自立新意,建立了一種迴環頓挫婀娜多姿的詞體。如「聲聲慢」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一連下了十四個疊字,真是如珠走盤,古今所無。調名「聲聲慢」,李清照便將這些疊字雙聲連成一氣來象徵聲聲慢,造成蕭瑟寂寞的氣氛,暗示自己的情感。此外,李清照善於運用人人能懂的白話,配合美妙的音律,寫出內心微妙的情緒,用得特別新奇,富有文學的創造性。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前此太白,稱「詞家三李」。
2012-07-20 00:51:10
讀.冊.人
《醉花陰.重陽》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捲西風,人比黃花瘦。
本題又作《九日》或《重九》。
首兩句寫白天的愁悶漫長,「佳節又重陽」三句寫夜晚的孤獨寂寞,「東籬」兩句寫黃昏後獨酌的幽苦。無論什麼「賞心樂事」,都不能使詞人舒心,這就顯示出離別愁苦之深重。在層層渲染後,詞人正面點出相思銷魂蕩魄之苦。「莫道」三句描繪形象生動,言情蘊藉,深情苦調,為千古名句。

《武陵春.春曉》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祗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此詞作於紹興五年(一一三五)避亂金華時。
第一句截取「風住塵香」的場面表現春盡,眼前的景色與詞人的厄運相似,美好的春色被惡風掃蕩無餘,幸福的生活被戰亂全部斷送。第二句含蓄地表現了女詞人情緒的惡劣。三四句則是縱筆直抒胸臆,以極其精煉的語言高度概括了自己悲苦的心情。景物依舊,人事全非,這是一切愁苦的緣由,因此以「事事休」來表現自己的心理狀態。接著又以「欲語淚先流」這一外部形象來表現無法傾訴的內心痛楚。下闋宕開,寫泛舟春遊的打算,然後又轉到「愁」。「祗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將無形的愁化為有分量的形象,是傳誦千古的名句。全詞「欲」、「先」、「聞說」、「也擬」、「祇恐」幾個虛字用得極好,將事物間的關係,詞人思想感情的轉折變化,十分準確而又傳神地表現出來。
2012-07-20 00:58:56
子樵
李清照是我最喜歡的古詩詞代表人物之一!
奇怪! 八詠樓倒是沒讀過! 有巾幗不讓鬚眉的氣勢!
不愧是書香門第,宋代第一才女!
2012-07-20 12:01:41
版主回應
子樵您好

感謝朋友總是費心來訪與用心留言
李清照女士一位從歷史走來的才女
如此才情縱橫的有情珠璣文字
不但動人總讓人不免細細品味
有情文字讓人讚嘆
顛沛人生讓人惋惜
易安居士
獨一無二
2012-07-27 17:10:33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