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05 15:06:36| 人氣13,31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2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映像:通天神探狄仁傑

 

閱讀映像:通天神探狄仁傑

上映日期:2010-10-08
導  演:徐克
演  員:劉德華李冰冰劉嘉玲鄧超梁家輝等
官方網站:
 
劇情介紹:
公元690年,武則天(劉嘉玲飾) 即將正式登基,成為中國數千年帝制歷史中弟一位女皇帝。象徵至高皇權的「通天浮屠」漸近完工,武則天的登基大典也已就緒。路人皆知「浮屠落成之日,女皇登基之時」。不料,匪夷所思的命案竟接連在洛陽發生!死者無故自燃,都在胸腹間起火,延及全身,宛若炮烙般被燒成灰燼;未燒進的部分也焦黑如殘枝廢炭;更讓五才天心驚的是,受害者幾乎都是她親政之後提拔的親信!

顯然,兇手是在挑戰她的權威!命案必須破,才能人心安定,自己登基後地位也才穩固。就在此時,武后收到法力高強且多年來與她關係密切國師陸離的訊息,說起如今妖人逆行犯案,皆因太白星離宮八年,身陷囹圄,尚未歸位,武則天很快想起素有「文武具備通天神探」美譽的狄仁傑:當年,因為皇帝年幼、她決定垂簾聽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大臣便是狄仁傑。狄仁傑因此獲罪,被下放到焚字庫服刑,一晃就是八年。她下令將狄仁傑(劉德華飾)盡速昭回調查此案。 狄仁傑經歷了八年磨難,他從一個意氣風發、鋒芒外露的辦案高手,變成了一條沉穩內斂、曖曖內含光的漢子。他終日於焚字庫裡面對高溫的熊熊大火,焚燒著過期的奏摺,看著帶了來自洛陽信件的上官靜兒(李冰冰飾),狄仁傑似乎早已作好準備…

就在狄仁傑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此案不但迷霧重重,而且殺機處處。有太多人不願他找出真相,太多人想除他而後快。狄仁傑一秉神聖使命,堅持步步深入。然而越往下查,案情越來越盤根錯節,牽連既深且廣。狄仁傑誓言,不管兇手官位多高,勢力多大,不惜生命也要查明真相,維護帝國安危…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通天神探 狄仁傑》港陸片名:《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成為唯一入圍正式競賽單元的華語電影。這部由華誼兄弟出品,徐克導演、陳國富監製、洪金寶跨刀動作指導的懸疑探案鉅作,劉德華、李冰冰、劉嘉玲、鄧超和梁家輝等人主演以重金再現大唐王朝的氣勢輝煌,借由劇作中無以倫比的想像力,破天荒創造八大奇絕場景與炫目特效,將狄仁傑偵破「焚屍案」的過程抽絲剝繭層層展現,武打場面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神探狄仁傑在徐克心中無疑是一個完美的化身。 
通天神探 狄仁傑》片中找來劉德華飾演唐朝名將、東方福爾摩斯並精通武功的狄仁傑。劉德華飾演的狄仁傑能文能武》導演徐克表示,狄仁傑雖然是文官,但他在民間辦案的時候會遇到很多危險,所以他一定要很好地保護自己,因此在劇情安排上讓他懂一些武功,他的武器也非常特別。扮相奇特但深藏不露,冷面帥氣,智慧沉著又暗藏大隱於市的英雄情懷;同樣突破傳統的是他身邊助手由鄧超飾演的裴東來。此次鄧超白髮的造型非常惹眼,其外表冷酷、眼神犀利孤傲。片中裴東來雖然有白化病,但其探案敏鋭度和正義感毫不遜色。
 
說到武則天,徐克毫不隱藏自己的讚賞:「武則天在中國的歷史裏是無人可以代替的一個女人,她是一個傳奇。」狄仁傑和武后的關係在民間傳說中頗具傳奇,導演對片中兩人關係的定位是高手之間的惺惺相惜,“他們的關係比較微妙,不是那麼簡單,兩個絶頂聰明的人,彼此對對方都很重要和特別。徐克評價:「劉嘉玲版的武則天是非常有魅力、浪漫、有智慧又缺乏安全感的。」徐克導演表示:「這次劉嘉玲的武則天造型,與觀眾過去看到所有的唐代女妝造型完全不一樣。只有武則天才有這種力度和膽量去嘗試這樣的造型和妝容,因為她獨一無二。」為了這個獨一無二的朝代和女皇,徐克導演還親自手書「中國唐朝是個盛大迷人的朝代」,且親自解釋他的概念。
  
李冰冰飾演上官靜兒有着更加高超的武藝和神秘離奇的身世背景。除飛檐走壁外,還與劉德華一起用腹語和動物說話。李冰冰片中武器除長鞭外,還使用長劍、短刀、飛鏢等七種武器,李冰冰在片中共有九種造型,這也是她拍過的電影裡造型最多的一次。徐克表示,靜兒這個人物比較複雜,她除了跟武則天之間亦君臣亦母女的關係之外,跟狄仁傑之間,跟裴東來之間,都有着很微妙的聯繫。靜兒武則天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身上也有很多女權主義、英氣的東西,她對武則天充滿了愛和崇敬。李冰冰認為,自己在片中的一句台詞最能表現她對武則天的感情:「靜兒的命是天後給的,生要為天後而生,死亦為天後而死。」
 
這是徐克導演的第50部作品,也是繼【七劍】後,蟄伏五年回歸武俠片的作品。更是劉德華從影以來首次演出徐克的電影。徐克描述自己心中的大唐:「中國唐朝是個盛大迷人的朝代,無論文明、思想、藝術與當時世界其他古國比較,稱之霸國而無愧。」浪漫唐代和充滿詭祕色彩的偵探題材,正是徐克兩大愛好,他說:「狄仁傑這位舉世矚目的神探,和武則天這位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卻在同一個朝代出現,對於我來說,真是天作之合。」這是一部集合懸疑、偵探、動作和武俠的全新類型,徐克導演運用最頂尖的技術展現獨特東方想像、拍出大唐盛世最壯麗的場面。而其中動作場面的風格更回歸徐克導演早期經典武俠片飄逸的美感,同時片中大量的特技以及詭譎的場面更媲美好萊塢魔幻大片
 
導演徐克認為,創作主要是表現人物的魅力,所以會在他們身上投射我們的幻想。
聰明的人都很完美,聰明的人會幫人們解決很多問題,而且他們看事情都很精準,就是因為有狄仁傑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會覺得世界非常的有趣,很多事情都有希望。 《通天神探狄仁傑》將於10月8日在台上映,敬請影迷期待。
 
延伸閱讀:武則天「一代女皇」
 
武則天
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中國歷史上唯一被承認的女皇帝唐高宗時為皇后655年683年)、唐中宗時為皇太后(683年—690年),後自立為武周皇帝(690年—705年),705年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太上皇。
 
武氏為唐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祖籍并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本名不詳,14歲入後宮才人唐太宗賜名,人稱「武媚娘」。高宗時上尊號為「天后」。高宗崩,中宗即位,武氏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改名。武則天認為自己好像日、月一樣崇高,凌掛於天空之上。於稱帝後上尊號「聖神皇帝」,退位後中宗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武氏另有廢除的尊號「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則天大聖皇帝」等。後世通常稱武氏為「武曌」、「武則天」或「武后」。
 
生平
出身
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即今四川省廣元市其父武士彠以經營木材為業,家境殷實,富有錢財。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後,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廣元)、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職。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遊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了她的眼界和才幹。
 
入宮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艷,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有一次,當她聽說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無人能夠馴服,便主動對唐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唐太宗乃愛馬之人,對她的馴馬方法甚不認同,只覺武才人很霸道。再加上太宗晚年寵愛的嬪妃相當多,才人地位又不高,也因此武則天雖有美貌,但在唐太宗後宮一直不受寵。
 
削髮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並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再入宮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這時,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裏,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五年(654年)初,武則天生一女嬰,唐高宗視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獨自前來探望女嬰,武則天聞訊,有意迴避。等王皇后離去以後,武則天便扼殺了這一女嬰。唐高宗得知後大怒,立即下令追查凶手。侍奉宮女都一致訴說王皇后剛剛離開此地,武則天便也假裝痛哭流涕,乘機歷數皇后的種種不端。唐高宗聽後深信不疑,認定女嬰為王皇后所害,頓生廢立之心。但他深知廢立皇后,決非易事,如果得不到外廷大臣,特別是國舅、太尉長孫無忌的認可,將很難實現。於是,他便和武則天一起來到長孫無忌府第,藉飲宴刺探他的立場。在飲宴期間,高宗先是把無忌的三個兒子拜為朝散大夫,又賜給了大量金銀錦帛,接著再吐露打算廢立皇后的心意。但長孫無忌只是岔開話題,迴避正式的表態。唐高宗和武則天沒有達到目的,只得不快地回宮。不久,武則天又指示她的母親楊氏到無忌處說項,但卻遭到無忌的嚴詞拒絕。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傳言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則天詛咒而死。事洩之後,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將柳氏趕出宮中,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陞為一品宸妃(唐朝後宮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又已滿,唐高宗為了提昇武氏地位,才創宸妃封號),由於受到宰相韓瑗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等人得知唐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則天的消息後,勾結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向唐高宗接連投遞了請求立武則天為后的表章。唐高宗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
 
為后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十一月初,武則天又派人將正被囚禁的廢后王氏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杖、斷其手、足,投入酒甕之中,還氣憤不過地說:「令二嫗骨醉!」王、蕭二人在酒甕中哭喊了幾天幾夜,才氣絕而死。臨死以前,蕭淑妃大聲罵道:「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後為貓,使武氏為鼠,吾當扼其喉以報!」據說武則天後來在宮中禁止養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髮,在宮中作祟。所以,她在執掌朝政以後,就常住東都洛陽,終身不歸長安。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反對派武則天的大臣都被或貶或殺,一個不剩。
 
掌政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代理朝政。但武則天生性霸道,故每當決事,高宗每每受制於武則天,高宗非常不滿,於是在麟德元年(664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則天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武則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從此以後,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必在簾後操縱,天下大權完全歸武后掌握,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武后決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從命,所以,朝廷內外都稱為「二聖」。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 (喪服)三年(過去是一年)。十,上元《年號)前勳官已給告身 (委任狀)者,無追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高宗詔皆施行之。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
 
上元二年 (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正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範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太子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禪位於太子。武后想總攬大權,不滿於太子弘,剛好太子弘見蕭淑妃之女義陽、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宮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請出降,高宗許之。武后怒,不久太子死於合壁宮,時人以為武后所毒殺。
 
廢立與稱制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韋后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不聽,武則天遂廢唐中宗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縣)。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駱賓王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則天,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貞及琅邪王李沖父子相繼在博州(治所在今山東聊城東北)和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起兵反對武則天。武則天派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征討。七天以後,李貞父子兵敗被殺。這年命令僧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武后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瑯邪王沖,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瑯邪王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譔、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武后當政期間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度。貞觀年間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武后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在洛城殿對貢士親發策問,是「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巡撫諸道,推舉人材,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中書省)舍人、給事中,或為試員外郎、侍御史、補闕、拾遺、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賣人心,然對不稱職的人亦會加以罷黜;明察善斷,故當的時人亦樂於為武后效力。為獎勵告密,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侯思止,是一名無賴,因誣告舒王元名與恆州刺史裴貞謀反,被任命為游擊將軍、侍御史。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里謀反,擢授游擊將軍、殿中侍御史。是年殺安南王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賢二子,唐之宗室至是殺戮殆盡,其幼弱倖存者亦流嶺南,又誅其親黨數百家。
 
稱帝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指武后是彌勒佛下世,當代唐為天下主,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賜皇帝姓武。於是百官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餘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准所請,改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聖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皇孫。立武氏七廟於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同年九月,武則天派右鷹揚衛將軍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於闐疏勒龜茲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玆,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后的功德。武后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為鐵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叛亂,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翽。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則天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餘眾歸降於突厥
 
神功元年 (697年)武后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睿宗)及廬陵王 (中宗)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使他可以繼位為帝。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兇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后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歷元年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后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武后猶豫未決,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 (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后召還廬陵王(中宗)。武后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 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於廬陵王,武后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后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后每屈意從之。仁傑卒,武后泣曰:「朝堂空矣!」常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后,皆得寵幸。二人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武后每次在內殿飲宴,就會率領諸武及張易之、張昌宗歡飲嬉戲,武三思奏張昌宗乃王子晉轉世。武后命張昌宗以鳥羽為衣,吹笙,乘木鶴於庭中,文士皆賦詩讚美。當時武后年紀老邁,政事多假手於易之兄弟,二張權傾朝野。
 
邵王重潤 (中宗長子,出生後高宗大悅,為之改元永淳,滿月後立為皇太孫,開府置官屬。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訴於武后,武后皆逼令自殺。
 
退位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範、袁恕己等率羽林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恢復唐國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東都。705年11月,武則天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
 
評價
對於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有各種不同的評價,角度也各不相同。唐代前期,由於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並且儒家正統觀念還沒完全佔據統治地位,所以當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正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司馬光所主編之《資治通鑑》,對武氏嚴厲批判。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輕女的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善治國、重視延攬人才,首創科舉考試的「殿試」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傑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姚崇等中興名臣。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政策穩當、兵略妥善、文化復興、百姓富裕,故有「貞觀遺風」的美譽,亦為其孫唐玄宗開元之治打下了長治久安的基礎,武則天對歷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對歷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於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關隴貴族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標誌著關隴貴族從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後,又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於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執政後,邊疆並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佔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一度臣服的突厥叛亂並且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復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並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縣甘肅張掖,武威、內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薩爾一帶。以溫和的文化政策,接納多元文化的發展。對在屯田工作上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更致書嘉勉。書中特別指出,由於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咸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餘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沈既濟的這些話包含了豐富的內容。一是武則天重視科舉,大開志科。有一次策試製科舉人時,她親臨考場,主持考試。二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標準。三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你是否是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別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間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詩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禮教,身為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嬪妃(稱為「男寵」),也公開與多名男性歡好,不以為恥,所以史書內都對她的所作所為大加鞭韃,直斥其陰險、殘忍、善弄權術,與中宗時韋后之專政,合稱為武韋之亂。但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後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諡號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中宗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睿宗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玄宗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
宋代洪邁在《容齋隨筆》說:「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清代趙翼謂其為「女中英主」。
 
丈夫
唐高宗李治(武則天初入宮為李世民才人
 
子女
孝敬皇帝(代王)(曾有廟號——唐義宗)李弘
章懷太子(潞王,後改封雍王)李賢
中宗李顯(曾用名李哲)
睿宗李旦(曾用名李旭輪)
安定公主早殤,後來武則天收唐高祖千金公主為義女,並改其封號為安定公主。
太平公主李令月  
 
延伸閱讀:墨墨「一代女皇」
 
《全唐詩》,共收錄武則天詩56首。
從這些詩的體裁看,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從內容上分,有物事記慶,如《曳鼎歌》;有廟堂樂詞,如《唐享吳天樂》;也有迎送禮儀的,如《皇帝行》,《迎送王公》等等,大都屬禮讚先祖的誦辭和遊歷山水、宴飲娛樂之作。我以為,最能凸現武則天詩才的,當屬其為數眾多的山水旅遊詩如她的《游九龍潭》:「山窗游玉女,澗戶對窮峰。巖頂翔雙鳳,潭心倒九龍。灑中浮竹葉,杯上寫芙蓉。故驗家山賞,惟有風入松」,全詩用洗煉的筆觸畫出了九龍潭的旖旎風光,引人入勝。詩的結尾處,則以景寫情,抒發她對家鄉的思念,真摯感人,是其內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武則天曾多次遊覽河南嵩山,並留下不少詩作,「中嶽」二字便是她所賜封,請看她寫的嵩山《石淙》詩:「三山十洞光玄篆,玉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坊,交風交雨列皇幾。萬仞高崖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延賞仁智,雕鞍薄晚難鹿飛。」該詩氣勢磅礡,意境明快,對仗工整,音韻合轍。 
 
七絕《如意娘》應該是武則天詩歌的代表作其云:「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該詩寫出了心靈深處的酸痛與眷戀,既有女子的纏綿柔弱,也有女皇的剛強堅毅,給人一種女中鬚眉的印象,值得研究武則天的學者研讀。武則天對牡丹情有獨鍾,史載武則天曾將家鄉(山西并州)的珍貴牡丹品種帶到都城廣為栽種,她遷都洛陽後又將長安牡丹移到洛陽。還傳說唐天授二年臘月初八前夜,武則天下令牡丹開花,一夜之間竟然萬花競發。且不說此事的真偽和牡丹能否在冬天開花,下詔之事卻是事實,這有武則天詩—《臘日宣詔幸上苑》為證:「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但此詩題記中有「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咸服其異,後托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花是怎麼開的?也許由花匠在溫室裡培育而成?或者做了許多假花栽在園中?無從查證,但武則天愛詩又愛牡丹卻是真的 
 
從武則天「香山賦詩奪錦袍」的記載中,也能領略這位女皇的「詩歌情結」。武則天鍾情洛陽山水,一生多半時間都待於此地。與洛陽龍門石窟隔河相望的西山,因出產香葛(一種含香氣的中草藥)而得名香山。香山上有一座千年古寺——香山寺,唐天授元年(公元690年),香山寺經梁王武三思重修一新,武則天稱帝後親自主持此寺的開光儀式。此時正逢陽春三月,文武百官齊聚祝賀,來到香山寺望春宮的女皇不覺心血來潮,命群臣賦詩作樂,先成者賜錦袍一件。左使東方虯先成一詩,武則天讀後覺得不錯,便將錦袍賜於他;此時另一大臣考員外郎宋之問也寫畢,呈武則天審閱。宋本乃詩人,又善鑽營,其詩下半闋是:「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君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武則天閱罷大喜,此詩寫的是女皇察看民情,而不為遊山玩水,不但文采盎然,又處處為女皇歌功頌德,武則天自然高興異常,遂令人從東方虯手中取回錦袍,轉賜宋之問,惹得哄堂大笑……
 
2004年11月,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師市緱氏鎮緱氏村,發現一塊唐高宗咸亨二年武則天詩碑殘片,十幾個零碎的篆書斷字令觀者猜度再三,碑刻書法之精美也讓人讚歎。細看之,這塊武皇詩碑刻殘片上的斷字為「秋雲輕、月正明、仙馭遠、夜吹笙」。查資料得知,這些殘片斷語出自武則天《宿永慶寺》一詩,原詩如下:「秋風寂寞秋雲輕,緱氏山頭月正明。帝子西飛仙馭遠,不知何處夜吹笙。」 原來這首詩是武則天懷念被其鴆殺的長子李弘而作。唐高宗咸亨二年,武則天隨唐高宗李治封禪嵩山,途經偃師緱氏永慶寺,時值八月中秋,明月高懸,她觸景生情,由子晉想到自己的長子弘(葬於偃師緱氏,唐恭陵即李弘之墓)的命運,一時感慨萬千,遂作《宿永慶寺》以詠懷,雖然李弘是她自己所害,但畢竟是親生骨肉,此時念子之情倒也真切,宮幃政治鬥爭的血腥由此可見一斑。去年筆者去山西太原旅遊,在參觀修復中的狄仁傑故居時,讀到一首武則天的詩《制袍字賜狄仁傑》,曰:「敷政術,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短短12字,對狄公的讚許呼之欲出,從中也顯露這位女皇知人善任的品質。
 
延伸閱讀:狄仁傑
 
狄仁傑
630年-700年字懷英,號德英,隋唐武周時的著名宰相
狄仁傑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狄氏任大理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狄氏有知人之明,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竇懷貞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中興之臣,朝中政風為之一變。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唐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的一生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為國貢獻卓著。
 
生平
狄仁傑為唐代并州(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高祖狄湛,隨宇文泰西走咸陽祖父狄孝緒貞觀時期的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年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寺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與外族的關係,深得人心,人吏為立生祠。
 
垂拱四年(688年),張光輔奏狄仁傑出言不遜被貶為復州(今湖北沔陽西南)刺史,入為洛州司馬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中書省)鸞台(門下省)平章事(宰相),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長壽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誣告狄仁傑等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狄仁傑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狀。仁傑子狄光遠持書上告朝廷。女皇召狄仁傑等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釋放此案七人,俱貶為地方官,仁傑貶為彭澤令(今江西彭澤)。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召回朝中,官拜鸞台(門下省)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女皇治理國家大政的左右手。
 
聖歷元年(698年),狄仁傑以政治人物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曰:「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曰:「此聯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答曰:「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皇帝採納了狄仁傑的意見,為表示心跡,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賜武姓,使李唐得以維繫。
 
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女皇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迅速恢復了河北的安定。聖歷三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凄慟,女皇哭泣著說「朝堂空也」。贈文昌右丞,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又封之為梁國公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3,313) | 回應(2)| 推薦 (22)|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特展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映像:光景不待人,須臾髮成絲;

讀.冊.人
唐相狄仁傑
唐朝至武后臨朝時,宰相狄仁傑在宰相位上,以身作則,堅守大臣之道。

行善爾已,不求名利
狄公善醫藥,尤妙針術。顯慶年間,年輕的狄仁傑應制(考試)入關中,路上見有人圍觀,引轡遙望,有一巨牌大字寫著「能療此兒,酬絹千疋」。狄仁傑上前,見那位有錢人家的公子,痛楚危急,好像隨時就會死去的樣子,於是起了慈悲心,便說:「我能治。」於是,那戶人家便把千疋絹,放在狄仁傑座旁。

狄仁傑用針,應驗如神,那孩子很快就好,似乎沒生過病。他的父母親眷,又哭又拜,恭敬地把千疋絹奉上。狄仁傑溫和地笑著說:「我是可憐他的生命有急危,幫他處理一下而已,我做的是實踐我的志向,不是販賣我的針灸技術。」說完,看也不看,就走了。

宰相的威嚴
明末大儒顧炎武曾言:「士大夫無恥,是謂國恥!」武后一朝,朝臣不似太宗、高宗之時,群賢備至,海宴河清。相反地,無恥之徒甚多,幸有狄公這等衛國護道的宰相,挽狂瀾於既倒。

武后寵愛張昌宗兄弟,也倚重狄公這樣的宰相。晚年武后重病,連狄公也見不得武后一面,而張佞幸兄弟卻能長伴女主之側。

有一次,南海郡獻上一件珍麗異常的華服-集翠裘,武后便賜給昌宗,要他披著和自己玩雙陸(賭博遊戲)。這時狄公剛好進來奏事,武后令人闢座,要狄公與昌宗賭雙陸,狄公拜恩就局。

武后問:「你們兩人賭甚麼呀?」狄公回答說:「爭先三籌,賭昌宗身上穿那件毛衣。」武后問:「那你以甚麼對賭呢?」狄公指著身上穿的那件「紫袍」說道:「我賭這件官服。」

武后笑著說:「賢卿,你不知道昌宗穿的這件裘衣,價逾千金吧!你們賭的價值不相等呀!」狄公站起來說道:「臣此袍,乃是大臣朝見奏對之衣;昌宗穿的,是嬖倖寵遇之服。拿他那件賭臣的紫袍,我還不太樂意呢!」

武后話都說了,就照狄公所說的。狄公一席話,使昌宗神赧氣徂,氣勢索莫,累局連北。狄公拿著那件集翠裘,拜恩而出,到了光範門時,就把集翠裘交給家奴穿,騎著馬就走了。

狄仁傑望雲思親,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
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2010-10-05 15:13:35
Makuhan
昨天在迅雷看了此片,

好像在看中國版的古墓奇兵。

您博學多聞,

請問歷史上有記載蓋那尊通天巨塔的事嗎?
2010-12-04 22:38:22
版主回應
Makuhan 您好:

歡迎朋友來訪。
史實存在時間的洪流,不會因為野史或是改編等因素,而改變他真實的樣貌映。三國志卻因為三國演義的精采內容成為戲曲等藝術表演,那一段段扣人心弦的章回內容,讓許多三國歷史與人物深植人心。因此藝術為了效果等表現考量,可能無法忠實呈現真正的歷史,所以會參考小說或是改編成為劇本。
2010-12-06 20:29:17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