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4-08 15:37:48| 人氣10,803| 回應7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1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悅讀映像:《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

悅讀映像:《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

片    名:《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
上映日期2010-04-23
導  演《一日鍾情》麥可霍夫曼(Michael Hoffman)
演  員《黛妃與女皇》海倫米蘭(Helen Mirren);《刺客聯盟》、《贖罪》詹姆斯麥艾維(James McAvoy);《美麗境界》克里斯多夫普拉瑪(Christopher Plummer)等
 
劇情介紹:
蘇菲亞(海倫米蘭飾演)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克里斯多夫普拉瑪飾演)的忠貞妻子、熱情愛人、謬思女神和私人秘書,兩人已結縭半世紀,她甚至「親手抄寫」名著《戰爭與和平》全文六次!然而,她突然發現自己的人生完全被顛覆,因為她摯愛的丈夫,這位她為他生下13個小孩的俄國小說家,竟然以他全新信仰的節儉、素食主義和獨身生活名義,決定聲明放棄個人財產、貴族頭銜、甚至是家庭!

之後,蘇菲亞發現她厭惡的伽科夫,也就是托爾斯泰信賴的密友兼知音,可能私下遊說她丈夫簽下一份新的遺囑,將其代表性的小說著作權留給俄國人民,而非由他的家人繼承,可想而知她氣急敗壞想要阻止這件事情的發生。於是她決定無所不用其極,施展各種不同的計謀和籌碼,力抗爭取她認為是理所當然的自身權利。不過,她的行為和手法愈激烈,反而使得伽科夫愈容易說服托爾斯泰相信她會對他輝煌的遺產造成損害。

此際,閱歷甚淺的年輕人瓦倫汀(詹姆斯麥艾維飾演)被派遣來擔任托爾斯泰的新助理,他十分崇拜他的新老闆,不過也因此陷入這般詭譎的局勢。不久,他成為這場爭奪風波的棋子,先是受到詭計多端的伽科夫利用,然後是傷心轉為報復的蘇菲亞將他視為破壞伽科夫計劃的工具。此外,有一件事使得瓦倫汀的生活變得更紛亂,那就是他神魂顛倒地迷戀上美麗又活潑的瑪莎,這位非傳統女性的思想自由,是托爾斯泰新信仰的擁護者,對於性和愛都抱持開放態度,但這兩者卻是最令瓦倫汀感到退卻和困惑的兩項人生大事。瓦倫汀著迷於托爾斯泰的理想愛情觀念,同時卻因托爾斯泰豐富卻騷動的婚姻生活感到迷惑,他還沒有準備好面對真實世界中的複雜難解愛情。

《為愛起程》包含兩對戀人的深情,一對是情竇初開,另一對是暮年之愛,這則耐人尋味的動人故事複雜、有趣、豐富和感人,描述愛情生活的難處,以及人們絕對無法拋開愛而活。
 
悅讀映像:傑伊.帕里尼Jay Parini 《為愛起程》
 
書名:
《為愛起程》THE LAST STATION
 
作者:
傑伊.帕里尼Jay Parini
生於1948年,在美國賓州長大,越戰期間曾旅居蘇格蘭。身兼學者、詩人、小說家及傳記作家等多重身分的他,作品包括小說《班雅明的逃離》、《學徒情人》,和詩集《減法的藝術》,另著有約翰.史坦貝克、羅伯.佛洛斯特與威廉.福克納等知名文豪的傳記小說。
 
他亦擅長政治與文學評論,著有《教學之藝術》一書。此外他也曾擔任《牛津美國文學百科全書》的編輯,並定期為《衛報》等報刊撰文。目前他在佛蒙特州的密德柏里學院擔任英語文學教授。
 
內容介紹:
他的熱情,讓愛失控,也讓愛自由!
愛讓人狂熱,他們曾視彼此為無可取代的唯一;愛也讓人窒息,時間的流逝彰顯了兩人價值觀和個性的差異。當托爾斯泰聲稱他的創作屬於全國大眾,蘇菲亞卻以死相逼,欲獨占丈夫的所有作品。兒女、秘書、醫生、朋友無法袖手旁觀,周旋於兩人之間,無可避免地也被捲入這場風暴之中……
 
蘇菲亞幾近瘋狂的愛讓托爾斯泰喘不過氣,他的生活越來越混亂,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然而所有的爭執、虛偽、猜忌卻強化了他的信念,他決定要放手一搏,因為唯有如此,才能解放愛的枷鎖,讓生命得到真正的救贖!
 
傑伊.帕里尼用《為愛起程》帶領我們回到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一九一○年,那是他生命的尾聲,卻也是他用愛與熱情印證生存價值的關鍵時刻。在帕里尼優雅細膩、充滿詩意的筆下,精神與實體的矛盾、愛與恨的分際、正義與偽善的掙扎……都如同萬花筒般以對稱鮮活的鏡像展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從托爾斯泰孤注一擲的勇氣,找回那分永不衰老的熱情!
 
悅讀映像:傑伊.帕里尼Jay Parini 《為愛起程》
 
推薦序:
在萬花筒下凝視大文豪的最後一年
─多重視角勾勒出的托爾斯泰迷人世界
 
鍾文音
我本來以為認識托爾斯泰這位大文豪並不太難,原因是他的思想主軸有其清晰的變化,從貴族變成為農民與窮人發聲,在小說與思想著作裡有歷歷著痕之處。加上其創作帶有「寫自己」的特性,每個時期作家的思想歷程都能隱藏在著作裡,我以為認識托翁除了讀其作品外,若能加上探訪其故居,應該就能進入托爾斯泰的世界了。
 
但等我讀了《為愛起程》這本以托翁為敘述核心的小說後,我才發現世人所以為的托爾斯泰不僅太單一了,且還缺乏了解托爾斯泰迷人的深度與多樣丰采。《為愛起程》就像作者傑伊.帕里尼後記所言:「透過萬花筒盯著一個恆久不變的影像。」由環繞在托爾斯泰周邊重要的人物所構成的「萬花筒」觀點,來盯著一個恆久不變的「托爾斯泰」影像。
 
萬花筒人物首先上場的是托爾斯泰一生的親密妻子蘇菲亞,接著他晚年的私人秘書布嘉柯夫、馬可維斯基醫生、女兒莎夏、塔妮雅和陪他最後時刻的伽科夫。
 
托爾斯泰的最後一年為何重要?
因為托爾斯泰的最後一年幾乎可說是他一生的回顧與總結。
他在最後一年做了一個足以讓他致命卻又讓他足以聲名不朽的關鍵性事件:他逃離家園,搭上火車,最後客死站長室。他為何要逃離美麗遼闊的莊園?為了實踐什麼理念?如果沒有如此驚心動魄的出離他地,托爾斯泰最終也許還是落得一個「只寫不做」的貴族。
 
托爾斯泰在圖拉的故居叫做「Yasnaya Polyana」,也就是《為愛起程》中的「亞斯納雅—波良納莊園」,又被叫做「晴園」。 當我抵達晴園,瞬間我被莊園四周佔地遼闊的土地風光所吸引,環境清雅,湖泊谷地與河流森林,這名門貴族才能坐擁的四百多公頃莊園,是俄羅斯最大的一處作家紀念莊園,而這還不包括托翁在莫斯科的其他房子。
 
我知道夏日的此地是綠蔭遮天。但我來的時候天氣是冰天雪地,晴園已成雪園。托爾斯泰過去常坐的長椅仍在,他常坐在此沉思,椅的後方是湖,冬日結冰。晴園空曠,小路上白樺樹盡見枯葉凋零,一派樸素,沉靜,彷彿大文豪仍仰息其中。我走的這條路,正是托爾斯泰每天散步的路,他的許多作品都在這條路上思考,這條路距離他的家還有一小段路,足見莊園之廣。  
   
這莊園是托爾斯泰生命最後一年想要從中逃離之地,因為這種貴族豪華的生活違背他的寫作與藝術理念,他自祖上接收來的三百多個農奴也違反他的博愛精神,於是他陷入兩個世界的拉扯。這情況越演越烈,尤其當他在寫《復活》時,他寫道:「老百姓正在死亡,而且習慣了這種漸漸死亡的前途,因此形成了適應這前途的生活習慣,聽憑兒童大量的夭折,婦女過度的勞動,人們的營養不良,特別是老年人。於是老百姓漸漸地落到這樣一種地步,那就是,他們不覺得他們的生活有什麼慘痛了。他們也不抱怨了……他們心裡有數且常常指出來的原因,那就是,唯一能夠養活他們的土地,卻給地主從他們的手裡奪去了。」
 
這「地主」指的正是提筆者托翁自己,他看到自己成了掠奪者元兇,但卻又死抱著財產不放。這年,他八十二歲了,再也承受不了蘇菲亞歇斯底里的語言,也無法坐擁這樣的舒適莊園,他想將所有的作品著作權與廣大莊園捐出,當然這想法造成了他和妻子的嚴重摩擦。但托翁明白他老了,再不實踐此理念,他的人生將和過往一般只是日復一日,他的著作也將發揮不了影響力,因為最後大眾不免將檢視他的真實生活,一個為農民與解放大聲疾呼的作家不過是個貪戀財富的地主,他無法忍受這樣的聲名結局,於是他寫了一封信給妻子後,就踏上了離家出走的激烈路徑。
 
長途跋涉與心力交瘁之下,死神提早來到了,這就是為何托爾斯泰最後一年是進入托翁世界之鑰。 了解這個背影,或許讀者方能進入《為愛起程》這本小說的迷人世界,《為愛起程》的迷人世界是由「獨白」、「日記」、「書信體」與「回憶錄」交織而成。多重視角的碎片卻拼貼出精采大文豪的心理幽微肌里,從現實出發的虛構小說,卻比自傳體更貼近真實,這是小說發亮的光暈所在。
 
托爾斯泰客死火車站長室後,許多人都怪罪他那貪圖權勢又被恐懼佔據的妻子蘇菲亞,但在《為愛起程》裡我們卻反而可以讀到蘇菲亞性情中人的一面,那種對托爾斯泰全心全意的愛,無人能及,無人能奪。
 
從《為愛起程》裡,也可以讀到多樣性的托爾斯泰,俗與聖、靈與肉、人性與神性、惡性與善性……
我們看見托翁在不同人的眼裡比較真實的「世間人」樣貌,而非像是個聖人的虛假。托爾斯泰也曾對生活有過非常強烈的慾望,但另一方面我們又讀到對教義與人道十分關心的托爾斯泰,托爾斯泰真實的人生曾經歷浪子、無法完成大學教育的退學者、軍人、獵人、地主、文學家、教育家、人道主義者,最後他以不凡的「世界文豪」與「聖者」留名。這說來除了是托爾斯泰一生不斷求革新與凝視眾生的態度所致之外,也可說是他嚴以律己的表現成果。同時我們在《為愛起程》裡讀到他的真實書信,動容於他將自己置之度外的高貴情操,明白他在最後一年的堅持是多麼重要的決定,奠定其聲名外,還讓世人理解他是一個真正自我思想的實踐者。
 
托爾斯泰曾說:「文明越進步,越使人類的生活趨於醜惡。」人為什麼生存?在無可逃亡的死亡之下,人類應該如何生活?愛是什麼?神是什麼?信仰又是什麼?托爾斯泰總是不斷地扣問,總是不斷地反省以及檢視自我。
   
《為愛起程》恰好補充了不為人知的托爾斯泰,世俗人生的托爾斯泰毋寧更貼近我們,讓世人理解一個聖人的誕生其背後也是高潮迭起、考驗備出,唯有如此才能顯示其不凡吧。
 
我在閱讀《為愛起程》時,不免也重新倒帶當我旅行至托翁故居的諸多感懷。
托爾斯泰書房旁還有一個大書房,這一間是幫他騰稿者的書房,晚年托爾斯泰眼睛看不太見,由他口述,打稿者打字。這個打稿者即是《為愛起程》的重要敘述者:托爾斯泰的私人男秘書布嘉柯夫的房間。我以為布嘉柯夫這個角色是《為愛起程》迷人的敘述之一,另外的迷人角色當然是妻子蘇菲亞和伽科夫了,蘇菲亞幾乎可以說是托爾斯泰的另一個對立寫法。我曾在蘇菲亞的房間盯著她和托爾斯泰的合影,她依偎在大他十六歲的丈夫身旁,她那神情啊,簡直是許多女人嫁得才子的滿足樣本,蘇菲亞的一生都為托爾斯泰而活。蘇菲亞是我戒慎恐懼的女人樣本,但在《為愛起程》裡,這個角色卻是最吸引我的。
 
當我走在晴園小路時,我尋找著托翁的樓房前有一株大榆樹,這株樹是作家每天清晨都要在樹下長坐之地,作家在樹下接受窮人的申訴與請託,托翁給予他們資助,故此榆樹被當地人稱為「窮人之樹」。窮人之樹歷經兩百年已枯死,直到一九七一年感念托翁情懷才又在原地種上一株小榆樹。我所見已是重新種植的樹了,樹雖在,但義行已不見了。俄羅斯面臨巨大的窮富兩端,乞討者與醉死路上者不少,但吃魚子醬的富人也不斷冒出。
 
當我在榆樹下時,我不免想著,世間有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信奉梭羅所說的:「假如我們能走出小我,即使只有一剎那,任何人也都會變成沒有惡念的人。而變成如明鏡玻璃能反射光的人……」「一個人如果只具備平凡的感情,他的思想一定被事物牽著鼻子走,但是藝術家則讓自己的思想來左右事物。」「人生是短暫的,我們在這匆促的旅行中,時間已嫌不夠,沒有什麼事讓自己成為善良親切的人更迫切的了。」
 
托爾斯泰是俄國人的良知,也是一盞在黑暗中閃耀的光,他的光是從最虛偽的黑暗人性處點燃。我沒有辦法想像沒有托爾斯泰的俄羅斯,也很高興讀到《為愛起程》這樣一本虛構與真實交錯的迷人小說,在這本由「自傳體」變形的小說裡,托爾斯泰才真正從墳墓裡又活了過來,讓我們看到正面之後的人性背面,讀到更貼近人性的大文豪生活,看到不同的人心所折射而出的多樣性托爾斯泰。
 
從而偉大文豪不再只是書本中的「樣版」,他的思想有其進化歷程,他有堅強也有脆弱,有追求正義也有孩子氣,有被崇拜的文學偶像良知模範,但也常陷入世俗為人夫與人父的快樂與苦痛交織,以及許多不為人知的掙扎與慾望滑過……《為愛起程》的好看即在此,《為愛起程》能啟發人心也在此。一本好小說其敘述絕對是環繞多重光暈,且不斷地折射出主人翁的心理歷程。我很幸運,能在窮人之樹下和托爾斯泰的魅影相對,於是我讀《為愛起程》也就感懷萬千了,文學哲人不在人世了,但其精神持續發光,且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創作者。
 
托爾斯泰的人生其實不曾抵達終站,因為他的最後一年,其實是閱讀者的人生初年:每個閱讀者或多或少都能從其靈魂裡取點光來溫暖自己的靈性。 帕里尼以其詩人筆調重塑了這樣的魅力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及《復活》是大文豪托爾斯泰最具代表性的文學作品,也是公認必讀的經典世界文學名著。年少時曾經拜讀過《安娜‧卡列尼娜》,然而事隔多年,閱讀記憶早已不復見,倒是日常閱讀時不時會在書裡看到被引用的托翁名言,尤其是關於愛情及婚姻方面,每每令人動容。
  
34歲的托爾斯泰伯爵與沙皇御醫17歲的女兒蘇菲亞結婚,他們彼此深愛,她一兼扛起管理莊園的工作、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讓他無後顧之憂的專心寫作。她幫他騰寫手稿,是他最嚴酷的書評和知己。結褵超過半世紀,她曾經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無可取代的真愛,全俄國最幸褔的女人。而如今他們卻是處於劍拔弩張的關係,在他眼中她是個不明事理、虛偽、貪婪、自私且討人厭的女人,是他所有痛苦的根源,更被視為是阻礙托爾斯泰理想和信念的絆腳石。為了躲避她,托爾斯泰選擇離家出走,最後客死異鄉,直到臨死前都不願再見她一面。因為相愛讓他們結合,卻也因為相愛彼此傷害,落得倆敗俱傷、傷痕累累的下場,令人不勝唏噓。
 
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一書開場白說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則各有不同。」而托爾斯泰自己擁有的正是一個不幸的婚姻。索菲雅十歲那年初遇二十七歲的托爾斯泰伯爵,就預見自己未來的幸褔,卻不知道悲慘也正等著她。索菲雅無法認同托爾斯泰晚年因為個人的理念,要放棄社會地位,捨棄奢華回歸簡樸,甚至打算將著作版權和財產全數捐給俄羅斯人民,卻不遺留給子女。她自認是最了解丈夫的人,而夫妻會漸行漸遠都是托爾斯泰得意門生兼密友的伽夫柯從中作梗。她百般阻撓,不惜將古今中外女人最擅長一哭二鬧三上吊的技倆全使出來,搞得家裡烏煙瘴氣,一刻不得安寧,而這一切努力卻使得彼此愈來愈疏離。
 
托爾斯泰與索菲雅,無論個性、價值觀、思想跟信念完全南轅北轍。撇開索菲雅那些不理性偏激的行為,我並不覺得她全然不可理喻,反而是托爾斯泰本身充滿著矛盾與衝突,令人無法理解。托爾斯泰在寫作上對婚姻、愛情、人性深刻洞察,在真實人生卻拒絕與妻子溝通,追根究底是他讓妻子淪為眾矢之的。他提倡禁慾,認為女人是所有男人敗德行為的根源,卻與妻子擁有13個子女,甚至一個私生子;他一邊勸導人們安於貧窮、奉行上帝旨意,自己卻跟著妻子一起過著奢華腐敗的生活。在崇拜者眼中,托爾斯泰彷若聖人,真理的代言人,在文壇上擁有崇高的地位,對於家庭婚姻、男女感情、宗教、哲學、教育、政治等等自有一番過人的見解,然而自己卻長期處於混亂當中,掙扎於現實與理想間,被內在與外在壓力不斷拉扯,渴望心靈的平靜竟是一種奢求。
 
《為愛起程》是以傳記型式書寫的小說,它並非出自托爾斯泰之手,而是作者參考托爾斯泰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信徒的日記和回憶錄,加上個人想像勾勒出托爾斯泰生命的最終樂章,特別的是小說中的對話儘可能引用當事人的實際發言,夾雜著現實與虛幻的情節讓整部小說更加動人。
 
延伸悅讀: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伯爵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俄國小說家評論家劇作家哲學家,同時也是非暴力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教育改革家。他是在托爾斯泰這個貴族家族中最有影響力的一位。著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復活》這幾部被視作經典的長篇小說,被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的作家之一。高爾基曾言:「不認識托爾斯泰者,不可能認識俄羅斯。」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還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
 
經歷
托爾斯泰小時候雙親即去世,他由親戚撫養大。
1844年他進入喀山大學學習法律與東方語言,但是從未取得學位。1847年他中斷學習回到亞斯納亞.博利爾納(Ясная Поляна)「晴園」,希望經營「晴園」同時自行安排學業,他給貧苦農民送茅草,但隨後就將大量時間花費在莫斯科聖彼得堡的社交場所中,終於欠下了一大筆賭債。1851年托爾斯泰和他的兄長一共前往高加索當兵,此時他可以嘗試寫作,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分析。1852年他參加了一場戰鬥,表現勇敢,且發表了小說《童年》,透過小主人翁單純的內心世界的細膩描寫,展示了一位聰穎、敏感兒童的精神成長過程。
 
1853年托爾斯泰讀到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非常欽佩。1854年托爾斯泰被調往多瑙河戰線,並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這段時間他繼續分析自己的成長曆程,寫成了《少年》和《青年》成為研究他思想成長的重要資料。並將自己的戰爭經歷寫成《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發表之後很受歡迎,他開始在文學界小有名聲,屠格涅夫和涅克拉索夫都對他抱有很高希望。
 
1855年11月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回到聖彼得堡,這一段時間他很矛盾,他重新投入娛樂圈子,酗酒好賭,而同時他自己又清楚的覺得不能再如此,並對別人類似的行為大加撻伐。這種偏激的個性使得他很快不被文學圈子所容。最典型的就是他與屠格涅夫。屠格涅夫性情溫和,使托爾斯泰對他抱有一種父輩的感情,非常讚賞他的天賦,希望他不要虛度光陰,認為如果他不浪費自己的天才的話將比任何人都有成就。青年的托爾斯泰有時候和對方相處很好,但是也常發生激烈的爭吵,最終導致兩人1861年的長達17年的決裂,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屠格涅夫令人厭煩。……他才華橫溢,但他就像一個依靠管道送水的噴泉,你始終擔心他會很快斷水枯竭。」
 
1857年遊歷西歐,寫短篇小說《琉森》。1863年托爾斯泰發表了中篇小說《哥薩克》,這是他早期創作的總結提出自己貴族平民化的觀點。1873年到1877年,托爾斯泰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陀思妥耶夫斯基稱「《安娜·卡列尼娜》是歐洲文壇上沒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與之相媲美的、白璧無瑕的藝術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絕後的藝術大師」。1879年他在《懺悔錄》中寫道:「我有一些困惑的時候。生活停頓下來了,彷彿自己不知道該怎樣生活,或該做些什麼;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變得憂鬱了……」。1889年開始撰寫《復活》,十年後完稿,男主人公聶赫留道夫知道瑪斯洛娃是當年他誘姦的對象時,靈魂被深深震動了,他決心用自己的行動來贖罪。
 
婚姻
1862年三十四歲的托爾斯泰與年僅十七歲的蘇菲亞·A·索妮婭(Софья Андреевна Толстая)結婚,索妮婭是沙皇御醫的女兒,兩人的教育、觀念、文化水準差距甚大,他們前後育有十三個孩子。他和妻子的關係至今仍有爭論,別爾絲說:「他愛我,但只在夜裡,從來不在白天。」她抱怨:「不會有人知道他從來不曾想過要讓他的妻子休息片刻,或給生病的孩子倒一杯水!」。可以確認的是大部分時光他們過得不錯,他妻子幫助他管理莊園,整個莊園佔地380公頃,有森林、河流、湖泊,蘋果園有30多公頃,樹木成蔭,風景優美,使生活井井有條,這使得托爾斯泰可以將全部時間用於文學作品的精雕細刻,在這裡,托爾斯泰給人類留下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傳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進行謄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但是托爾斯泰將記錄自己年輕時代行為的日記交給了妻子,內容記載托爾斯泰婚前曾經賭博,找妓女,甚至感染性病,還與一名女工生了一個私生子,這讓別爾絲大為光火,她在日記中寫道:「我真想燒了他的日記和他的過去。」「我夢見了一個巨大的花園,……我抓起她的孩子,撕扯起來。我扯下了他的頭顱和雙腿——我像瘋子一樣。」她學安娜·卡列尼娜那樣去「臥軌」,甚至服毒自殺,鬧得全家不得安寧。她自己也承認「總有一天我會嫉妒得自殺。」這使得托爾斯泰更厭惡這場婚姻,他在日記中寫道:索妮婭「成了我痛苦的根源。」「我不知道如何解決這種瘋狂,我看不見任何出路。」
 
另外托爾斯泰晚年激進的思想也讓夫妻產生很大隔膜,甚至準備放棄財產,過簡樸生活,而與妻子發生齟齬。他的妻子既不理解,更完全不能接受,認為是「整套哲學牽強附會、矯揉造作,完全建築在虛榮心、名利慾和出風頭的基礎上。」大女兒塔妮婭說:「你無微不至地關心他的物質生活,但是你卻忽略了他更珍視的東西。如果你同樣關心他的精神生活,他會是多麼感動,會百倍地報答你的付出。」夫妻之間缺乏交流,使得婚姻生活每況愈下。高爾基說托爾斯泰「非常喜歡談論女人,但總是帶著俄國農民的粗野口氣……他對女人的態度是一種頑固的敵意。他最喜歡做的事情莫過於懲罰她們。……這是一個男人對沒有得到他應有的幸福而進行的報復。」
 
晚年
1910年11月10日,82歲高齡的托爾斯泰從自己的雅斯納亞-波良納莊園秘密離家出走,躲在一個三等火車車廂裡,患有肺炎,最後客死在阿斯塔波沃車站的站長室裡。托爾斯泰彌留之際,全球各地的記者雲集這個小車站,他的所有子女也都來到膝下,但托爾斯泰臨死也不想見妻子一面,可謂悲慘至極。威廉·夏伊勒(William Shire)感嘆道:「他們在各方面都得天獨厚,惟獨不具備相互理解的能力。」
 
托爾斯泰五歲時,大哥尼古拉告訴他一個秘密。只要把這個秘密解開,世界上就不再有貧窮、疾病和仇恨。他又說這個秘密已經寫在一根小綠棒上,綠棒就埋在小山澗旁的路邊。這個小綠棒的故事,令五歲的托爾斯泰神往不已,找尋綠棒是托爾斯泰年幼時最熱衷的冒險遊戲。托爾斯泰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傳說中的綠棒,死後也是被安葬在那片樹林裡。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0,803) | 回應(7)| 推薦 (15)| 收藏 (0)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閱讀:藝術映像 |
此分類下一篇:悅讀映像:《歲月神偷》Echoes Of The Rainbow
此分類上一篇:「釵盒情緣」:崑曲《長生殿》

讀.冊.人
大文豪托爾斯泰
是俄國人的良知,也是一盞在黑暗中閃耀的光,他的光是從最虛偽的黑暗人性處點燃。《為愛起程》一本虛構與真實交錯的迷人小說,作者帕里尼 參考托爾斯泰最親密的家人、朋友、信徒的日記和回憶錄,加上個人想像勾勒出托爾斯泰生命的最終樂章,特別的是小說中的對話儘可能引用當事人的實際發言,夾雜著現實與虛幻的情節讓整部小說更加動人。

《為愛起程》作者帶領我們回到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一九一○年,那是他生命的尾聲,卻也是他用愛與熱情印證生存價值的關鍵時刻。托爾斯泰的最後一年為何重要?因為托爾斯泰的最後一年幾乎可說是他一生的回顧與總結。就像作者後記所言:「透過萬花筒盯著一個恆久不變的影像。」由環繞在托爾斯泰周邊重要的人物所構成的「萬花筒」觀點,來盯著一個恆久不變的「托爾斯泰」影像。
2010-04-08 15:44:46
(悄悄話)
2010-04-08 17:24:12
嗯~ 有深度很吸引人...
2010-04-08 23:11:29
飛天馬
這篇真是寫得太好了!!!
2010-04-09 09:53:28
苦瓜寮
這麼精闢的介紹讓人想一賭為快
2010-04-09 16:38:25
楊風
一定和"長日將盡"一樣好看
2010-04-10 09:42:45
Lazybone
我是 Christopher Plummer的粉絲ㄟ
他是真善美的帥爸爸啊
2010-05-12 16:44:56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