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1-28 09:23:23| 人氣2,67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名句解析】 我不殺伯仁 伯仁卻因我而死

推薦 6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名句解析】 我不殺伯仁     伯仁卻因我而死

唐 房玄齡等《晉書  列傳三十九》:

   「初,敦之舉兵也,劉隗勸帝 盡除諸王,司空導 率群從 詣闕請罪,值 顗(字 伯仁)將入,導 呼顗 謂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 直入不顧。既見帝,言導忠誠,申救甚至,帝納其言。

     顗喜飲酒,致醉而出。導 猶在門,又呼顗。顗不與言,顧左右曰:『今年殺諸賊奴,取金印如斗大繫肘。』既出,又 上表明導,言甚切至。導不知救己,而甚銜之。

     敦 既得志,問導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當登三司,無所疑也』。『導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應令僕邪?』又不答。敦曰:『若不爾,正當誅爾。』導 又無言。導 後料檢 中書故事,見 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導 執表流涕,悲不自勝,告其諸子曰:『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負此良友!』」 

   《晉書》,中國的二十四史之一,唐 房玄齡等人合著,作者 共二十一人。記載的歷史上起三國時期司馬懿早年,下至東晉恭帝元熙二年(西元420年)劉裕廢晉帝自立,以宋代晉。該書同時還以「載記」形式,記述了十六國政權的狀況。原有敘例、目錄各一卷,帝紀十卷,志二十卷,列傳七十卷,載記三十卷,共一百三十二卷。後來敘例、目錄失傳,今存一百三十卷。

注釋:

1. 伯仁:周顗 字 伯仁,東晉 元帝時期人物,時任 尚書。

2. 敦:王敦為 王導的親兄弟,時任 江州牧、荊州刺史。。

3. 劉隗:晉元帝 寵信劉隗,對其 言聽計從。

4. 司空導:王導 時任 司空。

5. 累卿:勞煩您。

6. 繫肘:繫在肘上。(應該是 放到衣袖裏,古人的長袖裏一般有個兜,用來裝東西)。

7. 三司:(司空、司馬、司寇)東晉的職官名。

8. 僕射:僕射(音ㄆㄨˊ  ㄧㄝˋ)職官名。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諸官之長 稱僕射。 僕射 起源較早,秦律中就有僕射官名。

9. 幽冥: 陰間,又稱  幽冥。

意譯: 

     當初,晉室重臣 王敦起兵作亂,此時 晉元帝 寵信劉隗刁協二人,對此二人言聽計從。此時劉隗向晉元帝建議,殺光 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員,晉元帝 未答應。

     王敦弟 王導及家族 恐受牽連,帶著王氏子弟 跪在宮殿門前 等候皇上發落。這時周顗進宮,王導 希望周顗 能替他說些好話,便輕聲對他說:「伯仁,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結果 周顗 卻假裝沒聽見,昂首走進宮去。周顗 見到皇帝,說王導是 忠誠的臣子,說盡了好話,皇帝 採納了 他的意見。

     周顗 喜歡喝酒,在宮裏喝醉了才出來。這時 王導 仍然在宮門口等著 ,又叫 周顗,周顗 沒搭理他。一邊走 還一邊嘀咕:「今年 殺叛軍賊子,換 斗大金印 繫帶在身上。」出去後 到了家,又連忙寫了一篇奏摺,詞語懇切,替王導及家族求情。王導 不知道(周顗)是 救自己,反而 非常恨他。

     後來 王敦得志 總攬朝政,詢問 王導:「周顗和戴若思是 南北兩大才子,應該做 三司,沒有什麼可以疑慮的。」王導 不回答。又問:「如果 不做 三司,那應該可以做 尚書令、尚書僕射吧?」王導 還不說話。王敦便說:「如果 不配為官,那就殺了他。」王導 還是 沈默。最後導致了 周伯仁的被殺。

     王導 在整理「中書省」文檔時,才發現 周顗極力為他辯白的奏摺。周顗一直在維護他,只是 不在他面前 表示出來而已。想到 自己不負責的沈默,最後導致了 周伯仁的被殺。一股強烈的負罪感 湧上心頭,他回家後 對家人說:「我雖然 沒有直接殺死伯仁,可是 伯仁卻因我的不作為而死。幽冥之中,我 對不起這個良友呀!」

解析: 

  西元322年,晉 中宗 朝中重臣王敦 起兵作亂,其弟王導及家族受牽連,在宮外候罪。

  良臣 周伯仁進宮時,王導 請其說情。周伯仁 雖然表面不加理睬,但積極向皇帝進言,言導忠誠,後來 還 上奏摺 為王導請命。王導 非但不知,一直 還懷恨在心。

       後來 王敦 握有大權,詢問 王導 要不要殺掉 周伯仁。王導 一言不發,最後導致了 周伯仁的被殺。

   王導從「中書省」文檔中 發現了 周伯仁 以前 極力為他 辯白的的奏摺,才恍然大悟,痛哭流涕。「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意思是 我 雖然 怨恨伯仁,卻沒有 想殺他的意思;但是 因為 我的怨恨 使伯仁 被殺死,伯仁的死與我有間接的關係。人死不能復生,因為 心生怨恨,導致 自己該做的事沒做,成了 王導心中永遠的痛。 從此,「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句 千古諺語,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

      這諺語,人們常用來表達自悔之情。這個諺語的典故 告訴我們:當 陷入人生困境時,往往 有人 口蜜腹劍 落井下石;也有人暗中相助,不願彰揚,…恩怨往往難以明察。

台長: 逸竹(yt)野叟
人氣(2,674) | 回應(1)| 推薦 (65)|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政治法律 |
此分類下一篇:【名句解析】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
此分類上一篇:【名句解析】 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伯仁
政治險惡
爾虞我詐
2023-01-29 14:40:07
版主回應
誤會 往往是 致命的,人與人交往,
及時 有效的溝通,化解誤會,
是 多麼困難 卻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啊!
2023-01-29 14:59:30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