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12-16 10:30:41| 人氣2,0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詹宏志

推薦 56 收藏 0 轉貼1 訂閱站台

 

(轉貼)一本書,改變了我的一生詹宏志

 

本文來源      http://thinkingdom.myweb.hinet.net/main.html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我住的鎮上出了一個大師:新任鎮長。他突發奇想在小鎮設一個圖書館,放三個鐵櫃、若干本書。在我的理解中,在圖書館看書是不用錢的,跟出租店一樣,我看了一點兒童書後覺得字太少、不過癮,就在櫃上一本本地找。那時,我讀到一本改變了我一生的書。

 

  書名叫作《故里人歸》。主角是個奇怪的紅皮人,在英國的農村賣顏料,因此染得一身紅。我從小也在農村生長,卻沒見過紅皮人,顯然書裡的農村跟我的農村不一樣。我的農村到處是綠油油的水稻田;書裡的農村則是淒苦的冬天、風很強、有著各式荒涼風景的草原。這種「不一樣」對當時的我來說非常重要,我從此得知:世界不只有一個,還有另外一種世界。

 

我糊裡糊塗碰上這些書,讓我活出不只一種人生

 

  讀書的時候,我總有種感覺:因為讀了這書,知道存在著另一個世界,此後,要回來就很困難了。小時候我從海港基隆搬到內陸草屯,老師要我畫畫,我畫了一艘很大的船,上面載滿飛機。一個同學笑我,飛機怎麼會比船小?我是海邊來的小孩,知道船比飛機大得多;然而,當時我卻因為這幅畫,成了一個騙子。我從此明白:當你看過不同世界,在你的世界裡,你就馬上變成一個孤獨者。你無法向他人講述書裡的另一個世界,因為他們沒看過。這使得閱讀者被啟蒙之後反而成了孤獨者;但是,成為孤獨者也意味著成為一個有能力自己追尋答案的人。

  我小時候就是一本書接著一本書讀,讀到什麼都是偶然,沒有特別計畫,那些書就因緣際會地出現在那裡。可以說我糊裡糊塗碰上這些書,而這些書把我帶上成為另外一個人。

 

冥冥之中,讀書的偶然性決定了我們的命運

 

如果我小時候不是遇上《故里人歸》這本書,或許現在的我會是完全不一樣的面貌。這世間存在許多書,你讀了哪些,就會形成你特定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冥冥之中,這些書決定了你的命運,有些甚至會讓你感到強烈認同,你會願意為之生、為之死,你會用很驚人的瘋狂去看待年輕時的某種嚮往。

 

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這種「讀書的偶然性」決定了我的命運。我們身上其實也具有許多能夠決定命運的東西:一個人在城市或偏鄉出生、出生的階級是貴或賤,這些事情原本有很大的限制性。唯一能夠掙脫宿命、讓人不受這些因素掌控的,正是讀書。

 

儘管我的人生還沒結束,但我對於退休並不感到害怕,我充滿期待,我還有很多書只看了封面還沒翻開來讀;我對老去也不擔憂,愈老只是耳朵愈順,聽到任何話,知道裡面可能有很多意義,我更有能力把握它。如果有機會讓我向任何一個東西感恩的話,我要對書本致上我最高的敬意。(完)

 

  




(轉貼)浪漫主義者與《科學怪人》詹偉雄

 

本文來源      https://tw.appledaily.com/new/realtime/20171214/1258892/

 

詹偉雄/文化評論者

 

 

和詹宏志與李明璁同台說講「讀書的樂趣」,席間有聽眾問詹先生1年大約讀幾本小說?「300本!」就在現場大夥嘖嘖稱奇之際,我又說起一次路上與他巧遇,他正取酒回家,依稀記得他說一年得品試500種葡萄酒,而且絕不重複,結果他糾正我:「正確地說,應該是31000種!」

 

很難想像:每1.2天就讀完1本小說,而且幾乎每一天腦海裡都仍飄盪著前夜新酒氣息的詹先生,還是兩家上櫃公司的董事長,每天也許說不上日理萬機,但思緒中處理個千機總少不了吧,這還不包括那些非小說類的閱讀時間、一度長達10餘年的專欄寫作、三不五時動手做不凡料理(前幾日即得採買食材與預做醃漬或烹煮)、《旅行與讀書》中敘及的長程旅行,或再加上他新任APEC台灣企業代表且擔任「數位創新工作小組」主席的各種大計畫。

 

他說一生至此,大概已讀過20遍的《福爾摩斯全集》,還曾透過小說主情節外的發票與報帳收據之考證,為19世紀的偵探這行業寫過一篇產業分析的文章。

 

我想一定有人與我一般懊惱:每個人眼前度過的時間是等量且同質的,但為何詹宏志人生中所蒐獵的訊息量,是吾人的好幾百千倍?而且對一般人而言,書有時景色怡人,但更多的時候是懸崖峭壁,讀書過程費力且常讓人束手無策,然詹先生卻讀來不見罣礙,他說2001年《明日報》的歇業是他人生中幾個愁苦難局之一,在那段日子裡他是藉著讀黑格爾的《小邏輯》和《精神現象學》而度過難關,並不是這兩本書提供了什麼解方,而是黑格爾其人的時代氣度與高遠視界,透過書,讓愁苦者得以參照而有奮進之心。

 

我在現場聽著,也回味著最近因《科學怪人》(這是「讀書的樂趣」講座詹先生所選的導讀書,我和李明璁選的則是《變形記》與《動物農莊》)而延伸閱讀中的一本歷史書《奇想年代》(The Age of Wonder),這本書的作者Richard Holmes是一位熱中浪漫主義的歷史學家,他的第一本書就是《科學怪人》作者瑪麗.雪萊夫婿——即是詩人雪萊,原名Percy Bysshe Shelley——的傳記,《奇想年代》是他在這個領域出版的第17本書了,但主題卻不再是雪萊、拜倫、柯律芝這些作家,而是和他們同時代也交流在一起的英國自然科學家——如博物學家Joseph Banks(35歲即跟隨庫克船長完成南太平洋探查,有80種植物的名字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天文學家William Herschel(有「恆星天文學之父」之稱,天王星發現者,一生製造過400支天體望遠鏡)與化學家Humphry Davy(發現鉀、鈉、鈣、鍶、鋇和鎂等化學元素,並開創生物電學研究,啟發瑪麗.雪萊寫作《科學怪人》)等的精采故事。

 

我們過去總囫圇吞棗地認定:著重於個人情感釋放、擁抱想像的浪漫主義,是對於實事求是的科學與理性主義的反抗,但這批科學天才傳記所彰顯的,卻是浪漫主義的時代情懷(不僅與詩人為友且也讀詩)如何帶領他們去了尋常人等難以企及的經驗邊界,繼而拓寬了科學的版圖。

 

這是一種激進的個人主義信念,它要求著個人極盡可能地張開他的感官,無所不用其極地認識世界,每一樁新經驗會與他敏銳的內心交織,繼而帶出下一刻新的生命,而《奇想年代》所說的,無非也就是科學家嘗到甜頭,不斷地往陌生地探險以豐富生命的故事,而那些震撼人心的科學發現,反倒只是這追尋路上的意外插曲罷了。當然,他們的發現也激昂著浪漫主義文學家,每一個科學發現的躍進,都代表生命新的可能,19歲的瑪麗.雪萊將《科學怪人》的關鍵場景選在19世紀破冰船探險的北極冰洋,看似超齡卻是完全合理。

 

如果我輩人生只是一捲2聲道的錄音磁帶,那詹先生那卷肯定是24聲道以上的,他是接上《奇想年代》的台灣第一個浪漫主義者,我是如此小確信著。(完)

 

 

台長: 一個讀者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