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0-05 21:53:04| 人氣1,4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眼中的獵物》導讀/詹宏志

推薦 4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貼)《眼中的獵物》導讀/詹宏志

 

(本文摘自《眼中的獵物》, 遠流出版)

 

本文轉載自 遠流博識網

 

 

    推理小說夫妻檔

 

  寫出推理小說史名作《血腥的謀殺》(Bloody Murders, 1972)的史家、評論家兼小說家朱利安.西蒙斯(Julian Symons),曾經寫過一篇動人的文章,記錄他與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 1915-1983)夫婦恬淡如水的「越洋友誼」(a transatlantic friendship,西蒙斯當時住在英國倫敦,麥唐諾家族則定居在美國加州的聖塔芭芭拉,亦是台灣小說家白先勇客居美國多年的地方)。

 

  那篇文章寫到這位本名肯尼士.米勒(Kenneth Millar)的羅斯.麥唐諾,溫文儒雅,謙沖自抑,對英語詩歌、歷史有著驚人的豐富知識(麥唐諾是一位文學博士,他的研究主題是詩人柯律治,他的老師則是著名的大詩人奧登);他有一位體弱多病的妻子,為了照顧妻子,他們隱居加州一隅,足不出戶,淡泊名利,潛心創作,無意與世界交際(這樣的孤僻描述也不完全對,他們夫婦對某些事物又頗為熱中,譬如他們兩人都擔任過美國推理小說協會的會長,太太則是聖塔芭芭拉環境保護的積極鼓吹者,我應該說,他們不愛出門也不擅交際,對文學創作卻又專注而獨立)。

 

  羅斯.麥唐諾是出了名的沉默寡言,有人曾經問西蒙斯:「你見過肯尼士超過二十次,你有從他口中聽到超過二十個字嗎?」奇怪的是,麥唐諾似乎與西蒙斯一見如故,特別能與他傾談;與西蒙斯相處時,麥唐諾就變成一位滔滔不絕的表達者,令人訝異於他的淵博多聞。西蒙斯的文章,雖然寫的是他們見面次數無多的交往經驗,卻側面寫活了兩位既彼此尊重又相依為命的文學夫妻。在那篇文章裏,那位每天很早上床休息、因為眼疾不肯晚上外出吃飯、說話輕聲細語的女主人,也就是麥唐諾對她言聽計從的麥唐諾夫人,事實上是另一位在推理小說史上享有盛名的大作家:瑪格麗特.米勒(Margaret Millar, 1915-1994)。

 

  瑪格麗特.米勒本來是加拿大人,大學時結識了同在加拿大求學的肯尼士.米勒(肯尼士是美國人),一九三八年兩人結婚,定居於密西根;肯尼士在那裏修習博士並任教,瑪格麗特則因心臟疾病而長期臥床。瑪格麗特臥病期間讀了大量的推理小說,引發興趣想試試創作(生病是推理小說大師誕生的重要原因,歷史上已經出現無數例子了),雖然她的醫生全力勸阻,認為小說創作有礙健康,她仍然樂此不疲,一本接一本地寫出極其獨特的作品來。

 

瑪格麗特剛開始的三本小說,都是一種略帶懸疑驚悚風格的心理分析小說,但已經顯示了她對精神異常世界的興趣,也看到推理追究、步步進逼的原型,小說故事中更已經出現了一位警探:任職於加拿大多倫多警局的山德斯探長(Inspector Sands)。從第四本小說《牆上有眼》(Wall of Eyes, 1943)開始,她正式把山德斯探長提拔變成主角,真正跨入推理小說的領域。她的推理小說不斷顯露出她對精神分析世界的了解與興趣,一九四五年的《鐵門》(The Iron Gates)裏,寫到一位逃離精神病院的患者,通過他的眼光看著一個不安定的日常世界,什麼都顯得不對勁,這種深度心理狀態的描寫能力,後來清楚標誌著瑪格麗特.米勒的風格特色,也使推理小說讀者發現了全新的領域和經驗,她也因此就一舉成名了。

 

    精神分析做背景

 

  當瑪格麗特.米勒成功成名時,她的丈夫肯尼士.米勒還在為自己的寫作生涯奮鬥;他一開始受到太太的鼓勵和啟發,把自己在歐洲旅行見識到納粹黨崛起的經驗寫入第一本推理小說《黑暗隧道》(The Dark Tunnel, 1944),但沒有受到太多的注意;後來為避免和已經成名的瑪格麗特.米勒產生名字的混淆,乃改名為羅斯.麥唐諾,直到一九四九年,他推出以私家偵探劉亞契(Lew Archer)為主角的《動向飛靶》(The Moving Target),才正式在推理小說文壇取得一席之地。

 

  瑪格麗特.米勒一生體弱多病,經常住院接受治療,日常生活中也無法忍受一點點煙味、噪音,到了晚上則眼睛幾乎看不見東西(但她仍然活得很長壽,死時八十歲,整整比她同年出生的丈夫多活了十一年);她的身體狀況使得她對身邊環境與內在心理都十分敏感,對「病人」更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研究興趣。她的小說是最早探討各種身心症狀者在犯罪裏扮演的角色,對心理學與精神分析的應用,更是推理小說史上最重要的開拓者;她的小說主人翁或敘述主體,很少是身心健全的人,通過這樣的人的眼睛所看出去的扭曲世界,使得她的小說有一種說不出的怪誕氣氛,又有一種全新的角色行為解釋。

 

  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一般認為就是《眼中的獵物》(A Beast In View, 1955),這部小說曾經獲得當年美國推理小說協會的「年度最佳小說獎」;而瑪格麗特.米勒本人更在一九八二年榮獲「推理大師獎」(Grand Master)的最高榮譽,肯定了她在推理小說題材開拓與創作成績的終身成就。瑪格麗特是一位不出遠門而閉門創作不懈的作者,她的創作產出持續而穩定,只有她在七零年代痛失愛女,才停止創作整整六年。

 

  《眼中的獵物》是瑪格麗特另一部獨樹一幟的作品,從小說一開啟,女主角就為種種奇怪的事件與現象所苦,而那些神經質的敘述語調和心理狀態,也讓我們看出女主角是有一定問題的;但事件與敘述一路牽引著你,你忍不住隨著女主人翁的恐懼心情內心起伏,更隨著她的理財顧問(在這裏扮演偵探的角色)一路追索這位可憐女性的真實遭遇,然而不到最後一頁,小說絕不會透露任何結局的解釋給你(這也是瑪格麗特.米勒的特色之一,你通常必須讀到最後一頁,真相才會大白)。

 

  女主人翁的精神狀態,以及「多重人格」的現象,這也是第一次有推理小說能夠正面的處理它;利用這樣的精神狀態所產生的犯罪案件,也許在後來的推理小說中也應用得不少,但瑪格麗特絕對是歷史上的開路先鋒,也絕對是當中了解最深刻、應用最自如的人。

 

  有趣的是,羅斯.麥唐諾的推理小說也以應用心理分析聞名,他尤其擅長處理犯罪者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traumatic experiences),他筆下的劉亞契更被描述成「硬漢式的心理諮商者」;但在探索幽深黑暗的精神世界上,麥唐諾是遠不如她太太的勇敢大膽,也不如她深刻怪異。瑪格麗特.米勒比羅斯.麥唐諾更早成名,更是促成他創作的重要動力(肯尼士.米勒承認,要不是太太的激勵,他早在前幾本小說的失敗中喪失了信心);但是到了晚期,瑪格麗特的聲名卻有點被丈夫壓抑,變得被人忽視或低估了,這對瑪格麗特.米勒來說,實在是不盡公平的。

----

 

 

 

台長: 一個讀者
人氣(1,498) | 回應(0)| 推薦 (47)|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詹宏志推理小說導讀 |
此分類下一篇:《死前之吻》導讀/詹宏志
此分類上一篇:《死者無動於衷》導讀/詹宏志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