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30 03:50:04| 人氣63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中国大陆经济真相分析(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二,巨额引进外资的后果

● 引进外资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衰败,而其结果是战略性民族工业全面退化
巨额引进外资的利弊己逐渐清晰。起初引进外资的原因是国有企业的衰败,以外资投入合资形式挽救局部大型国有企业。由于跨国公司在资金、技术、品牌、企业管理和市场销售等绪方面处于全面竞争优势,因此中国的国有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大批国有企业被挤垮,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华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投资项目大量增加,对中国的石化、机械、电子、钢铁等国有重化工业构成了重大打击。

中国民航工业全面退化是个典型例子。在文化大革命末期,中国曾试制2两架“运10”大型客机,1架样机从上海远航西藏高原成功。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冷落“运10”,将其打入冷宫。中国决定走中国民航工业与美国道格拉斯合资生产波音飞机的机翼和机门,把中国航空工业整体水平大大降低。几年后,中美航空工业合作也宣告破裂分手。

相对比是欧洲空中巴士公司的兴起。空中巴士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制造企业之一,由德、法、英、意、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联合组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空中巴士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打破了美国波音公司在世界飞机制造业的垄断地位,争得了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实现了与波音公司平起平坐的战略目标。中国试制“运10”成功时,与欧洲空中巴士的技术生产能力只相差10-15年的距离,中国本来是有希望成为世界大型民航飞机的生产中心之一,但中共决策者的短视和私利所驱,在吸引外资方面,放弃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现在中国民航工业落后大半个世纪了。

另一个典型例子是机械加工工业的基础 ----- 中国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研制和生产的全面退化。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是生产飞机、汽车、火车、大型电机等工业的基础设备,从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己开始建立研究所自行开发研制,其技术水虽然们落后于日本和美国,但仍有成果产出。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后,这一有关中国技术发展的战略性工业全面退化。中国现在各工业部门使用的数控加工中心机床大都是日本或美国产品,基本上己没有中国数控加工中心机床的市场,并且还受到战略物资出口条例的限制,高精度机床不准出口到中国。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外资技术和产品的进口,中国国有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大批工人下岗失业,就业安全感的普遍消失使人们的收入预期下降,社会购买力明显萎缩。 (注3)

为了挽救国有企业的另一条路子是1996年始执行积极财政政策,迫令银行货款给国有企业,同时广为推销国债。大笔资金投入国有企业,仍然不能挽救国有企业,产品技术层次低下,没有市场竞争力,没有能力还银行债务。其结果是政府背了2个大包袱:近35,000亿银行呆帐,20,000亿国债。引进外资,虽增加低层次产品出囗,但中国大陆受WTO条文规定限制,到2016年之前,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不承认中国大陆是市场经济,对大陆产品加以反倾销制裁。故大陆产品利润不高,所赚外汇并不能抵销债务。

正因为上述不利因素的存在,中国政府遂不遗余力引进外资以维持经济的增长。随着国债投资效应的递减和本国企业可选择投资项目告罄,吸引外资变得更加紧迫,许多地方纷纷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下级政府和直属的政府机构层层分解、下达招商引资的责任指标,甚至对招商引资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金奖励政策。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稳定依赖于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增长则在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流入的外资。只要外资流入量下降,中国经济就会发生严重困难。

● 用引进外资抵消资本外逃
各地地方政府官员和国有企业经理热衷于引进外资,并不完全是出于急国家建设之需,还有他们希望与国外挂钩、以便安排在国外的后路的个人考虑。从这层意义上看,中国特色的引进外资有一个副产品,即资本外逃。

中国的贪官历年来到底携带了多少资金外逃,恐怕同样是一个无法确知的谜。但下列数据 (注4) 多少可以让人对此有个概念,中国自1985年以来的资本外逃数额占外债增长量的52.3%,超过了80年代世界上15个债务负担最沉重的国家资本外逃的平均水平。进入90年代以后,资本外逃水平接近甚至超过了每年新增的外资额。据中国财政部办公厅「积极财政政策」课题组的专题研究资料显示,1997年和1998年资本外逃额分别为364.74亿美元和386.37亿美元;1999年这一局面虽然得到一定的控制,但资本外逃额仍高达238.3亿美元。2000年资本外逃又急剧增加,总额大约在480亿美元左右,当年比外商对中国实际投资的407亿美元还要多。如此严重的资本外逃,对于急需投资资金以维持经济增长的中国来说不啻雪上加霜。可以说,如果不是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外资,让引进外资与外逃资本进行了大置换,中国定会陷入严重的资金饥渴症。

短期内引进巨额外资有利近期经济发展,但长期而言,中国大陆的工业,金融和商业,以及出口产品将被外资控制,这对中国大陆绝对不利。尤其当外资在中国大陆无利可图时大批撤退将对中国是个打击。而实际上外资己从石油能源部门撤退。

2004年12月18日中国大陆媒体《财经时报》在题为“地方政府需要外资,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搁置”一文中首次披露外资有近一半的资金已经从大陆撤回。此文章报导的背景是美国众议院税务委员会通过的《本土投资法》,将针对美国公司海外收益的所得税税率由35%下调为5.25%,期限为一年,条件是将这些收益投资于美国;因应美国《本土投资法》,北京决定搁置热抄近2年的中外企业所得税并轨。所得税并轨即外资企业不再享受税率优惠,而是与大陆企业所得税持平。 (注5)

中国的统计指标一个数据是说虽然引进了5,014亿美元,但是实际使用的外资只有2,500多亿,有2,500亿实际上已经撤出了中国。(注6)

● 以外商名义投资, 贪腐黑钱海外洗白后大规模回流
从一些已经暴露的案例看,腐败分子侵吞社会财富的途径为:把贪污腐败得来的钱转移至境外,再利用中国对外资的优惠政策,以外商身份回国投资。这样形成一个权利与金钱相互依存、里应外合的洗钱链,最终形成对国家和社会财富赤裸裸的循环侵占。

2003年5月中旬,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0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时隔12年,‘净误差与遗漏’这一项居然达到了77.9亿美元,这代表国家承认追踪不到的资金的数据转为正值……”,“它表明有人正试图将过去逃出中国资金体系的钱重返中国,而且这部分资金并不十分合法(中国俗称黑钱)。”中国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项每年都有几百亿美元,近年来总和已达数千亿美元,这其中洗钱所导致的资金外流数额占相当大的比重。(注7)

● 巨额引进外资的后果-----外资悄悄地图谋控制中国物价
以啤酒业为例,中国啤酒市场的地区分割特别严重,在某一个地区常被某一个企业的品牌所垄断。1984年外资啤酒首次进入中国,但是绝大多数外资啤酒企业不能适应中国的地方保护、地区封锁,无法和受到保护的地方企业竞争,纷纷溃退。

2003年底以来,外资啤酒公司开始改变策略,纷纷以资本渗透的方式向中国啤酒市场发起的第二轮攻势。

2004年7月9日,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美国AB公司获得了哈尔滨啤酒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以50多亿港元的价格,如愿把中国的第四大啤酒企业-----哈尔滨啤酒 (0249.HK) 收入麾下。在这场争斗中,AB公司的竞争对手是SAB公司。

经过近两年以大规模并购,现在这两家公司都已拥兵自重。

另一个行业是水泥行业,水泥是2004年中国政府重点宏观调控部门。

但是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的区域保护、恶性竞争、盲目投资,导致水泥投资在一些区域上过分集中,甚至部分地区的产能供过于求。如北京周边地区2002 -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加上其它区域进京水泥的快速增长,北京市场实际上已经出现了水泥产能大于需求的状况。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市场情况表明,北京的水泥价格仍然上涨30%。

这里不难看到外资并购的身影。全球建材巨头法国著名建材集团拉法基拥有北京兴发水泥有限公司,在当地市场占有率达到70%。拉法基大部分业务已经覆盖了整个中国东部地区。由于水泥具有非常强的销售区域性,且受合理运输半径的约束,因此水泥行业是一个地域性的高壁垒行业。拉法基的水泥价格在北京市场的垄断地位,使得价格不容易受市场供求的左右。(注8)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