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11-30 03:46:10| 人氣5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貼﹞中国大陆经济真相分析(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对中国大陆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对比
----- 兼评美国《新闻周刊》和《时代》杂志的兩篇有关中国经济的文章

伍凡

2005-07-11

前言

中国大陆经济形势究竟是好还是坏,有的人说这是仁见仁智的问题。但笔者认为,应该以大陆经济各个方面的现状作为分析基础才比较有说服力。

对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在国际上己分成2派(本文简称A派和B派)。由于出发点不同,观点和立场不同,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的分析结果完全不同。

在国际上和台湾有部分人士(A派)认为,大陆的经济发展不错,每年的GDP增加都在8-9%之间,这些人士大都是与大陆有经贸投资往来,或受益于这一派的专家学者。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在5月9日刊出一文 Does the Future Belong to China? (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美国时代周刊(Time)在6月27日刊出一文A New China Rises(一个新的中国兴起)。很明显,这两篇文章是站在A派立场上来观察中国。读者们会问,他们是从表象上去观察报导,还是从深层矛盾和社会结构上分析?显然这两者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

A派认为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很好,近年来中国大陆有3大经济成就:GDP连年保持8%以上、中国成为世界加工厂,以及近年来中国是世界上吸引外资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但是,B派认为上述3大经济成就是有很严重的缺陷,他们仅是单方面看GDP数量,并不考虑GDP的成本,更不考虑其它的因素。相反,B派是从全面的分析中国大陆经济状况,才能看出中国大陆经济的弊端。(注1)

B派认为中国经济虽然在继续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模式和金融体制结构问题而造成的深层矛盾逐渐显露,这一派人士对中国大陆经济发展前景不看好。尤其是生活在大陆的经济人士和官员不断发生警告,有可能在近期发生金融危机。

在分析目前中国大陆的经济形势,有几个关键的指标:GDP,巨额引进外资,世界加工厂,银行债务、股市、房地产、能源紧缺、通货膨胀等。从这几方面入手,就可以看到中国大陆经济情势的概况了。


第一,中国大陆经济的现状

一,中国以GDP作为经济实力的唯一指标

所谓《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这个名题,从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看,作者是指中国预期在未来的10年到35年内,从生产力(GDP)上超过世界其它国家。在该文章的第3页,用相当醒目的字体写到,中国现在的GDP值是1.6兆美元,预期在今后15年内增长3倍,在2015年超过日本,在2039年超过美国。据现有资料粗略估萛,2005年全球GDP总量估计约40兆美元,中国1.6兆美元只占全球GDP总量的4%;日本4.5兆美元,占全球总产量11%;美国11.7兆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29.4%。上述数字大致表明从GDP来估萛,日本是中国的近3倍,美国是中国的约7倍半。每个国家作为一个经济体,仅仅用GDP的数字来衡量各自的经济力量的大小是不合理的。

事实上,GDP只能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一部分事实,但绝对不能反映出经济发展过程中全面的事实。中国政府喜欢用GDP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甚至当作唯一的指标,特别是朱镕基,用GDP作指导而制定了不少错误政策。

● 用GDP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有许多缺陷,首先,GDP不衡量社会成本。GDP简单说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这个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的依据是一个国家经济体制内的价值系统。对于一健全的市场机制的国家而言,这个衡量是可以做到尽可能全面的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总量。但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国家而言,GDP就不可能全面的衡量社会经济活动的价值总量。譬如:环境污染问题、工人劳保问题、童工问题、医疗保险问题、社会福利问题,和百姓健康问题等等,在中国的GDP中反映不出来。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人提出“绿色GDP”的概念,譬如为了追求增长GDP 100亿人民币,而破坏生态坏境,不得不化费30亿环境保护费。从计算上得100+30=130亿的名义GDP,但实际有效的GDP只是100-30=70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宁肯牺牲环保和人民身体健康,不顾工人安全及子孙后代,一味追求名义上的GDP增长,这是破坏了中国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 (注2)

● GDP还有第2个缺陷是不衡量质量。质量是无法在GDP中体现出来的。 因为GDP就是在现在的社会价值体系下计算的。社会财富的累积是靠质量的,数量多没用。这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只有质量才有社会财富的累积,否则社会财富的折旧速度会比生产速度还要快。另一个是只有具有质量的产品才有对外的交换价值。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国营企业争着向银行货款,生产同一类在市场上行销看好的产品,甚至仿冒造假,产品很快充斥市场,良劣不分,结果是产品无销路,企业倒闭。在这些企业生产过程的产量和产值都计入GDP的总量之中,但究竟有多少是有质量价值的产品被交换出去,GDP是不管的。这是GDP总量统计的大缺陷。

● GDP不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是第3个缺陷。从经济学的角度说,社会开支本身不是社会的成本,而由于从事某一项事业甲的投入造成另一项事业乙的荒废,才是投入事业甲的社会成本。比如政府把钱花在军事上,或花在吃喝上,那么这些花费本身并不是社会成本,因为它会促使军事和餐饮业蓬勃发展。但是由于投入在这两项事业而使教育无经费或缺少经费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这才是发展军事和餐饮的社会成本。

● GDP不衡量浪费,拿钱打水漂和拿钱办教育,反映在GDP上是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别。中国每年的浪费很大,一方面花巨资建设世界上容量最大的光纤通讯网,另一方面限制使用互联网,严格控制网吧和网站。 这些浪费对GDP的增长都不会任何有影响。

● GDP第5个缺陷是不衡量负效益。凡是从事经济发展都企望有正面的经济效应,但是北京政府长期以来都是靠“首长意志”来决策,举办不少“首长工程”,“面子工程”或“政绩工程”,使名义GDP上升,而经济效益是负面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河南三门峡水库,不但没有形成水利设施,而成了水害设施,对水库下流造成严重危威,不得不炸水坝。

● 最后,中国政府公布的GDP无法信任。中国政府官员以GDP作为经济建设指标,因此各级政府官员形成弄虚作假,以假GDP数字保官位求晋升。各省上报的GDP数字大都超过10%,有的省GDP为20%,但北京政府公布全国GDP为8%-9%。究竟哪个准确呢?

中国政府惯用GDP当作经济发展的指标,甚至当作唯一的指标,其不合理性是明显的。Newsweek 《新闻周刊》仍然使用这个GDP的观念来衡中美日三国的经济力量对比,可见由此来预测《未来是属于中国的吗?》的实际意义就并不很大。譬如,前不久中国商务部长薄希来在回答欧盟要求中国自动收敛纺织品出口去欧盟的数量,不要造成中国纺织品倾销冲击欧盟市场。薄希来答记者问说:“中国销售1亿件纺织品才买回1架空中巴士飞机”。这说明一个问题,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是大量生产低附加价值的产品,交换进口的是少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品。这个贸易事实在GDP总值统计中是反映不出来的。

中国现在提升GDP主要是依靠资金、劳力和资源大量投入,是一种粗放型生产模式,效率低,能耗大。虽然每年中国名义上是8%-9%的GDP增长率在上升,但利润回收率,也就是凈纯利不高,社会积累慢。因此,对10年后中国GDP超过日本GDP的估萛我持不同看法。以能源消耗为例,中国能源有效利用率相当低,每生产1亿美元产值的产品,所耗费的能源,中国是日本的10倍。日本现在的GDP约是中国的2.8倍,如果中国能源结构不改变,以及能源消耗效率不提高,则中国要增加3倍的能源消耗来赶超日本,这可能性有多大?是个大问题。现在中国己消耗全球30% 的能源,才只生产出仅占全球GDP总量4%的产品。按《新闻周刊》的预期,10年后,中国GDP增加3倍,那能源消耗也势必增加3倍,这等于要把全世界的能源都给中国使用,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可见,中国经济效率之低下,中国经济再不能再走粗放型道路。中国应该向绿色中国发展,保护生态,而不应该向高消耗、低效率的黑色中国发展。

中国应该放弃粗放型经济,而应逐步过度到粗放型和精细型经济共存,最后过度到精细型经济为主。这样的结果是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生产销售,将带来GDP的实在有利润的增长。要做到这一步,这就涉及到资金和资源合理分配、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投入,资讯的流通,推动能带领创新产品的私有企业的建立,以及人们自由创造思想环境的形成,最后要建立保护私有财产和保护人权的政治制度。但是中国的现实,离这些条件还差很远。应该一步步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才能改变中国的经济状况。

由上可见,中国所谓连续10几年的高GDP增长率的负面效应是严重的破坏了中国大陆社会平衡持续发展。


台長: 和平是最偉大的戰略!
人氣(5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經濟議題 |
此分類下一篇:﹝轉貼﹞中国大陆经济真相分析(二)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