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3-06-08 07:24:21| 人氣22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丹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目錄>卷之五(羽集)

<篇名>丹砂(水銀、輕粉)(心經)-1

 

丹砂,味甘,氣微寒,生餌無毒,煉服殺人。入心經。鎮養心神,通調血脈,殺鬼祟精魅,掃疥痿瘡瘍,止渴除煩惱,安魂定魄。

【白話解】

丹砂(硃砂),味甘,氣微寒,生用無毒,但提煉後服用會傷人性命。入手少陰心經。鎮養心神,通調血脈,殺鬼祟精魅疫癘邪氣,掃除疥瘡及痿瘡1等各種瘡瘍,止渴除煩惱,安魂定魄。

 

水銀,即丹砂火耆而出之者也,只可為外科之用。

【白話解】

水銀,就是丹砂用火提煉而形成的,只可做為外科之用(外敷)。

 

輕粉,又從水銀而再變者也,亦外科所需。此三物,至毒者水銀,其次輕粉,又其次則丹砂也。

【白話解】

輕粉,又是從水銀再提煉而形成的,也是外科所需的藥品。此三物,最毒的是水銀,其次是輕粉,又其次則是丹砂。

 

蓋水銀、輕粉經火百煉而成。丹砂未經火者,秉南方至精之氣,可借以安神定魄,然亦只可少服以獲益也。

【白話解】

水銀、輕粉經火百煉而成。丹砂還沒用火提煉之前,擁有南方至精的火氣,可借以安神定魄,然而也只可少量服用來獲益。

 

輕粉功專收斂,世人治楊梅風毒,用之以圖速效,誰知毒未宣揚,遽用輕粉以斂毒,顧目前片刻之快,變成終身難治之瘡,鼻落身腐而死,可不慎哉。

【白話解】

輕粉的功效最擅長收斂,世人治楊梅風毒(梅毒),想用輕粉來快速取得功效,誰知毒還沒發出來,就馬上用輕粉來收斂梅毒,只顧眼前片刻迅速收斂的成效

,卻演變成終身難治的楊梅瘡,鼻子爛掉,全身紅疹爛瘡從骨頭裡流出黃水臭腐而死,如此難道可以不謹慎嗎。

 

或問輕粉之毒,多成于楊梅瘡,不識有何藥可救?近人多以土茯苓救之,然未見其收功也。曰︰輕粉之毒,非服丹砂,則毒不能出。蓋輕粉即丹砂之子也,子見母即化矣。(〔批〕子見母則出,奇方至理。)

【白話解】

又問:輕粉的毒,大多造成楊梅瘡,不知道有什麼藥可以救治?現代人大多用土茯苓來救治,然而卻沒有功效。

答︰使用輕粉所中的毒,不服用丹砂,則毒不能釋出。這是因為輕粉就是丹砂的孩子(輕粉是由丹砂提煉出來的),壞孩子看見母親就會轉化變乖而毒會消失。

(〔批〕子見母則毒出,奇妙的方隱含最深奧的道理。)

 

但服丹砂則有法,用丹砂一斤,切不可火耆,須覓明亮者,研末,水飛過,用茯苓末二斤,生甘草三兩,為末,共拌勻。每日用白滾水調服三錢,不須一月,輕粉毒盡散,而結毒全愈矣。

【白話解】

但是服用丹砂是有方法的,用丹砂一斤,千萬不可以用火提煉,必須挑選明亮的鏡面硃砂,研成粉末,用甘草水浸泡四小時再飛過(水飛法2),用茯苓末二斤,生甘草三兩,研磨成粉末,與前丹砂一斤共拌勻。每日用白滾水調服三錢,不須一月,輕粉毒盡散,而楊梅瘡的結毒就會痊癒

 

或問丹砂,古之真人每借之飛丹煉石,引納清和,配以金鉛,按之法象,合成金丹而成變化。青霞子及太清真君煉法,皆載之《丹經》,而錄之各《本草》也,先生略而不言,何也?曰︰丹法難言,非有形之物也。古之真人,不過托言丹砂、黑鉛,以喻其金丹之妙也,何嘗取丹砂而烹煉之哉。

【白話解】

又問:丹砂,古時修道的真人常常借以煉製丹藥,導引吐納清和之氣,配合金鉛3,按照水火既濟的法象,合成金丹而成變化。青霞子及太清真君的煉法,都記載在《丹經》,而各家《本草》也有收錄,先生您卻略而不言,這是為什麼呢?

答︰丹法很難用三言二語就說的清楚,而且並非是有形的事物。古時修道的真人,不過是假藉托用丹砂、黑鉛,用來比喻心火與腎水上下交濟的奧妙(金丹之妙),並非是把丹砂真的拿來烹煮提煉呀。

 

夫丹砂最惡者火也,得火則有大毒。有唐以來,上而人主,下而縉紳,服烹煉丹砂之藥,未有不爛腸裂膚而死者。又安能長生變化飛騰升舉哉。此余所以略而不存也。

【白話解】

這個丹砂最怕的就是火,得火就會產生大毒。唐朝的時候,上至國君,下至地方官吏仕紳,服用丹砂提煉的藥物(五石散),沒有不爛腸裂膚而死的。又怎麼能長生變化飛騰升舉呢。這就是我擔心誤人所以略而不存的原因。

 

或問繆仲醇注疏《本草》,謂久服水銀,神仙不死之說,必得鉛華相合,乃能收攝真氣,凝結為丹,即道家所謂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合之旨也,吾子以為然乎?否乎?曰︰此繆仲醇不知丹訣而錯認之也。金丹大道,豈藉后天有形之物而成哉?

【白話解】

又問:繆仲醇注釋《本草》,說久服水銀,有神仙不死的說法,必須得到鉛中精華與之相合,才能收攝真氣,凝結為丹,也就是道家所說的“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合”4的秘旨,您以為他的說法是對?還是不對?

答︰這是繆仲醇不懂丹訣而認知錯誤所造成的誤解。金丹大道,難道能輕易藉助后天有形的藥物就可以完成的嗎?

 

況水銀生用、煉用,無非有毒,大非丹砂可比,尤不可服,古今來服水銀而死者比比。夫水銀入耳則腦爛,豈入臟腑偏能有益乎。此不必辨而自明者也。

【白話解】

況且水銀生用、煉用,都有劇毒,這種毒性不是丹砂可以相比,尤其不可服食,古今以來服食水銀而死的人比比皆是。這個水銀入耳則腦爛,難道入臟腑就能有益嗎。這道理是不必爭辨而自然明白的啊。

 

或問丹砂能消魚、龍、蛇、鱉之毒,有之乎?曰︰有之。但生用則不能消毒耳。蓋魚、龍、蛇、鱉之毒,中于人身內外者,用丹砂煮熟作湯,或火煆為末服之,則毒瓦斯盡消。丹砂生用則無毒,而熟用則有毒,以毒攻毒,故能奏功獨神耳。
【白話解】

又問:丹砂能消魚、龍、蛇、鱉的毒,有這樣的事嗎?

答︰有的。但生用則不能消毒。因為魚、龍、蛇、鱉的毒,中于人身內外的,用丹砂煮熟作湯,或用火燒提煉研為粉末服食,則毒盡消。丹砂生用則無毒,而熟用則有毒,以毒攻毒,所以能很快速的奏效。

 

1

疥瘡:由疥蟎蟲引起的皮膚病。

痿瘡:指生於體表之急性化膿性疾病,記載於《外科真詮》之中。

 

2水飛法:硃砂用手搥成粉,入乳缽內加甘草水浸四小時,再用手研半小時,研後將水倒掉,次日加新的甘草水再研,每日重覆一直研至缽內粉末變極細,去水晾乾。此時上層紅色的粉末為硃砂,最下層的銀白色粉未為水銀,分開收貯。丹砂不可用機器研粉,研粉時被高速磨擦的丹砂會產生熱,過熱則水銀會氣化直接溶入丹砂粉內,水飛法雖緩慢但可以穩定的將硃砂與水銀分離,這就是吃以前的八寶散不會中毒,而吃近代的八寶散小兒中毒的真正原因。

 

3金鉛:真鉛是一個氣功內丹術術語,是古代方士、丹家燒煉丹藥用的主要原料之一。後被內丹家借用,以指腎間動氣(元精),出自《玄膚論·鉛汞論》。

 

4太陽流珠,常欲去人①。卒得金華,轉而相因②。化為白液,凝而至堅③:

“流珠”為真汞,因汞為易流動的銀白色液態金屬,又稱為水銀。汞易流動,將稍大一點的水銀珠置於平板上,以玻璃棒攪之,則變為小汞珠,因其光滑,四處游走。丹家取汞之性易於流動,喻為心中後天真陰之炁。心動則炁動,因人心思變動無常,與汞特性相合。丹家又以離卦中之陰爻(--)喻為真汞,因陰爻(--)兩小橫象點點易於流動之汞珠,又因為太陽,故丹家又稱為太陽流珠。

真汞,為流珠、太陽流珠,喻指後天真陰之炁,居於絳宮。

“金華”為真鉛。鉛的外表黑,而內為銀白色,古人認為鉛內含精華,故以“金華”喻之。又鉛的異體字為金公,故丹家又稱為金公。真鉛居於內腎,為先天真陽之精,丹家又以坎中的陽爻喻之,因坎之陽爻(—)象活子時至,人之外陽舉。

真鉛真汞為真陰真陽,“真陰真陽為真道”,以真意擒得真鉛,以真鉛來制真汞,以真鉛真汞(陰陽二炁)歸於中宮溫養,為此章真旨。

 

①太陽為,太陰為二二,流珠為--,金華為—。離宮真汞為太陽流珠,即離

中真陰,為後天真陰之炁;坎宮真鉛為金華,即坎中真陽,為先天真陽之精。

真汞之性,飛走不定,“常欲去人”,如人心變幻無常,故必得金華,才可制之,使不飛走,先天真陽之精與後天真陰之炁相合,凝而為丹。

《靈源大道歌》云:“此物何曾有定位,隨時變化因心意。在體感熱則為汗,在鼻感風則為涕,在腎感合則為精,在眼感悲則為淚,八門九竅,無處不是靈汞游走之處。”

鐘離祖師云:“涕唾津精炁血液,七般物色總皆陰。”

《羅浮翠虛吟》曰:“涕唾津精炁血液,只可接助為階梯。”

《紫庭經》曰:“唾涕津精炁血液,七件陰物何取焉?”

丹家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靠後天真陰之炁養身,如人食五谷,五谷所化之氣,即是此炁。修行人打坐,如未得訣,修的也是後天陰炁,如打坐時氣脈中有氣感,即為後天炁,又如人感覺麻木,也是此炁使人麻木。

②卒同猝(ㄘㄨˋ),忽然、突然之意。因,《說文》曰:“因,就也。”,“相因”為相就之意,指鉛汞相合,紐結不散。

因後天真陰之炁為陰,故必賴先天真陽之精所化真陽之炁制之,再將此陰煉盡,稱為汞干、汞死,成為純陽之體。

③“白”為金之顏色,因金華為水中之金,金之色白,故“白液”為水中之金所化之甘露神水,不是指白色的液體。

意譯:後天真陰之炁為真汞,號為“太陽流珠”,其性活潑,從眼耳口鼻向上所耗,常常離人而去。忽然遇到了先天陽精,則轉而相就,迫使陽精逆上督脈,化為甘露。甘露與後天真陰之炁相合,凝成至堅的舍利子,即金丹。

資料來源:盧理湘《參同契·流珠金華章》新注

 

台長: 藥王﹐小沈 & 非頑童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2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白話本草新編 |
此分類下一篇:202-1陽起石
此分類上一篇:200-1白果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