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卷之四(徵集)
<篇名>淡竹葉(竹茹、竹瀝)(心、脾、肺、胃)-1
淡竹葉,味甘、淡,氣平寒,陰中微陽,無毒,入心、脾、肺、胃。逐上氣咳喘,散陽明之邪熱,亦退虛熱煩燥不眠,專涼心經,尤祛風痙。
【白話解】
淡竹葉,味甘、淡,氣平寒,陰中微陽,無毒,入手少陰心、足太陰脾、手太陰肺、足陽明胃。逐上焦逆氣咳喘,散陽明之邪熱,亦退虛熱煩燥不眠,專涼心經,尤祛風痙1。
竹茹,主胃熱呃逆,療噎膈嘔噦,尤止心煩。
【白話解】
竹茹(淡竹莖稈的乾燥中間層。全年均可採制,取新鮮竹莖,除去外皮,將稍帶綠色的中間層刮成絲條,或削成薄片,捆紮成束,陰乾而成),主胃熱呃逆,療噎膈、嘔吐2,特別能止心煩。
竹瀝,卻陰虛發熱,理中風噤口。小兒天吊驚癇,入口便定。婦人胎產悶暈,下喉即蘇。止驚怪卻痰。痰在手足四肢,非此不達;痰在皮裡膜外,非此不卻。世俗以大寒置之。不知竹瀝系火燒出瀝,佐之薑汁,水火相宜,又何寒哉。
【白話解】
竹瀝,卻除陰虛發熱,治理中風牙關緊閉。小兒眼吊上視驚癇發作,入口便定。婦人胎產悶暈,下喉即能甦醒。止驚奇卻痰。痰在手足四肢經絡,非此不能到達;痰在皮裡膜外,非此不卻除。世俗之間認為竹瀝藥性大寒棄而不用。卻不知竹瀝是竹竿經火烤灼而流出的淡黃色澄清液汁,佐之薑汁,水火相宜,又有何寒性呢。
以上三味,總皆清痰瀉火之藥,因其氣味寒,不傷元氣,可多用,以佐參、苓、耆、朮健脾開胃也。
【白話解】
以上三味,皆是清痰瀉火之藥,因其氣味寒,不傷元氣,可多用,用來輔佐人參、茯苓、黃耆、白朮健脾開胃。
或疑竹葉、竹茹、竹瀝,同一物也,何必強分其功效?不知有不可不分者在也。竹葉輕于竹茹,雖涼心而清肺;竹茹輕于竹瀝,雖清心而清胃;若竹瀝則重于竹葉、竹茹,雖清心而兼補陰也。
【白話解】
問:或許質疑竹葉、竹茹、竹瀝,同樣都是出自一物(竹子),何必強分其功效?
答:這是有不可不分的原因在裡面。竹葉輕于竹茹,但是涼心而清肺;竹茹輕于竹瀝,但是清心而清胃;不過竹瀝則重于竹葉、竹茹,不但清心而兼補陰。
或問古人以竹瀝治中風,似于中風皆痰也,痰生于風乎?曰︰中風未有不成于痰者也,非痰成之于風也。使果成于風,似外邪之中矣,古人何以復用此甘寒滑利之竹瀝,以化消其痰哉。
【白話解】
問:古人以竹瀝治中風,似乎中風皆有痰,痰都生于風嗎?
答︰中風沒有不來自于痰的,不是痰來自於風。假使痰真的來自于風,好像中了外邪,古人何必再用此甘寒滑利的竹瀝,來化消其痰。
或問淡竹葉世疑是草本,是耶非耶?曰︰即竹葉耳,但不可用苗竹、紫竹之葉。蓋二葉之味多苦,不堪入藥,其餘諸竹之葉,味皆淡者也,故以淡名之,非草本之葉也。若草本之葉,非是竹葉,乃俗名暢腳者也,其性雖寒,能止咳嗽,然而終不能入心以消痰也。
【白話解】
問:淡竹葉世人懷疑是草本植物,是不是呢?
答︰就是竹葉而已,但不可用苗竹、紫竹之葉。因為二葉之味多苦,不堪入藥,其餘各種竹之葉,味道皆淡,故以淡名,非草本之葉。若草本之葉,非是竹葉,乃是俗名暢腳的植物,其性雖寒,能止咳嗽,然而終不能入心以消痰。
註1風痙:風痙者,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之狀。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體痙直者,死也。由風邪傷於太陽經,復遇寒濕,則發痙也。
診其脈,策策如弦,直上下者,風痙脈也。《諸病源候論》。
註2噎膈與反胃,雖均有嘔吐,但概念不同。噎膈病位在食道胸膈之間,胃口之上,食物未曾入胃,以食不下或食入即吐為主症。反胃病位在胃,食已入胃,或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或食後即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