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六無礙心印詳解-10【道法自然】
常寓奇而奇如常,表大經于宇宙。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常寓奇而奇如常?蓋心體渾全,隨其所流露,而萬化休和,是真常之活著,此用常也。
然古之聖神,有同是無礙心德活著,往往流出有與藹然太和之氣異者,假如動而流出,怵惕維厲,又如動而流于風化,使人心震懾畏威,如此之類,皆謂之常寓奇。
然奇變無非自一心無礙之本體,自然發出,原不等矯揉造作,故隨所發而皆合乎天理之節文,人事之準則。奇而不失乎真常,故曰“奇如常”。
此從其變而徵心德之無礙也。觀此便可曉然于太上經中所云“道法自然”之義。
何謂“表大經于宇宙”?經者,常也。使人可秉執以為常,謂之經。範圍不過便是大。
至聖本一心之真常,流露于貌言,及至于風規,縱或權變不一,而無不曲中時宜,合陬澨而不悖,不可謂表大經於宇宙乎?
無礙境界,必到此乃為足云。苟所發而有一強為,不能通達,尚未可云無礙也。印心之功候,豈易詣其極耶?惟功候未易到,學者所以不可自恃焉。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常寓奇而奇如常?蓋心體渾全,隨其所流露,而萬化休和,是真常之活著,此用常也。
呂真人曰:什麼是常寓奇而奇如常?就是心體涵養到完整,隨著他的真意所流露,而萬化休和1(天地萬物自然和順生長),是真常的活著2,這種作用就是常。
然古之聖神,有同是無礙心德活著,往往流出有與藹然太和之氣異者,假如動而流出,怵惕維厲,又如動而流于風化,使人心震懾畏威,如此之類,皆謂之常寓奇。
然而上古的聖神,有同是無礙心的本性活著2,但是往往顯現出有與祥樂的太和之氣3不相同,例如心中真神引動而顯現出怵惕維厲4,又如同引動用來風化5世人,使人心震驚恐懼而敬畏屈服於威勢,就像這一類型的,都稱為「常寓奇」(心中真神自然的流動中含有奇特變化)。
然奇變無非自一心無礙之本體,自然發出,原不等矯揉造作,故隨所發而皆合乎天理之節文,人事之準則。奇而不失乎真常,故曰“奇如常”。
然而心中真神流動的奇特變化,也是從一心無礙的本體,自然發出,本來就不需要矯揉造作,所以隨真常所發都是合乎自然道理的法度,待人處事的準則,雖然奇特而不偏離真常,所以稱為「奇如常」。
此從其變而徵心德之無礙也。觀此便可曉然于太上經中所云“道法自然”之義。
這裡是從它的變化而征6心德(本性)的無礙。看這裡便可以明白《太上經》中所說「道法自然」的意思。
何謂“表大經于宇宙”?經者,常也。使人可秉執以為常,謂之經。範圍不過便是大。
什麼是表大經於宇宙(彰顯大到無法超越的經典於宇宙之間)?經就是恆常不變的意思,使人可以依循執行以成為典範,稱為經典,它的範圍大到無法超越。
至聖本一心之真常,流露于貌言,及至于風規,縱或權變不一,而無不曲中時宜,合陬澨而不悖,不可謂表大經於宇宙乎?
古之至聖先賢憑靠一心的真常,流露於外貌言行,以及他們的風規7,縱然或許權變8的外在表現不一樣,然而沒有不曲中時宜9,合陬澨10而不背離(無論到天涯海角都不會背離心中真常),不正可以說是表大經於宇宙嗎?
無礙境界,必到此乃為足云。苟所發而有一強為,不能通達,尚未可云無礙也。印心之功候,豈易詣其極耶?惟功候未易到,學者所以不可自恃焉。
心中真常的無礙境界,必須修練到這種地步才稱的上是完滿。如果心中真常的運用而有一點勉強,還有不能通達的地方,就不可以說是無礙。印證此心圓融無礙的功夫火候,哪有那麼容易就到達極致的境界呢?正因為功夫火候不容易達到,學習的人所以不可以過份自信而驕傲自滿。
註1休和:安定平和。
註2活著(音招):可隨機應變的行事策略或辦事方針。
註3太和之氣:陰陽交合的沖和之氣。
註4怵惕維厲:怵惕指恐懼警惕,維厲指嚴厲、嚴肅。
註5風化:風俗教化。
註6征:証明。
註7風規:風度品格。
註8權變:隨機應變。
註9曲中時宜:全都符合當時的需要。
註10陬澨(音鄒是):陬指角落。澨指水邊;指僻遠處。猶言天涯海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