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8-13 00:49:56| 人氣14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卷5-6心學宗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話醫道還元

 

卷五-五氣心法詳解-6心學宗祖

 

號絳宮,名赤縣,名號何止一端。談認祖,言歸宗,言談非有異致。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絳宮赤縣?蓋指人心而言也。絳以其色言,人心有絳色,外有包裹,有似于宮,故曰“絳宮”

 

心又赤色,且心中之神屬火,火亦是赤,縣字即借以喻其所包之寬廣,故謂之赤縣,此乃心之名號。

 

后世好道談玄者,代不乏人,遂紛紛各異其說,愈說而名號愈多,令人看之不失所說為何物,今特依最初之名號,顯而揭之,亦不止一端矣。

 

古經言“赤縣老叟”,洞經言“百司詣絳宮”,是最初名號之一証,其實則心也。從可知談道者,捨此區別無可著手,心之所繫,豈淺鮮耶?

 

究之名號之殊,不過想其形似,亦猶之儒者,言方寸耳。

 

何謂認祖歸宗?蓋人心禀天地之真一,為百善萬化之源頭,是祖也。以真一化出五氣之德,是源頭之分派,即宗也。

 

但人自有生以后,七情迷其本竅,六欲伐其真元,正不知何者為百善之祖與宗。

 

然其本根,則未曾滅,雖迷昧剝喪,猶有可以復者存,是以歷代聖師把治心之學,筆之于書,欲使迷昧者,得以體認。

 

既離而未泯者,得所歸依,故不惜談之娓娓,言之疊疊,但其所言,大率借物取譬,甚至演說支離,反致迷者愈迷,強猜誤解,欲啟人而反迷人,為害曷可勝言。

 

要不若認祖歸宗之說,為最始,最直捷,原其所言所談,不涉怪奇,與儒書同歸一致也,故曰“非有異致”。

 

但古之聖師,語多簡,在上世之士,人欲少而心地清明,一覽便悟,不待逐節瑣碎以申解,然正未可概諸后世,是以欲為無量度人,不得不先發明心學之宗祖,亦因時起事之本意耳。學者當共喻之。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絳宮赤縣?蓋指人心而言也。絳以其色言,人心有絳色,外有包裹,有似于宮,故曰“絳宮”

 

呂真人曰:什麼是絳宮赤縣?就是指人心而言,絳是以心的顏色而言,人心是大紅色的,外圍有一層薄膜包裹,很像宮殿,所以稱為「宮」。

 

心又赤色,且心中之神屬火,火亦是赤,縣字即借以喻其所包之寬廣,故謂之赤縣,此乃心之名號。

 

心又是赤色,而且心中的神屬火,火也是赤色,縣字就是假借,用來比喻心所包容的寬廣,所以稱為「赤縣」,這些就是心的名號。

 

后世好道談玄者,代不乏人,遂紛紛各異其說,愈說而名號愈多,令人看之不失所說為何物,今特依最初之名號,顯而揭之,亦不止一端矣。

 

後世喜愛求道談論深奧玄妙道理的人,每個時代都不缺乏這樣的人,於是紛紛產生各種不同的說詞,愈說而名號愈多,令人看完,不知所說為何物,如今特別依照最初的名號,顯露而揭示,也不止一個來源。

 

古經言“赤縣老叟”,洞經言“百司詣絳宮”,是最初名號之一証,其實則心也。從可知談道者,捨此區別無可著手,心之所繫,豈淺鮮耶?

 

古經說「赤縣老叟」,《洞經》說「百司詣絳宮」,這是最初用來比喻心神的名號証據。其實指的就是心。從這裡可以了解談道的人,除了這個心,根本沒有可以著手的地方,心的關聯,難道淺薄嗎?

 

究之名號之殊,不過想其形似,亦猶之儒者,言方寸耳。

 

推究這些名號的差異,不過是取其與心的外表相,就好像儒者所說的方寸罷了。

 

何謂認祖歸宗?蓋人心禀天地之真一,為百善萬化之源頭,是祖也。以真一化出五氣之德,是源頭之分派,即宗也。

 

什麼是認祖歸宗?人心禀承天地的真一之氣,為百善萬化的源頭,稱為「祖」。以真一化出五氣之德,是源頭的分派,也就是「宗」。

 

但人自有生以后,七情迷其本竅,六欲伐其真元,正不知何者為百善之祖與宗。

 

但是人自從有生命以後,本竅被七情所迷惑,真元受到六慾砍伐,早已忘記了誰是百善的「祖宗」。

 

然其本根,則未曾滅,雖迷昧剝喪,猶有可以復者存,是以歷代聖師把治心之學,筆之于書,欲使迷昧者,得以體認。

 

然而他的本根,還沒有喪盡,雖然被七情迷昧、六慾剝喪,還是有回復的機會,所以歷代聖師,把治心的學問,寫在書上。希望迷失的人,能有所體認。

 

既離而未泯者,得所歸依,故不惜談之娓娓,言之疊疊,但其所言,大率借物取譬,甚至演說支離,反致迷者愈迷,強猜誤解,欲啟人而反迷人,為害曷可勝言。

 

既然離道而未泯的人可以得到歸依,所以不惜連續不倦地談論著,一直重複的訴說,但是他們所論述的,大多是假借它物用來比喻,甚至演說散亂而沒有條理,反而讓後學更加迷惑,強猜誤解,想要啟發後人反而使人更加迷惑,這造成的損害怎麼能說的完。

 

要不若認祖歸宗之說,為最始,最直捷,原其所言所談,不涉怪奇,與儒書同歸一致也,故曰“非有異致”。

 

還不如認祖歸宗的說法,最為原始,也最直接,它原來的論述,不牽涉怪異奇特的事物,這與儒家的治心之道相同,所以稱為「非有異致」。

 

但古之聖師,語多簡,在上世之士,人欲少而心地清明,一覽便悟,不待逐節瑣碎以申解,然正未可概諸后世,是以欲為無量度人,不得不先發明心學之宗祖,亦因時起事之本意耳。學者當共喻之。

 

但自古以來的聖師,言語大多簡潔,在上古的讀書人,世俗的慾望很少而心地相對清明,一看便能明白,不必逐節瑣碎的申論解釋。然而這樣卻不可概括這許多後世的人,所以想要無量度人,不得不先發明心學的宗祖,這個本意也是根據不同的時代而為的適宜作法罷了。學者應該都要明白。

 

註1絳:大紅色。

 

註2方寸:指人的內心。

 

註3未泯:尚未泯滅。

 

台長: 藥王﹐小沈 & 非頑童
人氣(14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醫道還元全 |
此分類下一篇:卷5-7五德真機
此分類上一篇:卷5-5木德長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