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醫道還元
卷二症候源流總論-14【脈源互証】
界限分明,稽察何宮之異,脈源互証,歸本攸屬之行。
【原解】
呂真人曰:何謂界限分明?即上文耳目口鼻,分管乎各宮,各有各之界限是也。
然每宮亦各有界限,如目之睛為腎,白為肺,胞為脾,若此之類,上已一一分晰,學者自當辨其界,不使涉于疑似矇混。
此外又更有界限,上文所未及言者。如目上之眉,與耳尾相對,取中,從中量出,上下左右各半寸,屬於肝,左右皆同。所以人初感,往往此宮作疼者,皆邪氣之中於肝經也。
從毛腳量下,廣一寸半,謂之天庭,乃腎宮所通。頂心百會,則氣脈皆達,到此尾骨之區,則亦肝之所屬。首之中心,無可指者,則中宮土之所注。其餘不及詳論。
因內治不必如針灸之煩瑣也。稽察何宮之異者,即辨其症之發見在於何宮,便知其內之根源,所以每宮既熟悉于平日,臨時一見有異,便細為稽察,稽察即於其界限以察之,自無不明以晰也。
脈源互證者,既得其異,發見在何宮,又當細按此宮之脈,以同究其異,互相考證,不使有差。
蓋症有時似實,而按其脈則虛者,便知其真虛假實。症有似熱而按之脈則寒者,便知為真寒假熱。
又有一種症真而脈假者,則當舍脈而從症。又將何以辨之?究其脈假者,必多看自出,其脈必難專一。初看如是,轉看又不如是。糊糊塗塗。內中因有蔽塞,所以如此。故當舍脈而從症。
總要人之靜細,互為詳參。凡此皆所以究其旨歸之一定,而得其虛實寒熱之所屬。
所屬者何?內之五行是也。既得其所屬之行,或金傷,或土病,或木凋水涸,如此之類,參伍錯綜。
又如五行各有其本根,亦並推其發源之盈歉。斯症與脈,互相察明,而醫之道過半矣。
【白話解】
呂真人曰:何謂界限分明?即上文耳目口鼻,分管乎各宮,各有各之界限是也。
什麼是界限分明?就是上文耳目口鼻,分別統管各個宮位(各司其職),各有各的界限(界限分明)。
然每宮亦各有界限,如目之睛為腎,白為肺,胞為脾,若此之類,上已一一分晰,學者自當辨其界,不使涉于疑似矇混。
然而每宮也各有界限,例如眼珠屬腎,眼白屬肺,眼袋屬脾,諸如此類,上文已經一一分析,學習者應當要辨別他的界限(反射區),才不會被各宮位的症狀搞混而造成模糊不清的判斷。
此外又更有界限,上文所未及言者。如目上之眉,與耳尾相對,取中,從中量出,上下左右各半寸,屬於肝,左右皆同。所以人初感,往往此宮作疼者,皆邪氣之中於肝經也。
除此之外還有界限是上文還沒有說到的,例如眉與耳尖相對的位置,取中心點,從中心點的上下左右各量出半寸(約在太陽穴),這個範圍屬於肝,左右相同。所以剛感冒時,往往太陽穴疼痛,這都是外邪入侵肝經的關係。
從毛腳量下,廣一寸半,謂之天庭,乃腎宮所通。頂心百會,則氣脈皆達,到此尾骨之區,則亦肝之所屬。首之中心,無可指者,則中宮土之所注。其餘不及詳論。
從髮際往下量一寸半(額頭),稱為天庭,這是腎的反射區。頭頂的百會穴,所有的氣脈都可以到達(百脈在此交會),從頭頂到脊尾骨這一個區塊,也是屬於肝的管轄。頭部的中心,無法劃分的區塊(因百脈交會),則屬於中宮土氣(脾)所灌注。其它的就不再詳細論述。
因內治不必如針灸之煩瑣也。稽察何宮之異者,即辨其症之發見在於何宮,便知其內之根源,所以每宮既熟悉于平日,臨時一見有異,便細為稽察,稽察即於其界限以察之,自無不明以晰也。
因為內服的湯藥不必像針灸那麼繁瑣的計算穴位,欲察看那個宮位有異變,就從顯露的部位分辨症狀來自(反射於)那個宮位,便知道病的根源在那裡,所以每個宮位已是平日所熟悉的,臨時一旦發現顯露異變,便可以詳細的察看診察,察看診察就是在異變的界限觀察,自然沒有不清楚而明白的。
脈源互證者,既得其異,發見在何宮,又當細按此宮之脈,以同究其異,互相考證,不使有差。
脈源互證的意思,既然明白它的變異,顯露在那個宮位,又應該詳細的去考察這個宮位的脈象,以相同的宮位所顯露出的異變(反射症狀)與其顯露的脈象來考究分辨其中的差異性,互相考證,務必不讓宮位顯露的異變與脈象的診察結果有所差別。
蓋症有時似實,而按其脈則虛者,便知其真虛假實。症有似熱而按之脈則寒者,便知為真寒假熱。
因為症狀有的時候好像實症,而按他的脈則是虛症,便知道這是真虛假實的症。症狀有好像熱症而按他的脈則是寒症,便知道這是真寒假熱的症。(這裡以脈為主,稱為捨症從脈)
又有一種症真而脈假者,則當舍脈而從症。又將何以辨之?究其脈假者,必多看自出,其脈必難專一。初看如是,轉看又不如是。糊糊塗塗。內中因有蔽塞,所以如此。故當舍脈而從症。
又有一種症狀真而脈象假的情形,則應該捨脈從症。這將要如何辨別呢?研究這個脈象假的情形,必定要反覆察看自然會明白,這種脈象不穩定很難專一。剛開始看是這樣,才一下子再看又不是這樣。令人糊塗。因為經脈之中有堵塞,才會如此,所以應該捨棄脈象而採用症狀。
總要人之靜細,互為詳參。凡此皆所以究其旨歸之一定,而得其虛實寒熱之所屬。
總是要人靜心詳細,相互仔細研究,這些都是以研究它的宗旨歸納到一定的範圍(用五行來歸納病症的本源),而明白虛實寒熱是屬於那一種病症。
所屬者何?內之五行是也。既得其所屬之行,或金傷,或土病,或木凋水涸,如此之類,參伍錯綜。
病症的虛實寒熱是屬於那一種呢?就是內臟的五行。既然明白病症的五行,或許是金傷(肺傷),或許是土病(脾病),或許是木凋水涸(肝鬱腎水不足),好比這一類型的,錯綜複雜。。
又如五行各有其本根,亦並推其發源之盈歉。斯症與脈,互相察明,而醫之道過半矣。
又好比五行各有它的根源,也應同時推究它上一宮的虛實盛虧(金生水,金就是水的上一宮)。將上述這些症狀與脈象,互相察明,而醫藥的學問已經領悟大半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