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指運用專業團隊合作方式,針對身心障礙學生個別特性所擬定之特殊教
育及相關服務計畫,其內容應包括下列事項:
一、學生認知能力、溝通能力、行動能力、情緒、人際關係、感官功能、
健康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國文、數學等學業能力之現況。
二、學生家庭狀況。
三、學生身心障礙狀況對其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
四、適合學生之評量方式。
五、學生因行為問題影響學習者,其行政支援及處理方式。
六、學年教育目標及學期教育目標。
七、學生所需要之特殊教育及相關專業服務。
八、學生能參與普通學校 (班) 之時間及項目。
九、學期教育目標是否達成之評量日期及標準。
一○、學前教育大班、國小六年級、國中三年級及高中 (職) 三年級學生
之轉銜服務內容。
前項第十款所稱轉銜服務,應依據各教育階段之需要,包括升學輔導、
生活、就業、心理輔導、福利服務及其他相關專業服務等項目。
參與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之人員:
包括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學生家長相關專業人員等,並得邀請學生參
與;必要時,學生家長得邀請相關人員陪同。
專業團隊:指的是由特殊教育教師(聽障、視障、資優、資源班、特教班教師)、普通教育教師、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醫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及語言治療等治療人員、社會工作師、臨床心理、職業輔導、定向行動專業人員)及助理人員以及教育行政人員等共同參與為原則,並得依學生之需要彈性調整之。
此表為建議申請相關專業人員服務的建議人員名單,若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安置之專業人員不在此限制。
身心障礙類別 | 特殊教育教師 | 建議參考: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 |
智能障礙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
視覺障礙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視障) | 定向行動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師 |
聽覺障礙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聽障) | 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
語言障礙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 | 語言治療師 |
肢體障礙、多重障礙、發展遲緩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
身體病弱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
嚴重情緒障礙、自閉症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 | 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身心醫學科醫師 |
學習障礙、其他顯著障礙 | 資源班、特教班教師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
專業團隊服務:以專業團隊合作進行為原則,視需要結合衛生醫療、教育、社會工作、獨立生活、職業重建相關等專業人員,共同提供學習、生活、心理、復健訓練、職業輔導評量及轉銜輔導與服務等協助。
專業團隊服務內容:因生理或心理之障礙,經專業評估及鑑定具學習特殊需求,須特殊教育及相關服務措施之協助者:提供安置場所環境及設備之改良(無障礙環境、資源教室、錄音及報讀服務、提醒、手語翻譯、調頻助聽器、代抄筆記、盲用電腦、擴視鏡、放大鏡、點字書籍等)、生活協助、復健服務、家庭支援、家長諮詢等必要之教育輔助器材及相關支持服務。
此表為建議申請相關專業人員服務的建議人員名單,若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安置之專業人員不在此限制。
身心障礙類別 | 特殊需求服務 | 建議參考: 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 |
智能障礙 | 行走平衡(易跌倒、內外8字行走、行走易累)、體適能(活動量不足、肌耐力)、手功能操作(餵食、握筆書寫、工具使用—如剪刀等)、知覺動作(視聽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溝通表達(構音及語言理解表達不足等)、輔具建議(餵食輔具、鞋墊、矯正帶、溝通板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建議等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
視覺障礙 | 行走平衡、體適能(活動量不足、肌耐力)、手功能操作(工具使用—如剪刀等)、定向行動練習、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輔具建議(盲用電腦、擴視鏡、放大鏡、點字書籍等)、遊戲互動技巧、無障礙環境建議等 | 定向行動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師 |
聽覺障礙 | 手功能操作(握筆書寫、工具使用等)、知覺動作(視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溝通表達(構音及語言理解表達不足等)、輔具建議(調頻助聽器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建議等 | 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
語言障礙 | 手功能操作(工具使用等)、知覺動作(視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溝通表達(構音及語言理解表達不足等)、輔具建議(餵食輔具、鞋墊、矯正帶、溝通板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建議等 | 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
肢體障礙、多重障礙、發展遲緩 | 行走平衡(易跌倒、內外8字行走、行走易累)、體適能(活動量不足、肌耐力)、手功能操作(餵食、握筆書寫、工具使用—如剪刀等)、知覺動作(視聽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溝通表達(構音及語言理解表達不足等)、輔具建議(餵食輔具、鞋墊、矯正帶、行動輔具、姿勢擺位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建議等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
身體病弱 | 體適能(活動量不足、肌耐力)、手功能操作(工具使用等)、知覺動作(視聽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建議等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 |
情緒行為障礙、自閉症 | 體適能(活動量不足、肌耐力)、手功能操作(餵食、握筆書寫、工具使用—如剪刀等)、知覺動作(視聽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溝通表達(語言理解表達不足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諮商支持建議等 | 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臨床心理、身心醫學科醫師 |
學習障礙、其他障礙 | 行走平衡(易跌倒、內外8字行走、行走易累)、體適能(活動量不足、肌耐力)、手功能操作(餵食、握筆書寫、工具使用—如剪刀等)、知覺動作(視聽知覺、注意力、手眼協調等)、感覺統合(自我刺激、自傷、活動量過大、重力不安全感、觸覺防禦等)、溝通表達(構音及語言理解表達不足等)、輔具建議(餵食輔具、鞋墊、矯正帶、溝通板等)、遊戲互動技巧、學習輔助建議等 | 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 |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