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片綠葉首選…金峰
粟子
自〈桃花江〉(1957)瘋魔華語市場,掀起這股浪潮的「新華」,瞬間成為製作歌唱片的大宗。一連串由鍾情掛頭牌,姚莉幕後代唱,姚敏作曲、陳蝶衣作詞的黃金組合,已是賣座保證,為一度陷入財務危機的「新華」,帶來超乎想像的滾滾營利。然而,一系列電影的成功,除上述功臣,與鍾情搭配的小生…金峰(1928~),同樣功勞不小……。其實,〈桃花江〉後,「新華」老闆張善琨本想以原本人馬延續熱度,一手提拔的男主角陳厚自是不可或缺,無奈他卻於不久轉投「電懋」。所幸,此時加盟的金峰,適時遞補位置,成為「新華」結束在港業務前,最倚重的當家小生。
相較瘦高的陳厚與壯碩的喬宏,金峰略顯袖珍的外型,與體態嬌小的女星十分登對。從「新華」時期的鍾情、藍娣、林翠到「邵氏」的凌波、李菁等,都曾與他數度合作。儘管參與的電影多以女性為中心的歌唱片,身為綠葉的金峰總能稱職扮演老實專情,甚至略帶傻勁和慌張個性的男主角,展現可與陳厚匹敵的喜劇才華。
沒有舞刀弄拳的剛猛,少了斯文瘦弱的頹廢,金峰就像你我身邊長相正派的年輕人,不那麼搶眼,卻在平凡中透露獨特魅力。「相貌端正、個性又好,真沒什麼可挑剔!」粟媽對金峰的喜愛歷經數十年仍未改變,畢竟從〈採西瓜的姑娘〉(1956)到〈仙女下凡〉(1972),他一貫善良可愛的銀幕形象,早已深植影迷記憶。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8年6月19日播出〈電影筆記:明星回顧金峰及其主演的電影「女秀才」〉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
http://www.rti.org.tw/Program/ProgramContent.aspx?ProgId=126&NetId=1&UnitId=0&LangId=1點選6/19
節目摘要:金峰、電影〈女秀才〉
播放歌曲:由凌波演唱的〈女秀才〉插曲「巾幗勝鬚眉」、「揭秘」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網址:
http://miss-suzi.blogspot.com/
文章網址:
http://miss-suzi.blogspot.com/2008/06/blog-post_19.html
該處有更多金峰、〈女秀才〉劇照及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電影〈女秀才〉片段:
http://tw.youtube.com/watch?v=dhVJ5ZDa-7Y
關於金峰
本名方銳,廣東潮州人,父親為香港影圈知名化妝師方圓。抗戰時,曾輾轉就讀貴陽之江大學及重慶大學,並在重慶參演舞台劇。1952年以本名方銳在港從影,初期為配角,作品如:〈青春頌〉(1953)、〈再春花〉(1954)、〈夜半歌聲〉(李英導演,1956)等片,亦與林翠搭檔主演「自由影業」出品的〈薔薇處處開〉(1956)。
1955年與「新華」簽約,改藝名金峰,與頭牌女星鍾情成為公司獨當一面的銀幕情侶,電影包括:〈葡萄仙子〉(1956)、〈採西瓜的姑娘〉、〈郎如春風日〉(1957)、〈阿里山之鶯〉(1957)、〈風雨桃花村〉(1957)、〈一見鍾情〉(1958)、〈鳳凰于飛〉(1958)、〈血影燈〉(1958)、〈百花公主〉(1959)、〈美人魚〉(1959)、〈情敵〉(1960)、〈入室佳人〉(1960)等數十部。五0年代末,「新華」發掘另一位條件頗佳、能歌善舞的女星藍娣,頂替因片約忙碌,無法專為公司拍片鍾情。藍娣簽約後,即與金峰合作〈百鳥朝鳳〉(1959)、〈自由戀愛〉(1960)、〈小鳥依人〉(1960)、〈茶山情歌〉(1962)等。此外,「新華」向「電懋」商借林翠,赴日本與台灣拍攝的彩色片〈碧水紅蓮〉(1960),至鍾情自資籌拍的〈妖女何月兒〉(1961),亦是由金峰擔任男主角。
1962年,「新華」縮減在港業務,將重心轉往台灣,當家小生的金峰則加盟兵多將廣的「邵氏」。首作為黃梅調古裝片〈鳳還巢〉(1963),隨後主演〈喬太守亂點鴛鴦譜〉(1964)、〈蝴蝶盃〉(1965)、〈女秀才〉(1966)、〈菁菁〉(1967)、〈雙喜臨門〉(1970)、〈仙女下凡〉等。不同於「新華」時期的一枝獨秀,金峰也在不少電影中退居次線,如:〈雙鳳奇緣〉(1964)、〈藍與黑〉(1966)、〈船〉(1967)、〈少年十五二十時〉(1967)、〈春暖花開〉(1968)、〈狂戀詩〉(1968)、〈釣金龜〉(1969)等,戲份次於陳厚、金漢、楊帆、喬莊等一線男星。1971年,憑〈啞巴與新娘〉(1971)獲得第九屆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
七0年代,轉走諧星路線,偶爾兼演反派,或參與時裝寫實片。演罷〈流殘劍血無痕〉(1980)專心投身幕後,先在桂治洪導演的恐怖片〈邪〉(1980)任場記,後於〈邪完再邪〉(1982)、〈搏盡〉(1982)及〈魔〉(1983)晉升副導演。八0年代中期,逐步淡出影壇,作品超過六十部。
最佳綠葉
〈桃花江〉超乎想像賣座,不僅將五音不全的鍾情,捧成炙手可熱的歌唱片巨星,更在影壇掀起一股熱潮。除女主角一飛沖天,幕前幕後人員也是雨露均沾,聲勢不可同日而語。然而,就在「新華」準備籌拍一系列同類影片時,男主角陳厚卻是琵琶別抱,讓好不容易找到「賺錢之道」的老闆頗感無奈……。不過,公司的危機倒成為金峰的轉機,初加盟「新華」的第一部作品〈葡萄仙子〉,即是與當紅的鍾情搭配,電影上映後大受歡迎,連帶使金峰站穩主角地位。之後,凡是由鍾情主演的電影,男主角十之八九都為金峰,此刻的他,名符其實成了鍾情最衷情的銀幕情人。
至1958年,歌唱片達到極致,也是鍾情、金峰最風光的時刻。自資籌拍〈那個不多情〉(1959)的名作曲家姚敏,向「新華」老闆童月娟商借金峰為男主角時,便提出港幣六千元的高酬勞,此足與當紅的陳厚、張揚媲美,列入國語片第一流男星之林。實際上,金峰可謂歌唱片最大獲利的男星,搭上〈桃花江〉順風車之餘,亦獲得與鍾情合作的機會,聲勢快速竄起。更有甚者,他的星途並未如鍾情大起大落,在她由紅轉黑時,金峰與新星藍娣合演的作品仍保持一定票房,隨後更轉入「邵氏」,延續自己的電影生涯。
美滿婚緣
早在重慶就學期間,十九歲的金峰便對蘇州小姐的沈雲(1929~)一見傾心,經過一番費勁追求,終於締結良緣。赴港後,沈雲也投入影圈,參與〈春天不是讀書天〉(1954)、〈曼波女郎〉(1957)、〈野玫瑰之戀〉(1960)、〈野花戀〉(1962)等數十部電影,多飾演個性嬌縱、與女主角對立的負面角色。不同於演戲時的罵人惡態,沈雲與同屬演員的丈夫家居幸福,也是兩男兩女的母親。
加入「邵氏」不久,金峰接受《南國電影》雜誌訪問時,提及對家的看法:「每一個人必定先有家,才有『我』,這個『我』是組成家庭的一份子。」雖是獨生子,但父親方圓對金峰從不溺愛,養成他孝順父母、愛護家庭的性格,而且無論何時,只要談到孩子,他更是快樂得眉飛色舞。
回顧眾多明星,能如此兼顧家居的實屬少數,畢竟工作忙碌、外在誘惑多,只要稍不注意便露危機。不過,金峰能如此把持,除本身個性使然,或許也和有位影圈資歷更深厚的父親,在一旁強力監督不無關係……
化妝師父親
金峰的父親方圓,是華語影圈地位極高的化妝師,自四0年代末起,數百部電影的化妝都由他負責,只要稍留意電影開頭字幕頁面的觀眾,應對方圓二字不感陌生。特別的是,這位影響演員美醜甚巨的幕後功臣,也偶爾客串電影演出,〈蘭閨風雲〉(1959)即可看到他扮老的身影。
方圓對藝術的投入,幼年時期參與不少「電懋」名片的童星鄧小宇滿是佩服,他回憶道:「我又記得有一位我們尊稱為方爺爺的化妝師方圓先生,一頭銀白髮,留著修剪得很有型的鬍子,經常戴上法式鴨嘴帽,穿蘇格蘭式大格子恤衫,卡奇褲,結絲領巾,駕著他的電單車,風馳電掣地返片場,有型到極。他雖然只是一名化妝師,但一直以藝術家自居,他尊重、重視他的職業,以此為榮,而同時,他亦受周遭的人尊敬。」透過鄧小宇的敘述,彷彿看到一個彬彬有禮的洋派紳士,不只認同,更珍視自己的工作。此外,他還將每次經己之手的明星拍照留存,一方面是為紀念,另一方面也有歸納經驗的積極意義。
聲名遠播的方圓,吸引不少名人前來學習化妝技巧。1962年,初榮獲第三屆中國小姐第一名的方瑀女士,便從台灣慕名赴港,向「滿頭花白髮、蓄留長長花白鬍子」的方圓請益。至於身為演員的金峰,也得到父親傳授電影化妝技能,對化妝術稱得上頗有研究。
小生宿命
被稱為「袖珍小生」的金峰青春活潑,左看右看都像小伙子,即使逼近四十大關,仍被派演〈少年十五二十時〉,不免讓他感嘆:「怎麼我都長不大?」接到拍片通告時,金峰曾堅決不肯接受飾演片中與他年齡相差懸殊的角色,但拗不過「邵氏」當局的決定,只得勉為其難再扮少年,與小自己16歲的邢慧演一對學生情侶。有趣的是,儘管外型看不出差異,但一場熱舞戲卻悄悄露餡,金峰笑說:「我年紀大了,跟年輕的邢慧跳完一場『阿哥哥』後,真把我給累慘了!」
不只邢慧,金峰也和與自己孩子差不多大的李菁合作〈菁菁〉、〈仙女下凡〉。說實話,若不提兩人真實年齡,真想不到眼前這位年輕男子,竟是二0年代末出生的中年人?!
偏愛輕鬆喜劇如我,很難拒絕〈桃花江〉這類無壓力的歌唱片,不知不覺看了一遍又一遍,連帶對女主角鍾情興趣濃厚,圍著家人東問西問。「提到鍾情,就不能不說金峰,兩個人真配呀!」話才出口,隨即連唱好幾首電影插曲,手舞足蹈樂開懷,令從未看過兩人合作的我,只能在一旁陪笑。直到前些日子,有機會欣賞〈採西瓜姑娘〉和〈百花公主〉,鍾情滿場開懷對嘴、金峰純樸不乏傻勁,鬧點小彆扭也能立刻和好。劇情雖然似曾相識,但由這對活潑俏皮的組合演來,仍有百聞不如一見的快樂。
走過歌唱片風潮,鍾情選擇息影,轉入繪畫創作領域,金峰則在「邵氏」開啟新春。嘗試古裝片之餘,也願意擔任配角,進而利用拍戲空檔學習幕後工作,往導演方向邁進。作為明星,金峰不免被嫌平淡,私生活簡單自律、工作踏實穩健,導致媒體難作文章,上報機會少之又少。然而,若將金峰視為以電影為事業的公務員,便覺得他很能感受影圈變換,適時轉換角色,無怪能由五0一路紅到七0年代。
參考資料:
1.本報訊,「港星動態」,《聯合報》第六版,1958年3月2日。
2.本報訊,「金峰抵台 將拍新片」,《聯合報》第八版,1959年11月16日。
3.本報香港航訊,「藝人藝事」,《聯合報》第六版,1961年1月15日。
4.王會功,「塗丹染黛初妝成 紅顏請教白頭翁 方瑀香港學化妝記」,《聯合報》第三版,1962年7月29日。
5.本報訊,「邵氏三星抵台」,《聯合報》第八版,1965年7月12日。
6.本報訊,「金峰昨天抵台 參加菁菁拍攝外景」,《聯合報》第七版,1966年5月8日。
7.左桂芳、姚立群編,《童月娟:回憶錄暨圖文資料彙編》,台北:文建會,民90,頁114、126~127。
8.吳昊主編,《邵氏光影系列 男兒本色》,香港:三聯書局,2005,頁44~48。
9.藍天虹,《八十載滄桑話舊》,台北:三藝文化,2007,頁96。
10.鄧小宇,「一種生活方式的消逝」,香港電影資料館第十九期通訊。
http://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HKFA/chinese/newsletter/nl19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