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2 12:38:24| 人氣18,700|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永不放棄的典型…〈汪洋中的一條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永不放棄的典型…〈汪洋中的一條船〉
粟子

「我———一艘破船、一艘被遺棄在汪洋大海中的破船,前面,不知有多少狂風暴雨,也不知有多少森森黑夜,茫茫大海,要我這破船駛向何方?」…鄭豐喜《汪洋中的一條船》

十幾年前中秋節,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電視台尚熱衷製播喜氣洋洋的特別節目,只有一台別出心裁,將已是老電影的〈汪洋中的一條船〉放上節目單。當時秦漢、林鳳嬌尚未登上我的偶像名單,卻已暗暗記住兩人的登對畫面,而以為虛構的電影主角鄭豐喜,則是家人記憶裡在中秋前後過世、曾經很出名的傑出青年。
「他的自傳《汪洋中的一條船》幾乎人手一本!」不論是自購或贈與,這部講述殘障青年奮發向上的真實故事,從出版商乏人問津到讀者供不應求,書裡書外都是傳奇。除了鄭豐喜的奮鬥態度與坎坷生命賺人熱淚,也很適合七0年代末台灣日漸衰落的國際地位,書中一再強調他「天助自助」、「跌倒再爬起來」的人生觀,對國人、特別是青年有相當地鼓舞作用。
鄭豐喜過世三年,以其自傳為藍本的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於1978年暑假上映。由李行執導、張永祥編劇的作品,將勵志內涵融合文藝悲劇題材,不僅賣座佳績、在十五屆金馬獎大放異彩,更讓一向只顧談情說愛的秦林組合,抹去光鮮亮麗,開創鄉土寫實戲路。
粟子曰書名:鄭豐喜自傳初期定名《汪洋中的破船》,他認為雙腿不便的自己像是一艘破船,獨自航行於茫茫大海。書籍出版後大受歡迎,鄭本人亦獲得十大傑出青年的肯定,儘管他不久即因肝癌去世,但努力向上的精神仍不斷傳遞。之後,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也知道鄭豐喜的點滴,表揚個人之餘,也對書名提出建議,指出「破船」兩字應可商酌。未幾,遺孀吳繼釗等人決於書籍重新發行時更名為《汪洋中的一條船》,一方面是從善如流,另一方面也有打擊盜版的目的。

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節目於2008年3月13日播出〈回顧第十五屆金馬獎及獲得最佳劇情片獎的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專輯。節目音檔將保留45天,歡迎各位朋友透過網路收聽。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http://www.rti.org.tw/Program/ProgramContent.aspx?ProgId=126&NetId=1&UnitId=0&LangId=1點選3/13
節目摘要:電影〈汪洋中的一條船〉
播放歌曲:由余天演唱「汪洋中的一條船」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網址:http://miss-suzi.blogspot.com/
文章網址:http://miss-suzi.blogspot.com/2008/03/blog-post_22.html
該處有更多〈汪洋中的一條船〉的電影劇照及旅遊文章可以欣賞唷!

劇本雙胞
鄭豐喜在世時,青年導演林清介即以其自傳為藍本改編成電影,此事不僅鄭氏樂觀其成,劇本更獲得「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優等獎。鄭豐喜過世後,陸續傳出開拍電影的消息,籌備多時的林清介自是義不容辭,將「得意作品」送交「中央電影公司」審核,一心將好友生平搬上銀幕。
然而,好事多磨,原本自信滿滿的林清介卻被打回票,「中影」製片部認為:「故事重點放在鄭豐喜一人向生命挑戰上,用意至善,但對白不夠生活化,且對鄭豐喜念大學,以及與吳繼釗戀愛、結婚、和返鄉教書、當選青年楷模等重要情節太過簡略,不適於拍文藝悲劇片。」其實,林清介是想自編自導,完成這部絕對「叫好」的勵志作品,可惜沒得到公營大廠支持,只得另謀出路。期間,幾位盼成好事的友人,也透過報章雜誌呼籲「熱心社會教育」的人士投資拍片。無奈電影界一般認為:「像〈汪〉這樣具社會教育意義的故事,不容易拍,因為可能叫好而不叫座。」票房收入難以預料,加上「中影」興趣缺缺的前例,一片「錢」途未卜,遲遲找不到「知己」相助。
左右受挫之際,擅長傳統倫理題材的李行有意拍攝鄭豐喜的自傳電影,於是找已完成劇本編寫的林清介商量。與「中影」長官意見相仿,李行也認為劇本一些地方需要斟酌,有意交給老搭檔張永祥重新改編,但已「忍痛讓出導演職位」的林清介卻「絕不同意別人修改劇本」。面對堅持「原本」使用的條件,李行只好全部重來,另請張永祥依鄭豐喜的原著重新編劇。有趣的是,張永祥的劇本將先前「中影」製片部質疑林清介的部分重新修訂,加重鄭豐喜夫妻的戀愛相處情節,努力向上部分則「舉例」呈現,使電影在寫實之餘增添浪漫氣息。新劇本完成後,又面臨版權問題,幾番折衝協調,由「中影」出資二十萬向遺孀吳繼釗購得銀幕權利。或許擔心再有變數,「中影」堅持在合約中列入「對原著有刪改權」一條。
〈汪洋中的一條船〉上映前夕,與其鬧雙胞的林清介,決定將自己的劇本以文字方式呈現觀眾眼前。儘管作品差距頗大,但由於兩者均源自鄭豐喜原著,因此難免落入「熟優熟劣」的比較。對此,林清介倒是自信滿滿:「我認為張永祥的劇本,偏重強調鄭豐喜與吳繼釗的愛情故事,有失原著鼓勵青年人奮勵向上的精神。」就我的觀感,電影版是在原著的基礎上發展,以兩人的戀愛互動引出鄭豐喜撰寫《汪洋中的破船》的內容及生命歷程,頗有引人入勝的效果。至於林清介的作品,因為忠於原著而顯得正經,說教意味較濃,加上堅持不願修改,就算東西再好、甚獲得到優良劇本的肯定,與能夠拍成商業電影上映,難免仍有一段差距。
儘管無法達成理想,林清介仍難忘鄭豐喜,電影失利後二十年的2000年,他以製作人之姿,將「汪洋中的一條船」改編成二十集電視劇,躍上公共電視頻道。林清介自述,他本以為此生與《汪洋中的一條船》無緣,但受到〈汪〉電影版導演李行的「囑咐」,將他又推回這一條船上。電視劇的優勢在長度,編導可以細細描述鄭豐喜的成長、愛情等等,但相對也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準備。為了拍好,「汪」劇李泉溪、謝一德、吳桓動用三位導演,編劇林煌坤也為了顧全現實與戲劇張力承受極大壓力。電視劇中由翁家明飾演成年的鄭豐喜,吳繼釗則由于佳卉演出,有趣的是,電影裡鄭豐喜的爺爺陳國鈞,二十年後仍擔任同一角色。此外,相較於拍攝電影時,台灣更難尋覓男主角小時候生活的農村景致,電視劇組為求好,特意到中國大陸取景。然而,就地取材,擔任老師、鄰居乃至同學的演員多由內地演員擔任。演技雖然可圈可點,但標準國語卻與鄭豐喜家鄉雲林口湖慣用閩南話差距太遠,是電視版可惜之處。

重建真實
〈汪〉片外景隊力求真實,不僅回到鄭豐喜的故里開鏡,讓秦漢匍匐於口湖鄉後厝村的砂石地上,也赴嘉義港墘國小取景,替代因改建而失去「偏僻村落學校」景致的口湖鄉文光國小。其他如主角幼年街頭賣藝及養鴨時的草寮布景,前者在北港公路的典穗橋下花費十萬餘元搭建完成,後者則拉拔到彰化縣鹿港鎮,而鄭豐喜病重時村民「萬人禱天」的畫面,更有乩童登刀梯的民俗場面,都可謂煞費心血。對此,自稱「不愛看國片的大學生」欣賞〈汪洋中的一條船〉後,特意投書媒體稱讚此片「突破一般國片的空間,將觀眾帶入另一個境界」,雖說誇讚之詞似是滿溢,不過相較於複製愛情公式或從頭殺到尾的「偷機」電影,〈汪〉片確實令人耳目一新。
除真景耗費苦心,片廠搭景也有「以假亂真」的本事,譬如:鄭豐喜大學時宿舍周圍的小街道旁兩排老舊平房,平交道將道路截成兩段,懷舊的招牌、招租的紅紙條,讓人感覺就像乘坐時光機回到七0年代初的台北。負責該片美術指導的林燈煌回想搭景種種,則有說不完的幕後辛酸:「開始決定要多少場景、什麼角度、內搭景或外搭景,然後才能畫草圖……」觀眾眼中一閃而過的畫面,實際卻要超過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時間準備。如同鄭豐喜求學時堆滿書籍的斗室,看起來就像真有人窩在裡面日夜苦讀,一景一物都是工作人員的巧思。

秦林甘苦
鄭豐喜、吳繼釗在電影開拍時,已是眾所周知的名人,誰演鄭豐喜?誰扮吳繼釗便是導演面臨的首個挑戰。最初,李行想邀請一位韓國籍的殘障青年扮演,但考量語言、演技等因素,還是將目標轉向曾經合作的對象,即李導眼中很有「文人氣質」的秦漢及「最佳女主角」林鳳嬌。其中,尤以的秦漢最具挑戰,飾演鄭豐喜的他,必須綁起小腿跪膝前行,白馬王子搖身一變為膚色黝黑的質樸青年。
兩人為了這部電影各處奔波,不僅赴鄭豐喜的老家雲林縣口湖鄉,亦到嘉義、彰化取景。一場男女主角於狂風暴雨相遇的戲,雖是在中影片廠裡拍攝,但搭景十分逼真,不只把廠棚緊緊圍住,更在頂上橫豎排列數十條鑽洞水管,周圍放著四座大電風扇,「卡麥拉」一下,就是極盡凶猛的颱風洪水。電影不到五分鐘的感人橋段,實際卻讓秦漢穿著濕戲服打三天哆嗦,而站在水裡半天的阿嬌,肚子也是咭哩咕嚕猛作怪。
扮演真實人物的秦漢、林鳳嬌,拍片期間頗有感觸,因此作出不少善行義舉。他倆先於「振興醫學復健中心醫院」出外景時,當下各捐出佔片酬一半的三十萬元給該機構,作為病患的醫療經費。秦漢接受訪問時表示:「看了幾遍《汪洋中的一條船》這本書後,我不知道該怎樣來同情鄭豐喜,捐一些錢,也只能說是略盡心意。」林鳳嬌則早有助人之心,此次碰巧有人號召捐款,她便欣然參與。之後,則也各捐五萬元給鄭豐喜的父母,幫助其醫療及養老。特別的是,鄭家親友為了這筆錢組成八人管理委員會,其中包括國中校長、民眾服務站主任、高中校長、教務主任、總務主任、總幹事等,「熱心」幫忙議定這筆捐款用途。說實話,我看到上述報導,心裡不禁浮上一陣陣疑惑:「錢不是捐給鄭家二老,怎麼還要成立『管理委員』呢?」或許是大家善意,想著專款專用,免遭有心人欺詐。只是,錢捐給誰就該給誰,如何使用也是自由意識,街坊鄰居的好意對鄭家人來說,倒更像善意的約束。

金馬驚喜
金馬獎自第十五屆開始,才改採現場公布得獎名單的方式進行,〈汪洋中的一條船〉就是「增加可看度」後的首位大贏家。導演李行自資深影人王引手中接過獎項,歡喜之情溢於言表;而獲最佳男主角獎的秦漢,頒獎時遠在美國,未能親自現身領獎。
至於飾演小鄭豐喜的歐弟,賽前是最被看好的最佳童星得主,未料公布卻不是他,觀眾擔心歐弟會哭出來,瞬間流露同情目光。然而,典禮最後卻又有意想不到的轉折,製片家童月娟女士宣布「演技優良特別獎」得主就是「小弟弟歐弟先生」,眾人這才鬆一口氣,趕緊給予實至名歸的掌聲……提到特別獎,不免想起第二屆金馬獎以〈梁山伯與祝英台〉(1964)獲得類似獎項的凌波,當時的理由是:「凌波是女的,演得梁山伯是男的,不知該給女主角還是男主角,索性就給特別獎!」那麼歐弟明明演得是小孩,自己也是小孩,頒發給他特別獎而不給童星獎,理由又是為什麼呢?或許金馬評審對「特別獎」存有偏好,年年都想給觀眾「特別」驚喜。附帶一提,曾獲特別獎的「梁兄哥」凌波,碰巧是第十五屆金馬獎的典禮主持,說起來還有點噱頭呢!

幸運生得健康身體的朋友,對於勇敢向上的殘障者總懷有更多佩服,畢竟自己好手好腳都常抱怨辛苦,更不用提行動不便者,連吃喝玩樂都有限制。鄭豐喜在不能站起行走的缺陷下勤力向上,不只順利完成學業、入校教書,亦將自己的經歷透過創作、演講與有青年或類似遭遇的人分享。單看前段,這樣的人生已夠戲劇化,未料,突如其來的不治之症,使他蒙上悲劇色彩。看完電影,不禁感嘆真實的人生似比虛幻創作無情得多!
電影最後,鄭豐喜的遺言「圖書館」究竟完成了沒?是件令我掛心的事。所幸透過網路,兩三下便搜尋到相關訊息。這個令他臨終前仍年念念不忘的夢想,現在取名為「鄭豐喜紀念圖書館」,座落於雲林縣口湖鄉,佈置簡單樸素,四周圍繞稻田。雖然構想來自鄭豐喜本人,但卻是透過其遺孀吳繼釗的四處奔走,才得以實現。此外,吳女士致力關懷殘障、貧童,獲得多個社會服務性質的獎項肯定……看到這裡,我的腦海又浮現〈汪〉片鄭豐喜離世的最後一幕,分離傷痛可由時間沖淡,但對愛侶的承諾卻是永存彌堅。

參考資料:
1.黃仁編著,《行者影跡》,台北:時報出版,1999,頁206~209。
2.台北訊,「汪洋中的一條船 今更名重新問世」,《聯合報》第三版,1976年3月23日。
3.祝振華,「義不容辭 『汪洋中的一條船』應拍成電影」,《聯合報》第九版,1976年9月27日。
4.戴獨行,「版權及劇本兩個結未打開 汪洋中的一條船 拍電影好事多磨」,《聯合報》第九版,1976年12月6日。
5.鐸音,「銀海浪花 中影要拍『汪洋中的一條船』」,《聯合報》第九版,1977年3月21日。
6.台北訊,「將拍攝成電影 中影取得權利」,《聯合報》第六版,1977年4月18日。
7.金琳,「啟發人性‧發人深省 鄭豐喜的故事將搬上銀幕」,《聯合報》第九版,1977年10月1日。
8.劉曉梅,「影劇圈並非都是醜聞 捐款行善 亦有人在」,《聯合報》第九版,1978年2月24日。
9.劉曉梅,「好逼真的內景戲」,《聯合報》第九版,1978年4月8日。
10.劉曉梅,「美術指導左右電影氣氛 搭景可以亂真才是本事」,《聯合報》第九版,1978年4月20日。
11.台北訊,「汪洋中的一條船 電影劇本鬧雙胞」,《聯合報》第九版,1978年5月11日。
12.台北訊,「秦漢林鳳嬌捐款 濟助鄭豐喜雙親」,《聯合報》第九版,1978年6月10日。
13.讀者林偉儀,「大家談 這樣拍才是電影」,《聯合報》第七版,1978年8月1日。
14.林清介,「坐在「汪洋中的一條船」上-「汪」劇製作人感性自述」
http://www.pts.org.tw/special/000129/self.htm
汪洋中的一條船(He Never Gives Up)
導演:李行
原著:鄭豐喜
編劇:張永祥
演員:秦漢、林鳳嬌、葛香亭、傅碧輝、歐弟、崔福生、韓甦、江明、郎雄
首映:1978年
片長:110分鐘
出品: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獲獎:第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李行)、最佳編劇(張永祥)、最佳男主角(秦漢)、最佳攝影(陳坤厚)、演技優良特別獎(歐弟);教育部優良教育影片;國際天主教電影視聽協會中華民國分會金炬獎
劇情介紹:
大雨的夜晚,鄭母(傅碧輝)誕下一名雙腳畸形的嬰兒豐喜,她擔心家貧、人口多養不活這樣的孩子,一度想請產婆(素珠)用胎盤將他悶死。然而,豐喜的祖父(陳國鈞)認為「一支草、一點露」,既然是上天賜予,就要盡一切心力扶養長大。
此後,祖父經常帶著媳婦與雙腳畸形的豐喜四處求醫,無奈情況太差,中西醫皆束手無策。數年過去,祖父開始訓練五、六歲的豐喜(歐弟)試著以雙膝為腳,站起來走路,訓練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樣自理生活,甚至半爬半走進學校。

時光流轉,鄭豐喜(秦漢)已是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他雖然認真準備大學聯考,卻為家裡無法負擔學費而擔憂。戴校長(曹健)欽佩豐喜殘而不廢的精神,將他努力上進的故事告訴記者,同時安排他接受訪問。不久,鄭豐喜的事蹟感動許多善心人士,眾人紛紛慷慨解囊,不僅解決學費問題,更有一位台北再世醫院的徐錦章先生(郎雄)要送他一對假腳,令長期願望能夠站起來的豐喜興奮不已。豐喜考進大學法律系,也在章先生的幫助下「站起來」,看在心愛兒子的鄭母眼裡,既高興又感動。

一年過去,豐喜在大學迎新會上擔任司儀,風趣幽默的主持風格很得人緣,其中新生吳繼釗(林鳳嬌)從報紙知道鄭豐喜的故事,如今見到本人,對他好感更深。某日,繼釗在圖書館巧遇豐喜,便以討論功課為由,與豐喜相談甚歡。豐喜謙虛稱自己唸書晚,當然要比其他同學用功,更說別人是「走」進大學,而自己是「爬」進來的。
兩人不知不覺走回豐喜的住處,巧合的是,繼釗就住在斜對面,是豐喜同學孫孟玲(劉夢燕)的新室友,而孟玲又是豐喜室友莊信雄(伍克定)的女友,四人又同向房東許太太(游娟)租屋,豐喜笑說:「以後可熱鬧了!」豐喜、繼釗互動頻繁,已是無話不談的好友。一日,繼釗將筆記送還豐喜,正巧看到他在自傳《汪洋中的破船》,豐喜表示文章塗塗改改,不好閱讀,繼釗仍是興味濃厚,欲將草稿拿回宿舍閱讀。隨著豐喜的口述,兩人的思緒回到他六歲時……

六歲那年,最疼愛豐喜的祖父過世,父母要照顧十幾個孩子,無力扶養肢體殘障的他,只好交給賣江湖藥的趙伯伯(韓甦),展開流浪的生活。趙伯伯以耍猴戲吸引觀眾,豐喜則在一旁敲鑼打鼓、收賞金,日子雖然漂泊,但兩人相互扶持,也稱得上快樂。
無奈,趙伯伯不顧醫生警告,飲酒過量引發心臟病昏厥,他臨終前詢問豐喜是否知道自己家鄉,見豐喜聰明堅強,只得囑咐:「慢慢爬回去!」趙伯伯去世後,他遇上兩個賣針線的好心人,最後才在同鄉的幫助下回到老家。聽完豐喜的故事,繼釗感嘆自己太平凡,從小求學順利,家境不錯,父母疼愛自己,弟弟妹妹也很聽話。相較於自己,她反倒認為豐喜的生命更具挑戰與價值。

愛看書的豐喜一有空就到牯嶺街舊書攤報到,老闆娘見他愛書成痴,卻老是一毛不付。無奈的她靈機一動,請豐喜幫忙顧店,不只免費看書、管一頓飯,還有二十塊錢收入,令缺錢的豐喜十分高興。晚間,他將好消息告訴繼釗,並將一部份的自傳交給她,希望能給自己一些寶貴的意見。
繼釗到豐喜打工的舊書攤,再介紹一份家教兼職,豐喜對她更是感謝。系上要去金山露營,豐喜詢問繼釗是否參加,她笑答:「你去我就去!」兩人感情不言可喻。

同學們玩水遊戲樂不可支,只有豐喜一人獨坐樹林,繼釗輕聲詢問他在想什麼,豐喜悠悠談起自己小時候的故事……
離開趙伯伯輾轉回到家鄉後,豐喜明白家裡兄弟姊妹眾多,不願增加父母負擔,便和五哥(陳恩)一起住在荒郊野外養鴨子。五哥比豐喜大五歲,對他鼓勵最多,也最疼愛這個弟弟。五哥告訴弟弟要「努力」,見豐喜不明就裡,便簡單解釋「努力」就是「跌倒了立刻爬起來」、「凡事不怕苦、不怕難一直做下去就對了」,並說:「許多偉大的人都是努力努出來的!」豐喜因此暗暗起誓:「我一定要努力!」兩人撿拾別人不要的蕃薯,抓小溪的蝸牛和小魚,不只養活了自己,還養活了一百多隻鴨子,生活雖苦但很愉快。
一天早晨,五哥吃壞肚子必須回家拿藥,豐喜只得一人出發,途中卻遇上存心戲弄的壞孩子,將好不容易收集的蕃薯、葉子灑落一地。晚間,鴨寮又遭到颱風襲擊,豐喜在狂風驟雨間努力趕鴨子回籠,無奈鴨寮沖毀,豐喜更幾乎被洪水滅頂。所幸,鄭父(葛香亭)、五哥等人即時出現,才將深陷塌棚內的豐喜救出……故事說到這,已是翌日清晨,繼釗難過老天爺對豐喜的考驗太多、太艱苦,對他更添憐愛。
露營結束回到宿舍隔日,豐喜的腳踏車卻遭竊,遍尋不著的他只得苦笑。同學們知道腳踏車對他相當重要,於是案中集資買一部車子。為怕豐喜不接受,信雄托辭詢問:「是否會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豐喜答:「當然,助人為快樂之本!」眾人便藉此說服豐喜接受「禮物」,令他既感動又感謝。

豐喜載繼釗回宿舍,卻遇到開汽車來看表妹的呂良仁(江明)。良仁稱自己對豐喜早有耳聞,更說:「你裝的假腳根本看不出來,居然還能騎腳踏車,真不簡單!」輕挑言語讓繼釗很不舒服。良仁看出兩人關係匪淺,故意約繼釗出外唱歌跳舞,更提出要豐喜帶女友同行,迫使他黯然離去,繼釗則對良仁極不滿意。
繼釗來到豐喜宿舍好言勸慰,豐喜則自慚形穢,稱自己是個殘廢,不配與繼釗交往。他表示不願「害」繼釗,並說與其如此不如分手算了,繼釗對男友的懦弱很不能接受,直言:「人並非十全十美,誰沒有缺點,但要認清事實,不要退縮、逃避!」繼釗更說出自己無視於別人的阻止,堅持要和豐喜在一起的決心,但豐喜卻因為一句話而被打倒、對自己失去信心,實在令她寒心。豐喜恍然大悟,決定正面接受老天爺的考驗,並且勇敢堅持與繼釗的感情。

暑假期間,繼釗回到老家。吳父(崔福生)自良仁口中得知女兒正與「跛子」交往,氣憤不已,雖然吳父曾講述鄭豐喜的故事鼓勵子女,卻不願見繼釗與他交往。無論繼釗如何解釋,父親的態度都很強硬。見父女倆爭風相對,吳母(張冰玉)趕緊打圓場,勸女兒別太死心眼,繼釗婉言答應。此時,表哥良仁來訪,好言邀請繼釗同遊墾丁,卻仍碰個硬釘子。
繼釗回家後,一點消息都沒有,豐喜左思右想仍沒有勇氣去找她,幫他裝義肢的章先生鼓勵他要「面對現實」,絕不能放棄這麼好的女孩。學校開始註冊,孟玲表示曾與繼釗通過兩封信,沒收到隻字片語的豐喜更為洩氣。另一方面,繼釗在良仁的安排下住進自己父母的空房,他意有所指道:「住在這兒絕沒有人敢打攪妳!」
孟玲將豐喜癡等的消息告訴繼釗,她雖然對良仁沒好感,又不想天天面對關係尷尬的豐喜,內心猶豫不決。就在繼釗整理完物品,與孟玲赴新居之際,正巧遇到出外投信的豐喜,見繼釗乘坐表車汽車揚氅離去,心裡更是五味雜陳。

芙勞西颱風侵襲台灣,帶來豐沛雨量,孟玲隨信雄回新竹,留下紙條囑咐繼釗小心颱風。房東太太等人紛紛撤離地處低窪的房屋,眾人多次催促,執意等待繼釗歸來的豐喜卻意興闌珊,遲遲不願出聲。繼釗在家中聽廣播,越想越擔心豐喜。就在她準備離家時,良仁正好來訪,他氣恨自己如此體貼,為何還比不過對方。繼釗執意出門,良仁只得大吼:「妳走了就永遠不要再回來!」
繼釗冒生命危險來到水深及腰的宿舍,大聲呼喊鄭豐喜的名字。躲在屋內的豐喜聽到聲音,激起求生意志,努力往房外移動。繼釗明白豐喜為了等她,絕不會離開此地,兩人深知在對方內心的重要性,誓言永不分開。

豐喜大學畢業,決定到吳家拜訪,希望得到吳家父母首肯,與繼釗結婚。然而,吳父說自己很佩服豐喜的奮鬥精神,但絕不能答應把女兒嫁給殘缺的人受苦,他請求豐喜與繼釗斷絕關係。豐喜離開後,繼釗仍不放棄說服父母,吳母見女兒意志堅定,在旁幫忙說服丈夫。兩個女人一陣口舌,吳父的話被曲解成:只要拿出「十萬聘金」就接受鄭豐喜做女婿,頓時令他啞口無言。

豐喜、繼釗在眾人的祝福下結婚,豐喜對繼釗滿是感激,繼釗同樣感到萬分幸福。洞房花燭夜,豐喜說出想在家鄉口湖教書,蓋圖書館的心願,繼釗則全力支持丈夫的決定。
一年過去,繼釗大學畢業,夫妻結束分隔兩地的生活。未幾,兩人的第一個孩子出世,豐喜將好消息告訴岳母,表情嚴肅的吳父也露出笑容。吳母特地到口湖看女兒與外孫女,久違母親的繼釗喜極而泣。吳母帶來當初的聘金,稱吳父只是想試試豐喜的誠意,現在知道兩人婚姻幸福,便將十萬元退回。

在老同學信雄的幫助下,豐喜的自傳《汪洋中的破船》即將出版,他為了完成夢想,不分晝夜辛苦寫作,令繼釗十分不捨。書籍印製完成,豐喜、繼釗將其分送學校職員,送筆記本的學生看到成堆的書老實道:「這麼多書哪賣得完?」夫妻倆將書送至書店寄賣,不少老闆認為勵志書不受歡迎,懇求多時才找到一間書店願意幫忙。
雖然廣告管道有限,但只要看過豐喜自傳的讀者,都自發地為他宣傳,甚至自掏腰包買輸送人。許多讀者寫信給豐喜,向他表示佩服與感動,「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亦來函表示要買三百本書,以鼓勵每位傷殘的孩子。初版供不應求,眾人決定再接再厲,再版一萬本。戴校長來訪,表示已寫信給「國際青商會」為豐喜報名參選「十大傑出青年」。

豐喜親自將書送給同樣遭遇的孩子,書中他提到小時候學習騎腳踏車的往事。儘管時常摔倒在地,更受到許多小朋友的嘲笑,五哥甚至為此與人大打出手,豐喜因此下定決心,無論摔倒上千上萬次,都要學會期車,唯有如此才是給瞧不起他的人最好的報復。
豐喜的故事鼓勵許許多多讀者,更當選十大傑出青年。豐喜認為自己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希望藉此鼓勵青年朋友:海水會枯乾,石頭會腐爛,但是一個人奮鬥的精神會永遠存在,就像汪洋中的一條船,它代表了無比的信心、堅強的理想、崇高的意志和偉大的抱負。

豐喜的父母很以他為榮,鄭母的慶生會上,鄭父感慨道:若不是祖父堅持,豐喜早就被悶死。豐喜笑說自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樂得連乾好幾杯。不待繼釗阻止,豐喜即因腹部疼痛臉色驟便,在五哥(丁國勝)的攙扶下到旁休息,囑咐他千萬別告訴妻子。
數月後,豐喜授課時再度腹痛難耐,隨後不支昏倒。入院檢查,才知道他已是肝癌末期,醫生遺憾表示,最多只能再撐兩個月。繼釗決定讓丈夫快樂地度過剩下時光,她只得瞞著豐喜,自己將傷心痛苦埋在心底。豐喜滿腦子想著教書、辦圖書館,一心想著快點離開醫院,回家過中秋。豐喜的父母自從知道噩耗,同樣難過得不能自己,孩子不知道爸爸生病,吵著要他陪伴遊玩,繼釗為此心煩不已。豐喜見狀,好言勸慰妻子,直說自己非常幸運,能娶到如此賢慧能幹的太太,還有什麼不放心?
中秋佳節,鄭家上下卻是一片悲戚,豐喜病重之餘仍不忘安慰家人至親,他提起精神問五哥:自己夠不夠努力?五哥激動道:你夠努力了!眾人離去,房間裡只剩豐喜與繼釗,他告訴妻子看到自傳就像看到自己,語末,豐喜仍將建立圖書館的願望念念不忘,只可惜已是「無能為力」了!
口湖鄉民自發為豐喜祈福,紛紛下跪為其延命,繼釗則守在病床邊,陪伴病重彌留的丈夫。鄭豐喜肝癌沈重,最終仍於1975年9月21日過世,得年三十三歲。

台長: 粟子
人氣(18,700)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廣播…金馬獎專題 |
此分類下一篇:純樸清雅的鄉土原色…〈小城故事〉
此分類上一篇:向空戰英雄致敬…〈筧橋英烈傳〉

Gelephant
近來
流行將一些國語舊片改配台語
這一部倒是可以考慮...
2008-03-25 11:04:32
版主回應
或可考量現實情況,改為國台語交錯,更配合電影所呈現的時代背景。
2008-03-25 12:34:53
雀飛筆
可是鄭豐喜是客家人耶。
2008-03-25 21:25:40
版主回應
喔!那就以客語發音。
2008-03-25 21:56:39
sars病毒
電影跟書,我都有看過;我還為書寫下讀後心得。
2008-06-15 09:41:06
版主回應
鄭豐喜的書及故事在台灣流傳甚廣,可謂奮鬥青年的勵志佳作。
2008-06-15 10:05:4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