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
PChome
|
登入
廣論消文
觀音大士 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627
愛的鼓勵
19
訂閱站台
首頁
活動
2018-07-28 06:28:47
法華經重點 60 阿羅漢 應供 殺賊
法華經重點60 宣化上人 講述 阿羅漢是梵語,翻譯的意思,就是應供、殺賊、無生。 (一)應供:阿羅漢應該受人天的供養。如果沒有人供養,他也不能勉強去叫人來供養自己的;沒有人供養,自己就應該迴光返照。若是這...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2018-07-27 13:47:01
佛學基本知識 30 法的意義
佛學基本知識 30 廣超法師 講述 法的意義:法就是軌持的意思。「軌」是它有一定的範圍與相貌,能夠給我們知道它;「持」是能夠保持它的特性。既是這世間任何東西必然有一定的相貌,保持一個時候被我們知道,稱為法...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18-07-26 11:50:53
法華經重點 59 宣化上人 講述
法華經重點59 宣化上人 講述 二乘人往往都執著在五欲的境界上,即財、色、名、食、睡。 若眾生但聞一佛乘者,則不欲見佛,不欲親近,便作是念:佛道長遠,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於中道...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2018-07-25 17:22:40
佛學基本知識 28 29 三印法
佛學基本知識 28 29 廣超法師 講述 三法印 三法印既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以及涅槃寂靜。此三法印的教理在佛教中才有,在其他宗教是絕對沒有的,這是佛教的特色,與其他宗教最大不同之處。三法印是闡釋人生宇宙的三...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18-07-24 15:09:26
昏沉和掉舉 又能令心堅固安住,一所緣境勝三摩地,謂沈及掉。
昏沉和掉舉的微細相狀 日常師父的詳細說明 廣論57頁末行 手抄第四冊158頁第1行 (p158)【◎ 又能令心堅固安住,一所緣境勝三摩地,所有違緣要有二種,謂沈及掉。】 They then can use their minds to properly a...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名詞
2018-07-24 10:42:02
法華經重點 58 宣化上人 講述
法華經重點58 宣化上人 講述 在南方成佛的沙彌號為虛空住,一名又號為常滅。在西南方成佛的是帝相佛和梵相佛。西方也有兩尊佛,一名號為阿彌陀佛。阿彌陀是梵語,譯為無量壽無量光,即是其智慧及福德無量無邊,一名...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2018-07-23 09:50:37
佛學基本知識 26 27 有餘涅槃 無餘涅槃
佛學基本知識 26 27 廣超法師講述 涅槃有兩種:一者、有餘涅槃。二著、無餘涅槃。證悟阿羅漢果的聖者,是處在有餘涅槃的狀態,他沒有愛、取了,這就好比一棵樹,不加肥料和水,但是樹根和樹幹還存在,繼續等到這棵樹...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18-07-22 06:49:54
法華經重點 57 藥師琉璃光如來 大悲咒四十二手眼
法華經重點57 宣化上人 講述 〈大悲咒四十二手眼〉,那是最妙的成佛之法。你誰若修行這個法,很快得五眼六通。但是你可不要怕麻煩!我先前講的話,你不要得到五眼六通,就說這太麻煩了!那時候你後悔也不行了,因為...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2018-07-21 07:51:29
佛學基本知識 25 廣超法師講述
佛學基本知識 25 廣超法師講述 佛陀在經中對十二因緣有各種譬喻: (1)植樹的譬喻:流轉門有如種樹澆水加肥料,樹木就茁壯成長;還滅門如種樹不澆水,不施肥,樹木就長不好;如把樹砍掉,那它就長不起來。十二因...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18-07-20 10:01:44
法華經重點 56 自性自悟,自性自度,自修自了
法華經重點56 宣化上人 講述 【皆得深妙禪定】:這「深妙禪定」是要得嗎?怎麼樣得法呢?《心經》上說:「無智亦無得」,既然無智,所以無得;若有智,就有得了!為什麼現在說「皆得深妙禪定」?就因為有了智慧。怎...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2018-07-19 13:50:11
佛學基本知識 24 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如何截斷十二因緣的流轉
佛學基本知識 24 廣超法師講述 六、十二因緣的還滅門: 我們在十二因緣的流轉中,以如何滅除它的角度來看,叫做還滅門。要怎樣才能把老死滅掉?佛陀觀察只要不「生」,就沒有「老死」;滅三界「業有」就不「生」...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18-07-18 06:53:04
法華經重點 55 我求解脫阿 誰綁著你了 四祖公案
法華經重點55 宣化上人 講述 以上我們探討無明的意涵,知道無明可分為:三乘菩提共攝的一念無明煩惱障,以及只有大乘菩提所攝而不共二乘聲聞緣覺以及通教菩薩的無始無明所知障。那在接下來的節目當中,我們將會就這...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2018-07-17 10:32:49
廣論消文 16 故須正為抉擇自身,而聽聞之
廣論消文 16 P20 L4 第二、須結合相續聽聞之理者 第二、必須結合心續而聽聞的道理 【復次,於法若講、若聽,將自相續若置餘處,另說餘法,是則任其講何法事,不關至要。】 此外,無論說法者或聽聞者,如果把自己...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廣論消文
2018-07-16 11:06:23
佛學基本知識 23 五、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佛學基本知識 23 廣超法師 講述 五、十二因緣的流轉門: 我們的導師釋迦牟尼佛覺悟時,他於菩提樹下觀這十二因緣,發現眾生有生、老、病、死苦,故想要度化眾生,使他們解脫。因此佛陀從十二因緣的老死開始逆次...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佛學基礎
2018-07-15 09:36:30
法華經重點 54 煩惱障 所知障
法華經重點 54 宣化上人 講述 那一念無明又稱為「煩惱障」。解脫道的意涵呢,就是出離三界生死輪回,而不再受業力以及無明的牽制,不再流轉於三界六道之中,免除了不斷的受生而後又再死亡、受種種生老病死的煩惱痛苦...
繼續閱讀...
回應(0)
|
推薦(0)
|
收藏(0)
|
妙法蓮華經
第一頁
‹上一頁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下一頁›
最末頁
«上十頁
第 111 / 123 頁 , 共 1840 筆
下十頁»
自我介紹
deepmind
關於本站
留言板
地圖
加入好友
愛的鼓勵:
627
文章篇數:
1,840
最新文章
諸神、羅漢、菩薩確確實實都出現在法華法會之中。
「妙」,有微妙、奧妙、不可思議、最好、最究竟、最圓滿的意思
法華經講要 聖嚴法師著
大乘起信,是信得以眾生心為本的法門。
《大乘起信論》依眾生心(法)顯示體、相、用(義),以說明大乘法
大乘起信論講記 印順導師
參透人間世事禪,半如雲影半如煙; 有朝得遇東風變,直向山頭駕鐵船!
出家人一天的生活作息
學習大乘止觀
第七章 觀宗寺佛學時代
文章分類
淨土法門(180)
廣論消文(641)
心經(34)
大般若經(50)
地藏菩薩(20)
妙法蓮華經(347)
華嚴經(20)
佛學基礎(258)
般若經名詞(2)
佛學名詞(49)
更多
>>
訂閱本站
RSS訂閱
(
如何使用RSS
)
加入訂閱
熱門文章
心轉修正定(39,511)
以宗門來說,沒有善知識在旁邊,想無師自通是不行的(39,295)
「依文解義,三世佛冤」(37,839)
【修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永斷煩惱種子。】(32,384)
因 集 緣 生(30,823)
觀察下地粗相,上地淨相,暫伏煩惱種子。(25,027)
心法 色法(24,356)
多貪者緣不淨,多瞋者緣慈悲,多癡者緣十二因緣(22,263)
佛法本來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我們不得善巧,愈學愈綑死自己。(21,995)
淨治罪障之田,臨命終時不失佛念。(21,715)
一宿覺(21,241)
要達到滅諦,要走真實之道。這個道是真如之心,不是虛假的。(20,677)
數數觀察善取其相,作意思惟令心中現。(20,134)
廣論消文3 五想 如所有性 盡所有性(16,910)
廣論消文289-下篇 總之如淨不善,非須盡淨一切作用,故壞善根亦非壞盡一切作用,此極重要。(16,040)
「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15,925)
然世間無錯亂心亦能了知彼是顛倒,故觀待世間立為倒世俗。(13,738)
是依觀察修之毘缽舍那,與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13,124)
那時候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力量以及宿生的根性如何(12,025)
毘缽舍那清淨鮮白,隨奢摩他,調柔攝受(11,920)
連結書籤
廣論消文
臉書同步分享
站內搜尋
標題
內容
標籤
站台人氣
累積人氣:
2,933,116
當日人氣:
159
最新訪客列表
加好友
友誼連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