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霖(1859-1935),字芷蓀,晚號瀞園,湘潭人,咸豐九年生,短軀方頤,貌微黔,性端重寡言。年十三,父擔簦送之應童子試,外舅周月池遇之,奇其骨,與敘語,及觀制藝,驚為大器,即以女妻之,並請就周氏塾。光緒九年,以優貢生引見養心殿,奉旨以教職用,初署麻陽教諭,以道途險遠,辭。十一年,舉於鄉,歷署武陵、澧州訓導。十八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充國史館協修,時已甲午之歲。其後主講永州濂溪、蘋州兩書院。三十年,為湘學堂監督,明年辭去,學部奏派充諮議官。
三十二年正月,朝考御史,補河南道監察御史,移江蘇道,疏請辦「京師高等實業學堂」,尋兼署山西道監察御史,上疏論禁煙。又以東三省為清室根本,日、俄脅以謀我日亟,而吉林將軍桂達等貪汙猥雜,朋比為奸。三十三年二月,啟霖上疏請緩改外省官制,劾罷桂達,東三省改設督撫。三月,以直隸候補道段芝貴署黑龍江巡撫。啟霖復奏芝貴善於迎合,上年貝子載振往東三省,道出天津,芝貴夤緣充隨員,以萬二千金買歌妓楊翠喜獻,又以十萬金為軍機處大臣奕劻壽。臨上疏,自知禍瀕不測,以老母託內閣中書邑人李翰屏及羅順循。袁世凱聞風,先詣慶王府,令載振將歌妓送天津王益孫作使女。有旨罷芝貴,另命醇親王載灃、大學士孫家鼐按其事。啟霖坐參劾失實,褫職。朝野大譁,時人與江春霖、趙炳麟,並稱諫臺三霖,啟霖慮為虛名所累,急出京。總憲陸寶忠及春霖、炳麟交章疏通。六月,開復原職,是時京師久旱得雨,論者以比洪北江云。霖既出京,川督趙爾巽,請為提學使。湖廣總督張之洞,先使梁鼎芬迎至湖北,欲聘為存古學堂監督,之洞尋入直軍機處,事遂罷。明年,國史館議敘,仍加四品銜。
宣統元年三月,啟霖入蜀。暑期,調閱省城各學堂講義。先在光緒廿九年十月,嘗以離經畔道,行檢不修,有詔革四川綏定府教授廖平,交地方官嚴加管束,並銷毀著刊各書。至是,啟霖亦以平講經離奇怪誕,罷之。另申禁優貢諸生贄敬學政禮數。籌款購南城外楊侯故第,為蜀中范景純、范純夫、張南軒、魏鶴山四先生立祠,祠內設存古學堂。期年,以母老告歸,歸里之明年。清亡,自是不問政事,惟主湖南船山學社。時,翰屏亦以遺老退湘潭,令子明志從啟霖學,明志,即李漁叔,號為河東三鳳,履臺,卒於行政院顧問,有《花延年室詩》。
啟霖素不信佛,民國廿四年,仲冬晨起,呼家人速具湯沐,浴竟更衣,令家人環誦佛號,有頃曰:「可矣」,索筆書一聯於案,端坐而逝,年七十七,有《瀞園集》。
先是,署禮部左侍郎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湖北學政孔祥霖,奏請王夫之從祀文廟,並被駁。江西學政陳寶琛及潘祖蔭、尚賢等,奏請黃宗羲、顧炎武從祀孔廟,下禮部會同大學士、九卿議,以學術未醇,罷。三十三年二月,啟霖備說帖,復奏請王、黃、顧三人並祀文廟。八月,翰林院侍讀學士惲毓鼎奏:「三儒從祀,朝議贊成者十之八,禮部半年尚未覆奏。請飭從速定議,並擴充兩廡,釐定位次。」下部議。明年,禮部奏:「三人生當明季,毅然以窮經為天下倡,德性問學,尊道並行。第夫之《黃書》〈原極〉諸篇,託旨《春秋》;宗羲《明夷待訪錄》〈原君〉〈原臣〉諸篇,取義《孟子》,似近偏激。惟炎武醇乎其醇,應允炎武從祀,夫之、宗羲候裁定。」九月二日,得旨並祀之。
【瀞園聯存】
塾師從族叔曉潀命屬對 時年十二
聖門四科,先德行,後文學;
大學八條,始格致,終治平。
題蜀中四先生祠二首
典型在昔;
道義為根。
任五洲學說如許紛龐,滄海橫流,從此誕登道岸;
萃兩宋名賢以為師法,岷峨萬仞,無忘仰止高山。
題成都趙清獻公祠
廟貌鄰武鄉,同此雲霄萬古;
宗風溯天水,有人琴鶴重來。
自輓
故國竟何如,千秋自有公平在;
浮生長已矣,萬事惟餘積愧多。
題湘潭烏石峰二首
烏飛將近月;
石亂欲撐天。
保障一方,有功德於民則祀;
巍峨萬仞,想英靈厥濯如生。
湖北嶽陽樓
倚劍孤吟,有客如聞先樂;
俯天下視,何人敢剗君山。
挽張之萬
宏獎見公之大,泛愛偶或見公之疏,脫去町畦歸磊落;
熱心為世所欽,慊忱當亦為世所諒,維艱時事有欷歔。
挽江春霖(1918),見《柏岩感舊詩話》
正色立朝,是辣手文章,鐵肩道義;
英風如在,悵打萍身世,飄絮山河。
南生仁兄雅囑
得句旋題新竹上;
掛帆直走滄海邊。
《清史稿‧諸王列傳》卷228,頁7852-7853。並參《趙啟霖集》頁302。
《說文》:「潨:小水入大水曰潨。從水從眾。《詩》曰:鳧鷖在潨。」徂紅切、徂聰切,𠀤音叢。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