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動作解說
預備勢
並步站立,周身放鬆。兩眼輕閉或平視前方,舌抵上腭,上下牙齒相合。兩手疊于丹田,左手在內。後將兩手慢慢垂于體側,眼平視前方。
乾元啟運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腳,右腿稍屈,左腳向左開步,稍寬于肩,腳尖朝前,隨之重心移至兩腳之間,兩腿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內旋分別向左右分擺至約與肩平,掌心朝后,兩臂自然伸直;眼看左掌。動作不停,兩掌隨兩臂外旋使掌心朝下身前平擺,兩掌之間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伸直;眼兼視兩掌。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兩腿屈膝下蹲,同時,兩掌隨兩肘稍回收下沉至與臍平,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眼平視前方。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腿徐緩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內旋分別向左右分擺至約與肩平,掌心朝后,兩臂自然伸直;眼看右掌。動作不停,重心移于右腳,右腿半蹲,左腿自然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外旋使掌心朝下向身前平擺,兩掌之間距離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伸直;眼兼視兩掌。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左腳向右腳並櫳,兩腿由屈徐緩伸直;同時,兩掌輕輕下按至與臍相平後,分別垂于體側成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做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雙魚懸閣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身體左轉〈約45度〉,兩腿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內旋分別向左右兩側擺起,兩臂伸直〈臂與身體夾角約60度〉,掌心朝后;眼平視左前方。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身體右轉,重心移于右腳,右腿半蹲,左腳跟提起成左丁步〈虛步〉;同時,左掌隨左臂外旋收于右小腹前,掌心朝上;右掌內收下落于左腕之上,無名指指複至於太淵穴處呈切脈狀;眼之餘光看手。
2. 隨著吸氣,鬆腹鬆肛;身體左轉,左腳向左前方上步〈綳腳〉,由虛步便成弓步;同昨時,兩手仍呈切脈狀〈以腰為軸〉順勢弧形前擺至身體左前方,左臂自然伸直,左掌心朝上,眼兼視兩掌。
隨著呼氣,重心後移,身體向右轉正成左虛步,左腳尖蹺起;同時,左臂內旋,右臂外旋,右掌指隨之捻轉太淵穴后,與左掌相疊于胸前,兩掌心相合,勞宮對勞宮,左掌心朝外右掌心朝內,長距胸部約20厘米;眼之餘光看雙掌。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左腳向右腳並攏〈是彎屈的〉,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手橫向摩運,右手上托〈架于頭之右前上方,右臂呈弧形,掌指朝左;眼向左平視〉左掌下按〈按于左胯旁,掌指朝右,左臂呈弧形,離跨約20厘米〉。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同時,左手不動,右掌隨右臂沉肘向右前方稍下按;眼轉視右掌。動作不停,右掌下落時左掌一起分別垂于體側呈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做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老驥伏枥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腳,右腿稍屈,左腳向左開步〈約當于本
人之三腳長〉,隨之重心移至兩腳之間,兩腿逐漸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外旋前擺置與肩平,掌心朝上,兩掌之間距離與肩同寬;眼兼視兩掌。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同時,兩掌逐漸握拳隨兩臂屈肘收于胸前,肘尖下垂,兩前臂相靠貼身,拳高與下額齊平〈壓迫胸腔〉;眼平視前方。
2.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拳變掌隨兩臂內旋向前上方伸出,掌心朝前,兩臂
自然伸直,兩掌之間距離稍寬于肩;眼平視前方。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兩腿下蹲成馬步;同時,兩掌逐漸成勾〈少商與商楊相接〉分別以體側向身後勾掛,勾尖兒朝上〈壓迫太淵穴〉,兩臂伸直;眼向左平視。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腿不動;同時,兩勾手變掌隨兩臂內旋于腹前使掌
背相靠,掌指朝下;眼平視前方。不停,兩腿隨之伸直;同時,兩掌由腕掌骨、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第三指骨依次卷屈,順勢彈甲〈指甲〉變掌相左右分開至于體側,兩臂自然伸直,掌指朝上,手腕高與肩平;眼平視前方。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重心移于右腳,右腿半蹲,左腳向右腳併攏,兩腿由屈徐緩伸直;同時,兩掌以體側輕輕下落成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做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第8拍,兩手握拳收于腰側。
紀昌貫虱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重心移至右腳,右腿半蹲,左腳向左開一大步,腳尖朝前,兩腿隨之伸直,同時,兩拳變掌坐腕〈立掌〉前推〈掌指向上〉,兩臂自然伸直,手腕大抵與肩齊平,兩掌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眼看雙掌。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身體左轉,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腳跟側蹬〈捻動湧泉〉,同時,兩手先輕握拳〈方拳〉隨身體左轉平移至身后〈約150度〉,左臂放鬆,高與肩平;右臂彎曲,右肘趨于左胸前〈成拉弓射箭勢〉;眼看左拳。動作不停,身體繼續稍左轉〈180度〉;兩拳緊握,手摳勞宮,左臂伸直,左拳側伸;右拳拉至右胸前,沉髖舒胸;眼看左拳。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身體向右轉正,右腳腳跟內旋使腳尖朝前,繼而重心移于右腳,右腳彎曲;同時,兩拳變掌隨兩臂內旋順勢平移至身前,兩臂伸直,高與肩平,掌心朝下;眼看兩掌。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左腳向右腳並攏,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掌下落隨之握拳〈方拳〉收于腰側,拳心朝上;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躬身撣靴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舒胸展體,身體左轉;同時,左拳變掌隨左臂內旋〈掌心朝後〉后身上舉;眼看左掌。動作不停,左掌隨左臂外旋和身體右轉順勢擺至身體右前上方,左臂伸直〈掌心朝右〉;眼看左掌。動作不停,左掌落于右肩前〈拇指背和食指稍側面貼右肩〉,屈肘翹指;眼之餘光看左掌。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上體右側屈…兩腿伸直;同時左掌隨左臂稍外旋沿右腿摩運下行〈指腹沿足太陽膀胱經,掌心沿足少陽膽經,掌根沿足陽明胃經達于足外踝處〉;稍抬頭。動作不停,身體向左轉正;同時,左掌隨左臂內旋經腳面摩運至左腳外踝處呈撣靴狀,稍抬頭;眼之餘光看左掌。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同時,左掌隨左臂外旋握拳,並隨上體稍起提至左膝關節處,稍抬頭。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上體直起;同時,左拳收于腰側,拳心朝上,中沖點
扣勞宮;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犀牛望月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重心移至右腳,右腿彎曲,左腳向左開一大步腳尖朝前;同時,兩拳變掌隨兩臂內旋下按后撐;眼平視前方。動作不停,重心移至左腳,左腿彎曲,右腿伸直;同時,兩臂繼續內旋,兩掌由坐腕隨之放鬆分別向兩側偏后弧形擺起;眼平視前方。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以右腳掌為軸,腳跟外蹬,上體左轉,右腿伸直,左腿彎曲;同時,兩掌順勢分別以兩側向上擺起停于頭的前側上方,兩臂均成弧形,掌心朝前上方,掌指相對;眼看左后上方,呈望月狀。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身體向右轉正,以右腳掌為軸,腳跟內旋將重心移至右腳,右腿半蹲,左腿伸直,腳尖朝前;同時,兩掌下沉隨兩臂外旋弧型擺至胸前,兩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上,掌指朝前,兩掌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眼兼視兩掌。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左腳向右腳並攏,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內旋下落垂于體側后,繼而握拳〈方拳〉收于腰側,拳心朝上;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第8拍,兩掌垂于體側呈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芙蓉出水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腳,右腿稍屈,左腳跟提起;同時,兩掌背相靠于腹前,掌指朝下;眼平視前方。動作不停,左腳向左開步,稍寬于 肩,隨之重心移至兩腳之間,兩腿伸直;同時,兩掌由腕掌骨、第一指骨、
第二指骨、第三指骨依次卷屈,順勢彈甲〈指甲〉便掌分別向左右分開達于 體側,長高與肩平兩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上;眼平視前方。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重心移于左腳,身體左傳;同時,左掌隨左臂內旋屈 肘握拳稍下落,拳心朝下;右掌隨右臂內旋握拳順勢平擺至身體左前方拳心朝下;眼看右拳。動作不停,右腳向左腳左后方插步下蹲成盤根步;同時,左拳下落于左胯旁,左臂成弧形,翹腕使拳眼朝后,拳距離胯約30厘米右
拳隨身體右轉和右臂內旋回屈收于右胸前,翹腕使拳心朝前,拳離胸約30厘米;眼向左平視。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拳變掌,右臂下沉,左臂上伸使兩掌根相靠上托於胸前呈蓮荷開放狀;眼兼視雙掌。動作不停,右腳向右開步回到原位,兩腿逐漸伸直;同時,兩掌繼續向上順勢托起,兩臂自然伸直;眼看雙掌。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重心移于右腳,右腿稍屈,左腳向右腳併攏,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掌分別向左右下落垂于體側;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金雞報曉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百會上頂,兩腿伸直,腳跟提起;同時,兩掌逐漸變勾手〈六井相會〉分別向兩側、向上擺起,兩臂自然伸直兩腕約與肩平;眼看左勾手。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腳跟落地,兩腿下蹲,兩膝相靠;同時,兩勾手變掌隨沉肘弧形下按于體側,兩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下,掌指朝外;眼平視前方。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后伸,腳面繃平,腳底朝上;同時,兩掌隨兩臂內旋向里劃弧至腹前時變成勾手,直臂向前、向上提至頭的前側上方,勾手朝下,身體成反弓形;眼平視前方。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左腳下落與右腳併攏,隨之兩腿半蹲;同時,兩勾手變掌下按于胯旁,掌心朝下,掌指朝前;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當做完第8拍時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掌垂于體側成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平沙落雁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舒胸展體,同時,兩掌以腕關節頂端領先分別向兩側弧形擺至與肩平,兩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下;眼看右掌。動作不停,重心移到右腳,左腳向右腳右后方插步;同時,兩掌隨兩臂分別屈肘下沉弧形回收,掌高與肩平,掌心朝下;眼看右掌。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兩腿下蹲成盤根步;同時,兩掌隨兩臂分別伸肘,坐腕弧形側推,兩臂自然伸直,手腕約與肩平,掌心朝外,掌指朝上;眼看右掌。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腿稍起,舒胸展體〈左腳仍插步于右腳后〉;同時,兩掌分別向兩側伸出,兩臂自然伸直,掌心朝下。繼而,兩掌隨兩臂分別屈肘下沉弧形回收,掌高與肩平,掌心朝下;眼看右掌。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左腳向右腳併攏,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掌垂于體側成並步站立勢;眼轉視正前方。
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左、右交換各做4拍。
雲端白鶴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腿伸直,腳趾上翹;同時,兩合谷隨兩臂內旋沿體側向上摩運至大包穴附近;眼平視前方。動作不停,兩掌隨兩臂外旋以合谷為軸旋轉使掌指朝后;眼平視前方。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腳趾抓地,兩腿微屈;同時,兩掌背擠壓大包穴,繼而靠疊于胸前,兩臂屈肘,掌指朝里;眼平視前方。動作不停,兩腿繼續下蹲;同時,兩掌疊腕、卷指分別向左右分擺,兩臂自然伸直,高與肩平,掌心朝前;眼平視前方。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腿伸直,腳跟提起;同時,兩掌隨兩臂內旋分別擺至頭的左右前上方,抖腕亮掌,兩臂成弧形;眼平視前方。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腳跟落地;同時,兩掌分別以兩側下落垂于體側成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鳳凰來儀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兩腿伸直,身體左轉45度;同時,兩掌隨兩臂先內旋、后外旋分別由兩側前擺至與肩平,兩臂自然伸直,兩掌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掌心朝上;眼平視左前方。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重心移至右腳,右退半蹲,左腳向左前方上步成虛步。繼而,重心前移至左腳,右腳跟提起,兩腿伸直;同時,兩掌隨兩臂內逐漸變成勾手〈少商與商陽相接〉分別向身后勾掛,兩臂伸直,勾尖兒朝上;眼平視左前方。
3.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重心后移,前腳尖翹起,身體轉正;同時,兩勾手平掌經腰側交叉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朝里;眼兼視兩掌。動作不停,兩掌隨兩臂內旋經面前分別向兩側分開,兩臂自然伸直,手腕高約與肩平,掌指朝上;眼平視前方。
4.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左腳向右腳併攏,兩腿由屈逐漸伸直;同時,兩掌以兩側下落垂于體側成並步站立勢;眼平視前方。
5. 6 .7 .8同1. 2. 3. 4唯左、右交換作動作。
練功次數:做一個八拍。
氣息歸元
1. 隨著吸氣,提肛收腹;同時,兩掌隨兩臂先內旋后外旋分別擺至體側,掌心由朝后轉為朝前,臂與上體之夾角約60度,兩臂自然伸直;眼平視前方。
2. 隨著呼氣,鬆腹鬆肛;兩腿下蹲;同時,兩掌內收回抱于小腹前,掌指相對,將日月精華之氣歸于關元;眼平視前方。
男性左手在里,女性右手在里;眼平視前方。
練功次數:一吸一呼為一次,共做3次。
作完后,兩掌垂于體側,緩緩收功,結束全套動作。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