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在倫敦的街角──歷經歲月自然的邂遘】
A在他們的生活裡,都有他們所選擇的世界中,才有的地獄。
B到了那個時候人才能平靜,也不會在「了不起」的人面前緊張,在穿髒衣服的人面前耀武揚威了。人再怎麼樣,也只是人而已。
15【價值觀的十字路口──體力之線下降,精神之線上升】
A病難治,是慢慢走向死亡之限的徵兆。
B這幾乎是讓人不可置信的有趣事情,我們知道了愛可以拯救人,但也知道了憎恨也能救人,則是在中年以後。…..,人在中年以後,雖肉體衰痿的同時,也獲得發現生命本質的才能。
C人的價值觀,會隨時間一起發生極大的變化。
D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了。維持健康才看得盪到美。
16【禁慾與享樂──愛組織的幼稚感情】
A現代人開始對壽命想得天真,是不爭的事實。
B中年以後,才知道人真正想要什麼,才會自主性地想要做什麼。年輕時根本不懂蛇麼自主性的選擇這種高層次的事,時間全都延期償付。由於不知道想做什麼、想成為什麼,總之,先學一些想學的,然後再說吧!做的都是這種程度的漫不經心的選擇而已。
C一旦餘生的感覺出現以後,就不再鄭重其事了。知道了人即使再努力,也有無法如願的時候,也具備了一種圓滑,那就是了解到雖然稍微偷懶,但幸運也會從天而降。而當人人稱道那是因為你的才能,你的功勞時,你的心裡卻很明白那是輕率的幸運所造成的,你對這些事情有自覺。如果能這麼想,那麼即使被誤解、被褒獎、被貶損,也不會再當一回事了。因為年紀已到了,會越來越了解人本來就無法獲得別人真正的理解。
D中年以後,還說出愛公司這類的話,我認為那是一種幼稚的感情。因為一個不小心愛上組織的話,便會想出面干涉人事,企圖和財政部聯手讓公司獲利,而這種是不是什麼好事。
E在某個地方工作太久,難免引發「執著的愛」,工作會變得容易做,會在那裡裝飾花朵,做只有自己知道的記錄方法,視工作為個人私有物。在修道院,不能對現世的任何事物產生深刻的執著。除了神以外,對任何一種形式,像是自己的才能,和世間的評判,都不能依賴。所有會造成妨礙的行動都必須去除。
17【離去的長者──我也犯了同樣的罪】
A有人說,成為基督教徒之後,因為自己什麼壞事都不做,所以一定會很嚴厲的裁判他人。但耶穌命令,真正的裁判應委託給神。
B這個世間沒有新鮮的罪,我們只能做平凡的壞事。
C之所以自認是好人,在精神的型態上,說好聽是因為年輕,說不好聽是幼稚。
18【風中的一棵老樹──體會末席之樂】
A修練成功的作家,不管碰到多複雜的哲學和心理學,都能輕鬆簡單地表現。
B自由,才是基於人性尊嚴的最大幸福。
C在人生的最後,只有透過終結,人才知道自己的本分,不勉強,也不覺悲哀地,爲了自己一點一點淡出的日子做準備。而如果成長是一種過程,這個時期也是很棒的一種過程。
19【做個缺席的人,也很幸福──田園歸去】
A我寫小說以有四十年以上了,由於很年輕就開始這個工作,想寫的時候,幾乎沒被文章煩惱過,有人認為,面對創作,有必要一篇篇地開創和實驗新的文體,但我從未刻意地勉強去做,即使想這麼做也做不來,而且也很羞於如此努力的表現。
B年輕時,會擔心自己不在,就會影響工作的進度。這是好的,如果連這一點責任感都沒有的話,那麼永遠無法獨立。但是人再如何地獨立,都是不真實的。
C自信是好事,但是人的意識有必要經常分裂。有必要一面有自信,一面絕的世間一切是流動的。有自信,同時又要沒自信。很重要,卻也許很難做到。不過,人生,人,都如風吹般,總會過去。
D不管是誰不在了,世界都仍然在動。中年以後,應該意識的事是,即使自己不在了,也沒人感到困擾的現實,自己不在了也很好。這種現實也許可悲,但另一方面,不管誰不在了,這個世界仍好好地在營運著,所以我們基本的安心得以確保。
20【危機近在眼前──不要相信現狀,要事先預測壞事情】
A我們必須把現在的生活當成是暫時的。
B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沒寫出來的小說裡。作家只寫了其中幾萬分之一而已。到了中年,沒有寫的部份,其實也看得到了。所謂危機館哩,是將其中極端的部份以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即使尚未達到危機的程度,但我們仍無奈的被迫面對命運的挫折或緩慢的改變,而經常思考這種變化的可能性,便是中年的使命。
C絲毫不去思考危機管理的人,即使是成人了,也仍是個孩子。
21【憎恨也能拯救人──常識性的麻煩還是避免的好】
A年輕時總有自己想做的事,所以一逕的朝那麼目標向前猛進。所具備的判斷也很簡單,如果答到目的就算成功,做不到就會有挫折感。但所謂「想做的事」,嚴格說起來有些彆扭,因為年輕時並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事。…「喜歡的事」和「想做的事」儘管有些不一樣,但有時候連這一點也沒有意識到。
B年輕時,根本不清楚對自己而言,究竟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而且也不懂工作本質所具備的意義,只有例外的天才才懂,普通人絕對看不到未來那一部份。
C年紀越大,在看事情的時候,愈能多層次的從外觀、內裡,傾斜處等各種角度來看。那是隨年齡而開發的才能,而這種才能相當遲才開花,在年紀相當大了的時候,這種才能的芽仍在伸展。年輕時,認為事情不如所願,人生就是失敗的這種過於明快的理論是適用的。可是,中年以後卻能領悟,人生怎麼過都有好與不好的一面,這種朦朧的有趣。
D普通都說「愛可以拯救人」,可是有時候「憎恨和絕望也可以拯救人」。
E人不一定會因為痛苦的經驗而獲得教訓。人會追循著一般性的常識走,照樣存錢,企圖出人頭地,虛榮,儘管心裡也會想,這樣好嗎?但事實上,大部分的人都認為如果不這麼做,可能需要花費更多不必要的能源。我們雖然意識到這些常識絕沒有力量,但另一方面還是應該喜愛常識。常識是很無趣的,但給別人添麻煩的程度較少。我們和許多人都會稍微有些關聯,所以常是性的麻煩最好避免。中年以後,才初次了解,我們只能以如此的程度解讀命運而已。
22【誠實的分配──不能使雙方都滿意】
A義大利的諺語「人一次只能穿一件衣服而已。」
B一般說來,無聊並非好事。但我也想過,如果不無聊,那麼,人生也看不到矛盾。
C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時間最難安排,時間也是最殘酷的。時間要求誠實,時間要求弄清楚。爲了誰?在哪裡捨棄了什麼?爲了什麼而使用?時間令我感到害怕。
D中年以後的人,生活在連續的選擇中。
E人總難免在哪個地方欠人家人情,和後悔一起生活。
23【堆雪球的樂趣──在自己能應付的範圍內】
A中年確實是有見識的年代。
B在這個時代必需思考的是,在不受時代風潮左右的情況下,該決定要渡過什麼規模,乃至於何種格局的人生?
C我連和人的交往都不努力。….無論是高級或低級,選擇任何一種生存方式,都是在中年以後。
D這是我自己為是的感念,人如果知道什麼可以要,什麼要死心,必然能夠被諒解。人不能夠什麼都想要第慾望太強,但如果在不給人添麻煩的範圍內做喜歡做
的事,那麼,很多時候,世間也會認為那不過是「愚蠢的興趣」而予以諒解。弄清楚什麼才是重要的,是在中年以後。
E一旦想把錢用在想做的事情上時,即使旁人認為浪費,我仍然擅自出錢去做。…我始終懷著感謝的心,從不覺得有什麼事情是理所當然的。有人其實獲得很多,卻總是埋怨,我告訴自己,因為獲得那麼多,所以至少要經常對什麼死心,懂的捨棄。無論在工作、嗜好、愉悅各方面,能睿智地看準自己足以應付的氣力和體力在何種範圍之內,也只有在中年時才擁有。
24【無法停止做人──成為有品德的人】
A從現在開始,我們有不能生病的義務。
B中年以後,如果提到最重要的是什麼,我想是做個「有品德的人」吧!
C隨外觀美麗完成而至的是,靈魂的每逐漸往醜陋的方向走去。
D猶如我們所看到的寬闊天空似的。所有人,而且也只有人才擁有的不可思議的品德的光輝,在天空下綻放光芒。而光芒從人生的黃昏到接近夜晚的時候,才初次顯出光輝,是理所當然的。
E中年以後,必須十分的克制,要在自己身上結實地套上馬轡,用自己喜歡的步伐堅定地駕御自己才行。已不再是將後果推諉別人的年紀了。一般人離開父母的時間已經很長了,不管雙親是什麼樣的人,在自立的那段期間,早應有充分培養自己的時間。中年以後,如果仍然是個自私自利的人,那就真的是既幼稚、又醜陋,讓人掃興了。
F品德的“德”字,古希臘語讀成「AREDE」,這個字彙和「勇氣」、「服務貢獻」、「卓越」完全相同。中年以後,仍沒想到要服務貢獻的人,是沒有品德的人。無德,便是不卓越的證據,至少,希臘人在幾千年以前就這麼想。
G中年以後,如果沒有勇氣對著確信自己想法是對的的人,說不一樣的話,那也是無品德之人。希臘人認為,那當然也不卓越。我被這種偉大的關聯性思考攝服了。
H只取其中一個,也可說顯示了中年以後最擅長的特徵。
I所謂正確,是指自覺虧欠他人。
J聖托瑪斯說,中庸是控制激情使之從屬於理性,而勇氣會抑制恐懼,這也得從屬於理性。
K 唯有品德,能使人完全的發揮力量。
L人生不能打馬虎眼兒。人生佳境需花時間、精神、勞力一點一滴地達成。而其達成通常在中年以後。
M我很想感謝其中的各種試煉。完成之所以遲到,是爲了讓我們慢慢品嚐「值得活的人生」這個過程吧!如果過早完成的話,相信直到走完人生全程必會覺得無聊。中年以後才留意到,命運是如此地關懷著我們。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