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1-17 07:56:52| 人氣2,2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善用資產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善用資產

             ⊕潘文良

  有的台語人,實在有夠矛盾!
  日製漢語,如「電話、商業、科學、哲學」等等,照用不誤;連日本的「歐吉桑、歐巴桑」,嘛是抾咧用。
  台語講的「雪文」,是法語“savon”的譯音(記音)用字(葡萄牙、西班牙、荷蘭,殖民台灣時,所留落來的產物)。
(若是講「皂」,著是「在地化、本土化」。華語「香皂」,台語講「芳皂、芳雪文」;洗衫用的,華語講「肥皂」,台語講「雪文」。)
「紅毛塗」,是荷蘭統治台灣,所留落來的產物(講法)。
( 若是講「水泥」,著是「在地化、本土化」。)
  其它,如源於「馬來群島」的水果「蓮霧」等等,外來語的「譯音字詞」,台灣人,嘛是攏咧用——
漢民族,所謂‥「兄弟相殘,猶勝外人。」
因為心懷冤屈、怨𢗧,煞對「同種同文」,所謂的「北京語詞」,起了反感,心生排斥,無愛用、𣍐爽用、𣍐憖用(不屑用)!
  這也北京語詞,呣好用;遐也北京語詞,呣好用——為了保持台語的「純正佮尊嚴」? 只因為政治的對立,煞影響著文學,乃至藝術、文化的傳承與運用。
 
  有人講‥
「因為真濟台語人,自細漢,攏是接受『北京語教育』,所以講台語、寫台語文,攏會先以北京語的模式思考,然後,將北京語的語詞,著直接轉換為台語,結果著變成不倫不類,北京語式的台語。」
  阿文講‥「換一下仔講法‥因為自細漢,接受『北京語教育』,煞予北京語『嚇去』,所以則會認為‥明明都是『漢文語系,共同資產』的語詞,煞攏變成是『北京語詞』。」
  比如,有人講‥
「動不動」,是北京語的講法,台語愛講「磕𣍐著、震動著」。
  殊不知‥「動不動」,是較文雅(文言)的講法;「磕𣍐著、磕著、震動著」,是生活口語的講法。
 
【動不動】華:ㄉㄨㄥˋ ㄅㄨˊ ㄉㄨㄥˋ
     台:{文}ㄉㄨㄥ└ ㄅㄨㆵ' ㄉㄨㄥ├ tong3 put8 tong7
       {白}ㄉㄤ└ ㄅㄨㆵ' ㄉㄤ├ tang3 put8 tang7
 本義‥動與不動(靜)。
 引申為:經常、每每,指慣常的行為。表示很容易發生某種行動。
 台語同義詞‥磕𣍐著、磕而著、磕著、震動著。

 (磕者,兩石相擊聲,謂碰觸也!
  磕著,可謂「碰到」,頗有「一觸即發」之勢。)
 
  「動不動」,明明都是‥「漢文語系,共同資產」——
台語人,是安怎呣好用、𣍐當用?
限定愛用通俗口語‥「磕𣍐著、震動著」,則算是「純正」的台語?
  唐。施肩吾《元歌》‥
「契真之道飄颻易,動不動中如有寄。哪知有無可超忽?去住玄機此其義。」
  宋。俞良《鵲橋仙》‥
「來時秋暮,到時春暮,歸去又還秋暮。
 豐樂樓上望西川,動不動,八千里路。
 青山無數、白雲無數,綠水又還無數。
 人生七十古來稀,算恁地光陰,來得幾度?」

  《佛遺教經》‥
「一切世間,動不動法,皆是敗壞、不安之相。」
  「動不動」,若是北京語用詞,如是唐詩、宋詞的作者,佛經的譯者,豈非攏是「北京語人」?
 
  有人講‥叫「小明、小華、小英」等名,或是叫「小陳、小林、小王」等姓,這是北京語的用法;台語是叫「阿明、阿華、阿英;陳兮、林兮、王兮」。
  此言實在差矣!
【小】華:ㄒㄧㄠˇ
   台:{文}ㄒㄧㄠˋ siau2 {變}ㄒㄧㄠ  siau1
     {白}ㄒㄧㄜˋ sior2 {變}ㄒㄧㄜ  sior1

  華語一音〔ㄒㄧㄠˇ〕,台語有文音、白音之分,無同音,無同義,如‥
【小人】{文}ㄒㄧㄠ ㆢㄧㄣˊ(漳) / ㄒㄧㄠ ㄌㄧㄣˊ(泉)
     siau1 jin5(漳) / siau1 lin5(泉)
      指人格卑劣,無德智修養之人。與「君子」相對。
    {白}ㄒㄧㄜˋ ㄌㄤ˙ sio2 lang0 自稱之謙詞。
    {白}ㄒㄧㄜ ㄌㄤˊ 矮小之人。與「巨人」相對。
  自古以來‥「小生、小旦、小丑、小二(店小二、小二哥)」等稱呼,攏是漢文語系,共同資產;台語人,嘛是有講「小弟、小妹、小姑、小兒、小可、小心、小學生、小朋友、小姑娘」等等,如何「小」字,用於稱名、稱姓,著變做「北京語式的台語」?
(有人講‥「小心」是華語人用的,台語愛講「細膩」——
 如是「小心火燭、小心滑倒」,敢愛改作「細膩火燭、細膩趄倒」?)
  「小」字,用於稱名,也常見於詩詞中,〈小玉〉算較濟,其他〈小蘭、小蓮、小英、小鳳〉等等,也攏會當看著。
  唐。元稹《追昔遊》‥
醉摘櫻桃投小玉,嬾梳叢鬢舞曹婆。再來門館唯相弔,風落秋池紅葉多。
  唐。元稹《暮秋》‥
看著牆西日又沉,步廊廻合戟門深。 栖烏滿樹聲聲絕,小玉上牀鋪夜衾。
  唐。牛嶠《木蘭花》‥
小玉窗前嗔燕語,紅淚滴穿金線縷。雁歸不見報郎歸,織成錦字封過與。
  唐。白居易《伊州》‥
老去將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亦應不得多年聽,未教成時已白頭。
  唐。羅隱《暇日感懷因寄同院吳蛻拾遺》‥
戲悲槐市便便笥,狂憶樟亭滿滿杯。猶幸小蘭同舍在,每因相見即銜哀。
  唐。李羣玉《醉後贈馮姬》‥
黃昏歌舞促瓊筵,銀燭臺西見小蓮。二寸橫波回慢水,一雙纖手語香弦。
  宋。張詠《筵上贈小英》
天教摶百花,摶作小英明如花。住近桃花坊北面,門庭掩映如仙家。
美人宜稱言不得,龍腦薰衣香入骨。維揚輭縠如雲英,亳郡輕紗若蟬翼。
我疑天上婺女星之精,偷入筵中名小英。又疑王母侍兒初失意,謫向人間為飲妓。
不然何得,膚如紅玉初碾成?眼似秋波雙臉横。
舞態因風欲飛去,歌聲遏雲長且清。有時歌罷下香砌,幾人魂魄遥相驚。
人看小英心不足,我看小英心本足。為我高歌送一杯,我今贈爾新翻曲。

  宋。李光‥
邦人號小鳳,隱見異凡翼。姬公嘆不聞,尼父未之識。
  宋。秦觀
揚舲偶過海邊州,一見名郎破百憂。荀氏諸龍俱俊偉,河東小鳳最風流。
  可見,「小」字用於稱名,並非「北京語人」的專用法,否則‥詩詞作者,豈非全是北京語人?若講唐詩是台語寫的,詩中稱名的「小」字,豈非當是「阿」字 ,如「阿玉、阿蘭、阿蓮、阿英」則著?
  其它,用於稱姓‥小陳、小林、小王、小張;老陳、老林、老王,攏是生活上,所用的稱呼,豈是某一語,專屬的用法?
 
  以前——
  阿文有一個朋友,毛筆字,寫了誠好,著請伊寫幾本著作的書名,想要用來做封面書名的字體。
  結果,其中兩本‥《小菩薩、學佛心語》,伊煞無寫,為啥麼呢?
  伊講‥伊即馬是基督教徒,呣是「菩薩」,無要「學佛」,所以無寫。
  阿文心想‥書名若攏用伊寫的字,欠兩本,呣是伊寫的,總是「美中不足」,不如,想一下仔方法,予伊寫寫咧,則家己來「剪貼」。
比如,麻煩伊寫‥
    小學生
    菩提樹
    薩而瓦多
    學而時習之
    佛羅里達州、哈佛大學。
    心悅神怡
    語重心長

  「菩提樹」,若佫呣寫,著請伊寫‥菩草花——菩草花是啥?管伊是啥!
著要愛「菩」字爾爾!
  後來,想想咧,搖頭笑笑咧‥
〔也罷!人既然「心有罣礙」,何必勉強人?〕
 
  若照伊的思惟,繼續擴大‥凡與「佛、佛教」有關者,一律拒絕!
若爬山,一定𣍐去爬「觀音山」。
若買茨,一定𣍐買「觀音鄉、彌陀鄉」的茨。
囡仔一定𣍐使去讀「哈佛大學」。
查娒囝,若是收著男朋友,送的「蜜思佛陀」化妝品禮盒,
一定叫伊退倒轉去,抑是送別人,無著歸氣𢳱掉——家己𣍐使用!
  更甚者‥
佛教徒開的餐廳、商店,一律𣍐使去消費。
佛教徒製作、販賣的物件,一律𣍐使買、𣍐使用。
信佛、學佛的親情朋友,一律拒絕往來!
…………
  宗教(政治)信仰,使人狂熱、迷失心性——
德國希特勒,殺害猶太人……
阿富汗塔利班,摧毀巴米揚大佛……
  一個人,因為無明瞋恚心、怖畏心,有啥麼載誌,做𣍐出來、𣍐發生?
  幾字仔佮佛有關的字,著呣愛寫,算是「小兒科」而已!
  如是「門戶之見」,只是顯露出‥小器、狹量,而非骨氣、風格。
 
  會講‥「這啊北京語詞、遐啊北京語詞(的用法),台語人,呣好用……」
嘛抑算是「小兒科」;有的台語人,著真正怪奇,日日享用,祖先的資產,自細漢,受祖先留落來的資產,滋養而成長,卻是無感念之心,竟然起厭惡、棄嫌,伊講‥
「台語人,愛行出家己的路,𣍐使佫做『漢奴』(漢文字的奴隸),
 漢文字,無夠用、無合用(𢭻無本字,不合時宜),直接用羅馬字著好——
 上好歸氣全面改用羅馬字!」

  不為「漢奴」,而寧為「洋奴」(洋文字的奴隸)——終也脫不了「奴性」!
若真正有志氣,學日本,抑無夠,因為‥日本創製日語五十音,但抑是有使用漢字,著愛學韓國,韓國創製「諺文」,而放棄漢文字!
台語人,也愛創製,屬於家己的台語文字,則會當捨離漢文字!
只是‥韓國人,即馬攏咧後悔,真濟學者,主張愛恢復使用漢字、教學漢字——
因為「諺文」是「表音字」,同音字太濟,若無漢字,則難以分別,
所以‥身分證姓名,也不得不加上漢字姓名;少年人,𣍐曉漢字,著看無家己的「歷史」。
中國大陸,實施「簡化字」政策,目標也是想要「羅馬字化」,結果是一條「行𣍐通的路」。
台語人,豈不知‥前車既已覆,後車當為鑑?
別人行𣍐通的路,也要𨓚咧行看𥌚,碰壁見死路,則甘願回頭?
 
  有人講‥
「台語呣是閩南語。」
  阿文回應講‥
    「台語」當然嘛呣是「閩南語」,因為「名稱無𫝛」也!
    番茄、臭柿仔、柑仔蜜——
    「番茄」,呣是「柑仔蜜」、呣是「臭柿仔」!
    「柑仔蜜」,呣是「臭柿仔」、呣是「番茄」!
    「臭柿仔」,呣是「番茄」、呣是「柑仔蜜」——
    因為‥「名稱無𫝛」也!
    人要安怎叫,應該是人的自由吧!
    有人卻是講‥
    「番茄者,『番』是一種『輕賤、污辱』的稱呼,所以呣好用!
     臭柿仔者,『臭』無好味,若臭屎咧!所以嘛呣好用!
     因此‥愛用『柑仔蜜』,好聽、好味、好看,佫好食!」
    某某所在的人,若偏偏要將「糖」,叫作「鹽」;
    偏偏要將「白狗」,號名叫〈烏貓〉,你也無人法度!
    糾正無效、抗議無效,到尾嘛是愛「尊重人——隨在人」去叫。
    所以‥要講「台語」,是人的自由;要講「閩南語」,嘛是人的自由。
    台語呣是閩南語,所以‥人講人的閩南語,其實佮你,一點仔嘛無關係!

 
  春秋戰國時,公孫龍子,所謂「白馬非馬論」,也只是「詭辯」。
事實上,也只會當講‥「白馬非烏馬、非赤馬」,𣍐當講「白馬非馬」。
白馬、烏馬、赤馬,攏是馬,百分之九十九共款,只是外表的「色」無共。
  一項物件,要安怎稱呼,名是隨在人號!
  同一個名稱,各所在,也有可能是指無𫝛的物件。
  (宋朝大學士蘇東坡,見王安石的詩「明月當空叫、黃犬臥花心」,認為無合理,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犬臥花蔭」,結果遭貶至「合浦」,則知‥當地有鳥仔,名叫〈明月〉;有蜂,名叫〈黃犬〉。)
  台語呣是閩南語?
  其實,除了「名稱」無𫝛,內容(字詞、讀音、意思)是「大同小異」。
  真濟人,因為政客的使弄,而滿心怨𢗧,對「閩」字誠感冒,所以‥拍死嘛呣願接受!(「閩」字,「門內一尾虫」——雖然門內是一尾虫,但門外,卻是變一尾龍。)
  福建自古以來,著是簡稱為「閩」,所以‥福建東部,號做「閩東」;福建北部,號做「閩北」;福建南部,號做「閩南」,敢有呣著?
  如是,福建人講的話,號做「閩語」,閩語又分為‥閩東語、閩北語、閩南語……世界語言學者,學術上,著是按爾分法,敢有呣著?
  台語人的祖先,來自「福建」,福建自古以來,著是簡稱為「閩」——
否認,也無法度,掩蓋事實,豈能自欺欺人?
  台語人,呣是家己位「石頭孔」,迸出來的,嘛是「父母生的」;父母,嘛是其父母所生的。
  所謂「台語」(文字語詞),敢是「台灣人」,家己創製出來的?

  其實,連「台灣」兩字,對台語人來講,嘛算是「外來語」,因為‥「台灣」,是原住民語的譯音用字。
  「台灣」,古稱夷洲、流求;「臺灣」呰個名稱,源自於南臺灣,原住民族,西拉雅族的「台窩灣社」(Taioan/Taivoan),此名稱位置,即現今臺南安平地區附近一帶;荷蘭人來臺時,便以此稱呼臺灣,並隨漢人以音譯,轉寫為漢字:「大員、大苑、臺員、大灣」,或「臺窩灣」等名稱,最後在清治時期,演變成以北京官話發音的「臺灣」,留名直到現在。(參閱《維基百科》。)
  所謂‥「他鄉變故鄉。」
  雖然,祖先對囝孫而言,是愈來愈「遙遠」、愈來愈「生疏」,不過,
人講‥
「樹有根、水有源。」
如是‥
「財產要繼承,祖先呣願認。」
日日享用,祖先所留落來的資產,卻是不知感念、感恩,實在有失,情理道義!
 
  語言,其實是會隨時空(時間、空間)而變化的,譬如‥山溝水,流入溪、流入江河,乃至大海,因為融合諸多支流,而愈來愈廣大。
  有的人,真驚改變,呣願改變,乃至抗拒改變——
其實,「變」者,或變好、或變壞——
只要呣是「變壞」,若是「變好」,哪有啥要緊?
  清朝末,大量和製漢語、半和製漢語,隨著翻譯書刊,傳入中國,造成文化衝擊,引起部分學者,反日情緒。如‥張之洞、嚴復、林紓、章炳麟、彭文祖等人,攏曾經大加批判。 (參閱《維基百科.和製漢語》。)
  比較如今,反對使用,所謂「北京語字詞」的台語人,不免令人感慨,也令人好笑!
  時代進步,如滔滔江水,擋也擋𣍐{止周},如今,進入資訊時代,世界交流快速,無遠弗屆,新詞彙的產生,與日俱進;總是「優勝劣敗,自然淘汰」,比如「電腦」一詞,乃近代產物,大陸較早是沿用「電子計算機」(電算機、計算機),但後來,也𨓚臺灣,用「電腦」一詞——因為「電子計算機」,功能著是「算數」用的而已,佮「電腦」的功能,是天差咧地。
  有的人,也主張‥對「新詞彙」,愛有「台語」家己的講法,總𣍐使乾仔𨓚「華語」尻川後行,而失去「主導權」;如‥「 筆電(筆記型電腦)、硬碟、隨身碟、光碟……」攏是華語的用法;大陸大概無愛學臺灣,所以講‥「筆記本、硬盤、U盤、光盤」;台語人若無愛學華語人,是要安怎講較好?
  其實,若號了好著好,號了不好,實在是「多此一舉」;比如‥大陸稱「筆電」為「記事本」——「記事本」,為「筆記簿」乎?至少加一字「電」,號作「電記本、電記簿」,嘛則佮「電腦」,較好聯想——新時代的產品,造成新名詞,各所在、各族群,會當儘量「統一字詞」,而各族群,以各族群的語言去講,彼此雖然可能會「聽無」,但至少攏「看有」,𣍐使人「不解、誤解、曲解」,按爾呣是誠好?
  「講話、寫作」的目的,主要是傳達家己的意思,使「見聞」者,會當了解——
若新詞彙,用台語講,講較𣍐好勢、感覺拗口,直接用「華語」講,嘛是會使哩!
  比如,有網友問講‥「晚自習」,台語要安怎講?
  台語並非其它相對、較適合的講法,所以‥「直翻」著好‥
【晚自習】〔ㄨㄢ ㄗㄨ└ ㄒㄧㆴ'〕[uan1 tsu3 sip8]
  若講‥「晚」,台語多用「晏」〔ㄢˋ/ㄨㆩˋ〕[an2/uan2],所以愛改作‥「晏自習」,按爾嘛是怪怪!
 
  有人講‥
「所謂『文化』者,『文字化育』也!」
  阿文講‥
「文化,若做此解讀,即有不足——無文字的族群(如原住民),豈非即無文化?
 『文化』者,當釋為『語文教化』。
 『語文』是工具,『教化』是目的。」

  比如‥要給車修理好,著愛會曉「善用工具」。
車若是佇山頂破輾,要換輾仔,你敢會講‥
「原來這工具,呣是『台灣製』的,而是『大陸製』的,我𣍐憖用」?
  祖先的資產,㑑有「繼往開來」之義務與責任,應該去除「門戶之見——開放思惟」,善用資產,則會當自利利人。
                    2018.01.16.二 20:00:00 初稿
~~~~~~~~~~~~~~~~~~~~~~~~~~~~~~
■台語註解
【冤屈】ㄨㄢ├ ㄎㄨㆵ uan7 khut4 冤枉、委屈。
【怨𢗧】ㄨㄢˋ ㄘㄝㆷ(漳) / ㄨㄢˋ ㄘㄨㄝㆷ(泉)
    uan2 tsheh4(漳) / uan2 tshueh4(泉)
  怨恨、怨尤。因受委屈,而覺得悲傷、埋怨。
【𣍐憖】ㆠㄝ└ ㆣㄧㄢ└(漳) / ㆠㄨㄝ└ ㆣㄧㄢ└(泉)
    be3 gian3(漳) / bue3 gian3(泉)
 不會上癮。含有不屑之意。例‥我𣍐
食熏、啉酒。
【嚇去】ㄏㄧㆩˋ ㄎㄧ└(漳) / ㄏㄧㆩˋ ㄎㄨ└(泉)
    hiann2 khi3(漳) / hiann2 khu3(泉) 被嚇著、嚇唬去。
【𢳱掉】ㄉㄢˋ ㄉㄧㄠ├ tan2 tiau7 拋棄、丟掉。
【𣍐使】ㆠㄝ└ ㄙㄞˋ(漳) / ㆠㄨㄝ└ ㄙㄞˋ(泉)
    be3 sai2(漳) / bue3 sai2(泉) 不能、不可、不行。
【𣍐當】ㆠㄝ└ ㄉㄤ└(漳) / ㆠㄨㄝ└ ㄉㄤ└(泉)
    be3 tang3(漳) / bue3 tang3(泉) 不當、不能、不可。
【這遐】ㄗㄝ ㄏㄝ [tse1 he1] 這、那。
【棄嫌】ㄎㄧˋ ㄏㄧㆰˊ khi2 hiam5 嫌棄。因厭惡而不願接近。
【看𥌚】ㄎㄨㆩˋ ㆠㄞ├ / ㄎㄨㆩˋ ㄇㄞ├
    khuann2 bai7 / khuann2 mai7 看看。 𥌚:視貌。
【無𫝛】ㆠㄜ├ ㄒㄧㄤˊ bor7 siang5 不相同、不一樣。
【乾仔】ㄍㄢ├ ㄚ kan7 a1 僅、只。
【囝孫】ㄍㄧㆩ ㄙㄨㄣ kiann1 sun1 子孫。
【即馬】ㄐㄧㆵ' ㄇㄚˋ tsit8 ma2 即時、馬上;現在。
【會曉】ㄝ└ ㄏㄧㄠˋ(ㄝ└ ㄏㄧㄤˋ)
    e3 hiau2(e3 hiang2) 懂得、會、能夠。
【破輾】ㄆㄨㄚˋ ㄌㄧㄢˋ phua2 lian2 輪子爆胎。
【輾仔】ㄌㄧㄢ ㄚˋ lian1 a2 輪仔。
【無法度】ㆠㄜ├ ㄏㄨㄚㆵ' ㄉㆦ├ bor7 huat8 too7 沒辦法。
【擋𣍐{止周}】ㄉㄨㄥˋ ㆠㄨㄝ└ ㄉㄧㄠˊ tong2 bue3 tiau5
 ①擋不住。②忍不住。
【𨓚】ㄉㄨㄝ└(漳) / ㄉㄝ└(泉) tue3(漳) / te3(泉)
 跟隨也。從辶,兌聲。
【𢭻】華:ㄘㄨㄟˇ
   台:{本}ㄘㄨㄝ├(漳) tshue7 {變}ㄘㄨㄝ└ tshue3
     {本}ㄘㄝ├(泉) tshe7 {變}ㄘㄝ└ tshe3
 找、尋。(潘文良推薦用字。)
【𠇺】{本}ㄍㄚ ka1 {變}ㄍㄚ├ ka3 {輕}ㄍㄚ˙ 得、到。
 
■相關連結
◇維基百科>片假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片假名
˙片假名(日語:片仮名/かたかな/カタカナ katakana *),
 是日語中表音符號(音節文字)的一種。與平假名、萬葉假名等,合稱作假名。
 「片假名」一詞,在使用時,常用「カタカナ」表示。
 簽名時,如果要表記假名,也一般使用片假名書寫。
◇維基百科>平假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平假名
˙平假名(日語:平仮名/ひらがな/ヒラガナ hiragana *)
 是日語中,表音文字的一種。
 平假名,是從中文漢字的草書,演化而來的。
˙早期平假名,多為日本女性所用,且多作抒情之文,故謂女文字、女手;
 男性則以漢字為主,述史、論文,稱男文字、男手。
 男性若用假名,亦多用片假名,作漢文注釋之用。
◇維基百科>諺文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諺文
◇維基百科>臺灣
 
https://zh.wikipedia.org/wiki/臺灣
◇維基百科>和製漢語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和製漢語
  清末,大量和製漢語、半和製漢語,隨著翻譯書刊,傳入中國,造成文化衝擊,引起部分學者,反日情緒。張之洞、嚴復、林紓、章炳麟、彭文祖等人,都曾大加批判。
  張之洞,對於新翻譯名詞的憎厭,在當時流傳很廣。留日歸國的汪榮寶,曾和葉瀾,在一九〇三年,編纂出版過新名詞詞典《新爾雅》,風行一時。
  學部司員,作出推薦。
  張之洞指著汪的名字,說‥「是輕薄子,不可用。」
  但當時,學人要完全擺脫和製漢語,不大可能。
  張之洞,有次請幕僚路孝植,擬一辦學大綱,見擬就之文中,有「健康」一詞,便勃然大怒,擲還批道:「健康乃日本名詞,用之殊覺可恨。」
  路孝植回曰:「『名詞』,亦日本名詞,用之尤覺可恨。」
  於是,張之洞無奈之下,只好將「日本名詞」改稱「日本土話」。
  彭文祖在撰《盲人瞎馬之新名詞》,認為和製漢語,滔滔入華,為滅國滅族之事,攻擊那些套用日本名詞的人,恬不知恥,並著力批評「支那、取締、取消、引渡、目的、宗旨、權利、義務、衛生、要素、法人、文憑、經濟、引揚、相場、切手、讓渡、差押、第三者」諸詞「不倫不類」,認為中國人襲用,是「瞎眼盲從」,力主改新還舊。如認為應當廢止來自日本的「取締」,代之以古漢語「禁止、管束」;又主張將「場合」,改為時、事、處;「第三者」改為他人,「動員令」改為動兵令,「打消」改為廢止,「目的」改為主眼,「取消」改為去銷,「手續」改為次序、程序,「引渡」改為交付、交出,等等。
  嚴復尤其努力地,鑄造新詞,或修改和製漢語,以為肆應。
  此競爭,從清末延續到民初,至一九二〇年代,勝負已判,和製漢語得勝,嚴譯詞彙,包括音譯詞,如‥
「拓都」(total)與「么匿」(unit)、「涅伏」(nerve)等;義譯詞,如「官品」(生物)、「部勒」(部署)、「群學」(社會學)、「名學」(邏輯)、「天直」(權利)、「民直」(權利)等,這些嚴譯詞彙,幾乎都不敵和製漢語。
  嚴譯的失敗,也涉及其所主持的「編訂名詞館」,在名詞統一工作上,成效不彰。

 

台長: 阿文
人氣(2,217)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臺語散文 |
此分類下一篇:◎佮囡仔講台語吧
此分類上一篇:◎做工感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