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08 10:10:18| 人氣49,532| 回應28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評論】走味走精的「品醇客國際中文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年台灣酒類雜誌較前幾年有所發展,尤其近期有不少新的雜誌創刊,例如「品酒誌」和「酒訊」,其中最值得一讀的是去年年底開始發行的Decanter雜誌中文版「品醇客國際中文版」,這份雜誌的中文版拉進台灣葡萄酒愛好者與國際葡萄酒資訊的距離,也擴展了整體酒界與消費者對於葡萄酒的認識,不過很令人遺憾的,這份雜誌在最近幾期的內容與編輯上讓人實在不敢茍同,就是這份國際中文版已經出現「過度商業化」的現象,或是說更明白一點就是「過度酒商化」。

我個人對於台灣的葡萄酒與威士忌的同好活動、刊物或書籍一向不反對帶有一點「商業化」的色彩,畢竟市場的樣態與歐美及產酒國家不同,但是「品醇客國際中文版」從今年年開始的「商業化」時實在有點誇張,這本刊物一開始秉持發刊時所謂的「Decanter始創於1975年,是一本專門介紹全世界的紅白酒及其他烈酒的專業雜誌,並以站在消費者的觀點來分析酒業市場的面貌。」,最初於每月精選酒款都有標上英國當地的公定售價(實際售價會更低),不過這些有關售價的標示在今年的3月號(還是4月號)之後就不標示,到了5月號以後幾乎只要文章中有圖片的酒都不標示英國售價,這是為什麼呢?請大家看一看目錄旁邊那堆顧問名單就很容易知道了(與其說是「顧問」,不如說是「廣告主」),我的認知告訴我會產生這種現象是因有代理商的壓力,我個人不反對國內葡萄酒的公定價格可以超過歐美各國的公定價格,畢竟要考量我國的法規與酒商的合理成本,加上賺取合理的利潤,但是事實上台灣對於外國的葡萄酒定價實在太誇張,往往會看到一些讓人驚恐的定價,莫怪有些前輩大罵不已。或許代理商的壓力下,「品醇客國際中文版」上原來印有英國的公定價格對於台灣的代理商而言,不但是種壓力,也是種諷刺。

此外「品醇客國際中文版」在創刊時也表示「另外,增加25%內容對台灣酒類市場的介紹、分析、人物訪談及消費指南。」,這部分或多或少也是代理商可以介入「置入性行銷」的方式,我個人也不反對這種方式,創刊初期這種文章原本還存有一些非商業性的性質,逐漸地也變成幾乎成為代理商「置入性行銷」的文章。最誇張的是在8月號開始在刊末有兩頁的酒商資訊,把刊物顧問的公司酒款與連絡方式依序列出,這實在讓我很驚恐,這簡直就是有贊助的代理商旗下主要酒款一覽表,如果「品醇客國際中文版」真的一定要弄這種酒商資訊,站在消費者立場,該刊出的代理商應該會更多更豐富,而非侷限在那幾家號稱是顧問的代理商上。更誇張的是新上市的9月號,居然把這份酒商資訊放到整本雜誌的開端,我的天呀!這還是原來所期望看到的Decanter雜誌中文版嗎?還是那本「以站在消費者的觀點來分析酒業市場的面貌」的Decanter雜誌嗎?

台灣酒業市場的生態和發展方式或許很畸形,但是一份「以站在消費者的觀點來分析酒業市場的面貌」的雜誌居然在不到一年內已經變成「以站在代理商的觀點來介紹旗下葡萄酒資訊」的雜誌,坦白講,是一種很深沉的悲哀。

Decanter雜誌9月號的標題是「THE Value I$$UE」,談得就是一個普通的消費者如何在實際的市場中買到Best Buy或Smart Buy,在博客來網路書店介紹Decanter雜誌9月號(非中文版)的介紹是「仔細回想選購紅酒時最主要的考量原因,製造廠商、紅酒生產地亦或是年份?不如實際點承認價格也佔了大部分因素,雖然聽起來有些煞風景,但那些列於年度美酒名單上的名酒們儘管令人嚮往,價格卻也時常令人感到遙不可及,若能以合理價格品嚐到高品質紅酒,的確是令人心動的莫大愉悅。這回我們將介紹多達300支經濟型夢幻美酒,就算超市級價格也能擁有高檔享受,讓你花的錢得到更多價值回饋,喝遍來自波爾多、勃艮地、加州、義大利世界各地的經濟美酒。」,但是如果你看了「品醇客國際中文版」9月號之後,想要在這本沒有標示報導酒款的國際售價而大量傳播代理商資訊的雜誌中,以「超市級價格也能擁有高檔享受」,無疑地是緣木求魚,因為這份刊物已經從消費者的「How to get more for your money 」變成代理商的「How to get more money for your pocket 」了!


參考: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magazine/magfile.php?item=F030006757

台長: 史蒂芬
人氣(49,532) | 回應(28)|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Jimmy
看來不光是我一個人覺得離譜,零買幾期後,發現顧問團名單出現,之後酒開始標示酒商資料....,現在在書店連翻上一眼的耐心也沒了,Stephen兄這篇評論深得人心,台灣消費者是酒商與雜誌一起出手圍殺的肥羊罷了。
綜觀台灣葡萄酒界(市場),這些參予者讓人感覺不出有要用心耕耘與推廣的心態,讓更多人加入這美酒世界(也把餅坐大),只是不斷露出猙獰面貌面對消費者,真遺憾。
2006-09-09 23:44:22
Pava
本人深有同感,
還不如買”葡萄酒王國”,
慢慢咬文嚼字去......試試自己的破解功力.
2006-09-10 20:42:35
Stephen
其實這份刊物在年初的編輯風格是我能接受的,雖然一些酒款會標上代理商資訊,但是起碼維持標上國際價格,而且很多酒款都是台灣沒有的,標上了也不會直接打到台灣的代理商,至於國內文章部分雖然撰寫人或介紹的人物多少也和酒商有點關係,但起碼不會像現在直接就介紹起酒商主要老闆或重要的關係人,更不會有兩頁的有特定範圍的酒商酒款資訊,我個人也不反對有這種酒商酒款資訊,但是應該放在刊物末尾,而且編輯應該用點心,介紹多一點的酒商酒款,我敢打賭,這裡的酒商資訊絕對不敢貼出交響樂的(我和其老闆不熟,也只在三年前和他們買過六支),也不會有好市多的酒款。這份刊物的很多中文的撰文者都和我們這些讀者熟稔,他們功力和Decanter本身的文章其實足夠經營一本很棒的酒雜誌,希望9月號這本是最荒腔走板的一期,不過很明顯的,編輯室的編輯功力和喝酒功力應該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2006-09-10 23:04:56
juraliu
同感!同感!
從創刊號到現在我每集都買,越看越失望,與英文版相較,只要是涉及敏感的價格問題,就故意略而不談。大幅關於酒商的報導,令人納悶我們是不是買了一本「酒商通訊錄」。最離譜的是,有好幾次,明明就是酒商的代表(甚至老闆),以介紹拍賣會或品酒會的假象,撰文死命推銷自己代理的酒……
2006-09-11 17:15:56
Stephen
認真地看過「品醇客國際中文版」9月號之後,雖然部分專題的酒款圖片有打上國際售價,但是這本的確在編輯過程中放棄了消費者,原因很簡單,如果你檢視一下Decanter雜誌9月號(可參考博客來的介紹),中文版選譯了「這是好貨嗎?」這篇談論如何定價的文章,放棄了「輕鬆挑選優質紅酒」、「橫掃量販店」、「酒單迷思」這三篇說明如何從實質消費過程享受的經濟實惠的好酒,並且封面把專題翻譯為「此酒值幾何?」,並且沒有翻譯出「How to get more for your money」,另創了一個超濫的副標「葡萄酒的價值觀」(這句的語意不清),為了混淆視聽而避重就輕,當然也沒有原文中所列的「介紹多達300支經濟型夢幻美酒」。如果你看了這期總編輯的話,再看完全本「品醇客國際中文版」9月號,你一定會覺得Guy Woodward和整本中文版內容格格不入,如果要為中文版的編輯室找一個理由的話,或許得說因為原文那三篇討論價格的文章和本地狀況完全不同,所以無需刊登。
2006-09-12 20:04:00
winson
關於你介紹的台灣酒類雜誌
1.酒訊
2.品醇客
3.品酒誌

第三項因是美酒誌
2006-09-15 13:30:00
old ben
Stephen
確如您所言!
而且最近我到各大葡萄酒專賣店買酒時
老闆或店員都拿出品醇客中文版來推銷
雜誌裡面有介紹到的酒款
拜託!其實用如此拙劣的銷售手法
對那些資深葡萄酒迷應只會發生反效果
至少我就覺得蠻反感的!
希望看到這些文章的葡萄酒銷售人員
能夠想想這個問題;
另外,國內葡萄酒進貨端與銷售端的價差過大
一直是個問題(對消費者而言)
雖然我們都明白因國內葡萄酒市場不振
可能非得如此才能保持獲利狀態
沒錯,市場打不開可能有很多原因
不過身邊很多不太喝葡萄酒的朋友
大都有共同的感覺:
當他們花了5、6百元在超市買瓶紅酒
想領略其中美味與奧妙時
結果都認為上當了!為什麼?
因為花同樣的錢可在其他酒類上獲得更大的滿足
所以以後再也不會在葡萄酒上面花冤枉錢了

我的看法是:
酒商應該在超市等級的葡萄酒壓低售價
犧牲一下眼前的利潤,讓更多人願意買來嘗試看看
10個人裡面如有一個人因此迷上葡萄酒
這一個人往後會『貢獻』多少錢在葡萄酒市場
相信資深葡萄酒迷都很清楚
反過來說,如果國內酒商眼光還是如此短淺
相信國內葡萄酒市場只會越來越萎縮
畢竟國內政局紛擾
每家戶可支配年所得一年比一年低
不是嗎?
該清醒了!
2006-09-25 09:10:28
CHXXX????
大感認同...呵,不過還真敏感...
小老弟自從去年碰酒開始在看雜誌後...
每每看到台灣進口商的價格的時候...
真的絕得挺離譜的...常常好奇在問認識的...
為什麼價格總跟國外雜誌報的價錢差的很離譜...
ex.因常看到進口商的報價,有時候根本就跟我看到的國外雜誌上標明的價錢換算過來是一樣的,甚至更貴...除非您跟好事多一樣,買個幾十箱...價錢才會漂亮...實在是不曉得該怎麼賣...尤其是當拿出國外資料給消費者了解時...無奈...
唉...只能說進口商從以前到現在還是認為葡萄酒很好賺,所以要多賺點=_=...最後不僅部分酒專的人無奈,消費者更是吃不消...(當然是部分...)
純屬小弟觀感...
2006-09-26 09:45:58
Joanna
想請問一下,“葡萄酒王國”這本雜誌要上哪兒去才買得到呢?最近正好要蒐集一些葡萄酒方面的資料,之前我是託朋友幫我訂日文版的,但受限於日文程度,還是沒辦法完全了解內容,若是有中文版就方便多囉!感謝答覆。
2006-09-29 16:11:14
Stephen
誠品有在賣
2006-09-29 20:22:04
牛凱西
訂購Decanter中文版是今年4月開始的
之後每況愈下
今天看到這一篇文章...突然心裡一陣噁
(不是對作者寫的文章感到噁心喲~)
原本雜誌裡的酒商幾年前也頗欣賞,推崇的
that was then, and this is now

如果大家一致認同飲酒是個文化
為什麼短短幾年之間竟然走精的如此醜惡...
渾然成為酒商大搞生意經的工具
這幾個月收到雜誌的時候已經沒有期待的感覺了
隨意翻翻,到處都是大篇幅的酒商廣告
九月份封面的背面未免太誇張了
比公寓出租字樣還礙眼
有美感嗎?

我寧願去買家樂福自己代理的阿爾薩斯白酒
我寧願準備翻譯機來看原文雜誌
我寧願多上網找願意誠實寫評論文章的人

菸酒市場在台灣來說是寡占市場嗎?
還是你貪我貪大家貪的炒作市場??
還是兩者皆否...我沒有看到重點?
2006-10-12 18:51:00
Stephen
10月神奇地恢復水準,或許這篇文章發揮了「一筆入魂」的功效
2006-10-15 15:32:28
elsa
我個人是覺的酒訊的編輯就很用心
至於Decanter中文版~大概只有封面吸引我
2006-10-17 20:42:24
Jimmy
恢復水準??
去書店翻了一下看廣告確實是.....水準低落、傷眼睛的廣告不見了,呵~
2006-10-19 18:33:50
.ira
先跟你恭喜新生命的誕生,恭喜恭喜!!

關於品醇客這幾期的水準,我的感想跟你一樣,這雜誌的基調已經改變,廣告也太明顯了。
2006-10-25 00:02:22
eRic
辛苦囉.
新baby也是讓父母忙翻天的
期待酒會再小聚了
2006-11-02 11:48:25
Stephen
謝謝.ira兄與eRic兄的祝福,期待再相聚囉!
2006-11-03 09:00:20
Stephen
11月應該很令訂戶或長期月讀者失望(所以我沒買,之前再爛都買),因為幾乎沒有新文章,而是把過去一年品質比較好的文章(幾乎都是翻譯文章),弄了一種所謂的「精選」,這對於一個稿源無缺的「全球中文版」的月刊而言,這是完全地不及格。只能說是為了吸引新讀者或很少買的人,這是商業考量,就像歌星換東家,老東家會出「精選集」一樣,很遺憾地,居然連品酒雜誌都有「精選集」,幸好我都是零買,不然訂戶收到這種東西應該會很不爽。「精選集」不是不能弄,而是應該用「別刊」(隨刊贈閱的方式),不應該取代原本每月例行性與英文版同步刊載的內容。
2006-11-11 12:46:59
Wenny
你好.我是大陆的酒文化月刊《酒世界》的总编助理,很想知道你所介绍的台湾的三种酒类期刊的联络方式,能帮忙介绍一下吗?另外,请登陆我们的网址www.9world.cn了解一下吧!
2006-11-13 10:51:23
Stephen
酒訊:臺北市新生南路1段126-8號6樓,(02)2396-0987
美酒誌:尊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復興南路二段208號8樓,(02)2702-5611
品醇客:秋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東興路45號5樓 ,(02)8768-1228
2006-11-16 10:40:22
喝呵呵
其實英文版的醒酒瓶已經被世人詬病,商業氣息早已凌駕所謂的專業。沒料到中文版更是誇張,簡直又是另一本《葡萄酒選購誌、賞味誌》
在台灣要推廣葡萄酒最終還是得依賴民間單位,這就是為何我老瞧不起這些酒商御用的學院派人士的原因
2006-12-05 16:00:28
Stephen
帳面虧損,還貸給相關企業5,000多萬元,說明未獲證交所認同…
秋雨 明起全額交割

記者蕭志忠、李至和/台北報導

秋雨印刷(9929)今年第三季大量資金貸予秋雨物流達5,000多萬元,被台灣證交所鎖定,列為財報監控對象。秋雨印刷昨(11)日赴證交所說明各項疑點,以及秋雨物流還款計畫。
但證交所對秋雨印刷說明不認同,公告秋雨印刷股票自本周三(13日)起變更交易方式,列為「全額交割」。秋雨印刷獲悉後,隨即通報人在大陸的秋雨印刷總經理林耕然,林耕然今天將兼程趕回台灣,親往證交所說明。

證交所是在對上市公司管理性報表的例行查核時,發現秋雨印刷於今年7、8、9月陸續將5,650萬元貸給秋雨物流,但秋雨印刷第三季營運不佳,虧損3,076萬元,且帳列約當現金只有712萬元,短期借款仍有3.6億元,卻將資金貸給秋雨物流,供其償還股東及個人借款,認為有違相關資金貸與規定,因此,在11月8日對秋雨印刷列為實地查核對象。證交所昨天要求秋雨印刷針對借貸給秋雨物流大股東款項的各項疑點,提出說明。

秋雨印刷表示,秋雨物流已還款370萬元,尚餘5,280萬元。

預計明年第一季還1,000萬元、第二季還1,280萬元、第三季還1,300萬元、第四季還1,700萬元,將於96年12月底前還清所有款項。目前秋雨物流的董事長為王舒榛,是秋雨印刷董事長林天雨的太太,但實際負責公司運作且為大股東代表的是張簡亦昌,與王舒榛有親戚關係。

秋雨印刷雖澄清說明,但證交所認為資金貸與沒有必要性,有違公司法第15條及貸款的決策內控程序也有爭議,仍公告秋雨印刷其股票自本周三起改列「全額交割」。

證交所主要對秋雨印刷的資金貸與疑點包括,對秋雨印刷資金貸與秋雨物流的必要性,以及秋雨印刷通過資金貸與案的董事會運作情形,是否涉及違反公司法第15條等規定。

此外,秋雨物流預計還款計畫及所提供的擔保品是否足夠,及收回的可能性;依秋雨物流預計還款計畫是否能適時改善秋雨印刷的財務結構。

證交所上市部主管說,秋雨印刷昨天雖然解釋資金貸與秋雨物流的相關資訊;但證交所認為秋雨印刷與秋雨物流並非有關係,沒有貸與資金的必要性,且相關的決策過程也有內控的疑點,除依營業細則規定,變更秋雨印刷為全額交割股票外,也將要求秋雨印刷儘速收回5,000多萬元的貸款。

【2006-12-12/經濟日報/C3版/焦點話題】
2006-12-12 12:24:57
Stephen
貸款流向大股東 秋雨打入全額交割

記者鄒秀明/台北報導


秋雨印刷(9929)今年7到9月間將5650萬元貸與自家大股東投資的秋雨物流,遭證交所查出貸出資金流向大股東帳戶,昨天秋雨提出說明,但仍無法釐清疑慮,證交所昨天晚間宣布秋雨自12月13日起將改列全額交割股。
證交所表示,秋雨物流是秋雨印刷大股東投資的公司,並非秋雨印刷的子公司,但經交易所內部主動查核發現,秋雨印刷竟透過資金借貸予秋雨物流的方式,將資金移轉給秋雨印刷副董事長林耕然等人,公司資金移動顯有異常情事。

秋雨號稱國內最大的印刷集團,民國88年6月底上櫃轉上市,上市期間股價最高一度達39.9元,但近年股價表現不振,昨天收盤股價為6.7元,改列全額交割股後,股價恐將持續弱勢。

秋雨印刷指出,林耕然等人去年先借款給秋雨物流償還銀行及廠商貨款,秋雨物流今年7月才陸續償還部分款予大股東。秋雨印刷的大股東為林耕然、秋雨物流的大股東為張簡亦昌,兩人為四等旁系姻親關係。

不過,秋雨印刷今年第3季營運不佳,帳面發生虧損3076萬元,帳列約當現金僅剩712萬元,短期借款仍有3.6億元,還將資金貸與秋雨物流供其償還股東及個人借款,被證交所強烈質疑。

【2006-12-12/聯合報/B6版/證券】
2006-12-12 12:25:57
Stephen
12月號出了,更多的置入性行銷與「仿報導式廣告」,覺得這樣的刊物賣199元蠻貴的。
另外,明年度起,要發行簡體字版,並且改成雙月刊。
這分刊物越來越沒有看頭囉!
2006-12-20 06:44:38
阿保
其實不懂英文的葡萄酒愛好者還真沒有月刊可看
我覺得只剩葡萄酒王國有看頭每次都在書店站著看好久,至少內容感覺商業性沒那麼強,值得推薦。
2006-12-23 02:13:05
Simon
希望各位的批評相關酒商及雜誌社能聽的進去.
不然便要靠廣大的酒迷抵制了,另外便要鼓動升斗小民及廣大的社會大眾,結合 TDa,邀集大潤發及家樂福進口便宜又超值的酒了
2007-05-18 00:13:34
OnFire
各位先進您好,小弟最近也是在嚐試接觸國內酒類雜誌,想漸漸培養品酒興趣,然後長期看日本雜誌比較多(雖然文章看不懂),所以對排版很敏感。以上前輩提過的3本品酒刊物我也在書店翻過,但美編排版真的....無言,目前可接受的風格是[Enjoy Gourmet愛吃客季刊],因為程度不夠,有看沒懂,想請教各位先進,這本刊物的專業度夠嗎?文章客不客觀? 在台灣這個領域真的很茫然,希望指引個方向,謝謝^_^
2008-02-15 14:30:18
芬哥
To OnFire:
如果你能第一手閱讀日文或英文的葡萄酒雜誌,那就看外文的囉~國內不僅水準、美編都差國外有很明顯的一截。
2008-02-18 19:22:4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