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5-06 10:01:00| 人氣2,18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發現你的天才》馬克斯‧巴金漢、唐諾‧克里夫頓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105.4.27)《發現你的天才》
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忠於本能最好!
是適合尋找自己天賦的分析建言書,可推薦給孩子參考!
年輕是本錢,但缺乏社會經驗,常因為還年輕而蹉跎了歲月
如果能在年輕時就有這樣的認知,提早學習累積
待要踏入社會時,其差異能力、成就必然不同
Q即將進入大學生活,喜愛畫畫、跟美學相關事物是她明顯的特質
常在聽她聊同學、老師之間相處時,發現她亦有領導特質
父母如一條風箏線,望著孩子愈飛愈高,只能在適時牽引,無需左右
希望協助她,繼續往她喜歡的路去走,學習專業能力
且同時開始累積社會大學中必備的能力!
國三的A也將更上一層樓,雖然沒有明顯的特質,
但我們仍持續觀察、抽絲剝繭尋找屬於她天賦
我們沒有升學的迷思,建議她亦可選職校
先學專有技術,學習財務自由,再追尋自己的夢想,路一樣寬廣
但前提是想要的,畢竟是她的人生,要她自己選擇!
(105.3.20)「發現你的天才」王文華、許皓宜、羅建仁
摘錄於講座分享
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忠於本能最好!
超越天賦之外必備的能力
1.處理人際關係
2.尊重、欣賞他人的能力
3.傾聽與溝通表達
*p32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完善
*p141如果站在框架內,就看不到圖畫的全貌。一輩子都站在框架內看自己能力的人,過不了多久就對這些能力視而不見
*p143不管從事哪一行,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秘密就在於這些細微的改良
跳脫框架看自己的能力
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完善
不斷在細節上改良……. 王文華
是一種本能反應
是一種不由自主的驅力
同時也是讓人舒服的特質…許皓宜
學習中英文表達能力,張忠謀給大學生的幾個忠告
******************************************
(工商杜書伍的專欄是必讀的管理論點,這篇讀後亦有連結
CEO談管理-年輕人論輸贏 看10年後  杜書伍 工商時報105.4.26
到了畢業季節,數以十萬計年輕、充滿朝氣的畢業生正要踏出校園,站上職業生涯的起跑點,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無疑地,年輕是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因為年輕,所以有體力、有衝勁、滿身活力,無論資質、學歷、出身背景,似乎只要自己還年輕,時間就永遠站在自己這一邊,對未來也就滿懷憧憬與希望。
但是,年輕的另一面,卻是缺乏經驗。涉世未深、處事不夠圓融、工作歷練不足,個性上還留著許多稜稜角角猶待琢磨,這些特質同樣存在年輕人的身上,可謂年輕的一體兩面。長者對於一般年輕人常有這樣的觀感:「年輕人最大的資產是年輕,最大的負債也是年輕。」。
在我剛踏出社會工作時,也同樣聽過的話。當時我直覺地想到,既然年輕是年輕人最大資產,同時也是最大負債,那麼該如何用資產來償還負債?
我並未想出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但當時的結論直到現在都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是應該趁著自己年輕時,花同樣的時間卻累積比別人更多的工作經驗,且經驗要累積得快,除了比別人更努力工作,似乎找不到其他的方法。
上帝對每一個人最公平之處,在於無論富貴貧賤、資質高低,每個人一天都同樣擁有24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也不會少一秒鐘。但同樣一天24小時,每個人活得卻不一樣,有人努力認真,也有人虛耗度日,經驗累積成長的腳步也因此大不相同。
假設有2個同時步出社會的年輕人,學歷、資質都差不多,但是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同。在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就一般情況而言,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平均約6小時。如果其中一個人工作較不用心,很可能一天有效工作時間只有4小時;但另一個人特別努力,絕大部分心思投注在工作,經常主動加班,即使下班時間,腦子還在不斷思考工作上的事情,產生新的創意、思索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因此同樣一天下來,可能可以累積相當於12小時的工作經驗。
長期如此,兩人一樣工作10年之後,前者可能只累積相當於6、7年的工作經驗,後者卻已經擁有相當於20年的工作經驗,是前者的3倍之多。兩個原本條件相當的年輕人,10年後的能力、經驗及相對應而來的工作成就,卻大相逕庭。
這個簡單的數學運算,正足以用來解釋,為何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剛出社會時,彼此條件其實差不多(因為都一樣年輕,也一樣沒經驗),但是經過10年、20年後,彼此的能力與成就卻會形成極大落差。
因為年輕而缺乏經驗,其實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能自我認知到這點。又由於經驗累積需要時間,時間流動速度卻又無法加快,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將經驗的問題丟給時間去解決,認為隨著時間流動,經驗自然跟著增加。但如果一個年輕人懂得善用自己年輕的本錢,投入更多心力在工作,便能突破時間限制,快速累積經驗,在同儕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機會也大為增加。
相對地,許多年輕人因為擁有年輕而意興風發,這樣的朝氣蓬勃固然不是壞事,但是許多人卻因此認為來日方長而可以恣意揮霍,每天悠哉度日,不知不覺地在同儕中逐漸落後,等到察覺出來而有心追趕時,已經落後一大截了。一個人之所以會落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下場,大多肇因於此。
(本文作者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摘錄網路
未來5年工作大報告!  商周10503
371家百大企業調查:天賦,讓你不怕510萬職缺消失 
65%小學生,他們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現在還不存在大一學到的學科知識,50%到畢業就過時了現在工作必備的核心技能,35%在5年後會被取代5年內,510萬個工作機會將消失
三月九日,是今年高三生開始申請大學的第一天,也是十八歲孩子對未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決定。三月也是轉職的旺季。但,你可知道,今年進入大學學到的知識,畢業後可能就過時了;而目前工作需具備的核心能力,五年後,三分之一會被替換掉!
人力出現斷層現在熱門科系,未來不一定搶手
今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工作大未來報告〉(The Future of Jobs)。論壇主席施瓦伯(Klaus Schwab)開宗明義指出重點:五年內,全球出現職場人力斷層!
「有限的淨職缺成長和核心能力的不確定,讓多數產業面臨增員挑戰和人才短缺;這個斷層在未來五年會更加嚴重,」施瓦伯說。
《工作大未來報告》調查範圍涵蓋英、美、日等十五個主要經濟體,共蒐集三百七十一家企業人資長和策略長參與調查,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全球企業需要的工作形態和職場競爭力。
結果發現,第四次工業革命已讓職場藍圖產生重大改變,現在所需的人才,有許多十年前不存在,十年後所需的人才更可能現在也難以預測。三大趨勢不可不知:
數據一:從2015到2020年,會減少超過510萬個職缺。
在2015到2020年間,十五個經濟體中的九大產業,將淨消失510萬個職缺。
根據結果顯示,行政庶務、製造業和營建相關是消失比重最多的三類職缺。職缺增加最多的三類包括:業務和財務相關、管理階層,以及電腦、數學相關工作。有些現在很熱門的科系或人才,未來需求卻不如想像的高,例如資訊、科技相關人才需求,在這些人資長、策略長的預測中只是平平。有些領域人才的需求也超乎想像,例如媒體娛樂產業對於電腦、數學相關人才的需求,將排擠傳統所謂的「科班出身——藝術、設計、娛樂、媒體」人才。
硬知識過時從職業分類鑽研所學,不再管用
數據二:近五0%在大一學到的知識,等大四畢業就過時了。
<工作大未來報告> 引用美國科技教育專家麥克柳(Scott Mcleod)和費雪(Karl Fisch)的估算,2006年時,科技資訊的總量每兩年增加一倍;在這樣的速度下,對一個就讀四年制的大學生而言,大一進去學到的知識,到畢業時有一半是過時的。2010年,資訊總量的增速變成每七十二小時增加一倍,意味著在學校裡學的知識無法在畢業後派上用場,因為多數都過時了。
學校裡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是根據傳統的學科分類,稱為「硬知識」(hardknowledge),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讓工作內容變得多元,所需要的職能打破傳統學科的界線,導致學校傳授的「硬知識」無法因應,因而過時。
數據三:有35%核心能力,而2020年前會被取代
<工作大未來報告>從九大產業內的工作群組歸納出九類、三十五種核心能力,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能力會被取代;表示就算現在具備核心能力也不是吃香暍辣一輩子,在五年內極有可能失勢。根據這些人資長和策略長的問卷結果,未來最需求的技能是「複合式問題解決技能」(complex problem-solving skills)。
所謂「複合式問題解決技能」指的是在複雜的真實情境下,能夠解決未出現(novel)或難以定義(ill-defined)的問題。親子教育作家李偉文對此形容,「未來,再也不能從職業的分類來確定要鑽研什麼技術知識!」
<工作大未來報告>中最後建議,光靠教育體制改革已經難以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技能,終生學習才是唯一解方,而且,關鍵是找出自己的天賦。
關鍵在天賦
從強項發展,才能面對新挑戰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發現我的天才》(Now,Discover Your strengths)作者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指出,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情慼、思想或行為模式,讓人願意為他感興趣的事情做好、做滿:這種重複性模式來自每個人大腦內較強的「突觸」 (Synapse,負責連結腦細胞,讓腦細胞溝通)。善用自己較強的突觸,不僅會讓人從事某些特定領域時特別得心應手,更容易啟動後天的學習力與專注力,來應付各種新的挑戰。
1975年,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mihalyi)提出的心流理論(flow)也可以呼應這一點,當人們全神貫注的投入一項活動時,會渾然忘我,順著熱情發展,能達到人生的「順流」,締造人生佳績。
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裡,根據蓋洛普總資料庫,針對全球163國、101家企業和170萬名員工所做的調查,八成員工認為自己擺錯了位置。
去年五月,蓋洛普分析企業中以天賦為業和不以天賦為業的兩種員工,發現前者可能離職的人數比後者少15%,擁有良好生活品質的人數此後者多出三倍。蓋洛普人才管理資深顧問艾洛特(Gwen Elliot)更指出,企業中以天賦為業的員工越多,企業體質比較強壯,是因為成員的天賦不同,多元化會讓彼此截長補短,一方面降低風險,一方面提高產能.
不妙的是,台灣人從大學選科系開始就反其道而行。
激發學習潛能
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趣就是競爭力
2014年,台大教授王秀槐以「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一新生調查資料,探討科系選擇的相關議題。她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大一學生認為自己選擇的科系不符合原來的期望;更有四分之一想要轉系或轉學。
政大教育系數授詹志禹分析,現代學生不了解自己天賦、找不到興趣,學習變得痛苦,自我觀感也漸趨平庸,可以說是「沒有興趣就沒有競爭力」。但如果選擇自己的天賦,願意高度專注且長時間投入,不管多冷門的職業,都容易變得傑出。
當大家擔心自動化、人工智慧、物聯網逐步取代更多職缺,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伯反過來提醒大家;「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是一場人與機器的競爭,而是要讓工作成為工作者完整實踐潛能的管道。」
認識自己的天賦,沒有年齡的天花板,只要掌握自己的天賦,等於掌握通往未來的鑰匙,永遠不嫌晚。
整理者吳和懋
*********
關鍵書摘》8成競爭力 來自你擅長的事  商周10503
只要肯學就能做好每件事?哪裡差就補哪裡,成長會最大?15年長銷書《發現你的天才》告訴你,這都是迷思!
你所在的企業有下列的狀況嗎?
一、 花大筆訓練費用,卻不從一開始就徵選最適任的人;
二、 注重制式風格下的員工表現,強調工作規矩、政策與流程;
三、 讓員工花很多時間在消弭能力不足、學習改善技術;
四、認為學最多的人最有價值,也最該被升遷。
如果有,那麼你的企業正落入《發現我的天才》一書所說的「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的盲點。許多組織、教育工作者或父母,都有兩項錯誤想法:認為每個人經過學習都能勝任每件事;以及認為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
改善缺點就能變強?錯!從天賦畫出潛能地圖
事實上,根據蓋洛普(Gallup)三十年來針對全球63個國家,上百家企業與兩百萬名卓越人士的調查,發現:80%競爭力,尤其從良好到近乎完美的表現,都來自於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因為,當人發揮天生優勢的時候,覺得更有趣、更有信心、更有效益,所以反而會被激勵起來,對自我做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為天賦錦上添花,更容易從A到A+。
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一份給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白皮書中,特別把「了解自己的才華與極限」、「了解自己的社會定位」、「選擇適切工作的能力」、「將夢想化為行動的驅動力」,納入「未來競爭力藍圖」中。所以,想打造未來競爭力,個人要做的,是好好在自己的天賦上發展更嫻熟的知識與技巧,企業則要盡力拓展員工的特質,並且讓團隊可以用彼此的天賦互相補足。
蓋洛普對各行各業的卓越人士,進行系統化研究,萃取出三十四種模武,稱為「主導特質(themes)」 (見第七十三頁表)。每個人都具有這三十四種特質當中的幾項,也就是天賦。透過隨書附的測驗碼,上蓋洛普的網站回答問題,找出五項最強的主導特質,就是你最大潛能的範圍。
蓋茲、巴菲特樣樣都行?錯!鎖定專長才是高手秘訣
「所謂天賦能力,是一種活動中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書中指出,但,卓越不代表全才,而是將手上的牌打得漂亮。因為與其改善弱點,不如將能力發揮到極致。例如全球首富比爾·蓋茲,就把不擅長的管理交給合夥人,自己回歸軟體開發工作。巴菲特不去投資科技產業,而選擇靠直覺便能了解產品與業務的公司。
至於如何找出天賦?這本書告訴我們:當面對壓力,每個人第一時間的自然反應,往往透露了主導特質,也就是顯現出天賦的跡象。碰上飛機上警鈐大作,有的人對人性敏銳觀察,表現出經理人特質;有的人直覺下先掌握飛行資料,顯現出軟體設計的天分;有人施展幽默慼,對擴展客戶大有助益;有人想控制全局,表現出成為領導人的基礎。
如何找到天賦?
三線索:最渴望、學最快、最滿意
除了壓力下的反應,另外還有三個發現天賦的線索:渴望、快速學習、滿意度。渴望透露了天賦的存在,尤其是很早就出現的渴望。十歲起就玩在一起的兩位男星麥特.戴蒙(Matt Damon)和班.艾佛列克(Bcn Affleck),經常在學校餐廳討論最新的演出計畫;畢卡索十三歲時,便進入成人藝術學校就讀;莫札特十二歲就寫出第一首交響樂。
當你學習某種新技巧,是否曾快速到想立即拿來運用?法國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Matisse),在二十一歲前從未拿過畫筆,卻因母親找到的一盒顏料,不停創作,瘋狂展開習畫的生涯。美國知名景觀設計師歐姆斯特(Olmsted),也是在三十歲之後才找到天職,第一次的設計作品,就是紐約中央公園。
滿意度則是天賦的最後一個線索。當人們從事某件事的慼覺很好時,很可能表示正在使用天賦。有的人滿足於看到他人的小進步,但大多數人不會察覺到。有的人喜歡亂中求序,有的人在主辦大型活動時慼到狂喜;有的人在被拒絕時覺得很刺激,因為這使他們能盡不自己的說服力。雖然學校應該幫助學生找出最優秀的潛能,公司應該想辦法讓每位員工達到世界級水準,遺憾的是,無論學校或企業組織都未負起這項任務,兩者都專注於傳遞知識、填補技巧的缺陷。因此,我們必須帶頭尋找自己的天賦。
很有意思的是,蓋洛普三十四項天賦特質,用五種來組合,總共可以有三千三百萬種組合的可能!這件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上天給予獨特的好牌。
不過這本書也提醒: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秘密就在於不斷把自己的天賦做細微的改良。在職場上,超級業務員比起其他的業務員,差別可能只是每星期多打三通電話,或者在談話中適時多引述一個事實而已。不管從事哪一行,磨亮自己的天賦,都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
整理者吳和懋
天賦1 蕭敬騰誇張的興趣壞小子變歌王
天賦2 
天賦高手2 超會處理失敗 他們創團購網傳奇
地圖日記創辦人,按部就班受教育、進職場,但卻無懼轉彎,如今,國內最快上市櫃網路公司,將出自這對兄弟的手。
由郭書齊、郭家齊兄弟與各自的另一半、四人共同創立的網路電商「創業家兄弟」,旗下包括生活市集、好吃宅配網、生鮮市集、大折扣和3C市集五個網站,是台灣最大的限時宅配團購網。
「創業家兄弟」營收在三年半內突破二十四億,毛利率平均維持在兩成以上,預計今年年底上市櫃,也將成為國內最快上市櫃的網路公司,上市後市值預估一百到一百五十億元之間。
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評論這家公司:「他們創造出一種『小失敗、快失敗』(Fail small, fail fast)的文化和模式,這個來自於創辦人轉化本身特質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弟弟擅解題,待業竟創暴紅網站
弟弟郭家齊從史丹佛畢業後,進入雅虎擔任工程師,發現無論再努力工作,升遷卻都有限,最關鍵的是,就算自己對工作有任何想法,也沒有討論的空間。他從小喜歡動手做、玩樂高,擅長觀察生活細節,找出疑問,然後動手解決難題,諸如他偶然發現住家附近五公里內買不到雞蛋糕,真的花兩天訪談鄰居確認需求,估算出雞蛋糕的市場規模和市場風險(如被警察開單),然後上網蒐集雞蛋糕做法和成本,只差開店這一步。
「大企業上班凡事只能接受指示做事,時間全花在說服別人,」郭家齊說,「只能不停的把事情重複做、加深,總覺得被綁住、無法發揮。」
2007年,遇到瓶頸的郭家齊離開雅虎回到台灣,當時google地圖的服務剛上線,加上無名小站帶動部落格風潮,待業中的他難得空閒,他試著做一個跟無名小站完全不同的網站,於是把網路地圖的服務結合了部落格,在臉書還沒開始之前,規畫出第一個有社群功能的部落格網站——地圖日記;「我第一次從無到有把自己的點子創造出來:那種想像力沒有框架的樂趣,是以前上班所沒有的,」郭家齊說。哥哥郭書齊決定與弟弟把點子付諸行動,成立網路公司。經營公司要找到賺錢的模式,就得熱愛冒險且執行力強。
哥哥愛嘗鮮耐挫,跟網路圈超合拍
郭書齊樂於嘗試沒做過的事,而且執行力強.他曾經在某段空檔,寫下十幾條「願望清單」,其中包括媽祖遠境,當年他真的吃睡在廟裡,實踐這個清單。他知道自己不是「天縱英明」,若要達到目標,得要經歷各種嘗試、失敗,才會遇到一次成功,也因此他心態很容易恢復:「小時候我們下跳棋,我哥輸了就會到廁所裡面偷哭,哭完裝作若無其事再找我挑戰一盤,」郭家齊回憶,「他很耐挫。」
當地圖日記面臨經營危機,郭書齊嘗試收VIP會費、賣認同商品、賣廣告、幫廠商辦美女選拔行銷,最後試團購,過程中被員工抱怨「變得太快」、會員罵「變商業化」、「愛錢」、被同行嘲弄「缺乏創意」,也會被消費者抱怨服務欠佳,郭書齊總在第一線很快接納現況,一旦發現改變無效,立刻嘗試下一個,不被負面情緒困擾。這個特質剛好在網路以秒速變化的世界裡,融入得沒有障礙。
「我會動手做東西,但是我不喜歡大組織也不喜歡管人,對商業也沒有興趣,」郭家齊說,「我跟我哥很互補,他很擅長面對人際相處,光有我把產品做出來,公司是不會成功的。」
「因為嘗試新鮮的做法很好玩,課本上都沒教過,縮短抱怨的時問才能快點往下一步前進,離成功更近一點,」郭書齊說。
2010年google購併地圖日記變形後的「百萬網友團購網」,郭家兄弟從創業者變成專業經理人,日子突然輕鬆起來。
「以前辦公室兩坪多,現在有大辦公室,也沒有比較快樂,這樣的工作我們要做多久?」郭家兄弟仿彿回到過去,成為執行命令的打工仔,他們想念創業從無到有的感覺;半年後,決定再度創業。
第二次創業,郭家兄弟希望自己的天賦能夠更精準的運用。
天賦加上經驗、觀察,郭家齊發現賣服務的團購客層容易流失,很難建立品牌,而平台上如果什麼都賣,邊際效益非常容易遞減,因此他很快定出新網站的方向:一是團購賣高CP值的商品、不賣高CP值服務,二是打破網購平台什麼都有的迷思,以主題式電商販售限量、限時的商品。他們也調整點子執行出來的標準:快速比完美重要。不用做到一百分、六十分就可上線。增加嘗試的次數,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找出獲利模式:半年之內,創業家兄弟推出十幾個網站,也收掉七、八個,目前看到的是剩下的五個對的網站。
郭家兄弟的例子告訴我們,天賦讓一個人願意投入,進發想像不到的競爭力,如果團體中發揮天賦的人越多,競爭力便會轉化為高能見度的成功。
撰文者單小懿
(105.4.27)《發現你的天才》
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忠於本能最好!
是適合尋找自己天賦的分析建言書,可推薦給孩子參考!

年輕是本錢,但缺乏社會經驗
兩面刃,容易因年輕而蹉跎了歲月
未來的競爭力,是持續不斷的學習
如果能在年輕時就有這樣的認知,提早學習累積自己的能力
待要踏入社會時,其差異能力、成就必然不同

Q即將進入大學生活,喜愛畫畫、跟美學相關事物是她明顯的特質
常在聽她聊和同學、老師之間相處時,發現她亦有領導特質
父母如一條風箏線,望著孩子愈飛愈高,無需左右,只要適時牽引
協助她,繼續往她喜歡的繪畫路去走,學習專業能力
其成熟度亦可同時開始累積社會大學中必備的能力!

國三的A也將更上一層樓,雖然現在沒有明顯的特質,
但我們仍持續觀察、抽絲剝繭尋找屬於她天賦
跳脫升學迷思,她的成績可以讀不錯的正規高中外,建議她亦可選職校
先學專有技術,學習財務自由,再追尋自己的夢想,路一樣寬廣
但前提是她想要的,畢竟是她的人生,要她自己選擇!

隨著她們的成長、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性格
提供著虛長歲月累積的二三十年社會經驗
未來路,給孩子亦友的建言!

 

(105.3.20)「發現你的天才」王文華、許皓宜、羅建仁
摘錄於講座分享

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忠於本能最好!

超越天賦之外必備的能力
1.處理人際關係
2.尊重、欣賞他人的能力
3.傾聽與溝通表達
*p32建立真正能力的關鍵,在於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完善
*p141如果站在框架內,就看不到圖畫的全貌。一輩子都站在框架內看自己能力的人,過不了多久就對這些能力視而不見
*p143不管從事哪一行,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秘密就在於這些細微的改良
跳脫框架看自己的能力
找出最主要的天賦,以知識和經驗使其完善
不斷在細節上改良──王文華

………………………………………………………………..

不要侷限在社會視野,突破舒適圈
米開朗基羅效應,明白「去除雜質」的道理
可以信任的關係,即使是小王子也需要支持──許皓宜
…………………………………………………………………
是一種本能反應
是一種不由自主的驅力
同時也是讓人舒服的特質

學習中英文表達能力,張忠謀給大學生的幾個忠告

把工作當成志業,就跳脫框架,學習人生的第二、三技職(天賦)
才能有機會發揮人生不同可能,不一定是職業

 


(工商杜書伍的專欄是我必讀的管理論點,這篇讀後亦有連結

CEO談管理-年輕人論輸贏 看10年後  杜書伍
工商時報105.4.26

到了畢業季節,數以十萬計年輕、充滿朝氣的畢業生正要踏出校園,站上職業生涯的起跑點,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無疑地,年輕是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因為年輕,所以有體力、有衝勁、滿身活力,無論資質、學歷、出身背景,似乎只要自己還年輕,時間就永遠站在自己這一邊,對未來也就滿懷憧憬與希望。

但是,年輕的另一面,卻是缺乏經驗。涉世未深、處事不夠圓融、工作歷練不足,個性上還留著許多稜稜角角猶待琢磨,這些特質同樣存在年輕人的身上,可謂年輕的一體兩面。長者對於一般年輕人常有這樣的觀感:「年輕人最大的資產是年輕,最大的負債也是年輕。」。

在我剛踏出社會工作時,也同樣聽過的話。當時我直覺地想到,既然年輕是年輕人最大資產,同時也是最大負債,那麼該如何用資產來償還負債?

我並未想出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但當時的結論直到現在都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是應該趁著自己年輕時,花同樣的時間卻累積比別人更多的工作經驗,且經驗要累積得快,除了比別人更努力工作,似乎找不到其他的方法。

上帝對每一個人最公平之處,在於無論富貴貧賤、資質高低,每個人一天都同樣擁有24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也不會少一秒鐘。但同樣一天24小時,每個人活得卻不一樣,有人努力認真,也有人虛耗度日,經驗累積成長的腳步也因此大不相同。

假設有2個同時步出社會的年輕人,學歷、資質都差不多,但是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同。在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就一般情況而言,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平均約6小時。如果其中一個人工作較不用心,很可能一天有效工作時間只有4小時;但另一個人特別努力,絕大部分心思投注在工作,經常主動加班,即使下班時間,腦子還在不斷思考工作上的事情,產生新的創意、思索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因此同樣一天下來,可能可以累積相當於12小時的工作經驗。

長期如此,兩人一樣工作10年之後,前者可能只累積相當於6、7年的工作經驗,後者卻已經擁有相當於20年的工作經驗,是前者的3倍之多。兩個原本條件相當的年輕人,10年後的能力、經驗及相對應而來的工作成就,卻大相逕庭。

這個簡單的數學運算,正足以用來解釋,為何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剛出社會時,彼此條件其實差不多(因為都一樣年輕,也一樣沒經驗),但是經過10年、20年後,彼此的能力與成就卻會形成極大落差。

因為年輕而缺乏經驗,其實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能自我認知到這點。又由於經驗累積需要時間,時間流動速度卻又無法加快,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將經驗的問題丟給時間去解決,認為隨著時間流動,經驗自然跟著增加。但如果一個年輕人懂得善用自己年輕的本錢,投入更多心力在工作,便能突破時間限制,快速累積經驗,在同儕競爭中,脫穎而出的機會也大為增加。

相對地,許多年輕人因為擁有年輕而意興風發,這樣的朝氣蓬勃固然不是壞事,但是許多人卻因此認為來日方長而可以恣意揮霍,每天悠哉度日,不知不覺地在同儕中逐漸落後,等到察覺出來而有心追趕時,已經落後一大截了。一個人之所以會落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下場,大多肇因於此。

(本文作者為聯強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


*************************************
(摘錄網路
未來5年工作大報告!  商周10503
371家百大企業調查:天賦,讓你不怕510萬職缺消失 

65%小學生,他們未來要從事的工作,現在還不存在大一學到的學科知識,50%到畢業就過時了現在工作必備的核心技能,35%在5年後會被取代5年內,510萬個工作機會將消失

三月九日,是今年高三生開始申請大學的第一天,也是十八歲孩子對未來人生,第一次重大的決定。三月也是轉職的旺季。但,你可知道,今年進入大學學到的知識,畢業後可能就過時了;而目前工作需具備的核心能力,五年後,三分之一會被替換掉!

人力出現斷層現在熱門科系,未來不一定搶手

今年一月,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發表了〈工作大未來報告〉(The Future of Jobs)。論壇主席施瓦伯(Klaus Schwab)開宗明義指出重點:五年內,全球出現職場人力斷層!

「有限的淨職缺成長和核心能力的不確定,讓多數產業面臨增員挑戰和人才短缺;這個斷層在未來五年會更加嚴重,」施瓦伯說。

《工作大未來報告》調查範圍涵蓋英、美、日等十五個主要經濟體,共蒐集三百七十一家企業人資長和策略長參與調查,提出在未來五年內全球企業需要的工作形態和職場競爭力。

結果發現,第四次工業革命已讓職場藍圖產生重大改變,現在所需的人才,有許多十年前不存在,十年後所需的人才更可能現在也難以預測。三大趨勢不可不知:

數據一:從2015到2020年,會減少超過510萬個職缺。

在2015到2020年間,十五個經濟體中的九大產業,將淨消失510萬個職缺。

根據結果顯示,行政庶務、製造業和營建相關是消失比重最多的三類職缺。職缺增加最多的三類包括:業務和財務相關、管理階層,以及電腦、數學相關工作。有些現在很熱門的科系或人才,未來需求卻不如想像的高,例如資訊、科技相關人才需求,在這些人資長、策略長的預測中只是平平。有些領域人才的需求也超乎想像,例如媒體娛樂產業對於電腦、數學相關人才的需求,將排擠傳統所謂的「科班出身——藝術、設計、娛樂、媒體」人才。

硬知識過時從職業分類鑽研所學,不再管用
數據二:近50%在大一學到的知識,等大四畢業就過時了。

<工作大未來報告> 引用美國科技教育專家麥克柳(Scott Mcleod)和費雪(Karl Fisch)的估算,2006年時,科技資訊的總量每兩年增加一倍;在這樣的速度下,對一個就讀四年制的大學生而言,大一進去學到的知識,到畢業時有一半是過時的。2010年,資訊總量的增速變成每七十二小時增加一倍,意味著在學校裡學的知識無法在畢業後派上用場,因為多數都過時了。

學校裡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是根據傳統的學科分類,稱為「硬知識」(hardknowledge),但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讓工作內容變得多元,所需要的職能打破傳統學科的界線,導致學校傳授的「硬知識」無法因應,因而過時。

數據三:有35%核心能力,而2020年前會被取代

<工作大未來報告>從九大產業內的工作群組歸納出九類、三十五種核心能力,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能力會被取代;表示就算現在具備核心能力也不是吃香暍辣一輩子,在五年內極有可能失勢。根據這些人資長和策略長的問卷結果,未來最需求的技能是「複合式問題解決技能」(complex problem-solving skills)。

所謂「複合式問題解決技能」指的是在複雜的真實情境下,能夠解決未出現(novel)或難以定義(ill-defined)的問題。親子教育作家李偉文對此形容,「未來,再也不能從職業的分類來確定要鑽研什麼技術知識!」

<工作大未來報告>中最後建議,光靠教育體制改革已經難以培養學生具備未來技能,終生學習才是唯一解方,而且,關鍵是找出自己的天賦。

關鍵在天賦
從強項發展,才能面對新挑戰

這是有科學根據的。《發現我的天才》(Now,Discover Your strengths)作者巴金漢(Marcus Buckingham)指出,天賦是能帶來效益的重複性情慼、思想或行為模式,讓人願意為他感興趣的事情做好、做滿:這種重複性模式來自每個人大腦內較強的「突觸」 (Synapse,負責連結腦細胞,讓腦細胞溝通)。善用自己較強的突觸,不僅會讓人從事某些特定領域時特別得心應手,更容易啟動後天的學習力與專注力,來應付各種新的挑戰。

1975年,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mihalyi)提出的心流理論(flow)也可以呼應這一點,當人們全神貫注的投入一項活動時,會渾然忘我,順著熱情發展,能達到人生的「順流」,締造人生佳績。

然而多數人並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裡,根據蓋洛普總資料庫,針對全球163國、101家企業和170萬名員工所做的調查,八成員工認為自己擺錯了位置。

去年五月,蓋洛普分析企業中以天賦為業和不以天賦為業的兩種員工,發現前者可能離職的人數比後者少15%,擁有良好生活品質的人數此後者多出三倍。蓋洛普人才管理資深顧問艾洛特(Gwen Elliot)更指出,企業中以天賦為業的員工越多,企業體質比較強壯,是因為成員的天賦不同,多元化會讓彼此截長補短,一方面降低風險,一方面提高產能.

不妙的是,台灣人從大學選科系開始就反其道而行。

激發學習潛能
第四次工業革命,興趣就是競爭力

2014年,台大教授王秀槐以「台灣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一新生調查資料,探討科系選擇的相關議題。她發現,高達三分之一的大一學生認為自己選擇的科系不符合原來的期望;更有四分之一想要轉系或轉學。

政大教育系數授詹志禹分析,現代學生不了解自己天賦、找不到興趣,學習變得痛苦,自我觀感也漸趨平庸,可以說是「沒有興趣就沒有競爭力」。但如果選擇自己的天賦,願意高度專注且長時間投入,不管多冷門的職業,都容易變得傑出。

當大家擔心自動化、人工智慧、物聯網逐步取代更多職缺,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伯反過來提醒大家;「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是一場人與機器的競爭,而是要讓工作成為工作者完整實踐潛能的管道。」

認識自己的天賦,沒有年齡的天花板,只要掌握自己的天賦,等於掌握通往未來的鑰匙,永遠不嫌晚。

整理者吳和懋


*********

關鍵書摘》8成競爭力 來自你擅長的事  商周10503

只要肯學就能做好每件事?哪裡差就補哪裡,成長會最大?15年長銷書《發現你的天才》告訴你,這都是迷思!

你所在的企業有下列的狀況嗎?

一、 花大筆訓練費用,卻不從一開始就徵選最適任的人;
二、 注重制式風格下的員工表現,強調工作規矩、政策與流程;
三、 讓員工花很多時間在消弭能力不足、學習改善技術;
四、認為學最多的人最有價值,也最該被升遷。

如果有,那麼你的企業正落入《發現我的天才》一書所說的「損害控制」(damage control)的盲點。許多組織、教育工作者或父母,都有兩項錯誤想法:認為每個人經過學習都能勝任每件事;以及認為每個人最大的成長空間在於他最弱的領域。

改善缺點就能變強?錯!從天賦畫出潛能地圖

事實上,根據蓋洛普(Gallup)三十年來針對全球63個國家,上百家企業與兩百萬名卓越人士的調查,發現:80%競爭力,尤其從良好到近乎完美的表現,都來自於把天賦「磨亮」,而不在把缺點改善,因為,當人發揮天生優勢的時候,覺得更有趣、更有信心、更有效益,所以反而會被激勵起來,對自我做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說,為天賦錦上添花,更容易從A到A+。

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一份給全球教育工作者的白皮書中,特別把「了解自己的才華與極限」、「了解自己的社會定位」、「選擇適切工作的能力」、「將夢想化為行動的驅動力」,納入「未來競爭力藍圖」中。所以,想打造未來競爭力,個人要做的,是好好在自己的天賦上發展更嫻熟的知識與技巧,企業則要盡力拓展員工的特質,並且讓團隊可以用彼此的天賦互相補足。

蓋洛普對各行各業的卓越人士,進行系統化研究,萃取出三十四種模武,稱為「主導特質(themes)」 (見第七十三頁表)。每個人都具有這三十四種特質當中的幾項,也就是天賦。透過隨書附的測驗碼,上蓋洛普的網站回答問題,找出五項最強的主導特質,就是你最大潛能的範圍。

蓋茲、巴菲特樣樣都行?錯!鎖定專長才是高手秘訣

「所謂天賦能力,是一種活動中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書中指出,但,卓越不代表全才,而是將手上的牌打得漂亮。因為與其改善弱點,不如將能力發揮到極致。例如全球首富比爾·蓋茲,就把不擅長的管理交給合夥人,自己回歸軟體開發工作。巴菲特不去投資科技產業,而選擇靠直覺便能了解產品與業務的公司。

至於如何找出天賦?這本書告訴我們:當面對壓力,每個人第一時間的自然反應,往往透露了主導特質,也就是顯現出天賦的跡象。碰上飛機上警鈐大作,有的人對人性敏銳觀察,表現出經理人特質;有的人直覺下先掌握飛行資料,顯現出軟體設計的天分;有人施展幽默慼,對擴展客戶大有助益;有人想控制全局,表現出成為領導人的基礎。

如何找到天賦?
三線索:最渴望、學最快、最滿意

除了壓力下的反應,另外還有三個發現天賦的線索:渴望、快速學習、滿意度。渴望透露了天賦的存在,尤其是很早就出現的渴望。十歲起就玩在一起的兩位男星麥特.戴蒙(Matt Damon)和班.艾佛列克(Bcn Affleck),經常在學校餐廳討論最新的演出計畫;畢卡索十三歲時,便進入成人藝術學校就讀;莫札特十二歲就寫出第一首交響樂。

當你學習某種新技巧,是否曾快速到想立即拿來運用?法國野獸派創始人馬諦斯(Matisse),在二十一歲前從未拿過畫筆,卻因母親找到的一盒顏料,不停創作,瘋狂展開習畫的生涯。美國知名景觀設計師歐姆斯特(Olmsted),也是在三十歲之後才找到天職,第一次的設計作品,就是紐約中央公園。

滿意度則是天賦的最後一個線索。當人們從事某件事的慼覺很好時,很可能表示正在使用天賦。有的人滿足於看到他人的小進步,但大多數人不會察覺到。有的人喜歡亂中求序,有的人在主辦大型活動時慼到狂喜;有的人在被拒絕時覺得很刺激,因為這使他們能盡不自己的說服力。雖然學校應該幫助學生找出最優秀的潛能,公司應該想辦法讓每位員工達到世界級水準,遺憾的是,無論學校或企業組織都未負起這項任務,兩者都專注於傳遞知識、填補技巧的缺陷。因此,我們必須帶頭尋找自己的天賦。

很有意思的是,蓋洛普三十四項天賦特質,用五種來組合,總共可以有三千三百萬種組合的可能!這件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上天給予獨特的好牌。

不過這本書也提醒:持續近乎完美的表現,秘密就在於不斷把自己的天賦做細微的改良。在職場上,超級業務員比起其他的業務員,差別可能只是每星期多打三通電話,或者在談話中適時多引述一個事實而已。不管從事哪一行,磨亮自己的天賦,都是一輩子要做的事情。

整理者吳和懋

天賦1 蕭敬騰誇張的興趣壞小子變歌王

天賦2 
天賦高手2 超會處理失敗 他們創團購網傳奇

地圖日記創辦人,按部就班受教育、進職場,但卻無懼轉彎,如今,國內最快上市櫃網路公司,將出自這對兄弟的手。

由郭書齊、郭家齊兄弟與各自的另一半、四人共同創立的網路電商「創業家兄弟」,旗下包括生活市集、好吃宅配網、生鮮市集、大折扣和3C市集五個網站,是台灣最大的限時宅配團購網。

「創業家兄弟」營收在三年半內突破二十四億,毛利率平均維持在兩成以上,預計今年年底上市櫃,也將成為國內最快上市櫃的網路公司,上市後市值預估一百到一百五十億元之間。

趨勢科技創辦人張明正評論這家公司:「他們創造出一種『小失敗、快失敗』(Fail small, fail fast)的文化和模式,這個來自於創辦人轉化本身特質變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弟弟擅解題,待業竟創暴紅網站

弟弟郭家齊從史丹佛畢業後,進入雅虎擔任工程師,發現無論再努力工作,升遷卻都有限,最關鍵的是,就算自己對工作有任何想法,也沒有討論的空間。他從小喜歡動手做、玩樂高,擅長觀察生活細節,找出疑問,然後動手解決難題,諸如他偶然發現住家附近五公里內買不到雞蛋糕,真的花兩天訪談鄰居確認需求,估算出雞蛋糕的市場規模和市場風險(如被警察開單),然後上網蒐集雞蛋糕做法和成本,只差開店這一步。

「大企業上班凡事只能接受指示做事,時間全花在說服別人,」郭家齊說,「只能不停的把事情重複做、加深,總覺得被綁住、無法發揮。」

2007年,遇到瓶頸的郭家齊離開雅虎回到台灣,當時google地圖的服務剛上線,加上無名小站帶動部落格風潮,待業中的他難得空閒,他試著做一個跟無名小站完全不同的網站,於是把網路地圖的服務結合了部落格,在臉書還沒開始之前,規畫出第一個有社群功能的部落格網站——地圖日記;「我第一次從無到有把自己的點子創造出來:那種想像力沒有框架的樂趣,是以前上班所沒有的,」郭家齊說。哥哥郭書齊決定與弟弟把點子付諸行動,成立網路公司。經營公司要找到賺錢的模式,就得熱愛冒險且執行力強。

哥哥愛嘗鮮耐挫,跟網路圈超合拍

郭書齊樂於嘗試沒做過的事,而且執行力強.他曾經在某段空檔,寫下十幾條「願望清單」,其中包括媽祖遠境,當年他真的吃睡在廟裡,實踐這個清單。他知道自己不是「天縱英明」,若要達到目標,得要經歷各種嘗試、失敗,才會遇到一次成功,也因此他心態很容易恢復:「小時候我們下跳棋,我哥輸了就會到廁所裡面偷哭,哭完裝作若無其事再找我挑戰一盤,」郭家齊回憶,「他很耐挫。」

當地圖日記面臨經營危機,郭書齊嘗試收VIP會費、賣認同商品、賣廣告、幫廠商辦美女選拔行銷,最後試團購,過程中被員工抱怨「變得太快」、會員罵「變商業化」、「愛錢」、被同行嘲弄「缺乏創意」,也會被消費者抱怨服務欠佳,郭書齊總在第一線很快接納現況,一旦發現改變無效,立刻嘗試下一個,不被負面情緒困擾。這個特質剛好在網路以秒速變化的世界裡,融入得沒有障礙。

「我會動手做東西,但是我不喜歡大組織也不喜歡管人,對商業也沒有興趣,」郭家齊說,「我跟我哥很互補,他很擅長面對人際相處,光有我把產品做出來,公司是不會成功的。」

「因為嘗試新鮮的做法很好玩,課本上都沒教過,縮短抱怨的時問才能快點往下一步前進,離成功更近一點,」郭書齊說。

2010年google購併地圖日記變形後的「百萬網友團購網」,郭家兄弟從創業者變成專業經理人,日子突然輕鬆起來。

「以前辦公室兩坪多,現在有大辦公室,也沒有比較快樂,這樣的工作我們要做多久?」郭家兄弟仿彿回到過去,成為執行命令的打工仔,他們想念創業從無到有的感覺;半年後,決定再度創業。

第二次創業,郭家兄弟希望自己的天賦能夠更精準的運用。

天賦加上經驗、觀察,郭家齊發現賣服務的團購客層容易流失,很難建立品牌,而平台上如果什麼都賣,邊際效益非常容易遞減,因此他很快定出新網站的方向:一是團購賣高CP值的商品、不賣高CP值服務,二是打破網購平台什麼都有的迷思,以主題式電商販售限量、限時的商品。他們也調整點子執行出來的標準:快速比完美重要。不用做到一百分、六十分就可上線。增加嘗試的次數,以便在最短時間內找出獲利模式:半年之內,創業家兄弟推出十幾個網站,也收掉七、八個,目前看到的是剩下的五個對的網站。

郭家兄弟的例子告訴我們,天賦讓一個人願意投入,進發想像不到的競爭力,如果團體中發揮天賦的人越多,競爭力便會轉化為高能見度的成功。

撰文者單小懿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