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4-02 11:49:35| 人氣3,23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榕 -王浩一(聯合報)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成大光復校區的老榕樹,見證了大江大海的歷史。 王浩一 圖片提供
 

詩人瘂弦,三年前擔任成功大學駐校詩人,在一場演講中他提到六十年前,年輕,入伍,跟隨孫立人將軍移防台灣,轉駐在成大榕園的三棟西式建築裡(現已是國定古蹟)。他說:「民國三十八年,我跟著孫立人部隊在高雄上岸,當時我還是十七歲的娃娃兵,隸屬於陸軍四○軍三四○師的通信連,後來,我們就駐紮在台南的旭町營房。」

之前,那個地方是日治時期的日本陸軍第二連隊司令部。一群年輕娃娃兵從大陸來,之後就回不去,三百來人困守在老建築,臨時的營房,想家。營區沒有餐廳,吃飯都到大榕樹下,六個人一圈,圍著兩個臉盆裝著的菜肴。這株老樹,詩人印象深刻。

他們一群弟兄,常常結伴到隔壁學校走動,那是一街之隔的台南工業專科學校,也是成功大學的前身,遊蕩,孺慕在文藝氣質的校園裡。一天,在校園他們看到一張海報:「午後的陽光,是誰把它灑下來的?是阿波羅還是里昂?」心醉,開始奮發閱讀,甚至寫作。之後,他們中間出現了司馬中原、朱西甯、段彩華、孫越、郎雄,當然也包含因學拉二胡而取筆名瘂弦的王慶麟。

演講後,試作此詩向他們致敬。

老詩人與老樹

六十年前,春天的旅人

曲折兩千里路,跨過海峽的雲和月

你從河南到台南

十八歲的旅人在想家,在想媽

看到異鄉湛藍的天空和夜星

黃河不在,鄉音不再


空蕩營房,夏天的軍人

這裡三棟建築,有過日本的菊和劍

你從土黃到磚紅

少年行的心情在拉琴,在雨行

聽到二胡哭啞的長音和夜心

紅顏不在,母親不再


蒼綠大樹,秋天的詩人

坐著阿波羅神,拂過繆思的光和影

你從冷梅到殘荷

樹間風的輕語在太白,在少陵

想到醉酒長安的飛揚和柳絮

河南不在,台南不再


六十年後,冬天的老人

回到老榕樹下,撫過蒼幹的硬和勁

你從北城到北國

一甲子的功名在風中,在雲裡

夢到俠客舞劍的過去和飄逸

青春不在,銳氣不再


老詩人摸著樹,輕輕地說:

老樹呀老樹……有你看過我年輕的樣子

詩後:老樹看過年輕的我

《他們在島嶼寫作》文學大師系列電影,台灣文壇最重量的文學紀錄,得到熾熱掌聲,和對文學創作靈魂的重新讚嘆。六位台灣文學巨擘,在影片中,有動人的燦亮光芒,令人品味再三。這六位大師是余光中、林海音、鄭愁予、王文興、周夢蝶與楊牧。今年春天,得知「行人文化實驗室」準備製作第二單元,好奇新名單的六位大師有誰?知道了其中有詩人瘂弦,一樂,我急急建議製作團隊,老詩人摸著樹的那一段畫面,一定要有,那是經典。

三年前,在成大聽了一場演講,瘂弦提到他年輕時在「光復校區」營房學琴的舊事:二胡,每當琴弓一拉,琴音輕輕一揚,悲涼與鄉愁便恣意漫開,大家都在抗議,拜託不要再拉了……他只能擠身在建築物底層墊高的低矮空間,那是防潮用的通風小夾層,地方矮平侷促,僅有半人高的空間,回音效果特好,二胡弦聲在裡面迴盪,淒涼無限,彷彿「啞啞吐哀音」,「瘂弦」的筆名從此開始。

我實在好奇,那個年代,瘂弦他們在營區當兵的生活細節。他說,當年營舍空間很擁擠,每連一百多人睡一間大通鋪,沒有飯廳也沒有澡堂,吃飯就在營房外榕樹下,「六個人一盆空心菜、一盆豆腐」,洗澡則在營房後方拉一排水龍頭,上百名阿兵哥光著身子、拿著臉盆,在光天化日下沖澡。

記得,一位在台南應用科大教英文的張副教授,她曾說過她的父親張子亮,當時也是其中的小兵。今年暑假,我約老人家喝咖啡,張老師她陪著午睡後的老父親前來,一陣寒暄後,我像是一位小記者訪問老兵,說說六十年前,在老榕樹前的營房裡,他們一群娃娃兵的故事,沒想到輕輕抖動一條老棉被,竟是漫天的歷史塵埃,大江大海的時代,每一件舊事都是驚嘆。

先列出這群人們出生年分:朱西甯1927年、郎雄1930年、孫越1930年、瘂弦1932年、司馬中原1933年、段彩華1933年。張老先生,您貴庚?老人家企圖跟我解釋戶政,身分證的是1931年,實際是1929年。我眼前的老人家,八十五歲了,上校醫官退役,談到過往,明顯感到他年輕的血液又澎湃了起來,他說他是湖北省立武昌二中的高二生,當年國共內戰已起,他與三位住校同學離開了校舍,加入陸軍官校募兵軍隊,這是最快離開混亂地方的辦法,沒有告訴家人,因為他們天真地想著,一年半載後就可以回家了。

民國38年,火車先到廣州,又轉乘輪船渡過海峽,到了高雄港,抵達後不能上岸,靜候卡車大隊到達,再經過漫長的車行,當他們下車時,才知這個陌生地方叫作「台南」。偌大的營房空蕩蕩,幾棟西方建築,他們是首批進駐的學生兵。有一天,孫立人將軍來了,訓話後,「第九連」編制成兩個「團」,第一團、第三團各有四個排,一個排有四個班,一個班十人,總共是三百二十人。這是他們新生活的地方,也是對台灣第一印象的地方。

至於,瘂弦他們班上想必輕鬆多了,因為他們可以到成功校園閒逛,萌發文學種子,甚至學二胡。我想,如果張老先生當年也走了幾次校園,台灣可能又多了一位作家。他說,退休後寫自傳已經有幾年了,當他說這話時他的女兒睜眼訝然,跟我解釋她完全不知,今天談了許多往事她都不知,我則向老先生說如果改天要出版自傳,請讓我有此榮幸寫序。

一些生活小細節,我多問了幾個問題,你吃飯時,是在哪一株榕樹下?洗澡時的情形?當時想家?離家前有青梅竹馬?之後,話題轉成他如何加入醫務系統,如何一路力爭上游成了少尉軍官,最後,上校醫官退役。我問,兩岸開放後有回去湖北嗎?雙親還在嗎?母親有責罵當年不告而別?五十年後,再度重逢,父親是什麼樣的表情看你?母親哭了嗎?見到年老又盲的母親,你哭了嗎?這是大時代的滄海一粟小故事,卻是許多無奈與壓抑。少小離家,台灣的第一印象是日軍撤退離棄的美麗建築與老榕樹,神奇的人生境遇。

一位是著名老詩人,一位是退役上校醫官,我是一位歷史紀錄的書寫者。

這株老榕的身世,原來生於日本九州的鹿兒島,那裡是篤姬的故鄉,也是當時台南州知事吉岡荒的故鄉。1923年,日本的裕仁皇太子代替父親大正天皇,來到台灣視察這個殖民地島嶼,十二天的行程稱之「台灣行啟」,有兩天在台南,4月21日,他到了「日本陸軍步兵第二連隊」駐地(就是今天成功大學光復校區榕園),早上閱兵活動結束,他在這一株「鹿兒島榕樹」覆土,儀式完成後,日本人尊稱「神木」,並圍起了木柵。此後,這株榕樹便靜默看盡春夏秋冬。1945年,日本軍走了,年輕的國軍來了。

光復校區有三棟一字排開的文藝復興式建築,目前列為國定古蹟建築群,中間最重要的一棟「大成館」,昔日是「日本陸軍步兵第二聯隊司令部」。這整個營區當時稱之「旭町營房」,光復後,國軍稱之「光復營區」,1966年此營區撥歸給成功大學使用,成為全校最美麗的「光復校區」。因為這株老榕樹,樹蔭成了年輕學子徜徉的場所,甚至白紗花嫁新娘也來了。

我是成大校友,校園前世今生的歷史,我不知,直到老詩人瘂弦說出了他的故事,開始耙梳這片土地的過往。聽著當年小兵的生活瑣事,原來大時代的大江大海也曾流過這裡。

我也學著老詩人撫觸老樹說:年輕的四年,老樹啊你也看過我!


【2014/02/07 聯合報】@ http://udn.com/

 

台長: jean
人氣(3,235)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心得註記 |
此分類下一篇:《小王子》安東尼‧聖修伯里 譯 張家琪
此分類上一篇:《您撥的電話未開機!》-李偉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