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2-25 08:31:58| 人氣3,49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名家觀點》看懂李嘉誠「棄亞入歐」的投資訊號-財訊437期102/11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懂李嘉誠「棄亞入歐」的投資訊號
看衰中港還是見好就收?

作者:朱美宙
出處:財訊 第 437 期 2013-11-14

         

香港首富李嘉誠,最近接連在中港賣資產換現金的動作,引起側目。而他買進的標的,大多集中在歐洲市場。李嘉誠的操作,可以解讀為中港資產高點已到的警訊嗎?
「李嘉誠大賣樓產,難道是看壞中港經濟前景前哨?」這是最近大中華經濟圈最熱門的話題。
 
高齡八十五歲的香港首富李嘉誠有「李超人」之稱,坊間甚至戲謔他發明了一道「李氏力牆」,能阻擋颱風在上班時間正面吹襲香港,以致停工停課的機會少之又少。這類的誇大言詞,正說明了李嘉誠在香港有呼風喚雨的能力;李氏家族掌控的香港九家上市公司,在早年中資股未大量在香港上市前,曾經被歐洲議會估計約掌握了25至30%的港股市值,凸顯李氏家族與香港經濟的脈動密不可分。
 
由於李嘉誠在香港的資產「包山包海」,橫跨電力、地產、電訊、運輸、民生等領域,下半年卻頻頻出售中國大陸以及香港的資產,十月底還把出售的動作延伸到新加坡,同時間卻大買歐洲的公用事業。一連串大動作難免引來市場猜測:莫非是超人透過超能力看到未來,用行動說明中港的資產價格高點已到?
 
中港資產已到高點?
高檔時保留實力的操作
 
香港和記黃埔前董事總經理馬世民(Simon Murray),曾經與李嘉誠共事,近身觀察曾形容李嘉誠是「掌握時機的天才」:他善於在經濟高峰時保留實力,在低檔時快狠準地出手。
 
李嘉誠的崛起,最為人稱道的是他把握中國接收香港、英商急撤的亂世,接收了原英資企業和記黃埔與大批土地,還接收了香港電燈、香港電信等公用事業,奠定事業版圖。
 
其他幾個信手拈來的例子包括,1987年成功將長和系(為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旗下企業的簡稱)四家公司上市,股災前就手握大筆現金,股災後才能大撿便宜;八九年天安門事件及其後的波斯灣戰爭,他趁機大買土地,奉行危機入市;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之前,他更成功高價出售Orange電信公司,站穩香港首富的位置。
 
這樣一位身家幾乎與香港榮景畫上等號的指標性富豪,似乎總有預見危機的能力。近來卻先是放出要標售百佳超市經營權的消息,接著要分割香港電燈上市,甚至有意直接賣掉屈臣氏等零售業務,外界預估可以變現的總金額,將接近一千五百億港元。
 
不僅如此,中國政府大張旗鼓推廣上海自由貿易區,吸引花旗、星展、匯豐等國際大銀行搶著進駐,「新上海灘」正在勾勒美好遠景之際,即使是李嘉誠都說看好上海自貿區的遠景,並預言對香港的金融、航運,都會有很大衝擊。但他居然賣掉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興建中、明年才竣工的東方匯經中心。
 
李嘉誠不論在廣州、或在香港,都陸續有出售不動產的消息。中國地產大亨、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的反應是:「精明的李嘉誠在賣物業,這是一個信號,小心了!」另有中國娃哈哈集團宗慶后之女宗馥莉,被媒體問及難道要把企業整個搬到國外去嗎?宗馥莉回答:「真是有可能,你知道李嘉誠都已經搬出去了,為什麼我以後不可能搬出去呢?」
 
買進歐洲的盤算
投資部位大,考量利率走高
 
各界推波助瀾之下,香港媒體直指李嘉誠是對大環境的失望而「作空中國」、「撤離香港」。尤其是近幾年香港貧富差距更加惡化,仇富情緒高漲,社運團體要求課徵富人稅的訴求就直接冠上「李嘉誠稅」之名;今年香港爆發史上最長的碼頭工人罷工運動,李嘉誠悍然拒絕加薪23%,最後只調薪近一成才解決勞資糾紛,被痛罵為富不仁,在在都被視為是香港投資環境惡化的象徵,「超人離港」自然被賦予高度政治聯想。
 
對照之下,李嘉誠對於海外投資卻十分熱中,他最近宣布的收購案大多在歐洲,尤其是金融海嘯後,他先後收購英國電網、水處理、天然氣配送等公用事業,手筆之大,連英國媒體說李嘉誠要「併購整個英國」;今年的投資案,也多集中在歐洲等成熟市場。
 
「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是所有富豪級人士的投資準則,尤其是像李嘉誠的投資部位龐大,要考慮流動性問題,勢必要預先為未來做準備。李嘉誠所看到的「機會」與「風險」到底是什麼?
 
先來看機會,歐洲經濟歷經歐債危機,已開始擺脫衰退,國際貨幣基金(IMF)最近才上調歐洲2013年與一四年經濟成長率的預估,歐洲是唯一上調的成熟市場,李嘉誠在歐洲的布局,符合國際資金「重成熟市場、輕新興市場」的大趨勢。
 
從和記黃埔收購標的來看,大多為基礎建設,且都是市場中的領頭羊,有著穩定的現金流和獲利能力,投資謹慎且精明。
 
這十年來,李嘉誠早就落實多元化經營的策略,不僅稱霸香港,還要做全球的企業,國際化的腳步從沒停過。
 
長江基建與和記黃埔海外業務版圖涉及全球五十多個國家,占集團業務的八成。國際化最深的和記黃埔,一二年的總營收,歐洲與香港的比重分別為42%與16%,十年前的數字則為14%與43%,剛好顛倒過來,未來數字差距還會擴大。
 
大環境上則有美國貨幣量化寬鬆退場的變數,像李嘉誠這種超級富豪都開始體認到,超級低利率的環境不可能一直持續,利率調升只是遲早的事,因此現在就應開始降低財務槓桿。
 
減碼,非全面看空
等待更好時機還會出手
 
李嘉誠最近曾經示警,面對看不清的世界危機,尤其是美國減少買債後更加難測的投資環境,經營要很小心,集團「一定要全面減低負債」。由於一五年將是和記黃埔的還債高峰期,透過出售或分割資產來大幅減債,有利於資產負債表。
 
至於中國及香港的經濟前景,李嘉誠不見得全面看空,他就曾經對香港媒體說:「如果要撤資,又怎麼會只拿個幾百億港元!」但先退場觀望、等待更好機會的動作,已引起高度重視。
 
「中國百城房價指數」顯示,中國一百個城市的新建住宅在10月份是連續第17個月上漲;香港房地產價格近幾個月雖然開始下滑,但在貸款利率超低、供給有限、內地買家不斷湧入下,回檔幅度也很有限。即使如此,李嘉誠坦承,「無法看懂香港未來四至五年的樓市」,再度落實「見好就收」的哲學。
 
過去二十多年,李嘉誠歷經多重景氣循環,長和系的某些業務雖然大幅虧損,整體的盈利能力卻未受到嚴重影響,年年繳出獲利成績單,靠的就是李嘉誠極度擅長靈活處置和重組集團業務。
 
李嘉誠先將資金移往歐洲,除了可以追求較高的收益率外,還能等待中國情勢更加明朗後再伺機而動,進可攻退可守,這位縱橫江湖一甲子的超級富豪一舉一動,絕對是市場不可忽視的投資訊號。


李嘉誠下半年重新調整資產配置:
套現「見好就收」部份
地產─1.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約90億港元進帳)
2.出售廣州香港西城都薈廣場半數股權(約30億港元進帳)
3.出售香港的嘉湖銀座商場(約58億港元進帳)
通路─屈臣氏上市(原單獨針對屈臣氏的全資子公司百佳超市進行上市評估,未來是否擴大至屈臣氏或所有零售業務仍在研擬)
電力─香港電燈上市(電能實業業務分割上市,預估可集資40~50億美元)
低接「危機入市」部份
能源─1.收購荷蘭廢物轉化能源公司AVR(交易價值97億港元,是荷蘭最大,市占率約23%)
2.收購英國天然氣配送公司MGN Gas Networks(斥資6.45英鎊,業務面積相當於6/1的英國)
廢物處理─收購紐西蘭廢物管理Enviro Waste(交易價值32億港元,市占率第二大)
電信─收購愛爾蘭電信O2(斥資80億港元,市占率第二大的行動通訊商)

 

台長: jean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