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21)在中國時報上看到作家朱天衣的演講摘錄,深深吸引我,卻有些意猶未盡,這是【作家撒野‧文學迴鄉】系列演講第6場,因為遠在苗栗無法親臨,透過上中時電子網站,有幸詳讀全文
這時要感謝隨著科技這隱形的線,讓我學習無距離!
我也是個愛書成癡的人,無法一日不讀書,深深能體會朱老師在文中分享「閱讀習慣」建立的種種喜悅和自由。
也了解「書寫」幻化成文字,清楚了思路,也留下軌跡
「閱讀」和「書寫」是我生活的一部份,也是我最大快樂的來源之一
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家中電腦和孩子手機的建置也是在孩子上了國、高中才有的事,也許被笑LKK,跟不上潮流,心知這社會的誘惑是無孔不入的,但努力延遲,是希望孩子能在小學前大量閱讀課外書的環境下成長!
假日常親近大自然,藉由分享和潛移默化,寫作對她們而言也不是困難之事!
上圖書館也是我們家生活的一部份,除了借閱書本、雜誌、影片之外
聆聽講座也是我喜歡且每月必會安排的學習課程,
以前孩子小都帶著一起聆聽,現在則是會因講座的內容而選擇她們是否參與,畢竟不同的年齡層有不同的學習方式
孩子亦在這長期的耳濡目染下成長,如今這身教亦是持續著。
其他演場(可連結| 開卷|編輯部落格|中時部落格|中時電子報)
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1:張大春談李白不回家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4/07/12/10512510.html
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2:張東君談青蛙巫婆的動物觀察日記(上)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4/07/18/10634565.html
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3:邱祖胤談來自泥土的溫柔與強悍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4/07/25/10778826.html
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4:廖玉蕙談老花眼公主的書寫永遠不老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4/08/01/10897375.html
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5:張嘉驊談穿越時空的文字魔法
http://blog.chinatimes.com/openbook/archive/2014/08/09/10923240.html
(摘錄中時電子報)
2014作家撒野‧文學迴鄉6
朱天衣談閱讀如此奇妙,書寫這樣美好
2014-08-16
【第六場】
朱天衣:
閱讀如此奇妙,書寫這樣美好
精采演講全文 文字整理/佐渡守,攝影/蔡昀臻
編按:
來自著名文學家庭的作家朱天衣,不唯身兼動物與環境保育資深志工,更長年在苗栗、新竹、桃園等地教授寫作,時間已逾卅年,化育學子數千人。2014年【作家撒野‧文學迴鄉】系列演講第6場,即邀請朱天衣來到原即熟稔的苗栗市,與眾多熱情鄉親相聚。她暢述自身領會到的關於閱讀與寫作的美好,同時就其豐富教學經驗實例舉隅,並提出契合時代趨勢的親子教養建議。現場聽眾自學子、年輕世代、青壯輩橫跨到銀髮族,皆各有所得,反應親切熱絡。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共度這一天下午。苗栗市我住過10年時間,就在大倫國中旁邊的南苑。當初看上它是因為它有好大的院子,大概有100坪,能夠讓我養貓養狗。那時還只是小規模的養,後來我一路搬,最後搬到新竹關西的錦山。因為我現在家累很重,狗19隻、貓19隻,還有鴿子3隻、鵝3隻、雞9隻。每隻都有名字,還不只一個名字,每個都是我的寶貝,都是沒有人要養的,所以我就越積越多,最後搬到山上去了,這是我目前的生活。
我從小跟苗栗的淵源非常深,因為我外公住在銅鑼,我就出生在那裡。外公是醫生,現在房子都還保存著,是縣定古蹟了,我就在這古蹟長大,至少寒暑假的時間,都會回到外公家。正好我就是兩岸混血兒,爸爸是外省人,媽媽是客家人,我從小的環境,也是一半在眷村,一半在銅鑼鄉下長大,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豐富了我的童年,讓我的童年非常多樣化。
環境勝過一切,父母身教的影響
每次我應邀演講,很多人都會介紹我出生於文學世家。所謂的文學世家,大家的想像,大概家裡到處都是字畫骨董,很有文學氣質,父母親從小教我們背唐詩什麼的,然後把著手教我們寫作,所以才會有3個女兒都是作家。可是每次人家這麼問的時候,我覺得我的回答都會讓人好失望。因為我的父母親從來不管我們這些,從來沒有,連學校的作文,我們也沒想過要去麻煩他們,不用說作文了,其他課業也都是。
我的母親是大咧咧的,雖然是客家家庭,尤其我外婆是日式教育長大,照道理她好希望我媽媽是個非常日本式的文雅女孩子,結果讓她好失望,因為我媽媽不是這樣。她讀新竹女中,參加網球隊、排球隊,是個體育健將,野野的。她後來很幸運地嫁給我父親,不然我覺得好像沒有多少男生能夠欣賞她這個樣子(笑)。我父親非常欣賞她,我的父母親能靜能動,都可以的。
我媽對我們完全採取放任,放任到什麼地步?人家問起:「你們家小朋友現在讀幾年級?」我們家3個小孩,其實在那時候還算少的,人家都6、7個。可是她就要想很久,才知道我們現在幾年級。可想而知,她不會對我們的課業有什麼樣的要求。
我的兩個姐姐自理能力很強,很早就不光是班上第一名、全校第一名、甚至去台北市參加什麼演講比賽、作文比賽都第一名。我父母親從來也不管這些,從來不覺得這有多麼偉大。因為在我們家,比較偉大的可能是我。記得我姐姐講過(我自己都忘了),說我一年級考試考了23名,我媽媽看了說:「原來也有23名喔?」她都搞不清楚,所以小時候我都是野大的、玩大的,父母也給我很大的空間。
記得我們那時候家裡什麼不多,最多的有「三多」。第一個是「貓狗多」,沒辦法,這是遺傳下來的。我媽那時就開始在收流浪狗、流浪貓了。那時的流浪貓狗沒有現在那麼多,為什麼?因為都被吃掉了。那時還沒有嚴禁吃狗肉,所以我們家「事業」還沒做到那麼大,沒像我現在。
另外一多是「客人多」。多半都是文藝圈的朋友。為什麼呢?不是我們多麼好客,而是我父母親始終有一個恐懼,怕別人餓到肚子,不光是恐懼貓狗餓肚子,他也很怕人餓肚子。大家都曉得,那個年代大家都一樣窮,文人更窮,所以大概文藝圈的所有人都來我們家吃過飯。我們長大之後,聽到「嘿,我到妳家吃過飯喔!」都會尷尬。我媽媽是任何時刻你來,不管是晚上12點或早晨6點鐘,她第一句話一定問:「你吃過了沒?沒吃還有狗飯。」(眾笑)她時常拿狗飯給人吃,因為我們家狗的待遇跟人是一樣的,每次煮飯都會多煮一些,人吃剩的下面那半疊都是狗貓吃的,所以那就叫狗飯,不懂的人聽了都快嚇死。任何人來都會置飯桌,讓你不會餓肚子,所以那時大概客人多是這麼來的。
另外還有一多,就是「書非常多」。我們沒有什麼財產、沒有什麼字畫,字畫也不宜擺放,因為家裡貓多,只要一抓大概就毀了。我記得爸媽的房間其實很狹仄,一張床跟兩書桌大概就滿了,剩下全部都是書。而且這些書從來都不受管制,他們不會告訴我們什麼書兒童不宜,這是青少年看的、這是老人家看的,沒有,全部擺在那裡隨你看,所以我兩個姐姐很早就有閱讀的習慣。
我是因為太貪玩。後來叔叔伯伯們回想起來,說:「哇,妳現在怎麼變這個樣子?小時候都是又黑又乾又瘦。」因為玩得太激烈了,每次看到我手上一定握著一根棍子,常常進不了家門,因為棍子太長了。會回到家都是太口渴了,要灌幾口水再出去玩一下。有時候真的玩累了,或是玩躲貓貓躲躲躲,躲回家去了,上個廁所或覺得太陽太大不想出去,就會跑到媽媽房間,隨便抓一本書,翹著二郎腿躺在他們床上看,這樣看坐姿不好,可是就這樣看的。
抓來的書什麼都有,包括有時抓到一本俄國翻譯小說什麼的,也這樣隨便看,看不懂就繼續翻下去。有時候翻到瓊瑤的小說,讀到一些敏感的部分,看不太懂這男生女生在做什麼,就翻過去也無所謂。總之胃口很雜很亂,或說胃口很大很好也可以。因為我父親始終相信「開卷有益」──只要打開書,都是有幫助的。就算一個作家寫得很爛,你也可以從很爛當中學到一些什麼。當然不是說很多書如此,而是說,就算偶爾翻到無滋無味,可能從中都可以得到一些東西。
所以後來我覺得,其實「環境勝過一切」。我們今天能夠寫作,會走上這條路,閱讀是非常基礎的東西,另外大概就是我看到父母親書寫的身影。他們沒事的時候,永遠坐在書桌前寫作,讓人認為這是很自然的事。如果要說我們三姊妹有任何比其他人得天獨厚一些的地方,我覺得就是父母給我們自由閱讀的環境,還有身教告訴我們,寫作應該就是這樣持之以恆,一直寫、一直寫。
寫作持之以恆,記錄生命軌跡
我教寫作課程應該有30年了,很多家長或演講場合的聽眾都會問:「怎樣成為作家,或成為會寫作的人?」我從來不鼓勵大家成為作家。在台灣,你如果當個專業作家,那是很可怕的事情。你會養不活自己,更養不活一個家庭,所以作家多半要兼職。以我來講,我還是要教書。我的家累很重,如果光靠寫作,我們家那些貓狗就不行了。可是我會非常鼓勵大家用筆來記錄自己的生命軌跡,因為唯有透過文字才是雋永的,才能夠不被忘記,不管是被自己忘記,或被別人忘記。
現在請你們回想一下,你們曉得祖父祖母、外公外婆的名字嗎?知道的請舉手?很好,很多。那你們知道曾祖父祖母的名字嗎?有些人知道的。那你們知道曾曾祖父母……?大概再往上去三代、四代,就全部遺忘了,頂多能夠知道我的血脈、我的基因。我覺得人更重要的,是一生這麼活下來做了什麼事情,不管好事、壞事,不管值不值得被紀念。如果沒有文字留下來,很多東西都會流失掉,不用說別人了,連你的孩子、你的孫子都不知道,你還寄望誰會來管你?
文字本身就是能記錄生命軌跡的東西,而且它隨時可以調整你的情緒。尤其女孩子最適合。女孩子很喜歡「說」,為什麼?因為說的過程當中,可以整理包括情感的、親情的、各方面的東西。不停地整理,越講越清楚。男生則不是靠這個。比方女孩子從辦公室回來,受了些委屈,會跟男生講,其實男生只要當個聆聽者、當個垃圾桶就好了。可是男生不懂,男生是個修理工,會覺得「妳跟我講,就是要我幫妳解決什麼」,於是就會說「這樣妳就該跟妳老闆說」或是「妳乾脆不要做了」,最後弄得女生好焦慮──我只是想說說,結果你硬要我怎麼樣,我不是要這樣;男生也很挫折,妳來問我,我教了妳,妳又不理我,那妳到底要我講什麼?所以有時候,女孩子也許自己透過文字,不停爬梳,就能讓妳更清楚很多事情。
而且現在有那麼多發表管道,不像我們以前只有三大報。那時的發表園地好少,被退幾次稿,大概就不想寫了。現在不一樣,你可以架設自己的網站,或寫部落格、臉書,隨時都可以發表自己的心情故事,然後和別人分享。寫作本身是很有趣、很有意思的事情,可以跟隨你一輩子,就像閱讀也一樣。
我常被問到:「寫作要怎麼寫得好?要怎麼成為一個作家?」最近看到大陸一位作家畢飛宇,同樣有人這麼問他,他回說:「你就寫,持續地寫,寫了30年,你就是了。」年輕時,我看過太多所謂的才華洋溢,可是接下來沒寫的時候,也是到那兒就停止了。不管是閱讀或書寫,都是一種習慣,一個持之以恆、繼續下去的習慣。我剛剛說,看到父母親那種寫作的身影,它就是告訴我,寫作不是靠天上掉下來的靈感。老實說,天上掉下來的都不會是什麼好東西,你想,天上掉下來的會有什麼呢?鳥糞?(笑)
寫作不是靠靈感,我看到的父親,尤其他軍職退役之後,在家專職寫作,每天至少寫一千字。一千字不多,可是累積下來很偉大,真的很多很多。記得除夕的時候,年輕人在那邊玩擲骰子、陞官圖,爸爸也會看看大家玩得開心,接著他就會上樓去。隔了一會下來,我們就笑笑看他:「開筆啦?」他說:「開筆了。」每天都一樣,除夕也不放過,就是這樣慢慢累積,這就是寫作。
閱讀培養學生思考能力
接下來談閱讀這部分。一個能寫好文章的人,或者有寫作欲望衝動的人,其實閱讀絕對是最基本、最需要的。不知道現場多少人有閱讀習慣?所謂的閱讀習慣就是:「不看書,會難受。」有閱讀習慣的人就知道,當你靜下來面對一本書的時候,你是自由的,你可以橫跨古今、橫跨中外。你可以跟李白對話,即便他已經死那麼久了;你可以跟蘇東坡,從他的詩裡面感嘆自己的人生;小孩愛看哈利波特也好,你會發現,透過一本書,心靈是通的,沒有距離。
其實我在廿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像推銷員一樣,不停地到各個學校去和老師談孩子們閱讀的重要。我還記得那時大概是3C產品剛開始的時候,大家覺得閱讀簡直是落伍得不得了的事情,還有誰要來談閱讀?只要有3C、有電腦,幹嘛還要閱讀?我那時好心急,一方面我得到閱讀的樂趣、閱讀的好;另外一方面,我會覺得如果我們下一代把閱讀這件事情整個丟失掉的話,會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
十幾年前,台灣很多的圖書館,包括縣政府、地方政府或學校,購書預算是零。多半靠捐贈的書,沒有再添任何新書,因為他們覺得不需要,也沒編列這個預算。還記得黃榮村當部長的時候,有稍微推了一下閱讀,爭取到10億的經費。啊,好快樂喔!結果正打算大做一場的時候,他下台了,10億也沒了。在那同時,你們知道國外是怎麼編預算的嗎?不是教育喔,光閱讀這件事,他們是幾十億、百億美金在編列,因為他們太知道閱讀的重要。
一個人如果有閱讀的習慣,代表你終身有成長的空間。即便你不當學生、不讀書了,也可以看各種雜誌、各種專業東西,讓你不停地成長。後來台灣突然發現有個「世界競爭力評估」(TASA),它是針對全世界青少年做評比,看這個國家未來有沒有發展性、有沒有競爭力。其中閱讀大概占了一半的比重,所有台灣人這才發現為什麼閱讀那麼重要,因為專家相信,閱讀可以讓一個人不停成長,而且在學生時代,可以讓孩子有思考解決事情的能力。
有一次我請一群孩子吃棒棒糖,那是一種比較特別的糖。我給了他們之後,隔了一會兒,看到三分之一的孩子很努力在設法把它打開;另外三分之一就算了、放棄了,回家再說;其他的就找我來解決。我說:「打不開就不要吃啊,要自己想辦法,用咬的、用撕的,怎麼樣都可以。」我們小時候就是這樣啊,用砸的也可以,可是他們真的就解決不了問題。現在的孩子,一方面手也不太會做東西了,只要食指很靈活,能滑能按就好,其他好像是不行的。所以到後來我只能很功利地去說服家長──「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功課一定前三名」,他們才慢慢聽了下去。
這卅年間,我大概教過兩、三千個孩子。只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功課一定好。因為閱讀本身需要非常的專注,而專注是所有學習的基本。我們平常上課最怕的是暑假。為什麼?照理說小孩都放假了,很輕鬆,沒什麼壓力,來上課很好哇,可是每個孩子來的時候都是呆滯的,聽你講話他不鬧也不吵,就只是呆滯。講完了好開心喔,要開始寫作時,繼續呆滯。「老師要寫什麼?」、「題目是什麼?」都不知道,沒進入狀況。為什麼呢?因為電視看太多、電動打太多,就是這兩個大敵人。關於閱讀的兩大敵人,等一下我們再慢慢談。
孩子如果不專注,你塞給他再多東西根本沒用。閱讀一定要專注,而且我們常常以為,想思考隨時可以思考。不是的,思考的時候,人一定要靜下來,進入腦子10秒鐘以上,才啟動你的思考能力。當你在看電腦、看電視的時候,很少有東西可以給你10秒時間,全部都快速從你面前流轉,這樣孩子們是沒有思考的。
有誰知道(專家做過統計喔),一個人(不管小孩大人)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的時候,智商會下降多少? 90?一般人的智商也不過就是一百出頭,降90已經是植物人了吧。10?20?30?40?50?……好,可以了,就是50。下降50是什麼狀態?你把你的智商減掉50之後,差不多就是中度智障了,這是真的。我們不是常常這樣嗎?回到家之後,什麼事都不想做,就只想開電視,不管看電視或被電視看,就這樣發呆,很不想去動腦子,這樣看看看,有時看3個鐘頭。男生很喜歡看新聞有沒有?你會發現那3個鐘頭的內容其實都是一樣的。
昨天有個大陸回來的台灣人,他到大陸很長時間,問我:「台灣的新聞現在是怎麼樣?」螢幕上有個播報員,可是突然又跑出另一個小螢幕,這邊跑馬燈,那邊也跑馬燈,我到底要看哪一個?──後來我都不看了,我寧可看文字,覺得還比較有深度一些。當我們看電視或被電視看的時候,智商是銳減的,如果你要讓你的孩子或讓自己一直處在弱智狀態,那就繼續看吧。不管是變笨或變得渙散,看電視其實對學習都是很大的傷害。閱讀則完全正好相反,它讓你專注,可以啟發你的想像力,不是嗎?
尤其對孩子來講,考過很多試的都知道,以前的考試都是很簡短的題目,然後給你12345,讓你自己去選擇,有的答案猜都可以猜得到。現在不是,現在的題型都好大一個,而且不光是語文方面,連自然科學都是如此,如果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跑去考這種試,在緊張的狀況下,他會讀不懂題目,甚至連靜都靜不下來。有一個詞叫「功能性文盲」,台灣現在教育普及,大家都認得字,可是什麼叫功能性文盲?就是「每個字你都認得,可是一串文字下來你不知道它在講什麼。」我也常常碰到這種情況,每當我看到法律條文,我就當場變文盲了。後來我好高興,因為發現我兩個大文豪姐姐在某些時候也是功能性文盲,明明平常看小說、看散文都沒問題。我帶了一個範本來唸給大家聽,這就好像一個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你要他閱讀一段文字的感覺:
甲方保證確實擁有本著作之著作權或已取得本著作之著作權人的授權並擔保就本著作權確實有權利行使本同意書之同意權……
你們不覺得很像在繞口令嗎?(眾笑)我每次在簽約的時候,對方說:「朱小姐,請看一下我們的約是這樣子。」看看看,我問:「那我是甲方還乙方?」是甲方,然後看看看,看到最後,又忘了自己是甲方還是乙方,就簽在乙方上頭。我每次看到這樣,就覺得可以了,不必了。我相信對一個沒閱讀習慣的人,真的就像看天書一樣。但如果是考試碰到這種狀況,是不能像我一樣就此放下的。所以後來我會功利一點,跟父母親講,這就是為什麼你要讓孩子有閱讀習慣,因為這樣考試才能過關。
閱讀的人能夠享受獨處
當然這是就學生考試來講。其實對青少年來說,你們會發現,有閱讀習慣的人他是能夠獨處的,而且很享受獨處。像我一年365天都很滿,之前我的課太多,演講很多,寫作也很多,所以我往往會有透支的感覺,現在我才慢慢把腳步放緩,少做一點事。也因此我最喜歡過年,有個長假,我就會跑到書店去,抱一大堆書回家,看到一疊書放在那裡,就覺得這個假期好開心,慢慢看,什麼事也不做。那是個充電的過程,非常享受。如果有人打電話來:「天衣,我們來吃個飯。」我才不要呢。
真正閱讀的人是能夠獨處的,也很享受獨處,這對青少年很重要。過去我在女子監獄當過志工──我曾經叫學生寫記者訪問稿,我假裝讓他們來訪問我。提到以前在女子監獄當過10年志工,結果學生寫的時候少了幾個字就差很多:「朱老師曾經在女子監獄待了10年。」(眾大笑)──最近監獄那邊在舉辦反毒的徵文,我讀到一大堆文章讓人很感嘆。裡面的受刑人大概有80%以上是吸毒、販毒、運毒,都跟毒有關,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從青少年就開始吸毒的。但一個青少年不會坐在家裡突然說:「嗯,我想吸毒,我一定要吸毒。」沒有這樣的,絕對都是同儕間的影響。每個吸毒的人都希望別人也吸毒,這樣他才可能賣毒,賺錢來買毒,所以他一定鼓勵周邊的人全都跟他一樣。當你跟這些人在一起:「欸,你不敢嗎?」小孩子最怕被激、怕被排擠了,當你不會獨處、你很怕被排在團體之外的時候,你就是跟著別人跑。可是如果你非常享受閱讀世界的話,不理我就算了,我回家看我的書,我還挺開心的,至少我跟哈利波特相處也比跟你們相處要好。真的是這樣子。
甚至到了我這個年齡,也看得到很多不閱讀的大人,下了班明明已經累得跟狗一樣了,還不想回家,因為回家好空虛。他們會說:「走吧,去pub。」呼朋引伴來打發寂寞。會閱讀的人從來不覺得寂寞,我只會覺得我的時間不夠,我永遠都可以過得很開心、很快樂。這一點,我也從我父親和另外一位親人身上看到。
我曾問過我父親,相不相信有天堂?他說:「應該有吧。」我問:「那你覺得天堂是什麼樣子?」他說:「應該就是繼續能寫能讀吧。」這就是他的天堂。我的天堂除了能讀,不一定需要能寫,對我來講被逼稿逼太緊的時候,還是有點痛苦(笑)。我的天堂就是貓貓狗狗,而且要有很多吃的(我就是這點看不開,哈哈~)。對我父親來講,讀和寫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他的生活很能自立。通常長輩最喜歡孩子們都回來,我父親也非常喜歡我們回家,可是即使我們不回家,我也不覺得冷落他,他也不會覺得很孤單。
我記得他隨時都坐在客廳的一角,不是在看電視,而是放著一個洗衣板在那上面寫稿,因為他為了要多陪他的外孫女,所以生活重心都放在樓下,他也沒書桌,就只好放個洗衣板。他最後的《華太平家傳》50萬字是這麼寫出來的。他很自在,我們回去的時候叫他:「爸,回來囉!」他聽我們一堆人講話也聽得很開心,有時候跟不上了,就看他自己的書,任何時刻都是如此。
可是我另外一位親人(嘆),前夫家的長輩,他很疼我,真的非常疼我,可是那個疼會變成負擔。因為如果他沒有自己生活,沒有閱讀習慣的話,你就會發現,他永遠都在引頸期盼你回去看他、陪他。記得剛結婚那時只有周休一日半,好不容易禮拜天可以大睡一場,可是早晨不到八點,他就打電話來:「天衣~早餐都弄好囉,趕快來吃吧。」長輩幫妳把早餐都備好,妳還能不趕快去?騎著腳踏車趕快去吃,早餐好豐富,吃完好開心,你很想溜回家補個覺,或者總要洗洗衣服、整理家務。「快中午囉,那吃個中飯再回去吧。」好吧,那就繼續吃。終於可以回家了,「菜還有剩,晚上再過來吃喔!」然後一個禮拜天就這樣過去了。
如果是平常上班的話,他知道我最愛吃咖哩,就會打電話跟我說:「天衣~今天我要準備做咖哩囉。」然後這一天上班時間就會接到他十幾通電話:「喜歡吃茄子還是馬鈴薯?」、「要牛肉還是雞肉?」、「薑沒有了,妳幫我買」。等到快要下班前,他就開始倒數計時了:「該下班了吧?」我說:「快了快了,在收拾東西。」然後出辦公室,又聽到電話鈴響:「妳怎麼還在辦公室?」我說:「剛剛已經出去了,現在回來接電話。」他說:「趕快回來~趕快回來!」當妳回到家,就看他已經在門口倚著門、望著妳……就是這樣,因為他生活沒有其他重心。那個壓力好大好大。你也知道他的那種渴求,但年輕人就像三明治,上夾下夾,夾在中間好辛苦那種感覺。
我們都會老去,真的要能夠自理。我剛剛講到我媽媽是運動高手,可是有的東西是帶不到老的,像她打網球,打到卅幾歲就不行了,跑不動了,關節也稍微出一點問題。接下來打羽毛球,羽毛球打不動了,改打乒乓球,乒乓球打不動了,就到村口去跳韻律操。一開始四肢還能一起動,到後來只動上半身,膝蓋也不能動了。很多人說麻將很好,老人家時間最多,就去打吧。可是要打也沒那麼容易,要湊四個人,而且每人狀況不同,今天要去看病、明天又怎麼,好不容易湊成四個,還不能打,有的人小氣,有的牌不能打太大,不然一摸牌不小心就一口氣上不來,要緊急送醫。許多東西都這樣,只有閱讀,它是可以讓你從頭到尾一個人,只要你願意翻開它,它就可以陪伴你。
還記得我父親最後住院整整100天,我們是安排雙人病房,旁邊還有一床病人。那一層多半都是癌症病房,講難聽一點就是慢慢等死。可是我父親不僅不希望我們照顧他太多(我覺得我都只是去照顧大家送的花),他什麼都自己來,另外的時間就是躺在床上看報紙、看書,甚至連人家醫院推書箱來,他也都會去拿書。我也幫他選書,我看完了給他、他看完了給我,互相交換,永遠都不會跟世界脫節,永遠都活在自由裡。雖然肉體被綑綁,要背著一大堆點滴什麼的,他還是自由的。而旁邊那位病人,真的就躺在床上瞪著天花板一整天,等孩子下班來看他:「爸爸怎麼樣?」他就氣虛,那個樣子真為他、也為他的孩子感到難受。
我父親這一生,直到最後倒數第二天,才進入一種昏睡狀態。當他不再能看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差不多了,是熄燈號的時候了。因為當父親不能再寫、不能再看的時候,生命可能對他來講,意義也不大了。對我也是如此。我都先跟我女兒講:「要是有一天我老年痴呆的話,你就偷偷拔管。」我女兒很生氣說:「你不要叫我做這種事情。」我說:「好,那你就不要搶救,就讓我自然去吧。」因為當你不能看、不能思考的時候,真的可以重新「回去」換一套新衣服再來,重新活蹦亂跳多美好。我看到我父親,不管因為達觀也好、宗教信仰也好,他完全不畏懼死亡,而且他讓我看到,人到終老只要有一書在手,什麼都限制不了他。
回到剛剛講的TASA,一個孩子有閱讀習慣,他終身都能夠學習成長。我們回想一下自己,很多人大學畢業、告別學生時代之後,所有的書全部丟了。問到「你們還會看書嗎?」都回答:「有啊有啊,我有看書。」看什麼書?《壹週刊》,或頂多是專業的補充。大家都自詡:「我也曾經是個文青。」問題現在不是,明明可以一輩子都是的。所以父母親如果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見得要當富爸爸。富有的父母不見得讓孩子得到什麼好處,可是如果在他小時候培養閱讀習慣、寫作習慣,等於給了他這一生最珍貴的禮物,可以永遠陪伴他,到老都不寂寞孤單,就算當個獨居老人,也可以是快樂有深度的老人。
閱讀兩大敵人:電視與電腦
閱讀習慣如何培養?首先我們要知道它的敵人,就是我剛剛講的,一個是電視、一個是電腦。很多孩子理所當然、理直氣壯跟你說:「我在用電腦。」但就像很多孩子有手機,拿來幹嘛?都是在玩遊戲。
電動到底有什麼影響?我還記得在北捷案之前,正好我和大學老師談大學生打電動的問題。大學生電動打得很兇,即便是高材生。我在通霄那邊有個讀北一女的學生,後來念高雄醫學院,再到美國留學。曾經我問她:「到了那邊怎麼樣?」她說:「脫離父母之後可以打電動。」打多久?她說:「每天打,看心情。心情好就打兩、三個鐘頭。」那心情不好呢?打八個鐘頭。(眾笑)
其實我也是打電動長大的孩子,我們那年代有超級瑪利,還有賽車也很流行,要一路躲過很多障礙物,在油用完前到達終點就過關了。我也曾經打過很長一陣子,可是後來就沒再打了。後來發現越先進的遊戲,就越來越接近真實,或者為了要刺激你去玩,變質得很嚴重。現在的公路遊戲不再是躲障礙物了,而是要你去撞人,一路看到就撞,撞了就有分數,好像是要撞到四千九百多人,你就破關了。
我考駕照是在北苗,我還記得拿到駕照第一次上高速公路,只有一個感覺,「我是在打電動」。可是在現實你只有一次機會,電動則是game over可以再重來。孩子們打多了電動,可能不太會分真和假。電動為求真,可以真到什麼程度?戴上一雙手套跟頭盔,當你拿起槍來打的時候,它會讓你感覺到後座力,你還可以聞到煙跟火藥的味道,甚至摸上去好像有血液的感覺,虛擬實境到這種地步。後來美國人才發現,他們的孩子七歲就開始服兵役了。什麼意思?七歲孩子所打的電動玩具的程式,跟軍隊用的程式是一樣的。
我覺得美國跟歐洲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歐洲連小孩子玩的玩具手槍都沒有,甚至連刀子都不鼓勵。在歐洲,他們不讓孩子們接觸這些東西。美國是另一個極端,它是讓小孩從小就訓練打敵人。因為這麼講求真,最後的結果,真假都不分了,所以美國高中槍擊事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最有名的是科倫拜高中,死掉十多個人,造成廿幾人受傷。後來他們調查,兩個孩子全身武裝,大步走進學校,砰砰砰打死很多人,最後自殺死了。我們會想,他們是不是被霸凌了?還是對學校有什麼不滿?
後來調查結果,這兩個孩子每次下課後,回到家就會玩一套遊戲軟體,這個軟體是可以變換背景的,本來是外星人入侵、地球人保衛戰之類的東西,兩個孩子就把它換成是他們學校,走進去是穿堂,往右轉是餐廳之類的,背景完全一樣。他們在家裡打很長一段時間之後,覺得不過癮,好想感覺一下真實,所以他們打扮完全像遊戲裡的人物,當然武器沒辦法那麼多,可是也夠多了,然後就到學校,看到人就打。他們的槍法比FBI、比CIA受過訓的警察還高,一般準確度到50%就不得了了,他們可以到70-80%,為什麼?因為每個在移動的他都不覺得是人。當一個執法人員,不管你對付的是好人壞人,至少腦子裡曉得我面對的是人,可是電動打久了,你覺得那全部都是「目標」,每次砰一聲就命中要害,完全沒有任何心理障礙,不會考慮我要不要只打他的腳。
所以我覺得父母親偶爾要去看看孩子電腦到底在打些什麼、內容是些什麼。即使不談它的內容,光是「打」這件事,對視力、腦力的傷害就很大了。有人說他在訓練他的腦子,才怪呢,你打過就曉得,永遠都是一個手指頭在動,腦子不動,眼睛也沒動,而且是上癮的狀態,沒有任何的訓練效果。跟我說這是訓練他的手眼協調,那還不如給他一個籃球,叫他到外面去,效果還好很多。
如果擔心全都不讓小孩打電動,他會在同儕之間沒辦法相處,那至少要稍微控制一下,不是無限量,或把它當作保母。電視也是,也許孩子吵鬧時只要開電視馬上安靜,你可以去做很多自己的事情,可以喘口氣。可是當你把電視、電腦當做保母之後,要付出去的代價更大。如果一開始就花點心思、時間,把閱讀培養起來,他也不會來吵你了,一樣可以達到效果,而且閱讀是正面的,就看大家怎麼取捨。
閱讀習慣怎麼培養
閱讀習慣要怎麼培養?其實很簡單,要記得,它是個習慣,所以需要持之以恆、慢慢來。台灣現在有些圖書館,學習外國的作法,從孩子還在肚子裡的時候,就給媽媽一個「媽媽包」,裡面介紹很多育兒資訊,如何教導孩子看書、可以去哪裡找書,這是外國行之有年的東西。
最早可以從床邊故事開始。現場很多年輕朋友,將來可能都會當自己孩子的父母,請記得床邊故事是一個非常美好的時光,如果你願意花點時間,每天臨睡前只要10分、20分鐘,念故事給他聽,念個一本兩本就OK了,將來長大他會非常感動,說:「我記得以前媽媽會陪我看書,會講故事給我聽。」那是非常珍貴的記憶,這是到學齡前都可以做的事情。
再來他開始識字了,若他還沒有閱讀習慣,你可以倒過來,說:「媽媽今天好累喔,換你念一段給我聽。」就讓這個習慣一直保持下去,到最後他真的養成就OK了。如果到現在還沒有閱讀習慣,青少年可能覺得什麼床邊故事煩死了,那你就每天撥半個鐘頭時間,全家人關掉所有3C產品,在同一個空間裡,各自讀自己的東西,這就是「閱讀時間」。很多父母親跟我抱怨,說:「我買一套一套的書,他根本都不看。」我說:「你自己都不看,他為什麼要看?」不愛看書的父母,怎麼會有愛看書的孩子?買了一套書就覺得OK了嗎?你叫他看書,自己去看電視、滑手機,這樣孩子會認為看書是一種處罰,你罰我去看書是不是?所以你要自己能夠看,也帶著他一起看。
也許有的孩子一開始如坐針氈,翻書像速讀一樣。沒關係,你就溫柔地堅持下去,不要鬧得不愉快。每天半個鐘頭,一個禮拜、兩個禮拜下來,他發現你玩真的,他就只好認了,他也跟著一起從最簡單的,像繪本開始看,看到後來文字會越來越多。我不是很贊成看漫畫,雖然有時漫畫還是帶來很多樂趣,可是漫畫不算在閱讀這個部分,我覺得當他閱讀習慣還沒養成前,如果你就讓他看太多漫畫,他會更排斥文本,因為他覺得文字太多了,會進不去。當你有閱讀習慣再看漫畫,那是OK的,可是它不算是閱讀時間裡面的東西。看的時候千萬不要考他,不要理他,你家那些書就讓他自己去挑、去看,反覆到最後,他一定會挑到一本他看得下去的,你就默默靜靜地看自己的書吧,堅持下去。
千萬不要考他。我每次到學校都拜託老師,求求你們,不要讓孩子寫閱讀心得報告。我不知道這裡有沒有老師?拜託不要為難孩子,尤其是國小階段,你看像我這麼愛看書的人,如果叫我每看一本書就寫閱讀心得報告,你會想看嗎?我真的就不看了。
所謂閱讀心得報告,就是一種檢驗,「我怎麼知道他有沒有看進去?」學校最多不過就是卅幾個孩子,家裡最多也不過3個孩子,你會知道這個孩子要不要鼓勵一下。不用管他已經看書成癮,你都知道的,所以不需要再什麼考核。尤其中低年級的孩子,根本還沒有邏輯思考能力,大人認為簡單得不得了,對他來講卻是難得不得了。有沒有這樣的經驗?他在那邊對著一張空白稿紙,好好一個禮拜天就這樣毀了。「你給我寫好才出去玩。」結果他可以從早晨弄到傍晚,你也氣個半死,他也氣個半死。為什麼?他就是沒辦法濃縮、組織,孩子成長過程當中,一定有個進階。碰到這種情況,孩子來問我,我就翻到書後面;「這是大意,就照抄吧。」因為真的沒什麼必要。
我相信今天來聽講的人,多半都是愛看書的人。每一本書讓你得到的東西,很可能不在當下呀,可能是明天、也許是明年,搞不好是10年、20年以後,甚至是你嚥下最後一口氣之前,突然坐起來:「啊,我終於懂了。」(眾笑)那又如何?很好啊,誰規定你馬上就要有心得?
有一位鼓勵讀經的王財貴老師,他講得很好:「就像蠶寶寶在吃桑葉,然後吐絲結繭。」有沒有蠶寶寶會吃一片桑葉、吐一口絲的?你給小孩一片,就叫他:「來!吐給我看,吐給我看!看你到底吃了什麼東西?」我們現在就是教孩子這個樣子,你很愛看嘔吐物嗎?(眾笑)你應該是讓他吃了之後自己去消化,慢慢成長到最後。是時候了,他就開始吐絲了,這是自然的道理,可是我們就是太急了。其實我覺得整個小學六年,如果能讓你的孩子把閱讀的習慣培養起來,那真的就夠了。
在芬蘭、紐西蘭,這些教育很好的國家,很可能半天時間學一些學科(也沒像我們這麼死板),後半天全部都是在閱讀,而且沒有心得報告這件事。他們有一套非常好、沒有壓力的檢驗方式,有時甚至滿好玩的。像我女兒,他們讀完《紅樓夢》之後,他們會做一個很好玩的心理測驗,看你是「十二金釵」裡的哪一釵。我的女兒很倒楣,她說:「妳不要看,我自己知道我是誰。」她是那種很隱忍的孩子,她說如果到皇宮去,她一定是當到皇后,就是公公婆婆都很愛,只有丈夫不愛的人(眾笑),就是很顧全大局。所以她說:「你不要看了,我知道我一定是薛寶釵。」
用這種方式好好玩。每次孩子看完《哈利波特》,我絕對不會要他們:「欸,寫個讀書心得報告來吧。」有太多可玩的東西了,或者我就直接上聊天室,說:「你們曉得我白天在這裡教書,但知道我晚上在幹嘛?」我說晚上我都到玉山那邊兼差,那裡有個魔法學校,這邊下班我就騎掃把過去。我養那麼多貓幹什麼?就是到山上去,我在那邊教動物溝通的話。不覺得我每次來頭髮都很亂嗎?你們以為我開車來的嗎?不是,我是騎掃打,我家掃把好幾把,有掃把、拖把、還有吸塵器,我覺得最好騎還是傳統的竹掃把……。每個孩子都聽傻了,然後我就說:「你們呢?你們真以為每個人都是麻瓜嗎?搞不好你隔壁的不是麻瓜,你寫你的魔法世界,你是麻瓜突變嗎?還是從祖父開始就是魔法師呢?」寫出來就很好玩。你不覺得《哈利波特》太像我們的武俠小說嗎?一個孤兒被送到一個地方去,在廟門口被老和尚收了,然後一份書信告訴你,殺父仇人是誰,最後出師時,師父跟你講你的身世,父親是大官,被奸臣所殺,現在你可以去報仇了……。不是一模一樣嗎?
我一直很鼓勵我的學生,你自己回去寫一個中國的,不要寫《哈利波特》,我不覺得它有多好,因為它太滿了,真正讓孩子思考幻想的空間不大。可是它有個很好的好處,如果一個孩子能把《哈利波特》從第一集看到第七集,他的閱讀習慣就養成了,而且彼此同儕之間會問:「你看了沒?」沒看的只好趕快回家惡補,所以我覺得它最大作用是在這裡,能看書總是一件好事。
所以不要用閱讀心得報告來掐死孩子,你應該讓他六年當中歡喜閱讀、愛上閱讀,如果有一天他寧可看書,也不願陪你去大賣場買東西、不想陪你逛街,那就成了。有人說:「不行,我的孩子太愛看書,已經變書呆了。」我說你放心,書會成癮,可是那個癮很淺,很容易被取代。像我那麼愛看書,可是在外面吃東西看到電視還是會被吸引。會吸引他的東西太多太多了,如果養成讀書習慣,真的要拍手,不得了了,千萬不要去抱怨,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我再講個小小的例子。我姐姐的孩子很特別,姐夫跟姐姐都是愛看書的人,姐夫那時候「在家修行」,10年沒出去工作,就是讀書,修成出來,現在是評論家,知識非常豐富。小孩小時候就在一個物資匱乏,可是精神滿滿的家庭環境長大。她跟我們娘家人都住在一起,全家都是沒有固定工作的文字工作者,擠在一個屋子裡,只有她是唯一有「正業」的人,每天要上幼稚園,全家人歡送她,放學回來玩的都是自己創造發明的東西。
她從小天天看她媽媽在寫稿、看書,有一天忍不住問:「媽媽妳在幹什麼?」媽媽說:「我在賺摳摳,這樣妳才能去念書,才有東西吃。」她就跟媽媽要稿子,她還不識字,很努力地把每個格子都填滿,然後交給他媽媽說:「去換摳摳。」她很有意思,從小所謂的玩具是恐龍,那時代還沒有布偶,是很硬的塑膠恐龍,她每次都抱著睡覺,媽媽就常常被戳傷。後來看媽媽寫書,她自己也會做書,就畫畫之後口述,然後我大姐寫下來。
客人來我們家都會嚇一跳,好像來到原始洞穴,樹長進來不准剪掉,因為上面很多蜘蛛是她養的,然後壁畫全部滿滿的,都像原始人的狩獵圖,而且她畫的各種動物之準確,奇蹄、偶蹄這些分得清清楚楚。後來有天我回去,我姐跟我說,她做了一本書,我以為又是一樣口述,拿給我看,標題是她大姨寫的《蟲蟲之書》,我以為裡面又是畫蟲子,一打開嚇一跳,全部都是活標本。她拿透明膠帶從牆上貼了一隻螞蟻下來,黏上去,上面寫螞蟻,你就看到一隻螞蟻走到一半,被定格了。
她從小就這樣長大,我姐一點都不急著讓她認識字,人家幼稚園就開始識字、學注音,她沒有,一直是文盲,到小學一年級才開始正式學寫字。每次考試她如果看學校的課本,我姐走過去都會說:「如果妳覺得看那幾本書就夠了,妳就完蛋了。」所以她學校課本不敢看,趕快去看課外書。功課都保持在中等,可是因為如此,課外書看得非常多,看到小學五、六年級,什麼《白鯨記》、馬奎斯,都看得很多。到了國中,因為她媽媽時不時帶她出去,完全不管功課,像晚上跟文友們談得太晚了,明天就讓她學校請假,都是這個樣子。國中老師都警告她說:「妳去讀放牛班啦。」
到國二她功課都中下,有天突然發了很大宏願:「我決定了,我將來要讀跟媽媽一樣的學校。」大家想:「啊,死了。」她媽媽是北一女的,我們想差太多了吧?這樣完了,她小小心靈會受到很大的創傷,所以我們開始各個人都去遊說她。比方說:「妳不覺得綠色制服很醜嗎?」像我的話我就跟她講:「妳不是對蟲蟲那些很有興趣嗎?農校很好哇,教的東西都是這些。」還有的說:「妳不是很討厭呂秀蓮嗎?她是北一女的。」用各種方法恐嚇她,她很堅定就是要念這個學校,大家都覺得是噩夢一場,因為她連自己的書桌都沒有,她就跟公公一樣,在客廳一個角落看書。有時候還要當接線生,因為我們家都不接電話,「朱天文她說她不在家。」來來去去都是這樣。每天她就是讀一個半鐘頭的書,在此同時,她最要好的一個男同學,每天去補習三到四個鐘頭,他們這樣一起考,最後讓她考上北一女。
她絕對不是個聰明的孩子,為什麼能夠做到這樣?第一個,她專注度夠,因為閱讀的關係。而且吸收能力、思考能力都夠強,她能夠歸納整理,用很少的時間,卻得到很大的讀書效果。所以每次我只要看到小孩說,他今天讀了五個鐘頭,我不相信那五個鐘頭都在讀書,你只要好好讀,一兩個鐘頭就夠了,其他時間都在耗,表現「我在讀書」,並非真的在讀。我每次都跟我女兒說,你讀一兩個鐘頭就好,趕快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兩者都能兼顧,你在那邊耗,什麼都做不到,書也沒讀好。
你們去看很多的榜首,每次報紙都會去訪問他們「讀書方法是什麼」,他們很多是一個補習都沒有,有的金庸整套整套的看,課外書是這麼看法,而且學校功課大概每天一兩個鐘頭吧,所以我覺得不是一個特例,而是有這麼多例子讓我們曉得,閱讀絕對沒問題的,它在人生各方面都能夠加分,為什麼不去親近它呢?
寫作如何變好?
回到寫作來講,如果你有好的閱讀習慣,隨時動起筆來寫作,輕鬆愉快。讀書、寫作,持之以恆之外,我會很希望父母親常常帶孩子走進大自然。今天要研究樹木,給他看一本書、給他看一點影片,當然可以,但為什麼不直接就帶他到大自然呢?尤其在苗栗,得天獨厚,有太多這樣的機會,可是有一點千萬注意──不要定計畫,也不要跑得很遠,最好它就在身邊。「今天天氣好好喔,出去到河邊走走吧。」就是完全沒有幾點幾分集合、中午在哪吃飯,整個又是在趕行程。專家說:「最好的方法,就是什麼都不要」,目的就只是去外面看看走走,去接觸活的東西。一個有感官的孩子,他才能寫出東西來,不然看起來都是流水帳,早晨起來刷牙洗臉什麼的,永遠都是這樣,你日記寫一篇影印60篇算了,你的暑假就這樣,那為什麼要寫呢?每天都是不同的,可是你要有感覺,如果每天帶著孩子在家就是玩3C,最後他永遠也只有這個東西。
還有一個是「千萬不要用文法去控制孩子」。學校也好、我們也好,小學六年就是讓他開心寫,想到什麼寫什麼,你為什麼想讓他在小學六年就寫出一篇模範的作文?起承轉合、成語用多少個?我曾經在苗栗教作文,碰過一個家長,我很少會生氣,那次我真的很生氣。她告訴我,她的孩子一個小學一年級、一個大班,已經開始在學文法。我說:「學什麼文法?」我很客氣的問,她說:「就是學什麼是名詞、動詞,越小越會記得。」我真的很生氣,我問:「學這個目的是什麼?」她說:「將來寫作就會變得很好。」好吧,如果你認為這樣是幫助寫作,我只能說,或許他的國語成績會變好,可是恐怕都不見得如此。我們是一個以母語在生活的人,以母語寫作的人,還需要去學文法嗎?你下筆寫作的時候,你會想現在要先用主詞再用介詞然後形容詞嗎?一句話你就死在那邊了。
我相信每個人都被考過:「媽媽,這是誇飾法還是譬喻法?」我覺得這真是要命的糟,好像我們在閱讀文章時會想:「這個作者真厲害啊,對比法用得真好。」會這樣嗎?「今天我要寫文章,我決定要用誇飾法。」會這樣嗎?這些東西唯一的用途就是好考試,對他的語文程度有幫助嗎?沒有。一個只會分辨這些法那些法的人,將來去讀國文系博士班也許OK,可是對我們99%不是這樣的人口,我們只是簡單想用我們的母語來閱讀、來寫作,要這些來幹嘛?當然我今天講這些也許沒用,我每次講這些,其實老師們都很高興,學生更高興,台灣的孩子語文程度變差了,我們也要加強,但如果你加強的是這些東西,那更慘,只會讓孩子厭惡語文這件事情。
要加強就從閱讀開始,寫作如果每個禮拜寫一篇就OK,讓他自己去想題目或者誘發他。我也曾在我女兒幼稚園文盲時代這樣做,今天去玩回來,她說什麼,我就幫她記錄下來,最後再念給她聽,這樣就是一篇文章了,她就覺得:「喔!文章不難,只是心裡想什麼,就寫什麼。」另外,慢慢跟她玩一個叫做「交換日記」,她現在已經大學畢業了,交換日記非常好,那是一個你來我往、像打乒乓球的東西,隨便今天要講什麼,可是不要覺得跟子孫說話,所以用一些教條,不是,這是你們交心的東西。今天我好生氣,因為你說了一句什麼話,然後你用什麼反應,是這樣很生活、很家常的東西,也許一個禮拜或不定時的交換一篇,那也是鼓勵寫作的一個方法。可是不要規定他每天寫日記,最後的結果就會像我剛剛講的,全部都是流水帳,最好是能夠自發。
孩子們回去跟你分享文章的時候。我記得每次家長來接小孩,就會看到兩種不同的家長。有的家長我覺得真的很好,他一來,不管孩子寫得怎樣,他都會從頭笑到尾,我覺得孩子很被鼓勵。可是有的孩子寫得夠好了,媽媽總是嫌他:「你錯字好多」、「開頭不太好」、「好像沒有結尾」……,如果你都是用這種挑剔的方式,他會沒有動力,你要記得,最重要是那個動力,看的動力、寫的動力。動力是來自你的慢慢陪伴和分享,而不是苛責。如果你願意跟他分享他寫的東西,第一個,他的文章會更好;第二個,你們的關係也會不一樣。當父母的,最怕一件事情就是你的孩子被抓到警察局去、或從樓上跳下來的時候,你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你的孩子還願意跟你,用文字溝通也好,閱讀溝通也好,你應該拍拍手,覺得好棒,我真的希望能這個樣子。
下一段時間希望能跟大家互動,如果你們有什麼要跟大家分享,或問問我的想法,我非常歡迎。可能比我單方面哇啦哇啦講一大堆更珍貴。
【Q & A】
Q:可以請老師推薦書單嗎?
A:我一直很怕開書單,就像今天你要我推薦苗栗有什麼東西好吃,我會覺得每個人都不同,像我今天來這邊,第一志願是邱家粄條,這是我的菜單,可是每個人都胃口都是不一樣的。甚至同年齡的孩子、有沒有閱讀習慣,他的書單也會不一樣,有的可能必須從繪本開始看起,都有可能。所以,把握一個原則是:「讓他們自己挑書」。有的父母擔心,他怎麼老是挑這種小說?老是挑動植物?就讓他去。閱讀的胃口是慢慢變大、變寬的,一開始可能只是直線,越讀越不能滿足時,他就會越讀越寬、越讀越深。一開始你就讓他讀他喜歡的,一定是要他喜歡讀的,他才願意讀下去,不要管他讀得淺,要是一開始就讀哲學、讀理論,搞不好他就被這本書給絆倒了,不再想讀了都可能,所以不要急,慢慢來,由淺入深,從單一到廣泛。
我建議先不要去買書,很少有書值得一讀再讀三讀。碰到再買,不急。最好的方式是到圖書館,把孩子丟到那邊半天,吹冷氣,猛看書,我覺得在那樣的環境下,你也可以很享受,全家一起看書,零消費、吹冷氣,多好。所以不急著買書,讓他廣泛去選,大量地讀,然後固定到圖書館,借一些書搬回家。
前一陣子我去芬蘭,考察他們的環保。芬蘭的教育是世界第一的,不要看其他,只看他們也是全世界圖書館借閱率第一,就知道是怎麼一回事。我覺得盡量運用公共資源,先把閱讀習慣養成,讓他自己選擇,他選的就沒話可說,也許他選錯了,又如何呢?下次再換就可以了,不要太擔心他看什麼書,要擔心的是他不看書。
Q:我是國中老師,想請教閱讀哪一類型可以讓孩子提升寫作能力?
A:你認為什麼文章對寫作特別有幫助?我覺得只要肯閱讀,一般出版的著作,本身一定要通順、大家都看得懂,他瀏覽這些文字,就是幫助他的敘述能力。針對寫作這個部分,我覺得還要看男生女生。但與其要這麼細分,又沒辦法照顧到班上每個孩子的話,也許就用一種方式,選幾本你覺得OK的書,大家的程度可以輕鬆愉快的書,就讓他們去傳閱,不要當作功課,好幾本同時進行,願意看的人就會去看,互相交叉傳閱。每個孩子的性向完全不一樣,不太可能統一開一份書單,如果真的要開,那就你自己認為OK的去做,也許一本書30幾個人只有兩人去看,那也達到兩人的效果,最好是這書有一個話題性、共通性,能讓他們想看,然後他們可以談什麼,讓他們同儕互相影響。
日本有很長一段時間,校園暴力非常多,不但學生互打,連硬體設備都被他們拆得亂七八糟。最後校方發現,最好的解決方法就是每天晨讀10分鐘,大家都在看書,不管你要不要看,發呆也好,反正我就是溫柔的堅持。它的效果好顯著,整個暴戾之氣都降低了,甚至開始大家慢慢願意讀書。
日本在泡沫經濟前能夠這麼強盛,我記得一個旅居日本的長者,他說日本有希望,就是看到每個人都在看書,火車站旁就是書報攤,上車時就買一本坐著看,下車可能就丟了,讀書風氣到這樣程度。可是近10年、20年不行了,因為他們閱讀習慣沒了,大家都在滑手機。
台灣最近大家都在推,也許是為了考試,大家都回來學作文。但我就在想,不閱讀為什麼要回來呢?為了作文成績?你想要什麼,你得到的,就會是什麼。如果你只是要孩子考試考好,那孩子大概也就如此而已,可是我們也許可以把閱讀寫作觀念放得更廣一點,希望他終身受用不盡。就算是青少年,永遠不嫌晚。
Q:如何啟發初學作文小學生的興趣?
A:我覺得最好的初學時間應該是三年級,字彙也差不多夠用了。不過很多家長很緊張,甚至大班就送來了。我一直要跟家長溝通一件事情,就是孩子那麼小你送他來沒關係,但不要要求他一定要寫一篇很完整的文章。你曉得小孩為何這麼排斥寫作文?因為所有都不是他有感而發,都是你規定他,他一定要交差。有沒有人討厭寫情書?很少吧,因為情書都是你自發的,而且是迫不及待想說給對方聽,為什麼這時寫作不是障礙?因為想寫。
平常教作文,我都不覺得我在教,我覺得我在引導,比方今天給他一個題目是「吃美食」,我絕對不會說你第一段寫什麼、第二段寫什麼,我會說:「朱老師是好吃鬼,對吃從小就想不開,像麥當勞冰咖啡飄浮,我可以吃得多開心,當麥當勞說再也沒有漂浮冰咖啡,我就很想把麥當勞給砸了……。」我女兒說:「媽,妳不會點一客冰咖啡,再點一客冰淇淋就好了嗎?」當你跟孩子分享這些的時候,喔喔,原來吃也可以這樣的過程。我每次都花半個鐘頭講,最後我希望能到什麼地步?學生迫不及待說:「老師可不可以開始寫了?可不可以?」那種一觸即發的狀態。
孩子不願意寫,可能他腦袋根本沒有東西,也許你可以跟他談很多生活經驗來引導。我還是著重在鼓勵,當你看他的文章的時候,挑他好的地方「你這裡寫得好生動喔」,讓他願意像水龍頭不停暢通的流動,你如果把他關掉,他永遠就不敢寫了,他永遠就是在框框裡。我最怕改小孩子作文,都是注音,而且長篇大論反反覆覆,你就是要忍耐、等待,等他慢慢有一天,是時候了,他就會精簡。而不是一開始就這個砍掉、那個砍掉,最後他會寫不出東西。對一個初學的孩子來講,就是鼓勵他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先讓他頭到手的管道是通暢的,盡量寫,寫多少都沒關係,等到五六年級,就會寫出非常好,而且很有自己東西的文章。
我問過很多大考的閱卷老師,他們一份作文花多少時間批閱?17秒。他沒辦法仔細看內容,所以提醒孩子們,字跡要漂亮。沒辦法,字漂亮連我都會受影響,就覺得你很認真,所以對初學跟後來要求是不一樣。而且閱卷老師也曾經講,他們最怕看到統一的文章、從範本來的文章,如果看到一篇很有自己想法的文章,就算他有一些錯字,都能忍受。他說曾經有一篇叫做「回家」,看了好感動。內容是我爸爸幾年前離家出走,我們全家人到現在還期待他能夠回家。整篇文章給了大高分,改了幾篇,怎麼又一個爸爸離家出走?台灣發生什麼事?(眾笑)才想一定是補習班猜題猜到了,給他們看範本之類的東西。氣到他影印發給閱卷老師,他們最怕這種制式的文章。以前我們都要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現在時代已經不同,他們看的是孩子要有自己的東西。
Q:不知道老師用紙筆還是電腦書寫?第二個問題是如何把文本改編劇本?
A:我都有,要看文章的性質。其實我是從來不上網的,我的網站都是我先生在經營。本身寫作的人會有一些怪癖,包括不接電話,像我手機也是很久之後才裝的,而且是前陣子實在是完全報銷了我才換第二支。因為我覺得我自己的時間不夠用,而且我該寫的,完全都表達在文字裡了,不需要多說什麼。但畢竟還是有一些好的朋友,我如果要跟他溝通,我是用書信在寫的,現在已經沒有人這麼做,我還是寫。因為電話有時候會聽不清楚,我很怕直接跟人家連絡。寫文章如果很私密的東西,我會用手寫,如果是專欄,我會用key in的方式。
剛剛介紹說我寫劇本,其實那是我大姐。我們家三個因為名字太相近了,所以常常被叫錯,我從小很習慣,因為連老師都會叫錯。我在教孩子寫劇本的時候,先有一個戲劇化一點的、很好的故事,然後把它寫成像故事大綱的東西,再慢慢教他們分場。很簡單,大概就幾個場,讓他們在舞台上表演,你不可能一直換布景,大概把他濃縮在兩三場裡面。分了場之後,再去寫對白,對白出來就可以開始排演。這可以私下再談,這是比較技術性的東西。
其實小孩子很願意做這些東西,也不難。最簡單是教他們編一個廣播劇,只需要對話。給他一個情境,比方吵架,讓他們去寫對話。例如車禍現場,兩個男生出來互罵:「有沒有長眼睛啊?」不然就夫妻吵架,那更是活生生的家庭劇。類似這些東西,就是給他一些狀況,讓他練習寫對白,這可能會是比較簡單的方法。
Q:朗讀活動該怎麼做,希望聽聽朱老師的看法。
A:其實我自己也在做這件事情,現在的人閱讀時間被壓縮,剩下很多時候會在行走當中,上下班、上下學、在車上、在地鐵、或公車,都可以用耳機隨便聽,那也是一個方法,可以補強些閱讀的不足。我覺得閱讀不是只有字正腔圓、聲音好聽、或有說服力才可以做這件事,每個媽媽都很適合做。我小時候都覺得我媽是全天下國語最標準的人,後來才發現她客家口音好重喔,可是小孩子一點都不在意,他要聽的就是最親的人跟他說話,那就很好了。
當然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沒有時間陪伴的話,也許就只好用床邊故事。我自己也出了一套,會出這樣的作文教材,就是希望如果我沒辦法去上課,也許可以在家裡聽,後來發現被拿去當床邊故事,因為我的聲音有催眠效果嗎?我就想好吧,你要床邊故事,我就出一套,後來又發現,床邊故事被拿來全家人一起吃飯聽,怎麼又變這樣?跟我想像都不一樣。但不管怎樣,是可以用朗誦來補足,可是不管電子書或朗讀,永遠無法取代文本,所以有人要我授權,我都還沒授權出去,因為我覺得文本還是最重要。
有人講,我們腦細胞已經定了,不可能再多了,不會因為你吃了豬腦就能讓它變多,只有一個方法,是不停的刺激,增加大腦的網絡。光是閱讀,你在眼波的流轉,不管是上下左右,它都會不停刺激腦子。所以孩子常常講,許三個願望,我要變聰明,因為聰明就會功課好。我說變聰明不用阿拉丁神燈,閱讀就會讓孩子變聰明,就這麼簡單。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