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2-22 10:50:08| 人氣3,0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7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雨水閱讀:吳昭明《鐵道。旅人繪》



雨水閱讀:吳昭明《鐵道。旅人繪》
書名:《鐵道。旅人繪》
作者:吳昭明
1959年生,台北長大的台中人。在二十四年的公務生涯中,差點就成為鐵路局台北機廠的一員,卻因意志不堅,擦身錯過。
作品散見於《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台灣月刊》、《鐵道情報》、《鐵道旅行》等刊物。2010年參加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舉辦之「共下遊客庄徵文活動」,以曼波竹田、慢活悠閒一文,介紹竹田火車站周邊文物,獲第四名;另於2011年參加台鐵舉辦之第一屆「鐵道人文攝影詩詞小品文活動」,以歲月小站一文,獲詩詞組佳作。
個人部落格《吳昭明的鐵道‧人生‧夢》:chaomingwu.blogspot.tw/

內容介紹:
以大人之眼重返童騃的樸拙運筆,讓圖像充滿幻境,
凡雪夜、月色、黎明或日正當中,都有火車疾駛地面的即景,
這太美妙了!
 
——李欽賢(美術史研究者、鐵道畫家)
三大主題、三十篇文章,記錄半世紀的鐵道軌跡
或詩情散文、或報導文學、或寫實遊記,儘管內容有長有短、收放不一,筆觸有濃有淡、風格多樣,然而篇篇都像長長火車,串起歲月、承載往事、留住記憶。

●鐵道情懷
著重對鐵道人文的關照,作者用感性的筆桿去攪動沉澱在歲月底層的記憶;文字細膩,真情流露,透過一篇篇洗練生動的鐵道故事,分享人生剪影。

驛站風情
以車站典故為經,地方特色為緯,訴說一個驛站的前世今生;雖多採報導文學的筆法,看似平鋪直敘,實則淡中有味。

●消逝軌跡
跟隨作者步履,追憶消失的鐵道;時而皓首窮經,帶著懷舊情愫,穿梭在歷史空間中,時而遁入筆下的時光隧道,周旋於年少輕狂的歲月裡,一起探索舊事物。
一百餘幅手繪彩圖,典藏生命中的鐵道光影
以鐵道為元素,有繽紛、有懷舊、有童趣,不僅襯托出文章的生命力與層次感,更引領讀者,跨越時空,融入情境,進而產生共鳴,遊走一趟心靈之旅。


目錄:
推薦序  
地表軌跡的鐵道文學——李欽賢
文采深情道古今   鐵道悠遊畫藝中——蘇昭旭
 
作者序
與我生命交織過的鐵道光影 
1.鐵道情懷
基隆臨港鐵道輓歌
友蚋小火車の物語
殼牌倉庫那條軌道
台北最後的地面鐵道
夕照下的崎頂小站
舊山線的鐵道歲月
太陽餅,啖出兒時滋味香
二八水的黑頭仔
古坑懷古
請問火車(站)在哪兒
典藏阿里山
花東鐵道˙四季情
彩繪列車
歲月小站
 
2.驛站風情
三貂嶺站,豈是一個「險」字了得
日南驛站,思想起那座老橋
從大甲媽祖、話大甲驛站
清水站、沙鹿站,海岸線攣兄弟
沙鹿一瞥
追逐山海情、分道揚鑣行
大慶火車站、最少年的站
鹿麻產驛站的春天
尷尬的竹崎火車站
北回歸線,丟丟銅
 
3.消逝軌跡
搭火車遊碧潭,此情早已成追憶
烏來台車舊時路
再見啦!林口線
鐵道祕境
中南線太平驛的故事
總爺糖香成追憶

推薦序:地表軌跡的鐵道文學
李欽賢
台灣有鐵道迷、鐵道寫手、鐵道畫家或鐵路員工出身的詩人,卻總是未聞有「鐵道文學」,雖然偶而出現書寫鐵道旅情的散文,但能持續以紀實文學的手筆,展開田野踏查,探索舊線跡,隨著路線變遷,找出鐵道歷史的現場,並記錄了現在的情況,每一個場景都描述得很生動,連蒸汽老爺車或已經消逝的軌跡,都從他筆下點活重生了。

鐵道文學需具備風景、季節與遊記,乃至推理的特質,也格外能挑起鄉愁,這方是培養台灣人國土情操的原點;否則台灣人除了拼命休閒,極盡吃喝玩樂之外,很難瞭解台灣大地蘊藏的生命力。台灣的生命力透過作者吳昭明的記憶力與觀察眼,綴成鐵道文學的篇章,每一篇文章都深烙著豐富的土地情。吳昭明描述地表軌跡的鐵道文學,足以喚醒我們這份寶貴的情操。

旅人繪是以大人之眼重返童騃的樸拙運筆,讓圖像充滿幻境,凡雪夜、月色、黎明或日正當中,都有火車疾駛地面的即景,這太美妙了!只有非專業出身的吳昭明,才有這種「素人」的趣味性組合。吳昭明創作圖畫的妙處就在筆觸層次,這都源於他有鐵道迷的真心,長年對鐵道之真情。全心投入鐵道文學的筆耕,再投影出來的圖畫,跟他的文章一樣,有種幽默感,所以擴大了鐵道繪本的新視野。

推薦序:文采深情道古今,鐵道悠遊畫藝中 
蘇昭旭
如果鐵道是一條藝術創作的夢想之路,沿著鐵軌可以激盪出多少火花,文學?繪畫?還是攝影。我想,吳昭明是個才子,這三種他都做到了。
他的鐵道文章,經常出現在國內各大報章的副刊,他的文采豐富,觀察深入,早已經是個知名的副刊作家。他是個優秀的公務員,與台鐵的緣分,擦身而過,人雖來到了主計處,心卻始終沒有停下腳步,把愛停留在鐵道的世界裡。在他還在當公務員的時代,他對鐵道的深情隨著他的腳步,走遍台灣的鐵道,甚至遍及海外。他不只是能寫作,還能賦詩,尤其是繪畫,他把台灣鐵道的情感,透過藝術創作,緊緊地包在一起成為一顆種子,在鐵道的夢田慢慢地茁壯。如今,他退休了,當年種下的種子,已經成為大樹;這本書,就是這棵大樹的樹蔭,他以小愛豐富自己的鐵道人生,用大愛去省思台灣這塊土地,讓我們在他的樹蔭下,一同回首鐵道來時路,那段青春十五少年時的美好記憶。
敝人與昭明兄相識多年,對他敬佩有嘉,他的才華無可倫比,我以能夠幫他推薦這本書為榮。這是一本好書,何以形容,我深思許久,以賦詩為題:文采深情道古今,鐵道悠遊畫藝中。

作者序:與我生命交織過的鐵道光影
原本以為,對火車情有獨鍾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從小就埋下了癡戀種子;直到後來,跟幾位年輕朋友閒聊,才知未必,他們自謙小時候不是鐵道迷,現在可能也不是,充其量只是迷鐵道罷了!
迷戀火車的心,從孩提時就滋生了。曾聽父母說,我童年的第一個玩具,是一輛既不會冒煙又不會鳴笛但價格卻很昂貴的蒸汽火車,那是我在玩具店裡,一眼看中就愛不釋手,最後哭到聲嘶力竭,使盡撒野,逼得他們束手無策只好買下它的;那年我才三歲。

也還記得,在黑白電視的一九六〇年代,NEC(日本電氣)曾播放過一支電視廣告,我印象非常深刻;螢幕先出現一節類似台鐵飛快車的柴油客車,正在碼頭進行下船吊掛作業,接著鏡頭轉到司機員在駕駛室操控這節火車奔馳鐵軌的畫面。NEC是一間以通信起家的日本企業,坦白說,年幼的我,根本搞不清這支廣告葫蘆裡在賣什麼藥,只覺得火車畫面很「吸睛」,每晚都得看到它才願意乖乖入眠。及至年少,我才知道這支廣告要訴求的並不是那列火車,而是裝置在火車駕駛儀表上的通訊設備。

我的童年大半是在台北東區度過,當年,那兒算是台北市的「邊疆」地區,蔓草叢生,溝渠橫流,荒蕪至極。唸國中時,最喜歡在放學後溜到學校附近的國父紀念館前,目賭從四四兵工廠冒出來的神秘列車;或是走到敦化南路的復旦橋下,手拿時刻表細數著那幾班誤點的對號快,就像學校糾察隊在抓同學遲到,滿滿地成就感。

住家附近雖然沒有鐵軌,不過一到夜晚,蒸汽火車高亢的汽笛聲,在空曠又沒有建物阻蔽的情況下,常會隨風自遠方的安東街一帶飄送過來。斷斷續續的聲響,劃破寂靜的夜空,時而震憾,迴盪天際,時而沉窒,如潛雲霧,然後漸行、漸遠、漸弱、漸隱,終而消逝;這旋律在萬籟俱寂的月光下,聽久了,其實,還真有點哀怨呢!每回聽到鳴笛聲,總會不自禁地遙想,這班夜車由何方駛來?將駛向何地?車上遊子是否歸心似箭?還是等著衝破黑夜,迎接明日旭陽?

七、八〇年代,我離開了台北,到台中求學及工作好一陣子,也開始另一個探索鐵道事物的人生階段。由於地緣因素,我跑遍海線火車站,細細咀嚼它們的前世今生,或沿線觀察火車,聆聽一場節奏分明的鐵道音樂會。偶爾,也會往比較陌生的南台灣遊蕩,像個流浪漢,四處閒晃,闖入老糖廠,尋找舊驛站;心境上,總是夾雜著濃濃探險味又帶點兒微微浪漫。此等際遇,也成為我日後寫稿時追憶的素材。
  
到了不惑之年,我仍像個長不大的小孩,浸沉在自己的鐵道世界裡,只不過,隨著歲月更迭,我已不再像年輕時一直把玩著火車模型,或汲汲於循著鐵軌出草追車了。在日積月累的摸索歷程中,我深切感受到記憶裡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正一點一滴快速流逝掉,就算猶存,也已漸失原本光澤;火車,自此賦予了我更多無盡的懷舊情緒,於是,便想趁著自己的記憶還算鮮明之際,勤加筆耕,為蜉蝣人生留下一些註腳。

當然,人的記憶總是有限,為了完整還原親身經歷的場景,凡遇印象模糊難以拼湊的片段,考證工作自不可免;同時,也為了讓堅實剛硬的鐵軌保有生命的溫度,落筆時總習於將自己的人生重新倒帶,融入情感於當下,試著去滋潤每一段字句,勾勒每一幅圖像;是以,在撰寫這些文章時,都是抱持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有緣成為我筆下的所有人物與景象,他們不但豐富了我的人生,也讓我更加珍惜每個成長階段走過的一步一腳印。

這本集子收錄了我過去十七年來發表的作品,從最早《鐵道情報》的搭火車遊碧潭,此情早已成追憶,到最近《中時人間副刊》的花東鐵道‧四季情;回顧始末,一條是早已消失在地圖上的新店支線,一條則是才剛邁進電氣化的花東幹線,一轉眼,這些曾經與我生命交織過的鐵道光影,竟也橫跨半個世紀了。

三十篇文章,或詩情散文、或報導文學、或寫實遊記,儘管內容有長有短、收放不一,筆觸有濃有淡、風格多樣,然而篇篇都像長長火車,串起歲月、承載往事、留住記憶。
除了透過文字尋找記憶點滴外,集子裡的每篇文章也會穿插數幀手繪彩圖,有繽紛、有懷舊、有童趣,期能引領讀者,跨越時空,融入情境,遊走一趟心靈之旅。
相信,藉由這本書的分享,您將會體驗到不一樣的鐵道視野,進而疼惜這塊土地,珍愛這片家園,不管您是鐵道迷還是迷鐵道。

書摘:二八水的黑頭仔
感覺自己的心靈仍融合在揚眉吐氣的嗆嗆聲、蓄勢待發的嗚嗚聲中,彷彿已買了張硬票,興奮地等候蒸汽火車噗嗤、噗嗤開動……
空氣中彌漫一股煤煙味,有點酸溜,帶點赤鼻。老中青三代黑頭仔齊聚一堂,添煤加水,補充活力再上路。
論輩分,那頭文字D最老大,超炫的DT586,拖著煤水車,卯足了勁,像個拼命三郎,南征北討最在行,號稱是縱貫線上的「客貨雙雄」。
一旁頭文字C退居老二,黝黑的CK124,自備水櫃,少了煤水車這個拖油瓶,前拉後推,身段靈活,不跑幹線,只跑支線,倒也僅守老二哲學。
屈居老么的345號小黑頭,沒有疾風迅雷般的氣勢,卻有看似憂鬱實則樂天的比利時血統個性,在氤氳蔗香下,儼然是最甜蜜的列車。

因為扮演集散轉運的角色,這個小小「大」站,滿是欣欣向榮。一列列載著香蕉、木材、鳳梨和遊客的黑頭仔,伴隨濃濃白煙,高亢笛聲,忙碌飛馳。站外的油車間、布料行、碾米廠、雜貨店,萬商雲集,人稱「小台北」,一路風光40年。
1974年,那條名叫「社線」的糖鐵五分仔車悄然停駛,345號小黑頭頓失舞台,晚景悽涼。
1979年,電氣化電桿林立,奔馳近百的黑頭仔光榮退役,象徵台灣鐵路的世代交替。怎知,就在同時,DT586一夕間化成廢鐵,CK124被禁錮在牢房裡,茍全老命,如此頤養天年。
直到2001年,一羣火車迷合力推手,促使了CK124在繼CK101後重現江湖,堪稱是鐵道界的一樁盛事。

還記得那天,我置身在豪華空調的車廂內,望著「老火車蒸蒸日上、新動力一日千里。」的文宣海報,所搭的這班自強號,卻像個洩了氣的皮球,先是動力故障,調度錯亂,最後「掛」在原本應該呼嘯而過的老驛站。
我遠離怨聲載道,踱步往人囂較少的月台南端,遙望當年那座煤台與水塔,雖有「物換星移幾度秋」的感慨,卻也「萬物靜觀皆自得」,腦海裡已隱然勾繪出縱貫、集集與社線,三代黑頭仔齊聚二八水的影像。
如今,看到這幅畫,總感覺自己的心靈仍融合在揚眉吐氣的嗆嗆聲、蓄勢待發的嗚嗚聲中,彷彿已買了張硬票,興奮地等候蒸汽火車噗嗤、噗嗤開動………
一趟輾轉曲折的旅程,竟有一串不期而遇的驚豔與失而復得的喜悅。這,是該感謝鐵路局的不「爭氣」,還是自強號的不「自強」呢?

台長: 讀.冊.人
人氣(3,076) | 回應(0)| 推薦 (7)| 收藏 (0)
全站分類: 台灣旅遊(台澎金馬) | 個人分類: 人生:天涯海角 |
此分類下一篇:驚蟄閱讀:全球最好玩飯店 紅點文旅登英國媒體
此分類上一篇:冬至閱讀:梅棹忠夫《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