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四大家特展:唐寅」
展期:2014/07/04~2014/09/29
陳列室:展覽區一 202,208,210,21
展覽說明:
院藏明四大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作品質量均美,特於今年推出四大家系列特展。繼第一、第二季沈周、文徵明之後,第三季推出唐寅書畫特展。唐寅(1470-1524)庚寅年生,肖虎,故名寅。初字伯虎,更子畏,號六如居士,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少時天資聰穎,十六歲入學,童試第一,補蘇州府生員。受文林、王鏊、楊循吉等吳中翰林前輩提攜,又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倡導古文辭,並稱「吳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應試應天府(今南京),中鄉試解元第一。翌年參加會試,遭受舞弊牽連,遭罷黜下獄,謫為吏役,恥不就。經歷科場起落,看透功名利祿,遠遊閩、浙、贛、湘,後以筆墨謀生。正德九年(1514)應江西寧王朱宸濠厚聘前往南昌,察其所為不法,佯狂被放歸。人生數逢重大挫折,貧病交加,晚年寡出。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病逝,得年五十四。
唐寅工詩善畫,年少與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為友,留下許多詩畫唱和之作。畫學沈周、周臣,對南宋院體著意頗多,又廣泛吸收元代、明初文人畫傳統。祝允明《唐子畏墓誌並銘》謂之曰:「其奇趣時發,或寄於畫,下筆輒追唐宋名匠。」作品題材多元,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筆墨秀潤清雅,刻劃細膩生動,構圖匠心獨運。書法取法元代趙孟頫,並上溯唐代李邕、顏真卿,以行書樹立個人面貌,然為畫名所掩,傳世不多。
此次特展遴選院藏唐寅與其師友作品共七十(組)件,依主題規劃為「詩畫山水」、「仕女人物」、「花卉竹石」、「書法藝術」等四個單元,呈現其多樣化的風格特色,藉以彰顯唐寅的書畫藝術源流與成就。
詩畫山水
唐寅的山水畫繼承院體與文人畫傳統,綜合宋代李唐、馬遠、夏圭及元代王蒙諸大家,繪事師承沈周、周臣。傳世畫作多題自作詩文,結合詩畫,以抒發放逸不羈的心緒。署款僅寫姓名與郡縣、鄉里,多無年月。常見題材包括漁隱、行旅、聽泉、觀瀑、賞秋、田家農事等,勾勒出「吳門」文人畫家的理想生活環境。
唐寅山水畫發展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摹仿期,早期細筆山水深受沈周、文徵明的影響,參以元人筆墨,具有文人畫韻,如〈對竹圖〉、〈雙松飛瀑圖〉。第二階段為轉化期,此時他師事周臣,盡得其法,又泛學劉松年、李唐、馬遠、夏圭等南宋院體畫風,博取諸家之長,行筆秀潤灑脫,設色典雅秀潤,作品有粗、細兩種風格,以〈山水卷〉、〈江南農事圖〉、〈花溪漁隱圖〉、〈守耕圖〉、〈函關雪霽〉、〈畫金閶別意〉為代表。第三階段是成熟期,構圖雄偉巧妙,斧劈、披麻線條瀟灑靈活,用墨乾濕濃淡明暗變化具有立體感,以〈畫山路松聲〉、〈溪山漁隱〉最具代表性。五十歲以後,多繪江南水鄉景色,取景簡約,畫面開朗清曠,〈採蓮圖〉、〈秋山〉、〈震澤煙樹〉皆屬此期佳作。
仕女人物
唐寅奇穎天授,人物畫風格多變,取材廣泛,多以歷史故事、高士、仕女為主題。內容描繪文士雅逸閒適的生活情調,也對青樓名妓軼事多所著墨,更援引文學典故,藉由失歡怨婦隱喻遭明主見棄的文人,以美人情思自況抒情。
據傳世畫作,唐寅人物畫的演變,經歷早、中、晚三個時期。三十歲前的筆下人物,多屬襯托山水的點景人物,與沈周風格相近似。三十至四十一歲之間,結識杜堇(約活動於1465-1505),並受業於周臣(約1450-1535),深受啟發,人物成為畫面表現主題,形神俱善,〈陶穀贈詞圖〉為此精進期的傑作。四十二歲以後,兼採諸家之長,形成自己的面貌,為其人物畫的成熟期,不論白描寫意、重彩工筆皆臻顛峰。人物線條或細勁流麗,或作方折頓挫,情態與神韻無不精妙,〈畫班姬團扇〉、〈倣唐人仕女〉、〈西洲話舊圖〉與〈高士圖〉皆為此期的經典名作。
書法藝術
唐寅書法博取眾善,書風多元,不同時期皆有代表之作。早期字體瘦硬方整,有歐體面貌,如院藏明鄒衡〈綠香泉圖〉卷後的唐寅詩跋;而〈對竹圖〉卷後的題詩在用筆和結體上則與文徵明相近。此時的書學背景與他和當時吳中友人如祝允明、文徵明、張靈的交遊往來應不無關係。
日後唐寅行書類作品增多,受李邕、顏真卿、趙孟頫影響頗鉅;內容多為自撰詩文,也是他樹立個人風格面貌、最具代表性的書體。晚年書法點畫精準,線條遒勁有力,結字左傾,在運筆使轉上,輕、重、緩、急律動分明。(傳)宋王詵〈江山疊翠圖〉卷後的唐寅詩跋,章法布局與人典雅秀麗、清新自然之感,為此時代表名蹟之一。
http://theme.npm.edu.tw/exh103/tangyin/ch/ch00.html
繪畫風華:唐寅《山路松聲圖》
峰巒峻峭重疊,山谷間瀑泉曲折隱現,沿著巖壁流瀉而下。蒼松偃仰盤曲,上有枯藤盤繞。橋上策杖高士仰首傾聽松泉聲,展現寄興於山水的高雅情致。山石輪廓以中鋒畫出,斧劈皴拉長轉折線條,運筆靈活流暢。巨嶂式山水構圖,承襲南宋李唐畫風,為其成熟期的代表作。
款識云:「治下唐寅畫呈李父母大人先生」,指的是吳縣知縣李經。其在吳縣任職三年期間,對邑中文士非常愛重,正德十二年(1517)陞戶部主事。唐寅所居桃花塢屬吳縣轄治,此圖應為李經赴京前贈作。
繪畫風華:唐寅《落霞孤鶩圖》
軸‧絹本‧設色,189.1 x 105.4 公分
上海博物館
圖上有唐寅自題:「畫棟珠簾煙水中,落霞孤鶩渺無蹤,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落霞孤鶩圖》的近景中,有一個人坐在樓閣中,遠望著落霞孤鶩,表情惆悵,人物雖然很小,但是卻畫的很精緻,是一幅人與景物並重的山水畫,相當少見。
繪畫風華:唐寅《陶榖贈詞圖》
軸‧絹本‧設色,168.8 x 102.1 公分
故宮博物院,
畫幅描寫北宋初年,陶穀(903-970)出使南唐的歷史故實。《南唐記事》記載:宋陶穀出使江南時,自恃是上國來的使者,態度傲慢,因此韓熙載便命家姬秦蒻蘭偽裝成旅社工友的女兒,陶穀看到秦蒻蘭的相貌秀麗,便喜歡上她,還作了一首詞送給她,詞名叫做《風光好》相贈留念。過了幾天,李後主設宴招待陶穀,陶穀再次擺出正人君子的模樣,李後主便舉起酒杯,令蒻蘭出來勸酒唱歌,歌詞就是陶穀所寫贈的,令陶穀狼狽不堪。作者以芭蕉、奇石與屏風,圍囿二人的天地。畫中腳翹撩撥琵琶的女子,正是秦蒻蘭。男女二人間,燭影搖紅,與題識中的「一宿因緣逆旅中」互相呼應。此作精謹秀麗,畫人物、樹石芭蕉與杜菫(約活動於1465-1505)風格相類,完成時間當晚於唐、杜一四九九年北京初識之時;依筆墨風格,此幅為唐寅三、四十歲間的作品。
繪畫風華:唐寅《王蜀宮伎圖》
軸‧絹本‧設色,124.7 x 63.6 公分
故宮博物院,北京
描繪的是前蜀王建後宮的故事,是唐寅工筆人物畫的代表作。這幅畫的構圖相當特別:四名歌舞宮女相對站著,頭上戴著碧冠的兩名宮女是正面、手上拿壺以及拿盤子的兩名宮女是背面,他們交錯站立,且四個人的頭部都有微妙的傾斜,再加上手上的動作,使四人之間有凝聚力,而不會有生硬呆版的感覺。
繪畫風華:唐寅《秋風紈扇圖》
軸‧紙本‧墨筆,77.1 x 39.3 公分
上海博物館
圖的左上題詩說:「秋來完善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傷?請把世情詳細看,大都誰不逐炎涼。晉昌唐寅。」圖中一名手持紈扇的仕女,徘徊在庭院中,她的面容清秀,神態失意、傷感。這幅圖純用白描,帶有寫意;衣服的紋路頓挫轉折,遒勁飛舞,表現出秋風吹來的感覺。背景簡單,給人蕭瑟寂寥的感覺,烘托出仕女的傷感,點出了主題。
「吳門畫派」。
自元朝以後,江南蘇州一帶,成為文人薈萃之地。許多著名畫家雲集蘇州,史料記載,當時蘇州有150余人,佔明代畫家總數的五分之一。他們形成一個強大的畫派。蘇州史稱「吳門」,作為有共同地區特徵的畫家群形成了吳門畫派。吳門畫派的領袖沈周同他的學生文徵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稱「吳門四家」。
代表性作
山水畫
•《山路松聲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江南農事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雙松飛瀑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金閶別意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函關雪霽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洞庭黃茅渚圖》,上海博物館藏
•《夢仙草堂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西州話舊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人物畫
•《班姬團扇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王蜀宮伎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嫦娥圖》,大都會博物館藏
•《李端端乞詩圖》,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陶榖贈詞圖》,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