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4 12:29:06| 人氣10,91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健康人生:銀髮族健康,老人憂鬱症

 
健康人生:銀髮族健康老人憂鬱症
文╱記者李樹人
據統計,國內至少31萬名老人家罹患憂鬱症,但實際就醫人數可能不到3萬人。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一般精神科主任黃宗正說,相較於女生,老男人更ㄍㄧㄥ,不到最後一刻不就醫。老年憂鬱症患者中,男性就醫比率偏低,僅占兩成三,女性七成多;年長憂鬱症患者就醫比例,男生只有女生的三分之一。主要原因在於男人自以為理性,感情敏感度較差,容易缺乏病識感。
 
董氏基金會調查不同年齡族群憂鬱情緒狀況,發現老人憂鬱症盛行率高居各年齡之冠。農曆新年即至,老年人更會覺得孤獨。
「疲憊、食慾不佳、身體不適是老人憂鬱症的三大警訊!」醫師指出,許多老家人常抱怨這裡痛、那裡痛,但常跑醫院,卻找不出原因,還可能被冠上「老番癲」,實際上這就是憂鬱症狀之一。
 
年長者孤獨寂寞易提高死亡風險
年長者不喜歡與人互動,失去社交聯結網絡,較容易面臨死亡風險。英國最新研究指出,年長者一旦社交孤立、平常很孤獨寂寞,死亡機率便會上升。其中缺乏社交接觸更是重要死亡風險指標。
英國大學學院流行病學與健康照護研究所主任安德魯‧史岱普妥伊表示,保持社交連結,對人類生存非常重要。這次研究證據發現,社交孤立可能危害健康,並可能造成嚴重疾病、縮短壽命。除了社交孤立,孤獨寂寞也對健康不利。
 
史岱普妥伊主任指出,社交孤立、孤獨寂寞是一體兩面,一個人社交孤立,代表很少和朋友、親戚、社團團體聯絡,當少了他人陪伴、少了社交接觸,自然很容易孤獨、寂寞。
研究團隊以六千五百名五十二歲以上男女為研究對象,以問卷詢問他們孤獨寂寞程度與社會接觸頻率。研究結果顯示,社交孤立、孤獨寂寞兩者相比,社交孤立的人死亡風險更大,就算調整年齡、健康狀況等變數,結果也是一樣。
 
史岱普妥伊主任解釋,研究結論重點在於,民眾應該多注意年長長輩的社會聯結情況,要盡量鼓勵年長長輩與社會多接觸,與人多保持聯繫,避免常處於孤立狀態,這樣或可幫助長輩延年益壽。這項研究近日已發表於「美國科學研究院院刊」。

銀髮族健康黃金三角:生理、心理、社交
家醫科醫師指出,銀髮族要過樂活的人生,和生理、心理、社交密不可分,堪稱健康的黃金三角。飲食上,味覺不靈敏的老年人,吃東西常猛加鹽、醬油,建議可用帶有香氣的蔬菜、中藥材替代。
市立聯醫陽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余文瑞說,從預防醫學的角度,第一階段就是要趨吉避凶,例如多運動、每天補充五蔬果;在遠離病毒、病菌上,要定期打預防針,像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且要把抽菸、嚼檳榔等不良習慣戒掉。
 
第二階段,如果長者生病,要在對身體有嚴重危害前,趕快找出來。因應之道就是透過篩檢,像定期健檢、四癌篩檢、乳房自我檢查等,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社會人際支持網絡上,余文瑞說,年長者會面臨喪偶,是很大的壓力來源,如果關在家、不傾訴,生理疾病也會跟著來。他建議長者要透過活動、休閒、關愛別人,來達到樂活生活的目的。
 
飲食保健上,市立聯醫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說,年長者為方便咀嚼,三餐常吃稀飯、麵條,醬瓜、醬菜,導致纖維素攝取不足。建議可挑選質地比較軟的蔬菜,像是絲瓜、冬瓜、南瓜、蘿蔔、木耳等替代。
此外,味覺不靈敏的長者,吃東西也習慣添加味精、鹽巴、醬油,很容易面臨高血壓的風險。
她說,一些具有香氣的蔬菜可多利用,例如九層塔、香菜,或是加上當歸、枸杞、紅棗等有味道的中藥材,增添食物的香氣。

年長者三招防跌檢測即早避免骨折傷害
許多阿公阿嬤都盼著乖孫放寒假一起作伴,但骨科醫師發現,最近門診中腰痠背痛求診的老人家明顯增加,且受傷痠痛原因大多與孫子有關。有人陪孫子玩扭傷受傷,有人被小朋友的鞋子、玩具絆倒甚至骨折。但大部分年長患者都有骨鬆,經不起這番「甜蜜的負擔」。

 
跌倒急診病患 7年暴增20倍
衛生署「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2011年報」顯示,2005年起,跌倒已成為急診傷病的前兩大要因,截至2011年,七年間跌倒急診病患暴增約20倍。農曆春節將到,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骨科教授楊榮森提醒,彎腰拖地、爬高擦窗、踩梯取物,都屬於危險姿勢,老人家最好避免,以免發生骨折意外。
骨鬆患者跌倒骨折機率為一般人的二至八倍,台灣65歲以上長者每五人即有一人為骨鬆患者。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提醒老人家,除積極保骨本,還需預防跌倒。
 
醫師指出,最近不少小朋友趁著放寒假,到阿公阿嬤家住上幾天,卻可能讓老人家身陷跌倒危機。他最近就收治不少個案,有的是孫子將鞋子、玩具隨意亂丟,讓原本平衡能力就較差的老奶奶、老先生不小心就被絆倒,輕則肌肉拉傷,筋骨痠痛,重則骨折必須打上石膏。
骨鬆學會推出「防跌自我檢測三招」,讓民眾自我評估民眾走路穩定性、雙腿肌後強度耐力與靜態平衡等,如有任一項測驗低於平均值,即屬於跌倒高風險族群。
 
有心無力,誰來照顧失智老媽?
新店耕莘醫院院長、也是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表示,長輩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老化病痛接連而來,且國人平均壽命愈來愈長,失智症患者人口也愈來愈多,相對造成家屬負擔,不知如何面對和照顧。
 
失智病程/八到十年 家屬負擔大
一般來說,失智症患者從發病到死亡,病程約八到十年,甚至有些長達十五年,但在國內照顧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家庭照顧者常獨自撐起重擔,備受壓力與挫折,不知向誰求助。
鄧世雄說,以照護分工來說,因為現今家庭人口結構大多為小家庭,若家屬因為要照顧失智的長輩辭去工作,家中頓失經濟來源,很難取捨。但若長輩屬於中度失智症狀,有異常行為如打人、大小便失禁等症狀,家人也無法照顧,還是只能送到專責照顧機構。
 
輕度失智/在家照護 可延緩退化
醫師說,建議失智症家屬,若是輕微失智,盡可能先將長者留在家裡輪流照顧,因為家是長輩最熟悉的地方,對長輩病情控制會最好;若出現打人等症狀,當然還是要送到專責照顧機構來照顧。但家屬仍應區別失智者照顧和中風者並不同,因為失智者可能還有行動能力,因此家屬在照顧上,要盡可能不要讓輕度失智者惡化。
 
照顧機構都會建議家屬,可以透過非藥物治療,例如藝術治療、音樂治療等,來降低失智症長輩的惡化速度,也可改善他們的情緒,讓認知功能不會退化太快。

防病情惡化/釐清病症 慎選機構
當然若家中經濟條件允許,可以請照顧專員到家裡來幫忙;若經濟條件受限,可到各社區的照顧中心,申請照顧服務員到家中,協助照顧失智長者。
醫師也提醒家屬,若家中長輩只是屬於輕度失智,無法自行照顧下,千萬不要送到中重度失智症的照顧中心,因為這會讓老人病情惡化更快。像國外都建議輕度失智者可和一般養老院老人在一起,多和外界互動,敞開心房,對延緩失智反而會有幫助。
 
家屬接受照護訓練 讓長輩安心
醫師建議,若家中有失智或失能長者的家屬,也可以到日間照顧中心接受失智症照顧訓練,了解夜間應如何照顧失智長者。若家屬可安排出時間,會建議家屬和日間照顧中心的專業照顧服務員,一起學習如何照顧長輩,而不是將長輩留在照顧中心。
畢竟無論健康或失智的長者,最希望家屬來看他,因此訓練家屬照顧失智者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照顧機購也有義務告訴家屬,要常來關懷長者。
 
醫師說,會建議政府盡快讓長期照護保險計畫上路,若長照保險上路,可以讓較貧困的失智症家屬,減輕經濟負擔,讓高齡長輩獲得更好照顧,家屬也不用因為照顧費用過高,而不讓長者接受治療。
 
▇ 照護資源這裡找
● 尋求日間照顧:台北市私立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副執行長陳麗華說,目前全台灣社區日間照顧中心很多,建議家屬若日間上班,可送長輩到日間照顧中心,或失智老人養護中心,可減輕家屬的照顧負擔。
 
● 向基金會諮詢:以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為例,1998年成立至今已15年,還開辦24小時諮詢專線,供家屬諮詢相關照顧資訊。這些年已將許多照顧失智症或失能者經驗分享給家屬。諮詢專線:02-2332-0992
 
● 醫院聯合門診:例如新店耕莘等醫院,也協助開辦「記憶門診」或失智症中心,由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等聯合提供門診服務,協助家屬關懷與陪伴失智症患者,減輕家屬心理與情緒方面的負荷,家屬可多加利用。
 
● 聯誼會分享經驗:陳麗華說,部分醫院還會成立「老萊子家屬聯誼會」,可讓家中同樣有失智、失能者的家屬,一起分享照顧經驗,除及時獲得幫助外,在漫長的照顧路上不致孤軍奮戰。

台長: 讀.冊.人
人氣(10,914) | 回應(0)| 推薦 (6)| 收藏 (0)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閱讀:理財健康 |
此分類下一篇:清明閱讀:只買一支股,勝過18%
此分類上一篇:健康人生:女性更年期健康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