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29 01:08:17| 人氣4,11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春分閱讀:古來材大難為用

 
春分閱讀:古來材大難為用
文╱白先勇
讀勞思光〈聞白崇禧病逝台灣〉七絕組詩有感
勞思光曾為文弔輓胡適、殷海光、熊十力等知識領袖,蔣中正、毛澤東逝世,他也有詩作褒貶臧否,唯獨祭悼軍事將領,只有父親一人…… 
 
哲學巨擘勞思光先生走了,中華人文風景中,又倒下一棵巍巍大樹。勞思光先生在哲學界教學、著作有廣大影響,其《新編哲學史》三卷,名重士林。勞思光曾就讀北京大學哲學系,秉承老北大自由主義的傳統,一生堅信民主,關心國事。早年離台赴港教學,曾立誓台灣不解除戒嚴,不會回來,對共產專制,批判尤為嚴厲,終其身,未肯重返大陸。直至1989年,台灣解嚴後,始返台客座清華大學,並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勞思光先生最後病逝台灣,埋葬宜蘭。 
 
思光祖籍湖南長沙,高祖勞崇光道光進士,曾任兩廣總督。父親勞競九將軍,保定軍校畢業,與父親同學,兩人在台曾有來往。80年代勞思光執教香港中文大學,與筆者有一面之緣,勞先生給我的印象溫文儒雅,是個恂恂君子。勞思光出身翰林世家,國學根基深厚,餘暇喜作舊詩,以詩論史,頗多感時憂國篇章,有杜工部、元遺山「詩史」的傳統,詩集《韋齋詩存述解新編》,由王隆升主編。1966年,父親逝世於台北,勞思光時居香港,聞父親死訊,作七言絕句五首組詩,評論父親一生起伏,以及晚年在台遭遇。這組七絕,頗不尋常,勞思光曾為文弔輓胡適、殷海光、熊十力等知識領袖,蔣中正、毛澤東逝世,他也有詩作褒貶臧否,唯獨祭悼軍事將領,只有父親一人。 
 
〈聞白崇禧病逝台灣〉
其一
南渡棋殘事久非,頻憐霍衛鎖征衣。
飛書又報將軍死,落葉輕霜感夕輝。
其二
霸才末世早鷹揚,諸葛呼名未易當。
江漢千秋嗚咽水,呂家終竟誤襄陽。
 
其三
韜機剩向橘中參,伏櫪深知驥未甘。
北去降王休寄語,肯從鶯草戀江南。
其四
尚記趨庭面使君,興亡緘口獨論文。
石崇有婢窺簾笑,又是狂言一老軍。
 
其五
如夢風雲念惘然,徐翁妙語憶當年。
山川八桂清奇甚,卻欠雄峰上插天。
勞思光父親勞競九將軍曾加入同盟會,又參與辛亥革命,家庭影響,勞思光本人對民國亦一直懷有一份深厚感情。1949,大陸天翻地覆,國府敗退台灣,形成偏安局面,復國大業日漸黯淡,勞氏詩中,時常感慨系之。組詩第一首起句「南渡棋殘事久非」便點出了國府遷台這場歷史悲劇,勞氏借宋人南渡以古喻今。宋末元初大畫家宋室宗親趙孟頫寫下〈岳鄂王墓〉七律一首,悼念岳飛,並抒亡國之恨: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詩中「南渡君臣」指宋高宗趙構、秦檜等人,偏安臨安,殘害忠良,抗金大將岳飛領岳家軍北伐打到河南朱仙鎮,卻被高宗以十二道金牌召回,遭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罪名處死於風波亭下。岳武穆是父親最欽佩的古代名將之一,抗戰期間,父親常常教我們同唱〈滿江紅〉,岳飛直搗黃龍、還我河山的壯志,必也曾深深觸動父親抵抗外侮的愛國情懷。岳王孤忠大義,一心恢復宋室,卻遭奸佞陷害的結局,也是父親最為惋嘆憐惜的。 
 
第二句「頻憐霍衛鎖征衣」,勞思光以漢朝大將衛青、霍去病比喻父親。
衛青乃武帝愛將,七擊匈奴,戰功顯赫,封大將軍。霍去病乃衛青外甥,十八歲大敗匈奴,勇冠三軍,封冠軍侯驃騎將軍。岳飛曾謂:「衛青、霍去病,將之典範,吾當效之。」父親北伐抗日,功勛彪炳,勞思光以衛青、霍去病與父親相比,倒也允當。但衛、霍適逢明主,深為武帝賞識,終身受祿,而父親晚年在台灣不堪的遭遇勞思光當然明白,所以「鎖征衣」的「鎖」用得深刻。父親在台長年受特務監控,形同禁錮,征衣廢鎖,無怪勞氏「頻憐」。國府南渡,偏安台灣,復國大業,已成殘局,而「飛書又報將軍死」,反攻大陸,更加無望。勞思光悼念父親,亦感慨民國光復前途杳茫。勞氏此詩與趙孟頫〈岳鄂王墓〉隔代相呼應,「落葉輕霜感夕輝」,「水光山色不勝悲」。 
 
第二首
父親揚名甚早,統一廣西,參加北伐,由「鎮南關打到山海關」,民國17年最後完成北伐時才三十五歲,「霸才末世早鷹揚」。父親精於韜略,運籌幃幄,決勝千里,被公認為國軍中最傑出之戰略家,有「小諸葛」之美稱。諸葛孔明當年汲汲恢復漢祚,縱有劉備鼎力相挺,最後仍然功虧一簣。父親出身桂系,並未獲得蔣中正完全信任,國共內戰時,父親處處受限,戰略長才無從發揮。1946年東北「四平街之役」、1948年「徐蚌會戰」,兩次關乎國軍成敗的戰役,父親提出重要對策,不被蔣中正採用,最後國軍一敗塗地,父親孤軍無力回天,徒負諸葛盛名,「諸葛呼名未易當」。南宋末年,大將呂文煥死守襄陽,孤城無援,最後出降元軍,南宋亡。國共內戰末期父親出任華中「剿總」總司令,駐節漢口。東北林彪「四野」「遼瀋戰役」後,百萬大軍破關直迫華中,在武漢與父親所率二十萬國軍作殊死一戰,但「徐蚌會戰」國軍大敗,士氣已瀕崩潰,父親雖奮力抵禦,武漢終究不保,最後父親率軍退至廣西與林彪軍隊戰至一兵一卒,大陸淪陷,「江漢千秋嗚咽水」。 
 
第三首
父親在台灣任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個並無實權的閒職,平常在家中以下圍棋自娛,蓋圍棋重策略,類似戰場上運籌幃幄。勞思光感嘆父親滿腹韜略,而晚年只能用於棋弈「橘中參」,但他亦深知父親雄才大略,在台灣龍困淺灘,老驥伏櫪,其實心有未甘。父親在台十七年,內心是沉重的,大陸淪亡,父親痛心疾首,一心懸念的,還是反攻復國之大業未竟。1966他臨終前半年,曾託人帶信給滯留香港的老同僚前廣西省主席黃旭初,信中言不及私,通篇都是反攻大陸的戰略計畫,當時越戰方酣,美國與中共有衝突的可能,那便是國軍反攻大陸的機會來臨。信中如此結尾:
 
弟待罪台灣,十有七年矣!日夜焦思國軍何時反攻大陸,解救大陸同胞。現在國際形勢,確已接近反攻時機,屆時我總統蔣公,必統三軍,揮戈北指,取彼凶殘也。
1965年,李宗仁回歸大陸,父親曾去信勸阻未果,「北去降王休寄語」,父親在台處境愈更尷尬。當年國共內戰最後階段,毛澤東數度向父親誘降,許以優厚條件:讓父親留守廣西仍舊統領二十萬軍隊,可是父親堅決不為所動,在廣西與共軍戰到最後,「肯從鶯草戀江南」。
 
第四首
勞思光回想當年父親造訪勞思光父親勞競九將軍,所談內容僅論文章,竟無一言涉及天下大事,「興亡緘口獨論文」。父親古文有根基,自學甚勤,但文章一事終究非其所長,勞思光引《世說新語》大將軍王敦在石崇家裡鬧笑話的典故暗諷之。「興亡緘口」,勞氏亦深知父親當時處境之不自由,「三緘其口」。父親知道自己政治環境險惡,二十四小時有特務跟蹤,深受高層忌恨,因此謹言慎行,公眾場合輕易不評論時政。 
 
第五首
父親十八歲參加武昌起義,三十五歲最後完成北伐,抗日立下汗馬功勞,國共內戰,父親與林彪激戰至一兵一卒,為了保衛民國,父親奉獻了他一生,最後在台灣卻遭受疑忌,抑鬱以終。勞思光既傷一代名將,壯志未酬,復感四十年來家國煙消雲散,「如夢風雲念惘然」。 
 
國軍中,除了中央軍以外,以李宗仁及父親等人為首的桂系廣西軍最有實力,然而自北伐開始,二十餘年間廣西與中央一直分分合合。蔣中正對桂系始終心存疑懼,北伐剛完成,桂系勢力暴增,功高震主,引起「蔣桂戰爭」,雙方兵戎相見,桂系勢力一夕間幾乎瓦解。八年抗戰,一致對外,中央與廣西之間的矛盾,暫且消隱,但戰後民國37年李宗仁選副總統,擊敗蔣中正全力支持的孫科,蔣與李、白嫌隙又生,直至「徐蚌會戰」,國軍大敗,蔣被迫下野,雙方關係瀕於絕裂。李宗仁雖為代總統,然軍政大權仍握在蔣手中,處處掣肘,李宗仁一籌莫展。事實上,「徐蚌會戰」後,國軍大勢已去,李宗仁接的是一個爛攤子,李、白等人終究無力逆轉大陸敗亡的命運。勞氏友人徐亮齋嘗謂桂林山水清妙,獨無高峰,「山川八桂清奇甚,卻欠雄峰上插天」。勞思光最後惋嘆,廣西將領雖具雄才,但終難成其大事。 
 
杜甫〈古柏行〉:「志士仁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中國歷來名將韓信、李廣、岳飛、袁崇煥,莫不以悲劇收場,這似乎是雄才大略英雄們的宿命,享有諸葛盛名的父親,也不例外。
 

台長: 讀.冊.人
人氣(4,117)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閱讀:墨墨傳情 |
此分類下一篇:穀雨閱讀:吳若權《最深愛的,最寂寞》
此分類上一篇:驚蟄閱讀:思念的雨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