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11-18 01:20:46| 人氣7,848|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立冬閱讀:小酌之家,旅食天堂

   
 
小酌之家:巷弄裡的美味
 
書名:《小酌之家:巷弄裡的美味》
 
作者:王宣一
作家,曾任記者,現為《商業周刊》雜誌撰寫餐廳推薦專欄,並擔任台北亞都麗緻飯店天香樓美食顧問。著有散文集《國宴與家宴》,小說集《旅行》《少年之城》《懺情錄》《蜘蛛之夜》《天色猶昏,島國之雨》,兒童文學作品《哪個錯找哪個》等多種,部落格「apumama的實驗廚房」,廣論各式美饌。
 
內容介紹:
美食作家最想帶親朋好友品嘗的私房小館!
不論中西美饌或大宴小酌,
不論古早味路邊攤或滋味豐富的美味小館,
作者覓食精神不遺餘力,吃美味也吃門道!
美食作家王宣一,可以為了一碗麵,在人生地不熟的鄉間小路來回尋找,絕不輕易放棄,為了試吃一間餐廳,連續造訪數十次,也不嫌膩,自稱專業的「吃飯工作者」。
 
光顧過的店家,從路邊攤、小吃店到裝潢華麗的時尚餐廳,最講究食物本身的滋味和層次,即使是名聲響亮的餐廳、新穎的創意料理、氣派的裝潢,或是打著健康養生的名號,若食物本身不好,那些噱頭全瞞不過她敏銳的味蕾和老饕的直覺。絕對行家的吃法,品嘗出食物的真滋味和經典做法才算數!
 
本書盡可能避免已被媒體多次報導並太過炒作的人氣餐廳,每一間店家,皆為作者親身訪查;每一道菜色,皆為多次品嘗仍百吃不厭。不論是中菜館、小吃、粥麵、日式小館、東南亞菜、歐式小館、甜點與冰品或咖啡店等,作者以其挑剔的味蕾及專業的評斷,帶你走一遭「巷子內的」私房美食地圖,嚴選出生活周遭最值得推薦的85個美味地點,不只是美食指南,更包含作者對於食物的濃厚情感、細膩觀察和品味。
 
目錄:
中菜館
小酌之家

張家土雞城
紅瓦屋文化美食餐廳

田園台菜海鮮
齊民有機中國火鍋
趙記美味小館
阡湖海鮮餐廳
佳里食堂
山東餃子館
儂來台菜餐廳
東方饌˙黔天下
阿嬌的店
新味食堂
樂朋小館Bistro Le Pont
宋廚北方菜館
憶香小吃
歐家宴
三分俗氣
極品軒
香村休閒農場
頂鮮101美食美景餐廳
上海小館
阿國海鮮
金蓬來遵古台菜餐廳
明福台菜
宜蘭渡小月
 
小吃&粥麵
阿明豬心
阿美古早味 & 橋頭客家純糖麻糬
寧夏夜市
南機場夜市.邱丘台南虱目魚
阿堂鹹粥 & 包成羊肉
蘇澳廟口米粉羹(米苔目)
台記東東傳統麵食
勇伯米粉湯
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大象切仔麵
賴新魁麵館
賈家哈爾濱大餅
榕樹下小吃店
周記肉粥
林文讚手□麵
 
日式小館&東南亞菜
蕙壽司

北海道食堂
錦富日式料理
本多日本料理
加爾各答印度咖哩屋
磐石坊
 
歐式小館
Trattoria di Primo
貓下去MEOWVELOUS CAFE
Solo pasta Cucina Italiana
Osteria by Angie
法式派翠克餐廳L’Atelier de Patrick
佐佧義式窯烤披薩屋ZOCA Pizza
法國小皇后
Danny & Company
梅笙法式小館La Maison
 
冰品&其他
福滿溢古早味黑砂糖剉冰
呷二嘴
裕成水果店
南蠻堂蛋糕 & □神本舖長崎蛋糕
非凡精緻蛋糕
天和鮮物烘焙坊
大地烘焙坊La Terre
 
同場加映 美食行家隱藏版
中菜館 張小娥小吃店
粥麵 齊味餃子
粥麵 香圃麵店
粥麵 黑點雞肉麵攤
粥麵 北平龍門客棧餃子館
粥麵 成功鍋貼
日式小館 小高玉迴轉壽司
東南亞菜 美璟越南美食
東南亞菜 廣越式小吃店
東南亞菜 異鄉小吃
冰品 龍都冰果室
冰品 楊記花生玉米冰
冰品 豐春冰果室
冰品 豆花莊
甜點 非凡精緻蛋糕
咖啡店 烘焙者咖啡
咖啡店 加爾第咖啡
咖啡店 哈亞極品咖啡Haaya’s Coffee
咖啡店 馬汀咖啡
美食分區索引
 
作者序:台灣好味道
記得有一年出國回來,發現台北武昌街公園路口我最喜愛的一家小吃店不見了,那間店連同那幢二層樓建築都成了一塊空地,那種悵然若失,一直懸念至今。更遺憾的是,吃過數十次的小店,自始至終卻連店名都沒搞清楚,只記得招牌上寫著「咖哩膏」,那時朋友們都暱稱這小店「龍門客棧」,每回走上危危顫顫的樓梯,地板還會嘎嘎作響,很怕吃太多,房子會垮掉。
 
多年來,眼睜睜的看著一些傳統小吃店、小攤子因為老闆年紀大了或某些因素而結束營業。有時候很焦慮,擔心某些店家關門了,或是擔心他們變樣、走味了,更擔心自己再也吃不到,因此,在報章雜誌撰寫餐廳推薦時,我特別重視那些傳統的古早味,那些一開數十年的小吃攤或是巷弄裡的小餐館,大部分是我們平日可以走進去,天天吃也吃不膩的小店。所以我希望這本書,不只是美食地圖指南,也同時是一個紀錄,因此我在書中放了不少的照片,希望能為店家和食客留下一些見證。
 
在我介紹的數十間餐廳和小攤子之中,我選擇了位於台北市錦州街附近的「小酌之家」海產店的店名作為我的書名,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間位置偏僻的小店,和我想介紹巷弄裡的美味小館的主題不謀而合。想起當初聽朋友提起這家店,但她說不清楚正確的名稱和地點,我只好依據有限的線索,在大雨中,大街小巷地毯式的搜尋,經過一再的試吃,周圍朋友也都讚不絕口。後來我在專欄裡寫了推薦,引起媒體注目,但是老闆娘堅持不願接受採訪,她說餐廳就這麼大,他們只想老老實實的做好每一道端出來的菜,不曾因為生意好或是被任何人推薦就改變做法或調整價格,她如此認真的經營態度數十年如一日,因此獲得老客人的死忠支持,我在這裡就借用這個店名作為本書的書名,也表達對這家小店的敬意。
 
的確,有些店家在一些美食家或名人推薦過後就變了,數年來我看著不少餐廳小店起起落落,更有少部分餐廳為求快速,就開始變得馬虎或是抬高價位,甚至因為展店太快,最後倒店收場。但我同時也看到某些小館,卻因此更加兢兢業業,例如位於台北市徐州路的義大利小餐館「貓下去」,生意愈來愈好,營業時間卻愈來愈短,老闆堅持餐廳的品質,秉持良心做出真正好吃的義大利麵點,精神令人佩服。
 
這本書裡出現的85間店家,種類和地域分布不是很平均,這當然是因為我個人的局限,以個人之力要寫一本餐廳推薦的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每個人的口味各有偏好,生活範圍也不可能遍及各地。尤其是台南,有太多美食可以推薦,但是真的太難選擇。我並非長年住在台南,雖然曾多次和朋友揪團到台南進行美食之旅,自備筷子小碗,兩三天下來跑了數十攤,在地朋友也提供他們的口袋名單給我,但到底是這家好還是那家好,我自覺品味還不足以分辨太多,只能先介紹幾家吃過多次深覺品質頗穩定的小店。
 
基本上我推薦的店家,以美味為首要考量,故事性有時也是考量之一,我喜歡有故事有人情味的小店,但我完全不考慮餐廳裝潢的部分,所以店家環境漂亮或是破舊我不是那麼在乎,至於服務態度,好像也無法太計較。很多小吃店是家族式經營,媽媽或老闆做菜、老闆娘跑堂兼收錢,偶爾還有小孩坐在一旁寫功課,客人興起還兼做家教,你說它不專業,但有時還真好吃呢,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能要求什麼周到的服務呢?願意接電話接受訂位就要偷笑了。我有時不明白,為什麼中式餐館的裝潢往往無法和菜色成正比,好吃的店家,多半不講究裝潢和服務,甚至用塑膠餐具,而一些裝潢或擺盤漂亮的餐廳,卻總是好像少了幾味,真是矛盾。像路邊攤,最好就維持它原來的樣貌,一些開了分店或搬到有冷氣有店鋪的小攤子,怎麼吃,感覺味道和氣氛就是不一樣了。
 
我其實很希望這本書能以介紹中式小館為主,畢竟這是大家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但不論是台菜、江浙菜、粵菜、北方菜等,名單篩選下來,中式小餐館卻不算多,可能是一旦面對每天吃的食物,標準自然就提高了,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因素,覺得這家還有進步的空間,那家的味道不如某間老店做得好吃。至於早就出名的店家,我也不在這裡介紹,例如「鼎泰豐」「欣葉台菜」「度小月切仔麵」等,畢竟這些餐廳,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相關訊息。
 
然而,美食畢竟是每個人生活的體驗和生活情趣,大家的口味不一定一樣,餐廳的水準也很難每天相同,有時候朋友忍不住抱怨,為什麼妳說得那麼好吃,我去就不一樣了呢?我在寫餐廳推薦時,盡量每一間餐廳都在不同時段去過數次以上才下筆,也幸好我本人沒有什麼知名度,多半我都低調的自己去吃。我也發現部分店家即使知道我做餐館評介,也不會給我什麼特殊待遇,大家都很有尊嚴的遵守某種默契。當然有些時候去光顧的次數多了,難免就和餐廳老闆吃成了朋友,但朋友歸朋友,和寫文章無關,即使他們請我,有時我也班門弄斧的做菜請他們,大家互相激勵。我覺得一個餐廳好不好吃,客人也很重要,主廚或經營者都需要鼓勵或刺激,才會被激出更多的潛能,端出更美味的菜餚。
 
這些餐館只是我個人生活範圍內接觸到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來不及排進這本書中,也有很多我尚未發覺的,都留待以後再整理成輯。書中部分照片是請攝影師張明偉特別拍攝的,另有些是好友楊艷萍、高靜芬、張慧芳、丘文彥等人隨手拍的,少部分則是店家自己提供。有些店家不接受採訪,只能在外部拍攝或用餐時就著現場條件拍攝,所以這些照片不論在色調和風格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此外我們也避免拍到其他用餐的客人,怕打擾到他們用餐的權利,所以很多餐館畫面看起來氣氛不夠熱絡,其實用餐時間,可都是很熱鬧的呢。
 
能順利出版這本書,要感謝如何出版社的編輯群為這本書編排整理了店家索引和分類,它使得我們在翻查相關資訊時變得容易和方便。也感謝好友莊展信、董雲霞、黃淑芬和吳清和一再的幫忙確認。不過仍要提醒讀者,店家的資訊隨時可能變更,包括營業時間、地點和菜單,甚至服務和美味都有可能改變,用餐之前最好再電話確認,也歡迎到出版社或我的部落格「apumama的實驗廚房」mypaper.pchome.com.tw/apumama提供更新的資訊。
 
此外,我更要感謝那些長年來肥胖相挺的朋友們,這些朋友常常為了幫我做探子找美食,東奔西跑到處打聽,甚至一再試吃,周圍朋友知道我為了寫專欄要收集很多美食相關資訊,選餐廳點菜的權利都讓給我,他們常被我逼迫這回吃這家下回吃那道菜,也感謝那些小攤子友善的讓我們三四個人吃一份,嘗個味道。我總覺得,這樣的台灣好味道,才是我們住在此地的尋常百姓最大的享受,也是最真實、最寫意的生活好滋味。
 
書摘:小酌之家 天候不好不開門
這是一間低調到不行的小店,我按著朋友提供的微薄資訊找過去,如果不是對於找餐廳有一種動物性的直覺,真不知還要花多少力氣才找得到。它坐落在一條小巷內,完全不是朋友告訴我的路名。網路上也查不出個所以然,即便在我得知了正確的名稱和地址之後。

那一天下大雨,店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今天沒有魚」。就這樣,大門深鎖。第二次選了個風和日麗的好天,終於進得了門,小店裡只剩一張檯子沒有客人。

坐下等了半天,才等到老闆娘帶我到冰箱那裡選魚,她問我們,「你們是不是很會吃魚?今天就只剩一尾小的馬頭魚,你們兩人吃差不多。如果不是很會吃,會吃不完的。」被她這麼嗆聲,只好狠狠吃下那隻乾煎的馬頭魚,連頭帶骨,能啃的都吞下肚了。另外還吃了乾扁四季豆炒肥腸,煎得焦乾的肥腸和爽口的四季豆搭配,一點不覺油膩,至於季節性的櫻花蝦炒鮮筍,做法簡單,鮮甜脆嫩的筍子加上帶點甜鹹混合滋味的櫻花蝦,兩者搭配在一起,美味非凡。此外還吃了新鮮的炒軟絲,火候和口味都掌握得恰到好處。

後來我陸續帶了好幾群朋友到這一家新發現的小店,幾乎每次都很滿意。黑毛、馬頭、紅尾鳥(或稱紅雞公)、紅魚、紅喉、石斑、軟絲、小管、蛤蜊、鮮蝦等,所有海產都是當天現釣的,老闆煎魚功力一流,煎出來的魚外酥內嫩,鮮味絕不流失。

蒸魚的火候也是恰到好處,肉剛離骨,調味也淡雅。此外可以再搭配一些家常菜,如客家式烤鹹豬肉、鹹蛋炒苦瓜、九層塔炒蛋等,看當天有什麼好的食材而定。只有幾道燉菜煲湯,如「九孔燉烏骨雞」是要先預約才吃得到。

和老闆娘混熟了之後,我問她店開了多久,她說十多年了。但這麼新鮮好吃的小店,怎麼沒聽人提過?老闆娘說,店裡只有三個人,老闆負責煎、烤,她負責蒸和其他烹調及點菜,外場大多由媽媽或親戚招呼。週末媽媽休假,女兒就會來幫忙。因為只有幾個工作人員,所以大都是熟客上門,大家有耐心、有默契的等他們煎魚做菜,她怕太多客人會應付不來也招待不周,所以一直低調經營,每天只賣晚餐。

至於這些現釣的海產從哪裡來呢?老闆娘說以前小叔喜歡海釣,新鮮的魚都是他釣的,但貨源有時不穩定,後來就和固定的海釣客買貨,種類比較多樣,但基本上以魚類為主。儘管如此,若天侯不好,海釣船沒出海,沒有鮮貨,他們就不開店。老闆娘說房子是自己的,一、兩天不營業影響不算太大,一家人這樣過生活就很滿足。所以呢,到這裡用餐,即使要小酌一杯,也不能超過晚上九點。
 
書摘:田園台菜海鮮 老饕、觀光客都來排隊
要介紹這家小吃店,真的有點為難,因為它太平常、太接近我生活的一部分,有點不知該從哪種角度來看它。從第一次走進這家店,轉眼二十多年,雖然店內裝潢依舊簡單,門面也不曾擴大,但現在已不再只是社區小館,聞風而來的政商名流、老饕、觀光客,都站在店門外耐心排隊,因此我以為再介紹它似乎有點多餘。但是朋友提醒我,它是一間經營了那麼多年,即使換了第二代接手,還能維持原有水準的餐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田園台菜海鮮」就外表看,真的是一間極不起眼的小店,位於台北市東豐街口狹長老舊的一樓公寓,它以台灣古早口味的家常菜聞名。店面很小,菜色卻相當多樣,廚房一角,放著台式風格的滷菜,有油豆腐、豬腸、滷蛋、腿肉等等,並有多樣熱炒菜色,如鱔魚、腰花、小卷、魚鰾……。並依時令提供清蒸螃蟹、煎魚、海瓜子等海鮮,冬季尚有魚頭火鍋、螃蟹火鍋、魷魚螺肉蒜鍋等,都是家庭料理的口味。

店裡的招牌菜炸排骨酥,第一次吃到的客人無不驚為天人,豬肋排是骨邊肉,以五香、肉桂、蒜末、醬油、料酒、麻油醃過,再裹上薄粉,下鍋大火炸酥,那種懷念的阿嬤古早味,令人感動。熱炒鱔魚,沒有台南口味那麼甜,但新鮮爽脆。而金黃蝦餅用新鮮的活蝦剁成蝦漿,炸得恰到好處。櫻花蝦炒高麗菜,簡單卻鮮美。僅勾薄芡的肉羹是以雞和豬骨熬煮的湯頭,再加上手工細切的筍絲。此外,大火快炒的現撈海鮮或鮮嫩的麻油腰花,口感都令人讚嘆。而外酥內嫩的煎馬頭魚或紅喉、紅燒魚或薑絲魚湯各有風味,每道菜都令人想一吃再吃。

田園雖是家庭小館,選料相當講究,原來的老闆阿燈,做菜極為龜毛,不論剁雞、殺魚、切肉,每一步驟都仔仔細細絕不馬虎,雖然店裡裝潢簡單,但砧板隨時洗得乾乾淨淨。阿燈來自台菜師傅的大本營—嘉義,從辦桌小弟開始學習,歷經多年的餐廚經驗,並曾至日本工作,後來在尚不繁華的東區開了這間南部風味的小餐館,因為口味地道,逐漸打響名號。

我和阿燈混熟了之後,有時候沒時間坐下來吃飯,他就包個隨意便當給我,就是在替其他客人炒菜時多下一些材料,起鍋裝盤之前,撈一些放在便當裡,不然就隨手做個炒飯,他的炒飯好吃到讓人三分鐘就可以吞掉一盤。後來店裡生意太好,阿燈漸漸將鍋鏟交給喜愛廚藝並且科班出身的女兒小倩。

個子瘦瘦小小的小倩,戴著和她爸爸一樣的棒球帽,站在大口徑的尖嘴爐前面。她熟練的舉起大鐵鍋,三、兩下翻轉著一條馬頭魚、一把青菜或一盤麻油腰花,還不忘隨時和熟客打招呼、拿啤酒端小菜,看那架勢就知道完全繼承了阿燈的功夫。

如今小倩掌鑊已經數年,承襲了老爸的傳統味,聰明又努力的她,一直說一定要做到老爸的囑咐,因此雖然小店幾乎每天爆滿,仍然自己去買菜,在廚房裡親自切菜、醃肉、炸排骨、拔魚刺。廚藝因此更上層樓,難怪舊雨新知一個也沒跑掉。
 
書摘: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 奔馳千里就為了這碗麵
有些味道,或有些餐廳,在某段時光裡,會成為一種鄉愁。雖然我的原鄉有著複雜的滋味,父母親的家鄉口味混和著我自小生活環境的在地滋味,但總有些店家,就在某次肚子餓得半死的時候,從國外遠行回來,或僅是某一天,某個冬天或夏天,和家人商議要吃一頓很平凡但滋味十足的簡餐時,靈光乍現,那一碗碗的美味麵湯呼喊著你。於是,千里奔馳而去。

是的,奔馳千里就為了簡單的一碗麵,我莫名的鄉愁。我的原生和古老的台北大稻埕八竿子打不到一塊兒,我也不明白為什麼,每隔一陣子就要去吃上這樣一碗切仔麵。這是我依戀著的,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吃店,破舊的店面坐落在台北市五號水門附近,招牌上寫著「賣麵炎仔――金泉小吃店」幾個字。賣麵炎仔是第一代老闆葉金泉的綽號,原只是個小攤,如今傳到第三代手中。歷經八十年的老店,據稱是台北市歷史最悠久的麵店之一。

「賣麵炎仔」營業時間只有短短幾小時,從早上九點到下午兩、三點賣完為止,但是門口人潮幾乎沒有斷過,週末假日,等上半小時、一小時是常有的事。顧客也顧不得是吃早餐還是午餐,能吃到就好!

店內其實只賣簡單的切仔麵、米粉和餛飩,此外就是幾樣台式黑白切和炸紅糟肉等,種類不多,卻十分精彩。切仔麵分乾麵和湯麵,湯麵的湯頭用豬的邊骨和下水熬煮,味道鮮美,還有香酥的豬油渣及一小把豆芽,乾麵是用傳統台式甜辣醬拌的,口味清淡,吃來不膩,很有古早風味。

店內招牌菜是炸紅糟肉,也就是台式叉燒,五花肉用紅糟醃過再炸。肥瘦比例適度,切的厚薄度也剛好,香酥脆嫩多汁,不沾醬料就很好吃。土雞肉質和火候也很不錯,超厚的鯊魚煙,煙燻味重,吃起來很道地,其他黑白切,如豬心、生腸、透抽都彈牙又有咬勁,並且沒有腥味,還有一盤很多人都會點的雞血和豆芽菜,淋上一點點油湯和紅蔥,非常爽脆鮮甜。

掌廚的老闆到現在仍是一次專心煮一碗,並不急著將它現代化或連鎖化,即使到現在也僅只擴張到隔鄰舊公寓的二樓,用的是報廢的課桌椅和老家的圓桌。一位在這裡長大的老顧客說,儘管早就搬離這裡,仍三不五時要過來吃上一碗切仔麵,而且時常在這裡碰到老鄰居和老朋友,大夥坐在小學的課桌椅上,吃著懷念的老滋味,從窗戶隱約傳來隔壁學校的鐘聲,令人回想起那些消逝的歲月和古老的大稻埕滋味。
 
書摘:蕙壽司 只有六個座位的深度日本料理
蕙壽司是一間只有六個座位的餐廳,如果勉強要求,最大極限就是七位。因為老闆阿宏說,捏壽司的速度,一次最多捏七個,再多了手感溫度都不對,他餐廳只有他自己一位師傅,因此只能接待這麼多了。如此執著認真遵循壽司師傅的傳統規矩,真的很難得。

這間小壽司店以本港海鮮為主要食材,依季節不同而有不一樣的食材,尤其是平時很難吃到的小魚或白身魚。願意以這類在地海鮮做壽司,師傅必然很自信,因為大部分現撈的魚貨,若不是第一時間就處理好,會產生腥味,一般大眾化的日本料理店並不常備這些食材。「蕙壽司」採預約制,老闆依據當天預定的客人數採買,較能掌握時間和數量,客人也有機會吃到最新鮮的在地野生魚種,例如尾鞭、飛魚、白魽、剝皮魚、喜魚(kiss魚)、黃雞魚、牛尾魚、紅喉、午魚甚至白鯧等。

一般說來,處理這類生魚片,並非所有的食材都很昂貴,但是手感技巧絕對要一流。老闆翁嘉宏,大家暱稱他阿宏師傅,原來在著名的日本料理店「新都里」任職,在累積了多年工作經驗之後,決定走一條不一樣的路,獨自經營一間大量選擇本地食材的小店。

阿宏個性安靜平穩,工作時除了介紹食材和食用方法之外,並不多話,以他自己的步驟和方式處理每一顆壽司。有些客人覺得來這裡頗有壓力,因為阿宏認真和專注的神態,讓客人也不得不跟著緊張起來。不過漸漸熟悉以後,和他聊天,才發現他也不是那麼嚴肅的人,只是很誠懇的對待每一顆壽司和每一位客人。

阿宏處理壽司,會加上自己對食材的演繹,帶一點江戶前壽司的做法,有時會先醃漬,或灑上一點調味料,如玫瑰鹽、桔皮、紫蘇醬油、檸檬皮或蘿蔔泥,甚至一點點XO醬來提味。他更常用噴槍火炙表皮,引出魚肉的油脂,並帶著微燻過的氣味。阿宏的炙烤技術一流,先刻出刀痕,讓表皮在炙烤之後呈現各種不同的紋路。因此看他做壽司,是視覺上的一大享受。

處理壽司過程中,阿宏不時奉上他自己醃製的小菜,如蘿蔔、山藥、茗荷……等有時鹹,有時酸甜,在兩種不同的風味間轉換。只是我比較不愛重味的醃菜,雖然是為了轉換口味,但有時候稍有搶戲之嫌。

烤魚也是蕙壽司的一大特色。尖梭魚烤得十分完美,赤鯮的熟嫩度更是掌握得相當好,最後端上來的味噌魚湯味道非常有深度。

阿宏師傅是老闆兼跑堂,有人預約才開店,預約訂位一定要錯開用餐時間,不然老闆在工作時可是不接電話的。蕙壽司提供套餐,預約時先確定價位,從中級價位到高級價位,因時令季節有不同的選擇,是很有意思也很有想法的小壽司店。
   
 
書摘:貓下去 MEOWVELOUS CAFÉ 有靈魂的小餐館
這是一間有著學院風格的小餐館,坐落在台北市一條冷門的街上。除了隔街的市長官邸,和斜對面的台灣大學法學院校區,可以說是很少人會路過的地方,貓下去義大利小館卻反其道而行,完全不同於一般餐廳將設在鬧區。但這小餐館卻因此保有了獨特的風格,雖然店面很小,座位也實在很少,但氣質頗為不凡。

號稱由「窮小子暴飲暴食股份有限(體力無限)公司」與「酒肉朋友說到做到基金會」聯盟支持,「貓下去」賣的是輕鬆的義大利餐點。不過,輕鬆的意思是吃飯的方式不拘泥小節,而非低廉的小餐廳。這間類似Bistro的小餐館,低調卻帶著精緻與華麗的氣息,不但讓人眼睛一亮,也讓我的味蕾產生興奮的感覺。菜單看似簡單,仔細讀就知道不簡單,不論是前菜、主菜、義大利麵或燉飯,甚至三明治或小菜,每一道的做法都不普通,和街邊平價的義大利麵小坊完全不同。

走進餐廳裡,發現廚師還真不少,吧台後面的廚房,站著一排幾乎比客人還多的主廚,看就知道是相當專業的廚師。據說從主持人阿寬到廚師們,很多都是台灣高雄餐旅學校或其他學校科班出身,其中不少位都曾在知名餐廳工作過。但是大餐廳裡有許多制式的規定,菜單也很難隨時更換,偷工減料用現成的醬汁更時有所聞,因此他們聚集在一起,希望能以專業的技術,開創一間有靈魂的小餐館。

什麼是餐館的靈魂,我想,指的就是一種精神,用心認真地思考過每一個步驟、每一種食材及烹調法,做出來的是真正的食物,而不是亂搭的食材和醬料。

事實上,在貓下去,即使是最簡單的玉米湯,滋味高雅,層次豐富,完全不是一般奶油加高湯粗製濫造出來的。而新鮮的沙拉佐以季節風格獨特的醬汁,即使是薯條,也炸得完全不俗,煎牛五花更是鮮嫩不油膩,而看起來信手做的炒磨菇、炒甜椒,調味和火候都極為精凖。煎比目魚或鬼頭刀等時令海鮮,皮酥肉嫩剛好全熟。

義大利麵更是精彩,海鮮麵裹著濃郁鮮甜的蝦膏醬汁。視時令季節推出蝦油辣炒花枝義大利麵、蛋燴南瓜與海蝦義大利麵、橄欖油炒大蒜辣椒、鯷魚、酸豆與番茄義大利麵等。什錦蔬菜燉飯、紅酒或番茄燉飯也都軟爛適中,而鋪在燉飯中央的水煮蛋,更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我喜歡他們的選材態度,不唱高調,不亂搞創意,以家常食材做出最好吃的美味。白白圓圓的餐具,簡潔清爽。簡單的服務不會讓客人吃得有壓力,除了排隊等位有很大的壓力(請一定要訂位,但店家不接受包場式的訂位)。

貓下去開幕時期就座無虛席,經歷數年,生意更好,營業時間卻愈來愈短。其實一家餐館不論大小,經營者是否用心,客人是吃得出來。把每一位客人當做貴客般尊重,也才更能尊重自己的作品。

貓下去的部落格更是有趣,自稱「貓下去西餐快炒小館」,裡面有著主持人阿寬對義大利麵的熱情和各種對業界的嘲諷,還有對音樂和生活態度等的抒情。好一個有靈魂的小館和一群有態度的廚師和食客啊!
 
書摘:法式派翠克餐廳LAtelier de Patrick 不同凡響的精緻法式料理
在台北東區的小巷弄裡,開精緻的傳統法國菜餐廳,可以想見剛開始時一定非常辛苦,不過LAtelier de Patrick自開幕到現在,經營愈來愈上軌道,逐漸受到注目。

菜單設計是以不同價位的數種套餐為主,但也可以單點,每一季依時令更換搭配。食材部分是從法國進口,一部分選用在地材料,但無論肉類、海鮮或蔬果,都可以看出主廚對各產地的食材有相當深入的瞭解,因此不論顏色、味道或醬汁的搭配上,優雅有層次而不會突兀。

基本的CONSOMME清湯,純淨的香檳色澤、高雅的香氣令人驚豔,也不難看出主廚的理念。前菜選擇很多,裹著杏仁片的炸鴨肝、蛙腿佐白醬、鰲蝦佐法式薄餅、油封鴨或蒸海膽等。主菜鮟鱇魚鑲香腸,魚肉滲著淡淡的油脂,吃起來鮮嫩多汁。旗魚番茄凍不但顏色漂亮,半熟的旗魚和番茄的滋味十分融合。燉煮小牛膝配的是柳橙醬汁,可以平衡牛膝的黏稠,增添幾分香氣。普羅旺斯小里肌內層包裹著番茄、橄欖及香料,外層再包上醃燻豬胸肉,味道豐富。牛排的處理方式有幾種,但不論哪個部位都處理得很細緻。鴨胸和鴳鶉或煎炸或烘烤,都是招牌,也很經典。這家餐廳裡,不論肉類或海鮮幾乎每道菜色都在水準之上。

餐後的甜點同樣令人驚喜,用當季鮮果、乳酪或傳統巧克力做出來的各色糕餅,不論外型或口味都令人讚嘆。隨著餐後咖啡送上來的法式小茶點,粉嫩的水果糖包含著白蘭地,送進口中,果香和酒香瞬間在口中爆開,奇妙的滋味令人感動。巧克力甜餅或蛋糕,滋味濃郁,其他還有用台灣水果做的各式甜點,每回吃到的都不一樣,但滿意指數可說是百分百。

派翠克法式餐廳老闆兼主廚Patrick范姜,是台灣北部桃園出生的孩子,因為對美食的興趣,到法國ÉCOLE LENÔTRE廚藝學院學習正統的法國菜。之後他和原本高中畢業後到法國同校學烘焙的Kevin邱一起回台創業,在台北東區創造了不同凡響的精緻法式料理,也在一片混亂的創意料理中,保持了一點清流。
書名:終於嚐到真滋味:食鋪.酒館.米其林,還有市井好味道
 
作者:葉怡蘭
很早就決定以「享樂」做為終身職志的飲食旅遊生活作家。
堅持相信,真正的「享樂」,不是短暫的炫惑聲色之娛,也不是一味金錢或地位的堆積;而是需得認真的涉獵、深度的累積,需得花些時間花些工夫,方能從心靈到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每一種感官,都真真切切長長久久地感到喜悅與歡愉。
 
著有《隱居,在旅館》《極致之味》《果然好吃》《享樂.旅館》《尋味.紅茶》《在味蕾的國度,飛行》《台灣生活滋味》《享樂,旅行的完成式》《玩味》《Yilan’s 幸福雜貨鋪》等書。
《Yilan美食生活玩家》(www.yilan.com.tw)網站創辦人;自由心向股份有限公司創意出版部總編輯。開設「PEKOE食品雜貨鋪」(www.pekoe.com.tw)。
 
歷任《Aspire》雜誌總編輯、《壹週刊》美食旅遊家居組主任、《明日報》美食旅遊新聞中心主任、《Vogue》雜誌採訪主編、《室內》雜誌編輯主任、《雅砌》雜誌採訪編輯。
 
繪者:王傑
總是習慣於在生活的各個片斷中,以畫筆捕捉許多稍縱即逝的畫面,那是一種近似於報導記實,但又充滿人味的一種影像風格,看來我們像是在談論著某個攝影風格,其實不然,我們在談論的是一種唯有繪畫才能達到的影像真實,這真實存在於美好生活經驗的昇華與再現,而非僅止於影像的複製,而這正是王傑希望藉由一張張的圖像,所極欲表現出來的,那隱隱然含混著光影、時代、人文以及一點點生活趣味的光,在畫面中若有似無的閃現,反影著我們這個時代,對於何謂美好的生活註解,若有似無但又令人動容的準確。
 
內容介紹:
歷經無數寒暑的無數趟飛行、無數次採訪與旅遊,
從餐桌到餐桌的旅行,穿梭、尋覓、體驗,
能讓Yilan深深感動的,竟是一碗簡單不過的蛤蜊飯!
入口那一刻,為著發現了美食的原點,而流淚...而且此生銘記...
從日本老街巷弄間的老鋪飯館,到東南亞熱鬧哄哄的市集早餐,
從歐洲豪邁暢快的立食酒館,再到靜靜品嚐米其林三星的不思議藝術級料理,
65個旅食天堂,或輕盈優雅,或誠懇質樸,
皆重拾料理的返樸原味,這是發自靈魂喟嘆的饗宴!
你心中的美味,是什麼樣的「形狀」?
滋味,對Yilan而言,不是炫技不是奢華,
也不光是色、香、藝的展現,而是回歸料理最真實的原點...
*特別設計「葉怡蘭╳王傑 旅食天堂信箋」:
尋著Yilan美食的足跡,由知名畫家王傑悉心繪製七張旅食天堂圖,隨書裝楨製作成精美信箋拉頁,可撕下記錄或寄出屬於你的美食回憶。
 
目錄:
樸實之味--沁心的溫暖,無關排場
直達靈魂的江戶美味.老街蛤蜊飯——六衛門
集天地之悠長.湯豆腐套餐——順正
京都雪夜,細品關東煮——蛸長
甘美雋永.水炊雞肉鍋——侘家古曆堂
市場限量好食.甘香湯葉丼——hale ~ 晴 ~
郊野偶遇,溫潤入心烏龍麵——呂川茶屋
終於,大阪燒——美舟
暖呼呼,市井裡的早餐時光——廈門舊城區
穿梭西貢美食街,越南小吃大集合——Quan n Ngon
古城思鄉.越式家常菜 —Thanh Phuong
一期一會,落日下品泰式海鮮——Lotus
 
II 風味小館--清新寫意,豐簡由人
暢快無比!義式「立食」小酒館——Cantine del Vino gia Schiavi
迷幻水都裡,踅小徑、嚐海味——Andrea
山城暮色,品秋之野味宴——Castellina.Antica Trattoria La Torr
簡單中,自有曼妙層次——Roscioli
西西里風的鄉村午餐——Il Mirto e la Rosa
花都懷舊.老法的雞肉燉鍋——La Poule au Pot
熟悉的左岸,不同調的食材鋪——da rosa
甜蜜可人.馬黑區的東京可麗餅鋪——BREIZH Cafe
新穎精緻,普羅旺斯的在地菜餚——Le Formal
宛如盛宴.英式早餐——Villandry
 
III 星星滋味--與米其林的美妙相遇
超乎美味.壽司聖堂 ——數寄屋橋次郎
高潮迭起.分子廚藝秀 ——Tapas Molecular Bar 
懷石藝術.極致饗宴——吉兆 嵐山本店 
追憶,大師風範 ──Can Fabes
拍案叫絕.腴美的鴿料理——Les Ambassadeurs
豐饒豐盛.返樸之味——Le Cinq 
蔚藍海岸.山城饗宴——La Chevre d’Or 
地中海岸.清新鮮魚午餐——Hotel Hermitage.Le Vistamar  
奢華中見輕盈.貴族晚宴——Le Louis XV - Alain Ducasse 
蜿蜒深巷中,馥郁清香的秋日好食——Osteria da Fiore 
米其林大廚的趕飛機套餐——希斯洛機場 第五航站.Plane Food 
 
IV 旅宿之味——只為美食而停留
南島別墅,熱鬧家宴——shalimar villa
京旅館.教人著迷的朝夕饗宴——俵屋
千年古都,寧靜耶誕夜——Hyatt Regency
如詩如畫的美好早餐——arcana
至鮮至甜,高原食材之美 ——Risonare.OTTO SETTE
豪華遊輪上的迷你食鋪——Fredy’s Deli
那碗暖心暖胃的雞肉清湯——Aman-i-Khas
在酒鄉,「三頂帽子」的美味邂逅——The Louise.Appellation   
夢裡,香氣四溢——Wedgwood.Bacchus
 
V 大啖海鮮——難以抗拒,放懷大嚼
熱騰騰、海潮香,生猛章魚佐檸檬——巴勒摩Pannieri市場
海風相伴,初春訪龍蝦小攤——Nins Bin
生蠔的千滋百味——Harbourside
蝦、蠔、魚、貝,各見風味——Pier
威士忌與生蠔的完美交織——Bunnahabhain酒廠
海味甜,牛排嫩,火候到時味自美——Cafe Fish
屬於伊豆的海派!——二本松
 
VI 露天野宴--清風美景,其樂也融融
拋卻塵俗的浪漫小野餐——Amanwana
無人島上的美麗好時光——Six Senses Yao Noi
河畔梯田間的一方悠閒——Amankora
質樸好味!田梗間吃割稻飯——菁寮村
南十字星空下的浪漫夜宴——Huka Lodge
三杯佐餐酒,搭清新田園餐——Amisfield酒莊
荒野海岸,喜嚐鮮美蝦麵——The Rockpool Cafe
 
VII 茶氣酒香--陶然痛飲,微醺時光
列車上的紅茶——從德里往Ranthambhore的火車上
抹茶的無限可能——辰巳屋
茶鄉茶香——中村藤吉 平等院店
表參道之丘的晨間小酌——□□□□日本酒鋪
醺然東京夜——□□羅關東煮
敬你!卓別林——Sofitel Legend Metropole旅館酒吧
甜蜜酥綿的蘇格蘭午茶鬆餅——Clarinda’s Tea Room
老酒天堂——The Vintners Rooms
干邑的魅惑——Remy Martin 之Touzac酒廠
【番外篇】香港美味,十二小時挑戰 — 2009.04.11香港
 
作者序:在旅行的餐桌上
某年,一趟歐洲鄉間旅行,山城風光醉人,誘得我們,幾天裡光就是滿山裡頭繞、一城遊過一城,執迷留戀、流連忘返。深秋氣候多變,有日,途中突遇嘩嘩大雨,遊興雖大減,卻也捨不得就此回旅館待著,只好放棄原有行程,勉強雨中開車純兜風。開著開著,時間近午,肚子越來越餓,然因早已錯過計畫中的午餐地點,不禁有些不知所措起來。
 
看了地圖,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小村,遂決定直接進村覓食。
旅遊淡季加上淒風寒雨,整城街道空蕩蕩幾無人跡,冒雨走了一陣,看了少少幾家有營業的餐廳都覺不合意;正感絕望時,忽見前方有一小小旅店,樣貌樸實但雅緻;尤其往窗裡一瞧,佈置極溫馨的客廳裡,沙發旁一方壁爐正熊熊燃著溫暖火焰……
 
心念一動,當下推門而入,詢問附設餐廳是否有簡單午餐供應?
果如所料,我們是當日唯一一組客人。旅店主人笑咪咪迎我們入內坐下並奉上菜單。菜色不多,但特別註明,食材都是主廚當日從市場買來的新鮮貨。
 
既如此說,立即便點了鮮魚,簡簡單單煎得香嫩,佐上切成薄片條狀的節瓜以及芥末風味醬汁,清爽好吃。
原先雨中一路尋找奔波過來的疲憊和焦慮,就這麼漸漸平緩下來。
 
主菜則是在地產的鴨胸肉。作法傳統,烤得外皮酥脆內裡香軟多汁,搭配肉醬汁與水煮蔬菜和藜麥。入口後,那素樸卻柔和溫婉的鴨香,卻讓人不知不覺微笑。
 
甜點,是摻了苦艾酒的焦糖布丁。甜蜜中帶著微微酒氣,口感和悅。
──這是,完全出乎偶然的一頓飯,但歸家之後,這記憶卻越來越鮮明甚至遠遠超乎此行其他星級頂級知名餐廳。
簡約恬淡,於是益發,回味綿長。
 
靜心想想,類似的經歷,在近年來的覓食過程裡,所佔比例似乎越來越深重深刻。
就和我在日常裡,不管工作再怎麼忙,也定然不肯輕易敷衍、忽視任一頓飯一樣;毫無疑問,旅行之際,每一次用餐,都是我無比珍視珍惜的時光。
 
所以,每回出發前,定是早早便為此做下無數功課、萬全準備:
熟悉當地飲食之特色風貌與相關背景知識,記下重點菜餚食材之單字詞彙(即使語言不通,也至少要能點菜!),多方蒐集各類型美食地點之指南資訊,做好日程表針對一日三餐擬定各種解決方案且搶手餐廳還得先行預約……
 
出發後,也從來不辭路遙、不畏勞苦,花上長長時間,以驚人的耐心與毅力與熱情,用心專注,沉浸此中。
因之,檢視我的旅途,總在不斷不斷奔向一張又一張的餐桌,由一道又一道香氣滋味口感各異的菜餚所串起。
旅途裡交錯著的悲喜瞋怨、淚笑癡迷,也多因食物生、因食物起;回憶,也因食物而絢爛久長。
 
我屢屢在一頓完美無匹的美味體驗間,由衷感念感謝著,我何其有幸,能以此為樂為業;讓我能夠懂得、能夠尋獲、能夠掌握,這一次又一次的幸福遇合。
 
然後,也在這與世間千百滋味不停邂逅的歷程裡,隨年歲與識見增長,徐徐覺知領會,心境上的逐步清朗清明、見山終究又是山。說來有趣,不知為何,也許是世人對於所謂「飲食作家」身分的想像吧!總常有人問我,吃遍天下珍饈,平常,吃不吃路邊攤?
 
這樣的問題,每每讓我一時失笑。事實上,到現在,不管是旅行或平日生活,街邊庶民小食與家常傳統菜餚,反而,才是我真正心之所繫。
 
此中原因,追根究柢,應該和我的所生所長之地——台南有絕大關係。
台南的料理和小吃,自有其深厚的講究以及對材料火候工法之細緻度的執著,然內在哲學與呈現方式卻極為簡樸:新鮮現取在地當令食材、點到為止但盡得真味之烹調;那樣溫婉謙和、曖曖內含光的韻致,長年薰陶下來,不知不覺間,點滴化為我對美味的一貫追求與標準。
 
當然,踏足美食領域,對於精工打造之頂級奢華宴饗,也並非全然能夠心如止水。
特別年輕時,初入大千世界,好奇心與求知慾正當旺盛,什麼都想試、什麼都想嚐,一窺其中門道緣由智識之心猶為熾烈……
 
那當口,開始世界各地到處走,造訪名廚餐廳、領略大師匠藝,那般將料理視之為一門藝術,以著無比的堅持於此中窮究極致與創新的風範與意圖,從而不斷創造、開展出全新的風潮與境界,讓我震懾嘆服,傾倒著迷不能自已。
因此,多少年來,透過旅行、採訪、研究、寫作,我不停領受眼界、視野的一次次更上層樓與超越,從中一點一點建立,我對飲食、對廚藝的觀照、思考、評論角度與體系。
 
然奇妙的是,一方面在名廚餐桌前拜倒折服,另方面,卻一年年驚訝領悟,眼前這一道道極盡精雕細琢之能事、創意技巧絕倫之味,似非我味蕾上心靈上之真實渴望與冀求……
 
——我雖驚奇、讚嘆、崇仰、欽服;但是,心底潛藏著的那一塊、說不出是什麼的某個小小角落,其實並未被觸動。是的。偶爾,我會在吃下某一道食物時,自然而然,感動流淚。
但幾乎絕少,在前述那樣的場合。
 
反而是,在台南家鄉的某牛肉湯攤上,喝下一瓢數小時前現宰後當場現燙的牛雜清湯的當口;年少時在台北已經消失的某小館,第一次嚐到手工製法國焦糖布丁時;在京都某關東煮老店,一方燉得香嫩細滑的生湯葉卷前;在東京下町某個深巷小食店裡,嚥下一口再簡樸不過的蛤蜊飯剎那;在托斯卡尼深山小鎮一處小小家庭餐廳裡,沈醉於秋天當令野豬生火腿的肥腴裡;在印度街邊露天茶凳上,飲下一盅辛香四溢的香料奶茶瞬間……
 
體悟感觸越深,近些年來,我遂漸漸淡了、慢了、稀疏了,拜訪名廚名餐廳的欲望和腳步。
當然,隨著旅程的行進,仍會順道於途中適度點綴一二。然事後追想起來,行中最是吃得開懷愜意且餘味無窮的,卻仍還是,隱於市井裡鄉野間的常民小館小店小攤。
 
就此連結上,我自幼時一直潛移默化過來,出生成長根源與記憶裡,食物本有的面貌、樣態與滋味。明白告訴我,我是誰為誰,我的所愛所欲所鍾,就該是這個樣子。
兜了好大一圈,繁華落盡,最終,歸真返樸。
 
而這本書,便是從我這幾年,於旅行裡太多數不清的覓食尋食樂食際遇裡,隨心擷取而成的小記。
感謝香港《新假期》週刊的力邀,每週專欄的壓力,讓我靈機一動,掘出圖片、寫下文字,讓這些原本只隱於心內的吉光片羽,就此留下具象的影跡。
 
這些篇章所書寫的,都是過往曾經遇逢,能夠撩動我心、啟發我的味蕾或智識的美味與難忘美食場景、影像。目的絕不在介紹、報導甚至推薦,當然更不確知此時此刻該餐廳、店家與味道是否如昔,只是藉由文字與圖片,簡簡單單以隨筆形式,載下當時所嚐所見所感所思。
 
後來,因著太多朋友和讀者都說,喜歡這些文裡圖裡所流露的,向來面對飲食總是太嚴肅太認真執著的我難得有的,輕鬆與自在……
 
「比起以前的作品,好像,開始有了餘裕。」一位好友如是說。
遂決定結集成冊,呈現,留存,留念。
惟願大夥兒,也能以同樣的心情,齊來品嚐,我這一路走來所終於尋得的,真滋味。
 
書摘:町深川老街的蛤蜊飯—— 六衛門 日本東京‧2007.09.23
某年,一次短短東京遊,行前,出乎一向的貪饞貪婪,照例將計畫排得滿滿,銀座宗師級壽司名店、分子廚藝展演、米其林星級法國料理……餐餐都有來頭有門道。
 
就這麼狂吃幾天下來,中間,忽然就這麼出現了一餐空檔:「嗯,這會兒,該吃點什麼好呢?」我尋思著。
連番大餐,說真的有些膩了,於是,心念一動,搭了地鐵直奔下町,我們來到了深川老街上這看似不起眼的老店——「六衛門」。
 
六衛門素來以深川極具代表性的「あさり御飯」(蛤蜊飯)和「深川丼」這兩道極具江戶平民氣息的所謂「漁師料理」料理聞名。
一進門,果然也是一任樸素,店貌陳設看得出已頗有年紀了;面積極窄小,勉強擠進幾張桌,行走移動都得側身。往來客人顯然頗有熟客,和俐落穿梭其間的老闆娘熟絡閒聊著。
 
深川丼。很簡單的料理,去殼蛤蜊、豆皮、洋蔥,用味噌燴煮了,淋於白飯上;滋味濃厚紮實中透著蛤蜊的鮮美。
 
而這碗,就是令我深深難忘的「あさり御飯」(蛤蜊飯)了。
作法上更加簡單:將去殼的蛤蜊和米飯、調味料一起烹熟成菜飯,灑上些許海苔絲,如此而已。
然而,捧起碗,以筷子將飯划入口中……,就在這一刻,咀嚼間,一種無法言說的震懾與悸動,剎那湧上心頭,眼眶,瞬間竟跟著有些濕潤起來。
 
這滋味,如此樸素無華,卻是真摯真淳、直截觸動我心。讓連日珍饈盛宴裡,早疲憊了味覺與感官甚至靈魂的我,剎那彷彿回到了美味的最原點,暖了味蕾也暖了心。
讓我,深受感動,同時,反覆玩味著、思索自省到如今。
書摘:米其林大廚的趕飛機套餐——希斯洛機場第五航站 Plane Food 英國倫敦 2010. 06.01
最近,一趟蘇格蘭威士忌採訪旅行,由於搭乘英航關係,在倫敦希斯洛機場第五航站盤桓了些許時間。
二○○八年才剛落成啟用的這座航站,由於是知名作家艾倫狄波頓的《機場裡的小旅行》一書中的主要描繪場景,在他向來華美瑰麗、詼諧嘲諷兼而有之的文字刻劃下,竟成不少旅人好奇憧憬、渴望一遊之地。
 
遊逛其間,整體風貌仍顯時髦簇新;特別在店鋪與餐廳酒吧部分,不管在品牌與風格上,都流露著極佳的品味。感覺上甚至比起書中所述竟還要更來得獨特精采許多。

這中間,讓我尤其驚艷是,英國名廚Gordon Ramsay開設的「Plane Food」餐廳。
較之多年前曾造訪過的倫敦「Gordon Ramsay」本店的端莊典麗、頂級大師風範,這機場分店格外流露幾分輕快平易氣息。
細看門口菜單,除了一般前菜主菜甜點等單點菜餚外,還巧心設計了保證讓你二十五/三十五分鐘內迅速享用完畢的二/三道菜之「Plane Fast」套餐,十分有趣。
 
當然立即便決定入內享用。結果,著實驚艷!名廚的趕飛機套餐,上菜速度雖快,然美味與精緻度卻一點不打折。
比方前菜「雞肝凍佐麵包與chutney醬」,香氣濃郁,質地柔滑得令人吃驚,確實上乘之作。
主菜,「香煎鯛魚佐檸檬葡萄乾couscous與櫻桃番茄醬汁」,肉質鮮嫩的鯛魚以略帶地中海與北非方式詮釋,非常特別。
 
甜點「薄切鳳梨佐百香果sorbet」則將熱帶水果無比活潑的甜美表露得淋漓盡致。
結果,一路吃得我們眉開眼笑、陶醉忘情,幾乎把登機時刻一整個拋諸腦後,直到服務生前來詢問,這才如夢初醒,匆匆結帳下樓,飛奔趕上班機。
書摘終於,大阪燒——美舟 日本大阪‧2008.12.21
一直十分偏愛日本食物。不管是頂級精懷石料理或是各種平民市井小食,絕大多數都極對我的胃口;因此,人在當地旅遊時分,總會把握機會盡情品嘗各種日本美食。

然其中,唯獨有那麼一道菜,卻是始終極少碰觸。那是,大阪的「お好み焼き」。お好み焼き是一種類似煎餅的常民小吃,將麵糊與各種材料,在燒熱的鐵板上反覆煎炒成餅狀並塗上醬汁,在日本關西、特別是大阪與廣島兩地特別風行,分別稱為「大阪燒」與「廣島燒」。

然而,通常加入炒麵、份量碩大飽足的廣島燒,以及另種盛行於東京、同樣也是在鐵板上煎炒而成、口感黏稠的「もんじゃ焼き」(台灣稱為「文字燒」),我都能夠吃得開心;只有大阪燒,由於常常在完成後還在表面擠上多量的美乃滋……
──這下好了,向來頗不愛美乃滋的厚重口味的我,當下就把大阪燒排除在我的美味清單之外。
直到這回,一趟日本Suntory威士忌採訪行,來到總公司所在地大阪,領隊的長江淳先生本身正是大阪通,偶然間和他聊起我的大阪燒恐懼症……

「不對!不對!正宗傳統的大阪燒可是不准放美乃滋的喔!包在我身上,我馬上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大阪燒。」
就這樣,我們來到了開業已有五十多歷史、頗受在地人稱道的「美舟」。
店內樣貌十分窄小簡樸,陳舊的木頭隔間與桌椅以及上頭厚厚的油漬,透露了它的年歲。
由於有熟門熟路的長江先生相陪,外地人的我們自是一點不花腦筋,食材上桌,只見他以熟練手法,充分攪拌後,便開始在鐵板上俐落動起手來。

經過一陣炒、煎、壓、塑、翻……,不一會兒,熱騰騰香噴噴一份大阪燒已然大功告成。果然,表面只刷過店家特調醬汁、灑上柴魚末與海苔粉,全不見美乃滋蹤影。

一嚐,焦酥口感裡款款散發著蔬菜與肉類的甘甜,味道一點也不濃重,卻有著豐富的層次,好吃極了!
 

台長: 讀.冊.人
人氣(7,848) | 回應(4)| 推薦 (8)| 收藏 (0)
全站分類: 美食情報(食記、食譜、飲品) | 個人分類: 人生:美食美味 |
此分類下一篇:小雪閱讀:和風旅人,小巧京都食導覽
此分類上一篇:《頂級酒莊傳奇2》:神馬都是為了伊

讀.冊.人
《小酌之家:巷弄裡的美味》
作者選擇位於台北市錦州街附近的「小酌之家」海產店的店名作為我的書名,最主要的原因是這間位置偏僻的小店,和作者想介紹巷弄裡的美味小館的主題不謀而合。

這本書裡出現有85間店家,種類和地域分布不是很平均,這當然是因為我個人的局限,以個人之力要寫一本餐廳推薦的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每個人的口味各有偏好,生活範圍也不可能遍及各地。尤其是台南,有太多美食可以推薦,但是真的太難選擇。我並非長年住在台南,雖然曾多次和朋友揪團到台南進行美食之旅,自備筷子小碗,兩三天下來跑了數十攤,在地朋友也提供他們的口袋名單給我,但到底是這家好還是那家好,我自覺品味還不足以分辨太多,只能先介紹幾家吃過多次深覺品質頗穩定的小店。

作者很希望在這本書能以介紹中式小館為主,畢竟這是大家生活中最常接觸的,但不論是台菜、江浙菜、粵菜、北方菜等,名單篩選下來,中式小餐館卻不算多,可能是一旦面對每天吃的食物,標準自然就提高了,有恨鐵不成鋼的心理因素,覺得這家還有進步的空間,那家的味道不如某間老店做得好吃。至於早就出名的店家,則不在這裡介紹,例如「鼎泰豐」「欣葉台菜」「度小月切仔麵」等,畢竟這些餐廳,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相關訊息。

書中推薦的店家,以美味為首要考量,故事性有時也是考量之一,作者喜歡有故事有人情味的小店,完全不考慮餐廳裝潢的部分,所以店家環境漂亮或是破舊不是那麼在乎,至於服務態度,好像也無法太計較。很多小吃店是家族式經營,媽媽或老闆做菜、老闆娘跑堂兼收錢,偶爾還有小孩坐在一旁寫功課,客人興起還兼做家教,你說它不專業,但有時還真好吃呢,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能要求什麼周到的服務呢?願意接電話接受訂位就要偷笑了。好吃的店家,多半不講究裝潢和服務,甚至用塑膠餐具,而一些裝潢或擺盤漂亮的餐廳,卻總是好像少了幾味。一個餐廳好不好吃,客人也很重要,主廚或經營者都需要鼓勵或刺激,才會被激出更多的潛能,端出更美味的菜餚。
2011-11-18 01:48:57
讀.冊.人
葉怡蘭
一位早已著作等身,有口皆碑以「享樂」做為終身職志的飲食旅遊生活作家。
這本新作,便是從作者我這幾年,於旅行裡太多數不清的覓食尋食樂食際遇裡,隨心擷取而成的小記。集結香港《新假期》週刊的每週專欄,結集成冊,呈現,留存,留念。這些篇章所書寫的,都是作者過往曾經遇逢,能夠動心、啟發我的味蕾或智識的美味與難忘美食場景、影像。

目的絕不在介紹、報導甚至推薦,當然更不確知此時此刻該餐廳、店家與味道是否如昔,只是藉由文字與圖片,簡簡單單以隨筆形式,載下當時所嚐所見所感所思。作者邀請讀者以同樣的心情,齊來品嚐,這一路走來所終於尋得的,真滋味。
2011-11-18 02:10:47
小美
台長大大

看到這麼多美食的指南
只能說住在寶島真幸福
所以一定要買這兩本書
然後按圖索引一一拜訪
這才不會辜負作者苦心
王宣一在商周美食專欄
那是讓人期待的小樂趣
就像跟作者現場品美食
2011-11-18 16:29:41
章頤
老大

看著老大介紹的這本王宣一小姐的新書
心中只有一種心情
那就是感動

只因為擔心
我們身邊的這些傳統美食店家消失了
如此的用心
呈現的不僅僅是一本作品
雖然這些我們周遭美食店家
如同作者文中提及
根本不需靠媒體舅生意興隆

因為老大的推薦認識這本美食指南
因此跟老大報告
透過內文連結訂購10本
想送給朋友與親人
讓他們也可以一起去感受這85家美食
多謝
2011-11-20 07:06:31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