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20 11:54:42| 人氣6,621|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8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閱讀歷史:唐玄宗的真相

  

唐恨:唐玄宗的真相

書名:
唐恨:唐玄宗的真相
 
作者:
閻守誠
1942年6月出生於廣西桂林,祖籍山西五台。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經濟史和隋唐五代史。著有《中國人口史》、《危機與應對︰自然災害與唐代社會》(主編)等。
 
吳宗國
1934年出生於南京,祖籍江蘇如皋。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隋唐史和中國古代政治制度史。著有《唐代科舉制度研究》、《隋唐五代簡史》、《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主編)、《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主編)等。
 
內容介紹:
唐玄宗是中國古代最輝煌時期的皇帝,他在位的開元天寶時期幾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政治清明、經濟發達、國庫充盈、疆土宏大、百姓安居、歌舞昇平。
 
他是盛唐天子,在風雲詭譎的宮廷鬥爭中殺出一條血路,締造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開元盛世。他是風流皇帝,曲折纏綿的愛情美麗得讓人忽視了所有倫理的束縛,一首〈長恨歌〉成為多少戀人吟唱不絕的悠悠戀曲。但到了後期,他?愛楊貴妃、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代從此由盛轉衰。唐玄宗為唐朝的繁榮起過大作用,但晚年也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他的功過應該怎樣評說,他的一生行事又給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啟示,看完《唐恨》答案自然浮現。
 
 
唐恨:唐玄宗的真相
 
目錄:
卷首語
一 厄運中的王子
二 潞州別駕
三 誅滅韋黨
四 鏟除太平
五 開元天子與「救時之相」
六 鞏固皇位,安定政局
七 整頓吏治
八 改善財政的措施
九 檢括田戶
十 軍事體制的變革
十一 張說的沉浮
十二 宮闈悲劇
十三 運糧關中,久往長安
十四 張九齡與李林甫
十五 忠誠的高力士
十六 廣運潭盛會
十七 盛唐氣象
十八 納妃、佞道、遊樂
十九 楊國忠其人
二十 文士境遇的逆轉
二十一 開天邊事
二十二 安祿山的崛起
二十三 鼙鼓聲中
二十四 重返長安
     唐恨:唐玄宗的真相
 
序:卷首語
開元天寶時期歷來被稱?中國古代的黃金盛世,而安史之亂又賦予它一個非同尋常的結尾,成?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捩點。對於始終處於這個時代風口浪尖上弄潮的唐玄宗李隆基,歷來雖然褒貶不一,但對他在造成安史之亂上所負的歷史責任,史家卻沒有多大分歧。《舊唐書.玄宗紀》史臣曰歸之於「用人之失」,范祖禹在《唐鑑》中則歸之於「置相非其人」。而歐陽修在《新唐書.玄宗紀》贊中則認定是「敗以女子」,似乎是重談了「女禍」的老調。看其下文:
 
方其勵精政事,開元之際,幾致太平,何其盛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欲不足?其樂,而溺其所甚愛,忘其所可戒,至於竄身失國而不悔。考其始終之異,其性習之相遠也至於如此。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歐陽修並沒有把責任完全推到楊玉環身上,而是歸之於皇帝的「侈心」,實際上是企圖從皇帝本人身上探尋一代盛衰治亂的終極原因,得出必要的歷史教訓,以貽示後人,其用心亦可謂良苦。
 
唐玄宗多姿多彩、起伏跌宕的一生,不僅是歷代史家思考的問題,也是當時公?議論的熱點。唐人元稹在〈行宮〉一詩中寫道:「寥落故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由於唐代文化開放,環境寬鬆,誠如宋人洪邁在《容齋隨筆》卷二中所說:「唐人歌詩其於先世及當時事直詞詠寄,略無避隱,至宮禁嬖昵,非外間所應知者,皆反覆極言,而上之人也不以?罪。」這就使詩人文士寫玄宗的野史傳說、趣聞逸事幾成風氣。在?多的相關作品中,最?著名的當數白居易的〈長恨歌〉。〈長恨歌〉開篇「漢皇重色思傾國」就點出了譴責的主題,但在客觀上,詩人把唐玄宗與楊玉環的愛情寫得纏綿悱惻,感人至深,從而使唐玄宗在人們心目中成?對愛情忠貞不渝的象徵,淡化了對他的譴責。唐玄宗傑出的藝術才能和對發展唐代樂舞的巨大貢獻,使戲曲藝人把他推?梨園祖師,不僅給他戴上了藝術家的桂冠,而且尊奉他?戲曲藝術之神,加以頂禮膜拜。從這些情況看,在民間,對唐玄宗更多的是寬容,他的形象更多的是一位風流皇帝,而不是一個聖明或昏聵的皇帝。
 
然而,唐玄宗畢竟是一位影響中國歷史發展長達半個世紀的皇帝;儘管這半個世紀是以戰亂的噪聲戛然而止,但它的主旋律是生動歡樂、富麗輝煌的,是一段充滿魅力的華彩樂章,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唐玄宗的功罪是非到底應該怎樣評說,他的一生行事又給我們一些什?樣的?示,與他相關的許多歷史人物應該怎樣評價,人們已經不能滿足於歷代史家的評說、文士的詠寄和民間的傳說,需要做出新的探索。我們這本小書,就是諸多探索中的一種。
 
這本小書,成稿於二十年前。當時,我們都對唐玄宗及其時代感興趣,常在一起「閒坐說玄宗」。後來,在《隋唐歷史文化叢書》主編張玉良、胡戟二位先生的鼓勵和督促下寫成此書,並於一九八九年由三秦出版社出版。書中一—十三、十五、十七諸節由閻守誠執筆,十四、十六、十八—二十四諸節由吳宗國執筆,閻守誠對全書進行了加工整理。
 
使我們感到欣慰的是,二十年來,讀者沒有忘記我們的這本小書,韓國的學者還把它譯成韓文,作?學生的輔助教材。現在北京大學出版社和劉方女士又給了這本書再版的機會,在此,我們深表謝忱。
 
雖然這些年來,關於唐玄宗及其時代的研究有了不少的進展,但我們在這本小書中所持有的對相關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看法,並沒有變化,因此,我們沒有進行大的改動,只在個別地方做了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回憶我們寫作的初衷,是想在《隋唐歷史文化叢書》要求的有限篇幅(一般十五萬字,最長不超過二十萬字)內,勾勒唐玄宗一生的大致輪廓,並陳述我們對一些相關問題的看法,應該說,沒有涉及的問題還不少。我們所寫內容力求做到務實求真、深入淺出,既有學術性,也有可讀性;既能面對專家學者,也能面對一般史學愛好者。本書是否有悖我們的初衷,歡迎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但也希望對它不要求全責備。
 
 
恨:唐玄宗的真相
 
書摘:十四、張九齡與李林甫
開元二十四年(七三六)十月初二日,京師長安發生了震級不算很高的地震,似乎是在輕輕召喚已經離開它兩年零十個月的遊子歸來。也實在是巧合,就在這一天,玄宗改變了來年二月西返的決定,提前離開了洛陽。不想這一去竟是永別東都。儘管開元二十六年玄宗還下過在西京、東都往來之路上作行宮的詔令,想為來往於兩都之間做好準備,但事實上,玄宗再也沒有來過東都。由於關中糧食問題已經解決,玄宗可以久居長安,不用再當「逐糧天子」了。除華清宮和長安城郊的苑圃,他甚至連長安城也沒有遠離過。

十月二十一日,玄宗回到長安。回到長安不到一個月,他對宰相人事做了重大的變動。十一月二十七日,侍中裴耀卿為尚書左丞相(左僕射),中書令張九齡為尚書右丞相,並罷知政事,解除了他們的宰相職務。兵部尚書李林甫兼中書令,殿中監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從此,李林甫掌握中樞大權達十六年之久。

張九齡的下臺和李林甫的上臺都不是偶然的。
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進士出身,又應制舉登第。以文學為張說所親重,張說常對人說:「後來詞人稱首也。」曾不止一次向玄宗推薦他堪為集賢院學士,以備顧問。張說死後,張九齡服母喪尚未期滿,開元二十一年十二月,就被重新任命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第二年四月,遷中書令,成為朝政的主要執掌者,首席宰相。

玄宗欣賞張九齡的器識、文辭和風度,曾經對侍臣說:「張九齡文章自有唐名公,皆弗如也。朕終身事之,不得其一二,此人真文場之元帥也。」早朝時玄宗見張九齡風威秀整,異於百官,對左右說:「朕每見九齡,使我精神頓生。」後來用人時也常問:「風度得如九齡否?」但對九齡事事固執己見,卻是越來越不耐煩了,玄宗要以李林甫為宰相,張九齡薄其無文,對玄宗說:「宰相繫國安危,陛下相林甫,臣恐異日為廟社之憂。」

張守珪調任幽州節度使後,大破契丹,斬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迅速扭轉了東北邊的緊張形勢。玄宗欣賞張守珪的才幹,欲任為宰相。張九齡諫曰:「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賞功之官也。」不同意玄宗的意見。玄宗退而求其次,欲「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職」。張九齡也以「惟名與器不可以假人」而加以反對。

在討擊奚、契丹時,安祿山恃勇輕進,為敵人所敗。玄宗惜安祿山之才,免其死罪,「敕令免官,以白衣將領」。張九齡也以「祿山失律喪師,於法不可不誅。且臣觀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而固爭。

玄宗欲廢太子瑛,張九齡對玄宗說得就更難聽了,使玄宗表現了明顯的不快。在玄宗和張九齡君臣的衝突中,除了太子問題外,都是圍繞著獎勵軍功、重用吏幹之士進行的。隨著邊疆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矛盾的發展,玄宗的注意力越來越轉移到邊事和現實問題的解決上。張九齡的意見雖然不是每次都被玄宗拒絕,但他們在政事上的共同語言越來越少了。

這樣的爭論,一次比一次激烈,隨著爭論的逐步升級,張九齡作為首席宰相中書令的權力也在逐步滑失。張九齡以其文人的敏感,深深感到自己地位的不穩。開元二十四年夏他借玄宗賜宰相白羽扇的機會,作〈白羽扇賦〉獻給玄宗,最後寫道:「縱秋氣之移奪,終感恩於篋中。」玄宗看到後,敕報曰:「朕頃賜扇,聊以滌暑……佳彼勁翮,方資利用,與夫棄揖篋笥,義不當也。」表示對張九齡沒有棄而不用,要他不要多心。八月初五日玄宗過生日,群臣皆獻寶鏡,張九齡獨獻《千秋金鏡錄》五卷,要玄宗以歷代興亡為鑑,玄宗也賜書褒美。玄宗對張九齡老是反對他的意見雖然有些厭煩,對李林甫的信任也在迅速地增加,但還沒有把張九齡一腳踢開的意思。他還是想把開元九年召回張說後同時任用文學之士張說和吏幹之士宇文融這樣兩套人馬的格局保持下去。

開元二十四年十月回到長安後,玄宗欲以曾在河西頗有建樹的朔方節度使牛仙客為尚書。牛仙客,涇州鶉觚(今甘肅靈臺)人,初為縣小吏,後以軍功吏幹,由州司馬而節度判官,蕭嵩為相時薦為河西節度使。仙客在軍,清勤不倦,倉庫盈滿,器械精良。玄宗派人核查後,對他甚為讚賞,欲任命為尚書,張九齡反對;欲加實封,張九齡還是反對。李林甫乘機對玄宗說:「仙客,宰相才也,何有於尚書!九齡書生,不達大體。」玄宗聽後很高興,第二天又對張九齡提及要給牛仙客加實封。張九齡固執如初。玄宗大為惱怒,變色道:「事總由卿?」(什麼事情都要依著你嗎?)並責問說:「卿以仙客無門籍耶?卿有何門閥?」張九齡慌忙回答說:「臣荒徼微賤,仙客中華之士。然陛下擢臣踐臺閣,掌綸誥;仙客河湟一使典,目不識文字,若大任之,臣恐非宜。」下朝後,李林甫對玄宗說:「但有材識,何必辭學,天子用人,何有不可?」經李林甫這麼一說,玄宗不顧張九齡的反對,於十一月二十三日,賜牛仙客爵陝西縣公,食封三百戶。四天後,二十七日以牛仙客為工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裴耀卿、張九齡同時罷相。

這次人事上的變動和開元十四年四月崔隱甫、宇文融、李林甫共同奏彈張說,把張說拉下中書令的位置頗有一些類似。不同的是那一次是雙方各為朋黨的結果,玄宗對兩派全都斥而不用。而這一次,李林甫立即被任命為中書令,執掌了政府大權。這是文學和吏治兩派大臣長期鬥爭的結果,也是當時政治形勢發展的必然結果。

所謂文學,如前所述,指進士和其他科舉出身,長於文學之士;吏治,指長於吏幹,富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人才。他們之間的鬥爭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玄宗即位後姚崇和張說之間的矛盾雖然是圍繞著穩定皇位展開的,但已隱藏著文學、吏治之爭的萌芽。在以前,兩派的鬥爭中,大多是圍繞某一具體政策或政治措施如括戶之類進行的,皇帝還凌駕於兩派之上,處於超然的地位。而這一次,鬥爭不僅在李林甫和張九齡之間進行,而且皇帝也直接成為衝突的一方。鬥爭的內容也不僅和人事安排有關,而且直接和用人標準聯繫起來。在是否提拔和重用牛仙客的爭論中,玄宗提出了「有無門閥」這個南北朝沿襲下來的傳統的用人標準。這主要是為了堵張九齡的口,在實際用人中他並沒有按這個標準行事。張九齡提出文學,李林甫提出材識,其實是正在發展的才學標準的兩個方面,本來是不矛盾的,而張、李卻各執一端,恰恰反映了當時官吏素質上的缺陷和官僚隊伍中的一些內在矛盾。

張說、張九齡雖然由文學、科舉出身,但由於他們是在武則天時期培養和選拔出來的,而當時僅有文學而無政事是很難擠進高級官僚隊伍的。因此,他們除了具有卓越的文學才能,同時也具有經世治國的政治才能。張說不僅是一代文宗,而且出將入相,對政事和軍事都很熟悉。張九齡雖然在總體素質上已不如張說那樣能文能武,但還是具有獨立的政治見解。而開元時期科舉出身的文學之士,由於玄宗粉飾文治,由於張說提拔文士,其中一些人即以文學才能而做到中書舍人一類的高官。因而「掌綸誥」。替皇帝起草詔敕,便成為文士最大的榮耀和最後的歸宿。開元二十三年孫逖掌貢舉,「拔李華、蕭穎士、趙驊登上第。逖謂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綸誥」。張九齡也是以「踐臺閣,掌綸誥」來作為自己擔任宰相的同義語。在這樣的風氣下,一般文士雖然具有文學才能,但是他們「以聲律為學,多昧古今」;「六經則未嘗開卷,三史則皆同掛壁」。不學習儒家經典,歷史知識也很貧乏,對於政事就更不那麼內行了。而開元中期以後,政事日益紛繁,邊疆日益緊張,制度需要不斷調整,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這些又是大多數文學之士不願也無力解決的。這不僅是由於他們的素質,而且是因為他們代表了那些在唐朝興起、並已取得了政治經濟權勢的上層地主官僚。他們不僅要求在農村繼續實行高宗、武則天以來的放縱政策,而且反對一切損害他們政治經濟利益的政策和措施。張說反對過括戶,張九齡曾請不禁私鑄錢,而對一切具有變革舊制意義的措施,他們也都採取消極態度。這樣,把開元中期開始的各項變革繼續下去並加以總結、規範的任務便歷史地落到了以李林甫為代表的吏治派官吏身上。

李林甫是李唐宗室,門蔭出身。開元初先後為太子中允(正五品下)、太子諭德(正四品下),後為國子司業。開元十四年宇文融引為御史中丞,共同傾倒了中書令張說。正是在文學和吏治兩派官吏的鬥爭日益激化的情況下,李林甫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開元二十年前後,李林甫由刑部侍郎遷吏部侍郎,協助宰相兼吏部尚書裴光庭行用循資格。當時通過流外入流和各種途徑獲得做官資格的達兩千餘人,而每年需要補充的官吏在六百人上下,因此,得到一個官職是很不容易的,有出身二十餘年而不獲祿者。即使做了官,升遷也很困難,很多人老於下位。針對這種情況,裴光庭奏用循資格,規定各級官任職期滿後,需過一定年限,即若干選才能再到吏部應選,一般都可獲得官職並按年資逐步升級。這對於才俊之士固然是一種限制,但對長期得不到官職或沉滯下位的一般官吏,卻是一種福音。因此李林甫繼續行用循資格,自然得到廣大中下級官吏的支持,這就奠定了他日後大展宏圖的基礎。

在吏部侍郎任期內,李林甫「每奏對,常稱旨,上悅之」,玄宗把他提升為黃門侍郎。開元二十一年五月,又任命他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與侍中裴耀卿、中書令張九齡並為宰相。李林甫擔任宰相職務後,在由東都返回西京、太子廢立,特別是獎勵軍功、重用吏幹官吏等一系列重大政治問題上都支持了玄宗。因而最後玄宗拋棄了張九齡而選中了李林甫去繼續進行各項制度的變革,並將之穩定下來。
 
白居易《長恨歌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霑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多秋草,宮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徧。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裏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裴回,珠箔銀屏邐迤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長恨歌》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傳世代表作品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白居易當時任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與好友陳鴻、王質夫同遊仙游寺,有感於當地民間流傳唐玄宗楊貴妃的故事,於是創作了這首《長恨歌》。陳鴻為此詩撰寫了「傳」,放在詩歌的前面,就是《長恨歌傳》,是唐人傳奇的名篇。
 
《長恨歌》在當時就廣泛流傳,受到人們的喜愛,白居易《與元九書》裏說了一個故事:「及再來長安,又聞有軍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誇曰:『我誦得白學士《長恨歌》,豈同他妓哉?』由是增價。」其中諸多名句如:「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斷腸聲。」,「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乃唐詩之千古絕唱。提得一提的誤解是「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恨並非解「痛恨」,而是解作「遺憾」。

台長: 讀.冊.人
人氣(6,621) | 回應(4)| 推薦 (8)|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人生:人物風采 |
此分類下一篇:人間情話:握三下,我愛你
此分類上一篇:墨墨傳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讀.冊.人
唐玄宗李隆基
睿宗李旦第三兒子,廟號「玄宗」,又因其諡號為「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

玄宗即位後,勵精圖治,重用姚崇,革新政治。為了從歷史上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作為治理國家的借鑑,玄宗喜愛閱讀史書,讀到有關政事的問題,他特別留心。開元年間,玄宗勵精圖治,任用賢臣,革除弊害,鼓勵生產,經濟發展,史稱「開元之治」。杜甫《憶昔》有詩證:「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狼,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在風雲詭譎的宮廷鬥爭中殺出一條血路,締造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開元盛世。開元天寶時期歷來被稱?中國古代的黃金盛世,而安史之亂又賦予它一個非同尋常的結尾,成為唐代由盛轉衰的轉捩點。

他是風流皇帝,曲折纏綿的愛情美麗得讓人忽視了所有倫理的束縛,一首〈長恨歌〉成為多少戀人吟唱不絕的悠悠戀曲。

但到了後期,他愛楊貴妃、重用奸臣、政治腐敗,終於爆發了安史之亂,唐代從此由盛轉衰。唐玄宗為唐朝的繁榮起過大作用,但晚年也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他的功過應該怎樣評說,他的一生行事又給我們一些什麼樣的啟示,看完《唐恨》答案自然浮現。
2010-10-20 12:05:39
紅袖藏雲
唐玄宗天寶初年
明皇召見李白
七寶方丈賜食於前
御手調羹

上命歸年持金花牋
宣賜翰林供奉李白
進清平調辭三章
貴妃持頗梨七寶杯
酌西涼州葡萄酒
後因高力士讒言
李白於天寶三年甲身
被賜金放歸
從此浪跡天涯
流離坎坷也
這也是詩史上的悲哀
2010-10-20 15:25:28
紅袖藏雲
不好意思
上頭更正一字 :

天寶三年甲[申]
2010-10-20 15:26:44
李隆基的開元盛世
確是中國歷年來最繁華的年代
因之前女皇武則天
除私德外知人善任 算是個好皇帝
不是大亂初平的貞觀之治可比凝
2010-10-20 19:06:30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