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經:高階主管的管理角色
企業組織的金字塔結構,可分為基層人員、基層主管、中階主管、高階主管等不同的階層。位居金字塔頂端的高階主管,雖然所屬位階高,對基層人員不是很熟悉,不過對於基層團隊仍有應負的管理角色。
方向指引者:基層團隊的工作方向,有賴高階主管指引。且在基層團隊運作過程中,高階主管得定期檢核方向是否偏離原訂目標。由於中基層主管易因過度注重效率與執行細節,而忽略組織整體效益與長期考量,因此高階主管須以較高與全面的視野,協助確認團隊方向。若工作方向偏離目標,應協助基層團隊修正方向。
資源提供者:
若基層團隊因限於位階或人際網絡不足,無法取得重要資源,高階主管可透過自己的人脈,或運用公司所賦予的較高權限,協助基層團隊取得所需資源。
跨單位溝通協調者:
若高階主管轄下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出現問題,高階主管應出面斡旋,協助消除部門間的衝突或意見岐異。即使發生爭議的單位,超出管轄範圍,透過高階主管之間的協商,可加速問題的解決。
中基層主管輔導者:
由於中基層主管與基層團隊互動頻繁,對團隊成功與否具關鍵影響,高階主管應輔導中基層主管領導統御的技巧,在工作中協助他們強化管理能力。若中基層主管不適任,應迅速更換。
啦啦隊長:
高階主管對基層團隊的勉勵,即使只是口頭嘉勉,或出席頒獎典禮親自頒獎基層人員,都會有相當好的效果。高階主管應善用此一武器,協助中基層主管為基層團隊打氣,進而活化團隊工作士氣。
黑白臉:
高階主管握有鞭子和胡蘿蔔的獎懲資源,可供中基層主管運用,也可自行使用,或與中基層主管搭配,扮演黑白臉的角色。沒有人喜歡扮黑臉,且容易形成既定形象,不妨黑白臉角色交互搭配,若中基層主管扮黑臉,則高階主管扮白臉;若高階主管扮黑臉,則由中基層主管扮白臉。透過兩者的角色調和,可讓獎懲資源的運用更具彈性與效果。
家庭親善大使:只要時間許可,高階主管可多參與基層成員家庭的婚喪喜慶活動,讓員工家屬感到倍受重視,不僅給足家屬面子,更讓家屬覺得自己的子弟深受公司重用,而願意為他們提供更強大的家庭支援力量。
身屬決策層級的高階主管,與基層團隊將漸行漸遠,但若能在特定時刻扮演合適的角色,將事半功倍地協助中基層主管與基層團隊獲致成功。
主管經 :主管的修行法門
曾經連續15年獲得日本壽險業業績冠軍的推銷之神原一平,原本是個其貌不揚、學歷不高、叛逆頑劣的小太保,但憑藉著不服輸的性格,透過工作上的自我磨練與修行,不僅革除個人惡習,提升靈性層次,並在工作上展現不凡的成就。
原一平曾說:「人的一生,就是一段修行的漫漫長路。一旦出世為人,就得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每日努力修行。如何使今日的我比昨日的我更充實、更精進,這是對人生應有的態度。」同樣地,主管也透過擔任管理職,而進行人生的修行,原一平所採取的修行法門,或許可提供一些指引。
認同工作價值: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曾說:「快樂生活源自內在的特殊價值」。對原一平而言,推銷壽險的特殊價值在於,它是一份行善的工作。
主管的成功源自於所領軍的團隊成功達成目標,輔導部屬有如助人成長的善事,若主管能認同管理的特殊價值,出現工作瓶頸時,便較易克服挫折,並於自我心理建設後,繼續修行管理功夫。
尋求人生導師:原一平一生巧遇幾位人生導師,包含老和尚吉田勝逞、伊藤道海以及上司阿部章藏等;不過,除了機遇之外,他也懂得虛心求教,察納雅言,才能在人生旅程困頓之際,透過人生導師協助指引方向。
主管可在公司內外部尋求管理標竿或管理導師,以便在管理修行路上,有諮商與請益的對象。
不過,主管首須具備改變自我的意念,才能接受人生導師的教誨。 留一隻眼睛看自己:如同伊藤道海所言:「修行者往往只看見別人的過失,卻看不見自己正犯了相同的錯誤。」原一平為避免自我蒙蔽,透過「原一平批評會」,以及自聘徵信社調查自己等方式定期檢核自己,將自己的缺點揪出來,以鞭策自己不得鬆懈與自滿。
主管也應定期自省、尋求內外部管理導師的回饋與建議,或由部屬異常的言行舉止,檢視自己的管理缺失。
實踐體悟:古代皇帝常設有「御史」的諫官職務,專司監察進諫,卻不見得每位皇帝都可變成好皇帝,其間的關鍵在於知悉自己的缺失後,能否實踐體悟。原一平在遭受批評與指責後,會逐一細嚼慢嚥,直到完全消化為止,靠實踐以勝過昨日的自己。
主管想超越自己,就得做到克己的修身功夫,不論是透過人生導師或自省所得的體悟,都得不斷提醒自己,落實於日常的管理工作中。
推銷之神原一平藉由推銷壽險,進行人生修練,主管則透過管理任務,體驗修行之路。以正面態度看待管理工作,並透過外部諫言與內部自省等方式,定期自我檢討,體悟心得,且落實運用於日常管理工作,則主管終能如原一平般,革除惡習精進修行,也能提升團隊績效。
主管經:適才適所
依據德國教育學家史坦納的教育理念,設立的華德福學校,已在世界各國推展開來。華德福教育強調身心和諧發展,以藝術、戲劇、勞動與手工,讓學生體驗知識與生活的深度聯結,並透過老師的觀察與記錄、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協助學生察覺自己的專長與未來發展方向。
相對地,一般學校教育體制仍以智育為發展重點,未特別著重於協助學生自我了解,致使許多社會新鮮人不知何去何從。渾渾噩噩的結果,是履歷表上顯現超高的工作「周轉率」;或隨著年齡漸長,雖然在工作歷程中發掘自己的特長與興趣,卻因中年轉業成本高,而進退維谷。
主管面談時會發現許多社會新鮮人還不確定自己的興趣與人生方向,只是人云亦云。面對此現況,主管只得從中挑選資質優異者,再接續學校的工作,透過績效管理與考核,觀察與紀錄新人的工作表現,協助他適才適所。
曾有企業的的新人訓練長達半年,分派新人到不同的單位實習,實習結束後,再由各單位主管與新人共同討論,決定分派的單位與職務。此種方式立意甚佳,且較能達到適才適所的效果,但因成本較高,且許多企業期望新人能在最短時間內發揮「即戰力」,因此不見得能在所有的企業體制中推行。
若企業沒有新人實習制度,主管亦可透過以下兩種工作安排,以觀察並協助團隊成員確認適性的職務類別。
工作輪調:透過定期工作輪調,讓團隊成員可從事不同類型的職務,以確認最符合個人特質的工作類型。
參與專案:可透過參與跨功能專案,擴大新人工作接觸的廣度,以揣摩與體驗不同功能別職務與個人特質的契合程度。
若經過不同的工作調整後,主管仍覺得新才未能適才適所,則可考慮讓部屬向外尋求其他方向與機會,換跑道到較合適的組織或領域。專擅哲學思考的人,任職於企業,可能會被譏為思維過於抽象,卻可能在學術研究領域一展長才;想像力豐富的人可能被評為不務實,卻可能在藝術領域中發光發熱。
從神學的觀點,人生在世都有特定的人生使命,須設法察覺並執行此任務。從自然天擇的觀點,物種須差異化,才能確保族群可因應環境變異,而達到物種延續繁衍的目的。 不管是那種觀點,都說明人人具差異化的潛質,若能釐清個人潛質,並設法與工作結合,讓潛能得以發揮,將使個人對社會、組織的貢獻與價值極大化。
主管為提升團隊戰力,透過績效輔導與回饋,讓團隊成員適才適所,也間接成為引導部屬認識自我與察覺個人優勢的重要推手。
經理人生 :《 心經》
為般若法門之總綱,雖非世尊親口所宣,卻經世尊印可。
如果說《金剛經》是一把斬魔除妖的寶劍,那麼《心經》可稱得上是這把寶劍最鋒利的部份,這把寶劍一祭出,群陰攝服,不管甚麼妖魔鬼怪精,都會被打殺得一乾二淨,其威力可想而知。良以《心經》裡面的任何一句話,都是自性的流露,苟吾人能夠瞭解經義,並時常加以持誦,則渡到不生不滅的「涅槃彼岸」將是指日可待!
《心經》是八部般若之心要,所以稱為心經。
佛說「般若經」有八部,綜合起來有八部般若經─大品般若、小品般若、放光般若、天王問般若、光讚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道行般若。大品般若裡面有十萬偈、小品般若經有四千偈、放光般若二萬五千偈、天王問般若經二千五百偈、光讚般若經一萬八千偈、文殊問般若經六百偈、道行般若經八千偈、金剛般若三百偈,所以般若有八部。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