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4-21 16:08:27| 人氣1,57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國與啟蒙運動》註解書目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Lach, Donald F.(芝加哥大學) “China and the Era of the Enlightenment.”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14 (1942) 209-223.

1. 自十六世紀以降,至十八世紀左右,歐洲人來亞洲的順序,基本上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英國。其中以商人、探險者、傳教士(尤其是耶穌會士)為大宗。”The Jesuits were men of erudition who reported with a fair degree of accuracy, if not always without bias, the peculiarities, customs, and tradit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cene.”(p.209)
2. 相關論著:
【A】 可能是第一本較沒有偏見的著作是英國人Robert C. Jenkins所寫的The Jesuits in China(倫敦,1894)。
【B】 Anton Huonder的Deutsche Jesuitenmissionäre des 17. und 18. Jahrhunderts: ein Beitrag zur Missionsgeschichte und zur deutschen Biographie(Freiburg,1899)。德國耶穌會在中國的傳教記錄。
【C】 Georges Soulié de Morant的L’épopée des Jésuits français en Chine(1928)。法國傳教士於1685年到中國的記錄。
【D】 Father C. Wessels的Early Jesuit travelers in central Asia, 1603-1721(The Hague,1924)。記錄了Bento de Goes、Antonio de Andrade、Francisco de Azevedo、Stephen Cacella、John Cabral、John Grueber、Albert d’Orville、Hippolyte Desideri等人到中國遊歷的見聞。
【E】 Charles Wilfred Allan的Jesuits at the court of Peking(上海,1935)。此書極為暢銷,可能也是較為適中合宜的英文記錄,該記錄起於Francis Xavier在遠東的活動,迄於乾隆年間耶穌會秩序的瓦解。
【F】 Eloise Talcott Hibbert的Jesuit adventure in China during the reign of K’an Hsi(紐約,1941)。記錄中國人對耶穌會來華活動的反應。
【G】 加州大學Professor Arnold H. Rowbotham可能會出版一本Missionary and mandarin: a study of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Europe, chiefly in the seventeenth and eighteenth centuries。
3. 耶穌會士的傳記:
【A】 Louis Pfister寫的兩卷Notices biographiques et bibliographiques sur les Jésuites de l’ancienne mission de Chine(上海,1932-4)。記錄了463位來華耶穌會士的事績。
【B】 Father Alfons Väth的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Cologne,1933)。根據歐洲所能找到的資料所寫成的中國教會史。
【C】 Henri Bernard的Aux portes de la Chine(Tientsin,1933)。十六世紀教會史的佳作。
【D】 Robert Chambrié的傳記Michel Boym, jésuite polonais, et la fin des Mings (1646-1662), contribution à l’histoire des missions d’Extréme Orient(巴黎,1933)。
4. 法國對中國的研究論著:
【A】 漢學家Henri Cordier的La Chine en France au XVIIIe siècle(巴黎,1910)。第一本關於中國對十八世紀法國文化及藝術影響程度的著作,主要聚焦在瓷器、地毯、園藝、繪畫。書中有十六張效果極佳的照片,甚至有好幾張是彩色的。這本書對後來類似與相關的研究影響甚鉅。
【B】 Claudius Madrolle編的Les premiers voyages français á la Chine: la Compagnie de la Chine, 1689-1719(巴黎,1901)。
【C】 Mlle Hélène Belevitch-Stankevitch的Le gout chinois en France au temps de Louis XIV(巴黎,1910)。書的第一部分研究法國與遠東地區的經貿關係,第二部分則側重在中國藝術品對於路易十六一朝的影響。本書的資料主要取材自(a)Inventaire général du mobilier de la couronne, (b)Inventaire de Versailles, (c)Inventaire des meubles du château de Versailles verifies en 1708, (d)Journal du garde-meuble de la couronne。本書還包括了四篇附錄,以及一份翔盡的回憶錄及二手資料參考書目。
5. 德國對中國的研究論著:
【A】 藝術史學家Richard Graul的Ostasiatische Kunst und ihr Einfluss auf Europa(萊比錫,1906)。中國對歐洲藝術的影響研究。
【B】 Friedrich Laske的Der ostasiatische Einfluss auf die Baukunst des Abendlandes, vornehmlish Deutschlands im achtzehnten Jahrhundert(柏林,1909)。中國建築與洛可可建築的影響研究,也研究室內裝飾、傢俱、風格。
【C】 Chisaburo Yamada的論文Die Chinamode des Spätbarock(柏林,1935)。研究德國漆器工業的源頭。
【D】 Eleanor von Erdberg以在波昂大學博士論文發展而成的Chinese influence on European garden structures(麻州劍橋,1936)。指出中國庭園建築的三樣特色:異國情調(the exotic)、怪異(the grotesque)、模仿(the imitative)。
6. 中國藝術對於歐洲的影響到了十八世紀末,慢慢地轉移到文學與哲學的層面。相關的著作有:
【A】 Pierre Martino的L’Orient dans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au XVIIe et au XVIIIe siècle(巴黎,1906)。勾勒中國對法國文學的影響輪廓,書中指出在1740年,中國文學對於法國文學的影響,後來法國文學對於東方文學的興趣則轉移到土耳其文學及波斯文學。書的第一部分描繪出東方文學影響法國文學的不同路徑,第二部分則分為六章,每章討論一種東方文學形式對於法國文學的影響,在「悲劇」目下,Martino甚至重點討論了伏爾泰的Ll’orphelin de la Chine《中國孤兒》。
【B】 S. Goto的文章”L’orphelin de la Chine et son original chinois,”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XII [1932], 712-28。討論Prèmare的翻譯本Orphan of the house of Tschao《趙氏孤兒》和伏爾泰的改寫本比較。
【C】 Martha Pike Conant的博士論文The oriental tale in England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紐約,1908)。指出英國文學受中國文學的影響路徑,是透過法國傳播的,特別是透過法國旅行者的見聞錄或偽見聞錄;譬如Montesquieu寫的Letters persanes,就促成了Horace Walpole寫了Letters from Xo-Ho(1737)和Oliver Goldsmith寫了Citizen of the world(1762)。
【D】 Ch’en Shou-Yi的論文”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English culture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討論了Sir John Mandeville的Voiage and travaile的Cathay和莎士比亞的Cataians之異同,也分析了Hakluyt的Principall nauigations(1589)和Purchas的Pilgrimage(1613)。書的第二章則聚焦在法國,也討論了英國思想的重要性。第三章則是研究在Daniel Defoe的作品當中所找到的對於中國的印象式批評,包括Robinson Crusoe的第二和第三部,以及Serious reflections。第四章則試圖對「中國孤兒」在歐洲與英國文學中的優劣做出評價。第五章集中討論Oliver Goldsmith的貢獻。第六章論證Sir Thomas Percy從葡萄牙文翻譯成英文的中國小說。第七章則概述了英國庭園中國風的發展歷程。
【E】 Eduard Horst von Tscharner的China in der deutschen Dichtung bis zur Lkassik(慕尼黑,1939)。德國文學中的中國影響。集中討論了Christian W. Hagdorn的Aeyquan(1670)、Eberhard Werner Happel的Der asiatische Onogambo(1673)、Rudolf Gasser的Aussforderung(1686-88),此外也討論了Leibniz和Christian Wolff的哲學思想,他們對於中國及中國人的研究,深深地影響了十八世紀末期的法國哲學界與德國思想家。在「古典」(Klassik)章目下,探討了歌德對於中國的濃厚興趣。書中附有十幅從照片複製的插圖,這些都是從十七、十八世紀的旅行見聞和小說中取材的。
【F】 Woldemar Freiherr von Biedermann的Goetheforschungen(萊比錫,1886-99)。
【G】 Ernst Beutler的”Goethe und die chinesische Literature,” Das Buch in China und das Buch über China(法蘭克福,1928)。
【H】 Richard Wilhelm的”Goethe und die chinesische Kultur,” Jahrbuch des freien deutschen Hochstifts(1927), pp. 301-16。
【I】 Ursula Aurich的China im Spiegel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des 18. Jahrhunderts(柏林,1935)。
【J】 加州大學Elizabeth Selden的博士論文China in German poetry from 1773 to 1833。討論了Ludwig Unzer、Goethe、Rückert對於中國文明的浪漫態度。
【K】 Virgile Pinot的La Chine et la formation de l’esprit philosophique en France, 1640-1740(巴黎,1932)。中國對英國啟蒙運動的影響。第一部分研究”Les sources de la connaissance de la Chine”;第二部分研究”La découverte de la Chine et la formation de l’esprit philosophique”,第一章討論了中國的古蹟與年表問題:”Had Chinese history proved to be more ancient than biblical accounts, it would have placed in jeopardy the accepted chronology of the Old Testament.”(p.217)第二章討論中國的哲學與宗教。第三章則與政治管理及庶民道德有關。
【L】 受Pinot著作影響的論文有,芝加哥大學歷史系的”Contributions of China to German civilization, 1648-1740”。第一章研究德國曾企圖組織東印度公司與中國進行貿易。第二章詳細討論中國藝術品的重要性及其對於德國藝術與工業的影響。第三章研究漢學家或偽漢學家的作品,包括Andreas Müller、Christian Mentzel、Gottlieb Siegried Bayer。第四章討論發現中國之後的神學與哲學問題,部份細節則討論了萊布尼茲與耶穌會傳教士的關係。
【M】 Franz Rudolf Merkel的G. W. von Leibniz und die China-Mission(萊比錫,1920)。研究耶穌會在中國傳教的歷史發展,以及萊布尼茲與這些傳教士的第一次接觸,並探索萊布尼茲在1697年所編纂的傳教士書信集Novissima Sinica的背景,Merkel尤其重視這本書信集的序文,認為是東西方文化橋樑搭建的關鍵性文章。之後,也談到了萊布尼茲對於當代學者的影響,並談到了學者們常常忽略的萊布尼茲的法國學生:Bayle、Renaudot。
7. 關於中國哲學的意見與討論著作:
【A】 S. Goto的”Les premiers échanges de civilization entre l’Extrême-Orient et l’Occident dans les temps modernes,” Revue de littérature comparée, VIII (1928), 401-19, 601-18。
【B】 Walter Engemann的博士論文Voltaire und China: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Völkerkunde und zur Geschichte der Geschichtsschreibung sowie zu ihren gegenseitigen Beziehungen(萊比錫,1932)。討論了伏爾泰關於腓特烈大帝對於中國的興趣的研究,比較腓特烈大帝和乾隆皇帝的差別,就像萊布尼茲也曾經比較過路易十六與康熙皇帝一樣。
【C】 A. H. Rowbotham的”Voltaire, Sinophile,” Publications of 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 XLVII (1932), 1050-65。
【D】 E. Carcassonne的”La Chine dans l’Esprit des Lois,” Revue d’histoire littéraire, XXXI (1924), 193-205。指出孟德斯鳩認為中國是個專制的國家,人民都生活在恐懼之下。
【E】 V. Pinot的”Les physiocrates et la Chine au XVIIIe siècle,” Revue d’histoire moderne et contemporaine, VIII(1906-7), 200-214。指出重農主義者Quesnay的Despotisme de la Chine(1767)極力推崇中國的農業文化,而這一部書正是受到中國農業文化「有土斯有財」(the land is the sole source of all wealth)觀念的影響,但是他卻不曉得清初社會是以在打獵、漁獵、放牧業為主,而非農業。
【F】 Nathan Söderblom的Das Werden des Gottesglaubens(萊比錫,1926)。第九章描述了中國對歐洲宗教思想史的影響。
【G】 R. S. Merkel的”Herder und die Mission,” Zeitschrift für Missionskunde und Religionswissenschaft, XXXVI(1921), 299-322。指出Herder的早年理性主義思想是受中國的影響,而晚年的神秘主義思想則是受印度的影響。
【H】 Professor Arthur O. Lovejoy的”Chinese origin of a romanticism,” Journal of English and Germanic philology, XXXII(1933), 1-20。指出了英國因為中國文化影響的關係,審美趣味上產生了極大的變化。
8. 關於漢學、中國文人、文字的著作:
【A】 Professor Rowbotham的”Brief account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II(1923),113-41。
【B】 J. J. L. Duyvendak的”Early Chinese studies in Holland,” T’oung Pao, XXXII(1936), 293-344。
【C】 Ch’en Shou-Yi的”John Webb: a forgotten page in the early history of Sinology in Europe,” Chinese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XIX(1935), 295-330。指出中文是最古老的文字。
【D】 Carl Stichler的”Zwei altberlinische Chinakundige und Orientalisten zur Zeit des grossen Kurfürsten,” Der Bär, illustrirte Wochenschrift für die Geschichte Berlins und der Mark Brandenburg, XXII(1896), 150-54, 163-65, 173-75。
【E】 Franz Babinger的博士論文Gottlieb Siegfried Bayer(1694-1738): ein Beitrag zur Geschichte der morgenländischen Studien im 18. Jahrhundert(慕尼黑,1915)。收有Bayer關於中國研究極佳的文章。
【F】 Friedrich Andreae的”China und das achtzehnte Jahrhundert,” Grundresse und Bausteine zur Staats- und zur Geschichtslehre(柏林,1908), pp. 121-200。最早研究啟蒙時期中歐接觸的論文之一。起於Marco Polo、Mandeville,以及William of Rubruquis的記錄,迄於十八世紀。
【G】 Adolf Reichwein的China and Europe: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contact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倫敦,1925)。中歐藝文接觸關係的通論,不過書中錯誤頗多;書中唯有關於洛可可時期的討論尚為人稱道。

台長: 于善祿
人氣(1,57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