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有的人本身因家庭生活環境關係,造就負面的性格。這種人是不快樂的,假使又沒能遇上讓她開解的佛法,更是值得我們憐憫的眾生。
我曾經在一所大學任職。工作時遇上這樣一位小姐,她如果討厭一個人,她不會跟你爭吵,她用不理睬、冷落與臭臉對待你。剛開始有人跟我提起她的毛病,有一些人也被她傷害得很深。
後來我跟她共事,因為我跟她所討厭的人有話說,連帶的我也變成她冷落的對象。剛開始我有一點發火,後來想想她是新進人員,對於這項工作,其實她內心有很大的恐懼,可是在你面前她故意擺一副高姿態。我跟她分析工作如何進行,她又故意在我面前詢問別人我所分析的事,表示你所說的話她沒聽到。
雖然她用不善態度對我,可是我內心想的是學校的事不能開天窗。
第一次她在前線工作,我為了不讓學校受損或讓學生受損,我在自己工作之外極力幫助她,讓她順利完成工作。今天不是為了討好她,我想到的是學校與學生的利益問題。
當我們的內心有眾生時,你會忘記自己私人的情緒。
當我一心一意想到的只有學校與學生的利益時,我居然忘記了自己發怒的情緒。幸好她願意接受我的幫忙,讓這一次的工作順利完成,我感恩的是她願意接受我的幫忙,讓學校與學生得以正規進行,沒有任何人有損害。
因為我的態度,她的態度也軟化了。後來我們共事了一段期間,她也不時對我提出問題,也開始有了笑容。
我想當我們用真誠心對待任何一個人,不以私人恩怨影響大眾,時時把大眾的利益放第一,哪裡會有冤親債主呢?
我們學佛,時常想要超度冤親債主,可是在現世又不時跟人計較、結怨,時常製造新的冤親債主,過去那些冤親債主看了也會搖頭,哪裡肯原諒我們呢?
再重複達賴喇嘛給我們的啟示:
「如果你只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自己尋求快樂,而培養愛心和慈悲,你還是落在自私的觀點之內,終究不能得到好的結果。相反的,你必須從內心深處,發心利益別人,尋求別人的福祉。
如果你的態度謙遜,你的善良品質就可以增加;反之,如果你傲慢自大,就永遠不會快樂。你會變得嫉妒別人、瞋怒別人、輕視別人,因此會産生不愉快的氣氛,社會的不快樂就隨著增加。
人生中最艱困的時期,便是獲得真正體悟和內在力量的最好機會。如果你的生命中一帆風順,你就變得軟弱了;只有在經歷最悲劇性的環境中,你才能發展真正的力量——面對它們的勇氣,而心中紋風不動。
誰教你這一點呢?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上師,而是你的敵人。」
而這位敵人,才是落實我們修行上的上師啊。
文章定位: